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圳40 | Birol Dincli:深圳擁有創新性的飲食文化,是獨具特色的...

2020-11-30 SZNEWS

編者按:為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見圳40·外國人眼中的深圳」系列訪談活動於7月正式啟動,以影像、文字、音頻、書籍等多種形式,專訪科技、金融、醫療、教育、人文等不同領域的40名外國人才代表,講述40年來外國人才見證、參與以及推動深圳經濟社會發展變革的故事。該活動由科學技術部外國專家服務司指導,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深圳市外國專家局)、深圳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主辦,深圳國際人才交流中心、深圳新聞網承辦,得到了深圳市國際交流合作基金會、招商蛇口的特別支持。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1月18日訊 (記者 黃芷苑 曹園芳)哈薩克斯坦、希臘、俄羅斯、瑞士、美國……他曾是多個國家五星級酒店和米其林餐廳的行政總廚,服務過12位國家元首、多國的政要、商界精英, 擁有16年酒店管理經驗的他,憑藉其個人魅力和聲譽,高度完善其原創和酒店餐飲經營理念,獲得了業內諸多獎項,他就是來自土耳其的Birol Dincli。

「人們往往會因為我做的美食而記住我,他們光臨我的餐廳時,就記住了我的餐廳和我的名字。」 Birol Dincli目前在深圳經營一家土耳其烤肉店,烤肉的香味與炭火的滋滋聲,最容易成為人們內心深處的味覺記憶,對美食有著痴迷追求的他,向深圳市民傳遞土耳其美食的特色文化,也實現著自己的人生理想。

環球美食家的深圳緣

正如《舌尖上的中國》中所說:從個體生命的遷徙,到食材的交流運輸,從烹調方法的演變,到人生命運的流轉,人和食物的匆匆腳步,從來不曾停歇。Birol Dincli對美食的追求也一直在路上,在土耳其酒店管理學院和廚師學校接受了正統的學習後,就前往法國進行米其林廚師培訓。從此,便開始了他的環球美食之旅。

「我在酒店行業所做的工作,每兩三年就會走遍世界一圈,飲食就是我的文化,我見識過世界各地的美食,它給人們生活增添不少樂趣,有的國家憑藉美食打造國家記憶,這往往就會讓他們非常受歡迎。」 Birol Dincli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環球美食家。

2011年他曾出於工作的原因來到深圳,發現這是一座充滿能量和機遇的城市。這幾年來,他感受到了深圳的發展變化,也感受到了中國人對高品質菜品及服務的需要。因此在2017年,Birol Dincli在深圳開了一家土耳其烤肉餐廳,通過獨特的餐廳設計,以及貼心式家庭服務,架起中國和土耳其美食文化傳播的橋梁。

餐廳經驗始終堅持品質一致性

「美食就是我的最愛,這已經融入到我的激情和血液當中。」談起做美食的心得,Birol Dincli 也有一套獨特的哲理,「烹飪美食時,你必須把你的內心和生活都傾注其中,為你的美食賦予激情,把信譽傾注其中,製作的方法也非常重要,就像你要去建造一座優質的公寓大廈一樣,人們總是會將美食銘記於心,美食就是記憶、文化和歷史。」

對於餐廳的經營,Birol Dincli更看重品質一致性,「我們非常注重餐廳的品質細節,我親自去採購蔬菜、肉類,挑選的這些東西都必須有品質保證,會為顧客想出極具創意的招牌菜,並堅持標準始終如一,所有的菜品都是相同標準。」

深圳是充滿機遇的美食之都

在深圳的這九年,Birol Dincli見證了深圳的發展歷程和速度,他認為這是一座充滿活力的城市,「深圳的美食、酒店行業發展得非常快,市民熱衷尋找新的事物,他們對任何新的餐廳、新的美食都感興趣,對一切有意思的事情都感興趣。」因此,他認為這是一個充滿機遇的城市,「只要食物質量好、美味,服務優質,就能打造出自己的品牌。」

深圳的美食發展餐飲發展融匯世界各地特色,既具包容性又留存著其特殊的城市記憶,讓不少外國人在這裡找到歸屬感的同時,又豐富著市民的味蕾。正如同Birol Dincli致力於帶來土耳其特色美食又加以創新一樣,這裡的創新性飲食文化不斷湧現,像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煥發生機。

Birol Dincli感慨,「深圳是一座年輕有活力和充滿能量的千禧之城,發展速度遠超其他地方,它更像是一座結合了信息產業和商務旅行的美食之都。」

本期嘉賓:Birol Dincli(土耳其)

