秦大河:南極科考 他寧可扔衣服也不扔雪樣

2020-12-15 中工網

來源:科技日報

從42歲起,秦大河便只能依靠他的假牙品人間百味。他本可以不必與他的牙齒這麼早地「訣別」。但在南極科考面前,他顧不了那麼多了。

1989年,一支由中、美、蘇、法、英、日6個國家的6名隊員組成的國際橫穿南極考察隊,從南極半島的頂端出發,開始舉世矚目的南極「長徵」。6人中,有2名科學家和4名探險家,秦大河是僅有的2名科學家之一。

在行前的體檢中,秦大河被醫生判定,要麼拔掉10顆牙齒,要麼不要去南極。「在南極要待200多天,溫度低、體力消耗極大,要靠補充大量熱量維持體能,如果牙齒犯病不能吃東西,很快就會有生命危險。但要想去南極,就必須拔。從那時開始,我就只能靠假牙吃飯了。」12月7日,在河海大學「長江大講堂」上,中國科學院院士秦大河分享了這段有關「南極之戀」的「犧牲」,先是引得師生一陣唏噓,繼而迎來一片掌聲。

考察隊自1989年至1990年橫穿南極大陸的220天裡,挑戰從未缺席。

「我們遇到的最大問題是暴風雪,有時甚至能刮幾天幾夜。」秦大河說,1989年8月下旬,考察隊進入南極半島最危險的巨大冰裂隙地區。

冰裂隙是冰下地形劇烈變化而造成的冰川裂隙,表面看起來覆蓋著冰雪,下面卻是幾米甚至幾十米的深溝。有一次,考察隊拉雪橇的狗掉進了冰裂隙,好在有驚無險,被大家救了上來。

南極洲作為全球氣候變化研究的一個關鍵地區,備受矚目。作為冰川學家,秦大河每天完成幾十公裡的長途跋涉後,還要身著潔淨服挖雪坑、採集雪樣,觀察雪層剖面變化等。每隔5個緯度,要挖2米深的雪坑;每2釐米採一個雪樣,並將雪樣裝入淨化了的樣品瓶中。

惡劣的天氣和自然條件,使考察隊的行進速度大受影響。為加快進程避開南極的冬季,通過氣溫最低的「寒極」地帶,考察隊決定輕裝前進,扔掉一切不必要的物品。秦大河開始精簡隨身衣服等,凡近期不用的,一律扔掉。「什麼都可精簡,唯我的樣品和樣品瓶丟不得。」秦大河將所有隨身帶的空樣品瓶,包好後裝入睡袋內當枕頭。

1990年3月3日,徒步近6000公裡後,考察隊順利抵達終點——東南極洲的蘇聯和平站,按最長路徑成功橫穿了南極大陸。秦大河也採集到了橫貫南極洲東西最長路線上的800多瓶表層雪樣,成為我國首位也是目前唯一一位徒步橫穿南極大陸的人。隨後,他用了近兩年時間分析帶回的雪樣,這些成果對認識組成南極冰蓋物質水汽的來源、南半球大氣環流特徵、生物地球化學循環、南極海冰進退規律等,都有重要意義。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去南極,因為南極是科學家的聖地,是科學的殿堂。南極就在那裡,所以我一定要去。」秦大河說。

