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學者約翰·韋伯:中文是世界所有語言的原始語言!

2020-12-10 一堂國學

【摘要】英語起源於中國的觀點是否正確?通過夏朝曆法傳統分析及北鬥星崇拜、龍圖騰崇拜、黃帝發明指南車等傳說,論證英文「S」與中國文化的關聯性,尤其是與山東濰坊杞國、紀國的關係,管窺英文起源,正視文化自信。

【關鍵詞】英語 華夏 北鬥 蛇 圖騰 黃帝 杞人憂天 紀國 文化自信

「如果上帝真教過人類以語言的話,應該是類似於中文那樣的東西。」——萊布尼茨

萊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1716)

350年前,英國學者約翰·韋伯指出,中文是世界所有語言的原始語言。

2019年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促進會在北京成立,杜鋼建等教授學者提出了「英語、英國人起源於古華夏」的學術報告,引起網絡熱議。

《文明源頭與大同世界》杜鋼建

我們不妨通過個案推理,以管窺斑豹,剝繭抽絲的方式探討一下這個話題。

01夏與象形字「S」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叫「夏」,英文單詞為summer,漢英發音接近。

英文單詞「South」代表南方,也與「夏」的發音接近,而且,根據夏朝人的天文觀,南方五行火,正是代表夏季。

眾所周知,中國農曆是陰陽合曆,又稱「夏曆」,從《尚書》、《史記》等歷史典籍來看,夏朝的曆法已經非常精確。

古人觀測天象,以北鬥星鬥柄的指向確定季節,戰國典籍《鶡冠子》記載,

「鬥柄南指,天下皆夏」。

南的英文單詞是「South」。

夏朝實際開創者為大禹,姓姒si,叫姒文命,summer與夏、south與姒的發音是不是很像?

而「S」這個字母顯然是個象形字——巳或己。

「巳」是12地支之一,位居第六個,對應生肖蛇,英文蛇snake的發音也接近漢語「蛇」,而且大禹的「禹」字中間為「蟲」,山東等北方地區稱蛇為「長蟲」,禹字上面是王冠,下面是王袍,也就是蛇王或者說是龍王。

類似伏羲人首蛇身的傳說,華夏族龍圖騰崇拜的源頭,中國古代用「龍」也借指帝王。

甲骨文「龍」字的一種寫法,由「天」+「S」組成。

「S」這個字母也可能是「北鬥星」的象形。

天上的星星參北鬥,在中國古人心目中,泰山、北鬥代表帝王或一個國家的核心領導層。

《論語·為政篇》引用孔子的話說: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拱)之。」

北辰,即北極星,借指帝王,而北極星附近的北鬥七星被稱為「帝車」。

《史記·天官書》說:「鬥為帝車,運於中央,臨制四方。」

北鬥被認為是天帝巡視天下的交通工具,常常也借指帝王。

而且把北鬥七星看作車子的民族很多,如古巴比倫人把北鬥2看作貨車;古埃及人看作是伊西斯女神之車;英國人看作是亞瑟王之車;阿拉伯人稱北鬥為車星。

把北鬥七星連接起來,是不是很像「S」的造型。

02軒轅黃帝與象形字「S」

傳說軒轅黃帝根據北鬥星發明了指南車,軒轅黃帝又稱「有熊氏」,而北鬥和北極星又分別屬於大熊座和小熊座,這難道也是巧合?

與「S」、「巳」、「己」有關的上古國家,主要集中在山東半島。

比如「杞人憂天」的那個「杞國」,在今山東省濰坊市坊子區黃旗堡街道。其國君為姒姓,大禹的後裔。杞國保留了夏朝的一些禮儀,孔子曾為考察夏朝之禮而到訪杞國。

《列子·天瑞》記載了杞人憂天的故事,說明杞國人非常重視天象變化對國家和社會的影響。

還有「紀國」,在今山東濰坊壽光紀臺南。紀國在古書和金文中稱「己」國,很可能就是北鬥或者帝車的象形,而且壽光紀臺,或許就是軒轅黃帝的誕生地——壽丘!

傳說軒轅黃帝生於壽丘,史學家認為壽丘為今山東曲阜壽丘,但筆者認為壽丘為「壽光紀臺」的可能性更大,壽,即壽光;丘,即紀臺。

刻有「己」和「S」字的紀侯鼎

黃帝在壽光紀臺觀察北鬥星的運行規律發明了「指南車」,並通過指南車辨別方向,打敗了蚩尤。

史書說,「壽丘在魯東門之北」,這仍是皇甫謐在《帝王世紀》中的記述。

從地理方位來看,壽光紀臺確實在當時魯國首都曲阜的東北方。

而《史記》中,「舜耕歷山,漁雷澤,陶河濱,作什器於壽丘」,從舜的出生地在濰坊諸城來看,他距離西北方的壽光不過數十公裡,所以去壽丘作什器是可信的。

這也佐證了黃帝出生地壽丘,很可能就是壽光紀臺。

眾所周知,黃帝的圖騰為龍,蛇屬,巳或己的造型,也是「S」。

03 英語單詞中與漢字近似音形義的案例

英國學者約翰·韋伯認為,中國人的語言有一種其他語言無法媲美的簡易性。

漢字具有直接表意能力,在幾千年當中變化很小,漢語保持了古老的純潔性,保存著原始語言的精華。而且中國的文字也不僅是中國人所獨有,日本人、朝鮮人、東南亞地區很多人認識漢字,所以漢字還具有普適性。