巴士扒房、東嘟創始人。Birol Dincli倡導烹飪無國界,無論是使用鍍錫沙丁魚等複雜的食材,還是對他來說最簡單的土耳其和西式菜餚,又或致力於酒店業,他都能找到最佳平衡點,無唯心和偏見。在十餘年酒店行業經歷中,他深諳食材配料的搭配和平衡,瞭然於心,他絕不拘泥於傳統,總是能以最新的視角來看待。

聲明:該文及視頻為「見圳40·外國人眼中的深圳」組委會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轉載發布。

本期執行團隊:王嬋、曹園芳、黃芷苑、宋志卿


相關焦點

  • 深圳創新成長的文化基因
    核心提示: 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將於14日上午在廣東省深圳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將出席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1980年8月26日,深圳經濟特區橫空出世。深圳這個曾經的小漁村,在短短40年的時間裡奇蹟般地成長為一座創新之城,被描述為「史詩級巨變」。深圳為什麼能?
  • 見圳40 | Horst Vogel:積極轉化科技成果,以新技術縮減新藥研發進程
    >編者按:為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見圳40·外國人眼中的深圳」系列訪談活動於7月正式啟動,以影像、文字、音頻、書籍等多種形式,專訪科技、金融、醫療、教育、人文等不同領域的40名外國人才代表,講述40年來外國人才見證、參與以及推動深圳經濟社會發展變革的故事。
  • 解讀:深圳從「文化沙漠」到「文化綠洲」的華麗轉身
    原標題:從「文化沙漠」到「文化綠洲」的華麗轉身——文化創新發展的深圳模式   創新是一個國家永葆生命力的重要基礎,也是一座城市創新發展的不竭動力。作為我國第一個經濟特區,經過40年的建設發展,深圳經濟崛起舉世矚目,科技創新廣受讚譽,城市建設日新月異,「深圳速度」成為全國的一面旗幟。
  • 文化流動是深圳文化創新的重要原動力
    深圳特區報記者 胡蕾 攝 ■ 周建新 提要 深圳文化創新是一項「六力一體」的文化系統工程,其中,文化創意力、文化生產力、文化引領力注重深圳內在的文化內涵的打造,文化形象力、文化競爭力、文化吸引力注重深圳外在的文化形象的提升。這種內外結合、內外互動的城市文化發展格局,是深圳文化創新發展之路的最佳選擇。
  • 深圳服裝設計40年
    來源:經濟日報↑深圳時裝周(攝影:劉伯良)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40年裡,有許多時裝品牌在這裡紮根、成長,走向國際。40年的深圳服裝史,是中國時尚的覺醒史,也是中國時尚從來料加工到文化自信的生動濃縮和鮮活表達。
  • 深圳室內設計40年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和新興移民城市,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深圳速度」,被譽為「中國矽谷」,已經將包容與創新納入自身的城市基因,數千家高新技術企業,近十家行業「獨角獸」與近百家上市公司,共同成為深圳新城的結構性產業。深圳在中國高新技術產業、金融服務、外貿出口、海洋運輸、創意文化等多方面佔有重要地位,也在中國的制度創新、擴大開放等方面肩負著試驗和示範的重要使命。
  • 深圳40年財經40人|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魏達志:深圳應進一步建設並...
    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深圳大學教授魏達志我1977年考入上海復旦大學,畢業後留校任教並擔任校長顧問蔡尚思教授學術助手,從事中國思想文化史研究。1984年,我放棄了復旦大學教職,選擇南下深圳開拓創業。上世紀90年代,深圳開始規模生產電子原器件,引領國內電子產業的發展,並開始衝擊國際市場,於是崛起了華強北電子一條街。1997年,我被中共深圳市委確認為深圳市傑出專家,同年調入深圳大學。
  • 中科院深圳先進院院長樊建平:深圳科技創新做對了什麼?
    在樊建平看來,經過40年的發展,深圳從一個邊陲農業縣變成了一座現代化的繁華都市,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窗口,成就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體制機制方面的創新。這也是下一個40年,深圳繼續保持發展優勢的關鍵所在。
  • 深圳設計的使命與未來——訪深圳創新創意設計發展辦公室主任 韓望喜
    >作為一座設計之城,40年來,深圳從當初的世界工廠,到現在的創新之都,「設計」發揮了重要作用,亦是深圳創新驅動的根本要素。設計來源於創意,而創意的源泉就是開放多元、兼容並蓄的城市文化和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幹的特區精神。深圳創新創意設計發展辦公室,負責深圳的創意設計建設,這個機構正在用其巨大的熱忱、創新的願景和埋頭苦幹的作風,守護和打造「深圳設計」這張城市文化和產業名片,讓創意融入這座城市的靈魂,讓設計成為創新的重要推動力量。
  • 盒子科技榮獲「致敬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創新企業」
    盒子科技榮獲「致敬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創新企業」       盒子科技:從技術到生態的創新圖譜   8 月 6 日,全域零售創新定製服務商盒子科技榮獲