責任編輯:姚怡夢

相關焦點

  • 秦大河:南極科考輕裝簡行,他寧可扔衣服也不扔雪樣
    ◎ 科技日報記者 金鳳從42歲起,秦大河便只能依靠他的假牙品人間百味。他本可以不必與他的牙齒這麼早地「訣別」。但在南極科考面前,他顧不了那麼多了 。作為冰川學家,秦大河每天完成幾十公裡的公裡跋涉後,還要身著潔淨服挖雪坑、採集雪樣,觀察雪層剖面變化等。每隔5個緯度,還要再挖兩米深的雪坑、每2釐米採一個雪樣,並將雪樣裝入攜帶的淨化了的樣品瓶中。惡劣的天氣和自然條件,使考察隊的行進速度大受影響。
  • 穿越冰裂隙帶,聽秦大河院士回憶真實的南極科考點滴
    1989年7月28日,來自中、美、蘇、英、法、日等國的6名隊員一道,組成「1990國際橫穿南極考察隊」,從南極半島頂端出發,歷時220天,行程5896公裡,穿越南極點,並於1990年3月3日勝利抵達終點---東南極的俄羅斯和平站,完成了人類歷史上首次徒步橫穿南極大陸的科學探險活動。此次橫穿南極活動集極地探險和科學考察於一身,是一次艱苦且困難重重的國際合作活動。
  • 穿越冰裂隙帶,聽秦大河院士回憶真實的南極科考點滴
    1989年7月28日,來自中、美、蘇、英、法、日等國的6名隊員一道,組成「1990國際橫穿南極考察隊」,從南極半島頂端出發,歷時220天,行程5896公裡,穿越南極點,並於1990年3月3日勝利抵達終點---東南極的俄羅斯和平站,完成了人類歷史上首次徒步橫穿南極大陸的科學探險活動。此次橫穿南極活動集極地探險和科學考察於一身,是一次艱苦且困難重重的國際合作活動。
  • 人類第一次勝利徒步橫穿南極——歷史上的今天
    橫穿南極的中國科學家秦大河 1990年3月3日,「1990年國際橫穿南極考察隊」6名成員歷時7個多月,跋涉5984公裡,終於到達了前蘇聯和平站。二次大戰後,對南極的探險轉向科學考察。在南極大陸四周,陸續有10多個國家設立了140多個考察站。但是,南極大陸的腹地仍舊是個謎。於是,美國和法國聯合發起、組織了一支考察隊,準備完成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徒步橫穿南極大陸的偉大創舉。這支考察隊由中、美、蘇、英、法5個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日本各派一名人員組成。
  • 不想要的衣服扔了覺得可惜應該怎麼處理?
    大家的衣櫃裡總是有很多不想要的衣服,穿是不可能再穿了,扔了又覺得可惜,該怎麼處理它們呢?對這些不想要卻又捨不得丟棄的衣服,我們首先應該謝謝它們,謝謝它們之前帶給我的快樂。買它的時候開心了,穿出去的時候滿足了,後悔的時候也知道自己不適合這類衣服了……為了珍惜你真正該珍惜的東西,就應該懷著感恩之心,解放這些已經完成任務的物品。現在,想必你應該做好捨棄這些衣服的準備了但小白要提醒,千萬千萬不要直接丟到垃圾桶裡哦!
  • 斷舍離:扔吧,扔吧,扔了吧!丟掉這160樣東西,讓家更美好
    不讓過度的物質欲望捆綁了自己,才能讓生活回歸真正的簡單。扔東西清單從玄關到餐廳、客廳、衛生間、臥室、書房、兒童房、陽臺.....這 160 件東西,該扔了!玄關1. 一年以上沒穿的鞋子2.泛黃的白色衣服5. 破損的舊皮帶6. 鬆懈變形的內衣內褲7. 質感低廉的衣服8. 一年沒穿過的衣服9. 一年沒戴過的圍巾10. 各種文化宣傳T恤11.
  • 扔報紙好玩嗎 扔報紙玩法簡介
    扔報紙好玩嗎 扔報紙玩法簡介 作者:九遊 來源:九遊 發布時間:2019-05-11 22:59:33手機訂閱 期待已久的手遊扔報紙即將登陸九遊
  • 秦大河院士為「長江大講堂」講授全球變化三連講第一講
    全球變化系列的第一場由中國科學院院士秦大河作題為《氣候變化科學與可持續發展》的報告。原江蘇省委常委、副省長徐鳴,淮河水利委員會副主任顧洪、河海大學黨委書記唐洪武出席本次報告會。報告會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江保護與綠色發展研究院院長張建雲主持。
  • 在南極冰川世界遨遊的中國科考者
    中新社記者 馮志軍  歷時131天,總航程超過3萬海裡……幾天前,今年50歲的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冰凍圈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康世昌第二次由南極科考歸來。相較於幾年前第一次對南極的外圍「探險」,此次是他第一次深入南極內陸,並在當地度過了其50歲的生日,他認為「意義重大」。資料圖:2018年11月2日,中國第35次南極科學考察隊乘坐「雪龍」號船離開位於上海的中國極地考察國內基地碼頭,前往南極執行科學考察任務。
