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春耕備耕的時節,大豫鎮鞏王村10組的胡敏敏沒有忙於播種育苗,而是每天盯著300多畝的「大西洋」土豆的生長情況。據了解,這些土豆將於6月上旬全部收穫並運往上海的好麗友薯片廠加工成薯片,銷往全國各地。
見到胡敏敏時,他正和妻子在田間觀察土豆的發芽情況,「這是去年12月下旬種下去的土豆。」胡敏敏告訴記者,現在土豆們都已經發出新芽,我們透過地膜看到,那些小小的芽冒出了泥土。等地溫再高一點,就可以把地膜摳開,讓新芽自由地生長。
距離土豆收穫還有一段時間,胡敏敏對土豆的產量與收益很有把握。「訂單已經籤訂,銷售市場較為穩定。」他提早與好麗友薯片公司籤訂合同,收購價定在每噸2000元。他種植的土豆,每畝田產量在2000公斤左右,除去人工、農資、土地等成本的開支,每畝純收益達1300元,預計今年這一季土豆總利潤將達30多萬元。
談到種植土豆,胡敏敏滔滔不絕地說起來。2011年胡敏敏在朋友的介紹下,開始種植加工型土豆,去年首次在大豫鎮鞏王村種了300畝「大西洋」土豆,自己當起了農民。「大西洋」土豆屬於加工型土豆,比市場上的土豆小、圓,澱粉含量高,糖分低,是炸薯片的主要品種。去年9月,他從內蒙古多倫多的好麗友土豆種薯基地拿回土豆種,在12月中旬開始切種、拌種。把整個土豆切成小塊,再將切好的土豆和殺菌劑、生石灰完全的攪拌,這樣可以在土豆的切面起到很好的結痂作用,種入土裡就不會被蟲咬噬,保證土豆的營養度和出苗率。同時,用機器在300畝土地上打攏,平地撒肥,用人工把已經拌好的土豆種下,封攏。在溫度比較高的情況下,封攏後還需要進行人工澆水,來控制泥土中的溫度,之後打一遍封閉藥水,保證後期不再長草。最後一道工序是敷地膜,保證土豆在溫暖的環境中生長。「等到6月1日,準時收穫。」胡敏敏看著眼前一片的土豆,滿意地說。
「通過對全國各地的考察、對比,最後我選擇在這邊種植土豆。」胡敏敏告訴記者,鞏王村的土地以沙土為主,還有點黃土的成分,保水保肥較好。土壤中含鉀、磷比較多,對肥料的要求較降低,但還是能保證土豆的營養。「大豫鎮靠海,土豆適合在有風的情況下種植,這樣就不容易得病。」他說,相對傳統種土豆的北方來說,這邊的雨水比較均勻,不需要噴灌,節約成本,而且收穫的時間正好趕在雨季前,保證了土豆的產量。在土豆收穫的時候,優越的地理環境和便捷的交通也成了「大西洋」土豆落戶的優勢,不僅保證了土豆的新鮮度,還降低了運輸成本。(記者 黃莉莉 駐區記者 包玉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