  • 中國平安董事長馬明哲入選「深圳經濟特區40年40人」
    記者今天獲悉,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之際,為表彰先進、鼓舞鬥志,進一步激發乾事創業熱情,全面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建設,深圳市委和市政府發布關於表彰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創新創業人物和先進模範人物的決定,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董事長馬明哲等40名優秀代表入選。
  • 深圳40年慶典!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總結十大深圳經驗,提出六點希望...
    以上十條,是經濟特區40年改革開放、創新發展積累的寶貴經驗,對新時代經濟特區建設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必須倍加珍惜、長期堅持,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  寄望深圳  習近平表示,黨中央對深圳改革開放、創新發展寄予厚望。去年8月,黨中央出臺了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全面部署了有關工作。
  • 2019文化科技創新論壇在深圳舉行 國內外學者熱議「數字人文」
    2019文化科技創新論壇2日在深圳舉行,來自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中國兩岸三地的知名專家學者、業界人士兩百餘人齊聚論壇,圍繞「數字人文與文化創新」主題展開熱議。開幕式上同時舉行了廣東省聯合培養研究生示範基地揭牌儀式、深圳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與中國人民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戰略合作協議籤署儀式、《文化科技藍皮書:文化科技創新發展報告(2019
  • 「深圳國際文化周」瑞士伯爾尼推介會成功舉辦
    」瑞士伯爾尼推介會成功舉辦(圖片:深圳外辦) 人民網伯爾尼4月29日電(記者 何蒨) 29日上午,2019深圳國際文化周暨「CityPlus」平臺推介會在瑞士伯爾尼州會議中心舉行,此次活動由深圳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和深圳人民政府對外辦公室主辦,深圳國際交流合作基金會及深圳鐘錶行業協會承辦,旨在加深瑞士對深圳創意產業及文化創新的了解
  • 深圳大學:從「改革之子」到「創新尖兵」
    自建校以來,深圳大學從無到有,成長為擁有10個一級學科博士點、38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8個專業學位授權類別的綜合型大學,6個學科進入ESI(基本科學指標資料庫)全球排名前1%。「深圳速度」不減當年。因改革開放而生,伴改革開放而興。一座城市與一所大學之間有著怎樣的關聯,改革創新的基因在這裡如何傳遞?
  • 深圳移動機器人「創新軍團」正在崛起
    40年來,一波波年輕人踏上這片熱土,懷著滿腔激情,為這片土地注入奮鬥、創新、拼搏的基因。 內連粵港澳大灣區製造市場,外接海外國際大市場,產業鏈齊全,這座兼具開放性、包容性與創新性的城市,也是移動機器人創業者的沃土。近年來,紮根於深圳的移動機器人企業,依託其優越的區位優勢和良好的市場環境,實現了飛速發展。
  • 深圳大鵬新區:打造產業融合發展創新高地
    從兼具國家水平和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的公益性創新科研與產業基礎項目國家基因庫、致力於腫瘤免疫治療研發的深圳因諾免疫有限公司、到專注於智能飛行器的研發、設計、製造和銷售的深圳市高端無人機有限公司……在第二十一屆高交會現場,來自深圳市大鵬新區科技展團的15家涵蓋生命健康、生物科技、生物醫療、海洋生物、電子與信息、新材料等領域的創新企業和科研機構集中亮相
  • 深圳文博會參展側記:燕趙文華之美傾情綻放鵬城
    5月11日,被譽為「中國文化產業第一展」的深圳文博會再度如期而至,河北代表團集中展示了河北省文化產業發展和文化體制改革的輝煌成就,燕趙文華之美,華麗綻放鵬城,迷醉南海之濱。曲陽定瓷、蔚縣剪紙、易水硯、河北梆子戲服臉譜……這些獨具特色、創意十足、彰顯燕趙氣韻的文化產品成為本屆文博會上一道靚麗的風景。河北展區人氣十足,參觀者絡繹不絕。
  • 深圳特區40年,春秋航空與深圳共奮進
    40年春風化雨,40年春華秋實,1980年設立的深圳經濟特區已經走過了整整40年的崢嶸歲月,一路騰飛的深圳是我國改革開放的縮影和窗口。40年來深圳已成為一座充滿魅力、動力、活力、創新力的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創造了世界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發展史上的奇蹟。
  • 特區40年|鄭永年:在「世界地圖」上定位和認識深圳
    2020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為系統總結經濟特區的成功經驗和發展啟示,不斷為新時代改革開放提供新的經驗借鑑和理論支持,把經濟特區辦得更好、辦出水平,深圳特區報聯合深圳發布從6月15日起推出「經濟特區40年 先行示範再出發高端訪談」,敬請垂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