  • Throw the rubbish不是扔垃圾!Throw your boss更不是扔老闆!
    上午,毛毛和老闆交代工作,蹩腳的中式英語混雜著純正的英倫腔,尬聊了半個小時後,老闆用一句You totally throw me 叫停了談話;面對毛毛無助的小眼神,我趕緊告訴他:Throw翻譯成「扔」可不準確!
  • 《消逝的光芒》扔爆竹攻略 扔爆竹技巧分享
    導 讀 在消逝的光芒中要扔爆竹的話需要先將爆竹放置在道具欄裡,然後按住「數字鍵1」,滑鼠移動到鞭炮上確定
  • 當詩詞遇上南極科考……
    在比賽進行到44分多時,一道身臨其境題一下子將觀眾帶入了南極。晶瑩剔透的雪山,憨態可掬的企鵝,破冰前行的「雙龍」……閃過幾個鏡頭後,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隊科考隊員慄多武出現在視頻中。他說:「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我國南極中山站,儘管時值春節,我們都願意為祖國事業堅守在南極陣地。
  • 雪龍2號千裡救援,澳大利亞科考站升起五星紅旗!萬分感謝中國
    近日,外媒報導稱,澳大利亞南極站一名隊員因身體原因,急需回國治療,而我國的南極科考隊接到這一消息後,將此人從南極順利救出,值得關注的是,事後澳大利亞工作人員在南極科考站,特意升起了中國國旗,還親口說到:感謝中國!
  • 《基因特工》不能扔手雷解決辦法 不能扔手雷怎麼辦
    導 讀   基因特工是一款非常刺激好玩的遊戲,遊戲當中玩家可以裝備各種各樣豐富的武器,並且還可以使用技能等等,遊戲之中的受累也是一個殺傷力非常強的武器道具,不過玩家在遊戲之中可能不知道怎麼扔雷
  • 曾7次到南極4次到北極科考……
    1948年,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曾發表聲明,全面表述要捍衛在南極地區的國家利益;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蘇聯也不甘其後,同樣在這一領域苦下功夫。而與西方國家相比,我國的極地科考事業起步較晚、專業人才有限,整體發展水平居於第二梯隊,想要成為極地強國,未來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 鄭端端:「不扔你就失業」是典型的「滑坡謬誤」
    原標題:鄭端端:「不扔你就失業」是典型的「滑坡謬誤」  48歲的康仲軍在泰山景區南天門管理區的75名環衛工中算是年輕人,其他多是五六十歲的「老人」。他說:「這麼危險的活,得年輕人幹。」康仲軍所指的「年輕人」就是他自己,用他的話說,環衛工的工資太低,一天就60元,太年輕的不願意幹,他這個年紀就算年輕人了。
  • 南極科考用上「巨型充電寶」 24小時不間斷供電
    10月15日,東南大學舉行歡送第36次南極科考隊員暨南極泰山站能源模塊(「東大極能」)啟運儀式。據悉,「東大極能」是我國首個投入運行的國產極地無人值守能源系統,它是可以全天候24小時不間斷供電的「極地移動電源」。
  • 熊孩子井蓋內扔鞭炮被炸飛,因衝擊力騰空翻轉了2圈
    監控顯示,事發前幾個小孩正在小區裡玩耍,其中棕色衣服男孩突然腳踩下水井蓋往下扔炮仗目前,暫不清楚男孩受傷情況。一小孩往下水井扔炮仗瞬間被炸飛。監控顯示,事發前幾個小孩正在小區裡玩耍,其中棕色衣服男孩突然腳踩下水井蓋往下扔炮仗
  • 去南極科考看企鵝
    賞花、登山、戲水……美好卻不夠前衛,就在一個月前,汕頭大學的22名師生將「春遊」的腳步踏上了南極大陸,汕大也成為國內首所組織師生到達南極科考探險的高校。在南極大陸登陸8次汕頭大學於2012年12月啟動南極科考探險項目,2013年6月南極科考隊正式成立。在2014南極科考探險項目之前,科考隊員已先後赴新疆塔克拉瑪幹沙漠、廣東七目嶂、香港、東北長白山等進行戶外技能培訓。
  • 雪龍號前任船長談南極科考:科考船要跨「四關」
    昨日上午,中國唯一從事極地破冰航行的科考船「雪龍號」,從上海出發開赴南極,執行第24次南極科學考察任務。記者了解到,此次南極考察,是自1984年中國首次南極考察以來,考察隊員最多、規模最大的一次。昨日下午,就讀者關心的幾個問題,本報(註:揚子晚報)記者電話連線採訪了江蘇老鄉——「雪龍號」前任船長、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副主任袁紹宏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