從漢字造字法來看,主要有:形聲、象形、會意、通假等。

人類文明的發展,是先有語言再有文字,即使不會寫字,也可以通過語言交流。

而很多英文單詞從形聲角度分析,與某些漢字詞組意義確實相似,比如「shop」這個單詞發音接近「商鋪」、「小鋪」,意思也是如此;

還有「sun」這個單詞,是「太陽」的意思。

《山海經·海外東經》記載,「下有湯谷。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

「扶桑」上面是「太陽」,「sun」的發音與「上」、「桑」接近。

同樣的「moon」這個單詞是「月亮」的意思。

王充在《論衡·說日》中說,「日旦出扶桑,暮入細柳。」

「moon」與「暮」的發音接近,而且月亮的光芒反射自「太陽」,「moon」又與「芒」的發音接近。

這是英文中形聲造詞的舉例,其實這類案例很多,比如:

單 詞.......同音漢字........英語字典中註解

fee............費...............費

bad...........笨 蛋...........笨拙的

fuss...........乏 事............瑣碎小事

give...........給 吾............給

stone........石 頭...........石 頭

tear...........啼 呀............哭 啼

tomb..........土 墓............墳 墓

cheat.........欺 他............欺 騙

drag...........拽 個............用力拉

dodge........躲 起............躲 避

song...........頌...................

fat............肥 特............肥 肉

利瑪竇等人編寫的《葡漢辭典》手稿

漢字造字法除了形聲,還有很重要的一種方式是象形,比如:日、月、水、火等,英文中也有象形字,如床:bed,直接就能感受到歐式床的形象。

04樹立正確的文化自信

根據英籍華裔學者諸玄識教授的研究成果:18世紀50年代以前的古英語表達功能非常混亂,現代英語是1755年英國的一個叫「詹森」的漢學家發明的,他對照《康熙字典》一個字一個字按每個字的字義與含義及讀音編篡了《詹森英語詞典》,現代意義上的英語由此誕生。

如果這一研究成果可信,那麼不僅古英語源自華夏,現代英語也脫胎於《康熙字典》。

真的是這樣嗎?這會不會是另一種迷之自信?

其實,世界上任何國家的文化都受到時間和空間兩大因素的影響,文化是流動的,沒有涇渭分明的界限。單一、純粹的文化是不可能永久存在的,即使我們現在用的漢字也經過多種字體的變遷和演化,尤其是簡體字更是建國後的成果,在跨文化傳播中,不同文化要素在全球範圍內遷移、擴散與交互,彼此吸引、角逐與重塑,從而形成了萬紫千紅的文化圖景。

古往今來,中華文化素以兼容並包,和而不同著稱於世

即使英文受漢語的影響深遠,但其文化是紮根於本土,必然受其人文、自然環境影響,形成相對獨立的人格特質,因此是不能簡單得出「英語起源於中國」這一結論的,同樣的還有日語的產生也是如此。

費孝通先生說,「只有在認識自己的文化,理解並接觸到多種文化的基礎上,才有條件在這個正在形成的多元文化的世界裡,確立自己的位置。」

我們需要樹立正確的文化自信,沒必要讓全世界的國家文化前來認祖歸宗,只有尊重其他文明,欣賞所有人類文明之美,才能準確定位中華文明在全球文化發展潮流中的航道,讓文化繁榮助力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相關焦點

