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見圳40·外國人眼中的深圳」系列訪談活動於7月正式啟動,以影像、文字、音頻、書籍等多種形式,專訪科技、金融、醫療、教育、人文等不同領域的40名外國人才代表,講述40年來外國人才見證、參與以及推動深圳經濟社會發展變革的故事。該活動由科學技術部外國專家服務司指導,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深圳市外國專家局)、深圳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主辦,深圳國際人才交流中心、深圳新聞網承辦,得到了深圳市國際交流合作基金會、招商蛇口的特別支持。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1月18日訊 (記者 黃芷苑 曹園芳)哈薩克斯坦、希臘、俄羅斯、瑞士、美國……他曾是多個國家五星級酒店和米其林餐廳的行政總廚,服務過12位國家元首、多國的政要、商界精英, 擁有16年酒店管理經驗的他,憑藉其個人魅力和聲譽,高度完善其原創和酒店餐飲經營理念,獲得了業內諸多獎項,他就是來自土耳其的Birol Dincli。
「人們往往會因為我做的美食而記住我,他們光臨我的餐廳時,就記住了我的餐廳和我的名字。」 Birol Dincli目前在深圳經營一家土耳其烤肉店,烤肉的香味與炭火的滋滋聲,最容易成為人們內心深處的味覺記憶,對美食有著痴迷追求的他,向深圳市民傳遞土耳其美食的特色文化,也實現著自己的人生理想。
環球美食家的深圳緣
正如《舌尖上的中國》中所說:從個體生命的遷徙,到食材的交流運輸,從烹調方法的演變,到人生命運的流轉,人和食物的匆匆腳步,從來不曾停歇。Birol Dincli對美食的追求也一直在路上,在土耳其酒店管理學院和廚師學校接受了正統的學習後,就前往法國進行米其林廚師培訓。從此,便開始了他的環球美食之旅。
「我在酒店行業所做的工作,每兩三年就會走遍世界一圈,飲食就是我的文化,我見識過世界各地的美食,它給人們生活增添不少樂趣,有的國家憑藉美食打造國家記憶,這往往就會讓他們非常受歡迎。」 Birol Dincli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環球美食家。
2011年他曾出於工作的原因來到深圳,發現這是一座充滿能量和機遇的城市。這幾年來,他感受到了深圳的發展變化,也感受到了中國人對高品質菜品及服務的需要。因此在2017年,Birol Dincli在深圳開了一家土耳其烤肉餐廳,通過獨特的餐廳設計,以及貼心式家庭服務,架起中國和土耳其美食文化傳播的橋梁。
餐廳經驗始終堅持品質一致性
「美食就是我的最愛,這已經融入到我的激情和血液當中。」談起做美食的心得,Birol Dincli 也有一套獨特的哲理,「烹飪美食時,你必須把你的內心和生活都傾注其中,為你的美食賦予激情,把信譽傾注其中,製作的方法也非常重要,就像你要去建造一座優質的公寓大廈一樣,人們總是會將美食銘記於心,美食就是記憶、文化和歷史。」
對於餐廳的經營,Birol Dincli更看重品質一致性,「我們非常注重餐廳的品質細節,我親自去採購蔬菜、肉類,挑選的這些東西都必須有品質保證,會為顧客想出極具創意的招牌菜,並堅持標準始終如一,所有的菜品都是相同標準。」
深圳是充滿機遇的美食之都
在深圳的這九年,Birol Dincli見證了深圳的發展歷程和速度,他認為這是一座充滿活力的城市,「深圳的美食、酒店行業發展得非常快,市民熱衷尋找新的事物,他們對任何新的餐廳、新的美食都感興趣,對一切有意思的事情都感興趣。」因此,他認為這是一個充滿機遇的城市,「只要食物質量好、美味,服務優質,就能打造出自己的品牌。」
深圳的美食發展餐飲發展融匯世界各地特色,既具包容性又留存著其特殊的城市記憶,讓不少外國人在這裡找到歸屬感的同時,又豐富著市民的味蕾。正如同Birol Dincli致力於帶來土耳其特色美食又加以創新一樣,這裡的創新性飲食文化不斷湧現,像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煥發生機。
Birol Dincli感慨,「深圳是一座年輕有活力和充滿能量的千禧之城,發展速度遠超其他地方,它更像是一座結合了信息產業和商務旅行的美食之都。」
本期嘉賓:Birol Dincli(土耳其)
巴士扒房、東嘟創始人。Birol Dincli倡導烹飪無國界,無論是使用鍍錫沙丁魚等複雜的食材,還是對他來說最簡單的土耳其和西式菜餚,又或致力於酒店業,他都能找到最佳平衡點,無唯心和偏見。在十餘年酒店行業經歷中,他深諳食材配料的搭配和平衡,瞭然於心,他絕不拘泥於傳統,總是能以最新的視角來看待。
聲明:該文及視頻為「見圳40·外國人眼中的深圳」組委會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轉載發布。
本期執行團隊:王嬋、曹園芳、黃芷苑、宋志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