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發生在1963年,時值冷戰期間,啞女艾麗莎(莎莉·霍金斯 Sally Hawkins 飾)在政府實驗室裡工作,是那裡的一名清潔女工。年幼時,一場大病奪走了艾麗莎的聲音,之後一直至今,她都在沉默之中過著形單影隻的生活,全部的朋友就只有畫家老頭(尼克·西塞 Nick S earcy 飾)和同事塞爾達(奧克塔維亞·斯賓瑟 Octavia Spencer 飾)。 一天,實驗室裡拉響了高度戒備的警報,一個神秘的裝滿了水的罐子被送了進來,艾麗莎震驚的發現,罐子裡關著一個半人半魚的怪異生物。在理察(麥可·珊農 Michael Shannon 飾)的帶領下,科學家團隊想要在這怪物身上提煉出能夠製造生物武器的物質,可是在艾麗莎眼中,它不過是一個和自己一樣的孤獨的生命體。隨著時間的推移,艾爾莎和怪物之間竟然產生了感情。
沒做任何功課,只瞅了一眼海報,直接看的。觀感十分一言難盡,看了這邊和imdb的評分我更迷茫了。可能是我年紀輕輕的卻老了,已經無法欣賞童話,可能是我太刻薄和薄情不能充分的感同身受。
全片畫風一如既往的精緻和藝術,可是故事主體,人物,和主題的表現方法,都不是我的菜。有人說儘管老套卻好看,我覺得儘管視覺不錯,但故事太老套。看了不到20分鐘就預感到整個故事線的情況下,真的沒法如何沉浸。很多比較刺激的元素,性和暴力,也比較生硬,看的時候十分出戲和不舒服。
男女主的愛情……如果這種在我眼裡是走投無路別無選擇的選擇是愛情,那便是愛情吧。或者換個說法,開頭對兩人處境和初遇的表現和渲染沒有說服我。兩人初遇時,女主一眼愛上了男主,我一眼覺得這個眨著無辜又水汪汪大眼睛的生物像個可愛又可憐的小狗,片子後半段裡像個智人,當然,結尾告訴我們,這是個神。這麼一個從頭到尾沒有多少深度,只是頭頂閃爍著「我是異類」的沒有多少人類氣息的男主,還搭上了一個跟他幾乎一樣「單薄」的充滿著少女幻想的女主,確實是童話故事了。那成人的部分在哪呢?就是各種血腥到讓我不安的折磨畫面和直白到讓整個影廳迴蕩著輕笑的成人情節。前者尤其不喜歡,此處不做回憶。
至於故事……一切為結局服務,抱著看童話故事的友好心態,看下來沒有讓我想當場吐槽的點,只是味同嚼蠟而已。一眾配角,每個人頭上都掛著閃亮亮的標籤,十分簡明直白。當然,片子花了篇幅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是豐滿的人物,都有自己的故事。然後呢?並無卵用,主線依然是主線,他們就像聖誕樹上掛著的裝飾,一看就是裝飾,裝飾拆下來,還是那棵看了二十多年的樹,還是死的/假的。
現在說主題。老實講,看片子的時候,由於當時十分無語,並沒有深思主題。過來豆瓣掃了兩眼評論才知道,哦,這是說邊緣人物,說孤獨人物的。嗯……若是前者,那確實夠邊緣,一個看上去智商大約在哈士奇和智人之間徘徊的神和一個工作多年的純潔的單純的的充滿美麗幻想的女人,加上他倆的愛情,每一個都夠邊緣。若是後者,對不起,作為一個還算孤獨的人,我沒有看到和感受到任何共同點。我不認為主角是啞女,配上低微的身份,同性戀男閨蜜,黑人,就是邊緣人的故事了。我也不認為全世界就男主一個人長那樣還被一群科學怪人折磨就是孤獨人的故事了。這片子只是拿一個邊緣人和一個孤獨人講了一個童話愛情故事。
綜上所述,個人觀感,故事無聊,爆點(色情和暴力)生硬,人物臉譜化,主題浮於表面。當然優點也是有的,美工特效服化道很好,男主作為一個野生puppy很可愛,女主一碰男主男主就渾身閃光那塊兒挺喜歡。
建議,要給自己充滿「童心」和「憐憫」,或者談一會兒戀愛再去看,不然可能就會像我一樣,腦子剛經歷過前一晚的王者榮耀,一周的論文,和生活瑣事,不太能轉的過來這個彎兒。當然,如果你本來就很浪漫很感性很敏感,直接去看吧,你可能會喜歡。
童年時,我非常的喜歡讀《格林童話》,時常為之廢寢忘食,其中無論是仙度瑞拉,抑或是白雪公主,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孩童大致都是喜歡童話的,因為這些美好的童話,不僅僅代表著在每個孩童夢中才會出現的仙境與奇思妙想,同時這些童話也總會有著一個圓滿的結局,讓壞人得到懲罰,好人得到褒獎,就一如很多孩童會在某部電影抑或是電視的開頭,帶著些許期盼的問上那麼一句「哪個是壞人,好人最好死了沒有」一般。
當然,待的它們褪去青澀與幼稚之時,自然會明白「童話裡都是騙人」的這句歌詞,不僅僅會出現在島國的不可名狀的影片封面之上,同時也會發現在童話故事之中,就好似在《格林童話》之中,仙度瑞拉在午夜十二點匆匆離去,遺落下水晶鞋,在德國的民間,恰恰就是來暗喻少女失去童貞一般,《藍鬍子》之中的那般動輒便是四肢橫飛,偏偏還童心未泯的清新脫俗,現如今回想起來,也是會令人毛骨悚然,每個人的夢總會有醒的時分,不管它是否是春夢,也一如童話故事,在成人之中大多不會有一個好的結局。
不過這種讓多數人不願承認的現實,在好萊塢導演吉爾莫 德爾 託羅處,卻是一個例外。至少這位出生於墨西哥,卻在好萊塢發跡,於阿方索等人被人稱為「墨西哥三傑」的專好拍攝各類天馬行空,奇思妙想的導演手下,童話大多會有一個美好的結局。
對於這位姓名拗口,臉上總是帶著一副春風和煦的微笑的胖導演稍有涉獵的觀眾,或許對於今年其所執導的《水形物語》不會有太多的念想,但是若是提及這位導演曾經的作品,諸如《地獄男爵》系列,以及《環太平洋》、《潘神的迷宮》等片,相信很多觀眾也可以管中窺豹,可見一斑的看出這位導演從頭至尾,便是一位熱愛ACG文化,不僅將自家的庭院打造為一個各種模型與手辦的聖地,還因此出了一本名為《吉爾莫 德爾 託羅的奇思妙想》的書,還將自己所熱愛的機甲文化與漫畫,搬上了大熒幕。
故而我在聽聞此君又拍攝了一部大致講述魚人與一位啞女相戀的故事時,絲毫不會覺得是情理之外,反而覺得有些理所應當起來。畢竟此人曾經更是聯合詹姆斯卡梅隆,企圖還將美國作家HP 洛夫克拉夫特的代表作之一,同時也是「克蘇魯神話」的不可或缺的名篇之一的《瘋狂的山脈》改編為電影,只是最後不想與雷德利斯科特的《普羅米修斯》裝車,在泱泱的打消了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