  • 三百多年前有歐洲人提出:中文是人類最早、全世界通用的語言!
    本來,所有人都講一樣的語言,都有一樣的口音。直到有一天,人類聯合起來興建希望能通往天堂的高塔(叫做巴別塔或通天塔);為了阻止人類的計劃,上帝讓人類說不同的語言,使人類相互之間不能溝通,巴別塔的修建因此而失敗。
  • 世界上最受歡迎的語言——中文
    當今世界有6,909種語言在積極使用,儘管其中只有6%的語種,每種語言超過100萬。隨著全球化越來越普遍,語言學習也變得越來越普遍。許多國家的人們都在學習外語。目前有10種語言主宰著全球。中文/普通話——37個國家,13種方言,15.96億人講中文是中國的官方語言,而中國有14億多人口,是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由於中國面積和人口之多,中國能夠維持許多獨特而有趣的語言。
  • 從西方世界歷代學術語言的變遷,看誰才是最科學的學術語言
    從西方世界歷代學術語言的變遷,看什麼誰才是最科學的學術語言:世界沒有最科學的語言,一旦母語民族失勢,再好語言都將失去地位走向消亡。誰是最科學的語言19世紀後歐洲學者構建了歐洲中心論史觀18世紀以後,英、法、德等新興國家崛起後,建立起以歐洲為中心的人文史觀。歐洲知識界對待中國的態度由仰視變為俯視,對於中國文化的看法也轉變了。
  • 《七大罪手遊》語言如何設置成中文 語言中文設置方法
    導 讀 七大罪是一款很多玩家喜歡的手遊,但是由於各種原因,遊戲中的語言不是中文,很多玩家都反映看不懂,那麼語言怎麼設置成中文呢
  • 孫晶:海外中文熱與「語言外交」
    換言之,悠久歷史和燦爛文明的吸引力,是中文在海外得以幾世紀維持下來的香火。但從另一方面講,欲探究近年來的全球中文熱, 就要跳出「文明」和「文化」的固定思維。中國的崛起和對世界經濟的引領,是中文獲得世界地位的大前提。中國經濟的騰飛,曾被譽為二十世紀最後的奇蹟。
  • 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之一,聯合國都設立中文日,我們的語言有多大魅力?
    2010年,聯合國新聞部宣布啟動聯合國語言日倡導並促進六種官方語言(中文、阿拉伯文、英文、法文、俄文和西班牙文)在聯合國的平等使用。其中,中文日定在中國農曆二十四節氣的「穀雨」,以紀念「中華文字始祖」倉頡造字的貢獻。中文是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是中國與世界交流的橋梁。
  • 英語起源於哪種語言?事實上所有的歐洲語言都出自同一語系!
    語言是文明的象徵,也是文明傳播的基礎,但因為地域的阻隔,各自國家也都發展出了自己的的語言,不同的語言的文字不盡相同,但在結構上肯定會出現相同之處,其中英語因為其結構的簡單性在語法上很容易學習,但因為龐大的詞彙量而很容易讓人望而卻步;而漢語卻恰恰相反,所需詞彙不多,但在語法的變換上十分複雜,這也就導致了中西方的不同思維模式。
  • 如何選擇英國語言類專業?
    這裡要強調下,文科類專業的就業難是普遍現象,而隨著全球化發展趨勢,英語作為世界第一通用語言,人才需求是有增無減,而且範圍擴大到除了傳統語言、教學之外的各行各業。所以,學習語言,想去英國留學,都可以對口申請哪些專業?
  • CCF NLPCC 2018 自然語言處理與中文計算國際會議
    自然語言處理與中文計算國際會議 (NLPCC) 是由中國計算機學會主辦的中文信息技術專業委員會年度學術會議,是專注於自然語言處理及中文計算領域的國際會議。會議旨在為來自學術界、工業界和政界的學者和研究者提供一個交流平臺,促進學者和研究者分享研究和應用成果及創新思維。NLPCC 將在 2018 年 8 月 26 日-30 日於內蒙古呼和浩特舉行,致力於推動相關領域學術界和工業界研究、創新與應用的發展,成為覆蓋全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學術與創新交流平臺。
  • 中文NLP福利!大規模中文自然語言處理語料
    新智元推薦來源:AINLP作者:徐亮【新智元導讀】本文介紹一個中文自然語言處理語料庫項目:nlp_chinese_corpus ,初步貢獻了幾個已經預處理好的中文語料,包括維基、新聞和百科語料,可直接下載使用。
  • 「2018年國際自然語言處理及中文計算會議」開始徵文!
    2018年的第七屆國際自然語言處理及中文計算會議(NLPCC 2018)將於2018 年 8 月 26 日至 30 日在呼和浩特召開。NLPCC 2018 將旨在探討大數據和人工智慧下的自然語言處理和理解的研究和應用,包括語言計算的基礎研究、多語言處理、Web挖掘/文本挖掘、NLP機器學習、知識圖譜、信息提取、問題解答、信息檢索、聊天機器人、社交網絡 NLP 以及語言計算的應用等。
  • 給周總理當過中文翻譯的語言天才
    卡亞馬丁·萊伊·巴爾拉斯:一位懂得十國語言的語言天才;一位曾給周總理當過翻譯的留學生;一位中國民族音樂的發燒友;一位喜愛包餃子的外交官……  採訪開始前,翻譯告訴我,大使先生要求用中文接受我們的採訪。為什麼一個阿富汗人會要求說別國的語言?原來,巴爾拉斯先生曾經在中國留過學,怪不得對自己的中文這麼自信。
  • 在非洲黑人各個傳統社會裡,大都只有口頭語言而沒有書面語言
    在非洲黑人各個傳統社會裡,大都只有口頭語言而沒有書面語言黑人文明因子:非洲語言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在非洲黑人各個傳統社會裡,大都只有口頭語言而沒有書面語言;只有很少幾個部族曾經在外來文化的影響下創製了本族文字。非洲黑人各族的傳統文化基本上是一種口頭文化,一種無文字文化。
  • CSSML(中文語音合成標記語言)的發展與應用
    CSSML(中文語音合成標記語言)的發展與應用2003/12/17  近年來,隨著中文語音技術的迅速發展和應用的逐步深入,語音產業的廣闊市場及其所凸現的強大的產業帶動效應已經初步顯示出來為促進中文語音產業的蓬勃發展,國家863專家組、國家信標委和技術監督局聯合決定由科大訊飛作為唯一的企業代表牽頭制訂中文語音技術接口標準與規範。2003年10月15日,由國家信息產業部主辦、安徽中科大訊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承辦的"語音標準研討會"在合肥順利召開。來自國家信標委、863專家組、相關科研院校的語音技術專家、學者和語音技術的關鍵應用廠商共40餘人參加了此次會議。
  • 漢語為何成為世界上信息熵最大的語言,英語只有漢語的十分之一
    漢語是世界上信息熵最大的主流語言。在1948年發表了一篇論文,震撼了學術界,而這篇論文也開創了一個信息度量的時代,既然事件發生的信息可以度量,語言作為一種信息傳遞的手段,那麼語言中的信息是多少?世界上有最優秀的語言嗎?   在此之前我們先來談談什麼叫做信息熵。
  • 王寧老師丨語言文字與文化認同——談港澳中文教育的重大意義
    文中還可看出兩岸四地語言學和中文教育界學者們基於文化認同的感人的友誼。文章收在黃翊教授主編的《蓮香海闊,語重情深》論文集裡,「章黃國學」在此推薦。 1997「語言工作路向學術研討會」上,我發表了一篇題為《漢字的優化與簡繁字問題》的學術論文,時為新華社文教部領導的冼為鏗先生給予了親切的響應。他既站在國家語言文字政策的立場上,又以學者的身份深入研究了漢字的結構和字理問題。十多年來,他以深厚的學養和不停的學習,作文寫書,不僅僅從政治的角度討論漢字「處在這樣的現實中,小琳從事中文教育是用心的。
  • 英語是怎樣成為世界通用語言的?(資料)
    同理,如果不是英國擁有一度強大的經濟,軍事和政治實力,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把英語和英國文化輸出到其他國家,英語就不可能獲得現在的國際通用語言的地位。正象一位英國的語言學專家承認的:語言不能獨立存在。語言只存在於使用者的大腦裡,嘴巴裡,耳朵裡,手中和眼睛裡。使用的人在國際舞臺上獲得成功,他們的語言跟著獲得成功。他們的使用者失敗了,語言也跟著失敗。
  • CATIA界面語言的選擇-英文 OR 中文?
    CATIA安裝完成後的默認語言環境為中文界面,很符合國人習慣的界面,但是中文界面有一個致命的問題,就是中文漢化的內容不夠精確,不能完全表達出英文的含義,另外的一個問題就是,國內有很多合資或獨資的外企,是明確規定必須使用英文界面的,如果你一旦適應了中文界面再切換到英文界面有很多功能找不到,有點發蒙的感覺
  • 為什麼說世界是語言的世界?
    伽達默爾指出,之所以只有人有世界,動物沒有世界,就是因為人有語言。有世界的意思是人能超越外在的環境,而對事物保持一定的距離和空間。是語言使我們有這樣超越的能力。「語言所表達的是事態。可見,正是語言打開了我們的世界,使得事態得以呈現出來,人與人之間得以交流,社會得以形成。所以伽達默爾說:「語言性完全表現了我們人類世界經驗的特徵。」另一方面,「語言的原始人類性同時也意味著人類在世存在的原始語言性。」在這個意義上,我們生活的世界也可以叫語言世界。
  • 為什麼說中文是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之一?看完恍然大悟!
    據統計,世界上共計有6300餘種語言,但是最難學的是哪種呢?據美國外交學院的排行,中文被劃至最難的第 5 級——母語為英語者至少要學滿 2200 小時才能達到「精通」水平。一般來說學中文的外國人,最容易被吐槽的就是中文發音了,因為相比外國人比較常見的拉丁語系來說,中文的拼音發音是有四個音調,相比英語,學習英語書寫時面對的任務:26個字母(包括大小寫,再加上一些書寫方式和變體,還有引號,分號,破折號,括號等等)從左到右,水平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