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很多人可能想像不到,我們的居住環境能出現如此大的改善。
在80後、90後的記憶裡,城市裡條件稍微好點的,筒子樓、福利房、宿舍、家屬院就算不錯了,農村能蓋不漏雨的平房,貼上瓷磚就算是洋氣了,很多人甚至還住年久失修的瓦房。
從擁擠、髒亂的小窩,換到兒時做夢也想不到的高檔社區,所花的時間,從房改開始算只有22年。
現在很多人抱怨房價貴,但有一點必須要承認,房地產的開發投資,帶動建築業以及水泥、鋼鐵、有色金屬、挖掘機等上下遊製造業;房地產消費,既直接帶動與住房有關的家電、家具、家紡、裝潢,也明顯帶動金融、媒體服務、網際網路、物業管理等第三產業,更重要的是改變了我們每個人的居住條件。
隨著樓市體量逐步擴張,人們的住房需求也在日益提升。
以前的福利房、宿舍,可以稱之為第一代住房,有個地方住就行了,毫無品質可言。
現在房齡超過10年的多層房和高層房,可以稱為第二代住房,有物業管理、有學區、有配套,但談不上有多舒適。
目前不少主打改善的在售樓盤,可以稱為第3代住房,綠化率、配套設施、庭院設計、停車場設置日趨完善,住起來更愜意一些。
至於第4代住房,可以認為是戶型增大,客廳、廚房面積加大,衛生間數量增加,樓盤賣點開始突出純粹的人際圈層和「高級感」。
事實上,隨著建築「新標準」全面推行,第5代的「裝配式住房」,要比前4代更具進步意義。
所謂「裝配式」,可以理解為:把梁、板、柱、牆等事先做好的構件,像一塊塊樂高積木一樣搭起來,裝配式建築將部分或所有構件在工廠預製完成,然後運到施工現場進行組裝。
原本的高空作業被放到了地面上進行,室外作業被放到了廠房內進行,人工作業則交由機器來完成。最終在極短的時間內,就能呈現出一個高品質的工業化建築。
近日,住建部發布《關於認定第二批裝配式建築範例城市和產業基地的通知》,認定重慶市、武漢市、福州市西安市、大連市、秦皇島市、南通市、揚州市、佛山市、宜賓市等18個城市為第二批裝配式建築範例城市。
加上2017年11月公布的首批30個裝配式建築示範城市,目前高層已經點名48個城市,成為第5代住房的試點。
我們可以梳理一下時間線。
早在2015年,《建築產業現代化發展綱要》就提出,到2020年,裝配式建築佔新建建築的比例20%以上,到2025年,裝配式建築佔新建築的比例50%以上。
2016年時,高層提出力爭10年時間,裝配式建築佔新建比例達到30%以上。
2017年,明確提及2020年重點推進地區裝配式比例要佔到20%以上,培育50個以上的裝配式示範城市。
今年8月份,北京發布的裝配式建築2020年工作要點中提到:今年裝配式建築比例達到30%以上,推動形成一批設計、施工、部品部件生產規模化企業,具有現代裝配建造水平的工程總承包企業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專業化技能隊伍。
除北京外,上海、天津、浙江、江蘇均已明確2020年該類房子所佔比例30%以上,這些發達地區所定的目標遠高於全國平均值,其他中西部、東北、西北、西南等地區,普遍要求今年能達到15%或20%,未來5年會普及到50%以上。
據平安證券測算,僅到明年,新建裝配式建築市場規模就會達到10790億元,其中,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鋼結構和木結構市場規模分別為5415億元、4564億元和811億元。
為什麼裝配式建築有這麼多政策加持?
1,縮短工期。
有數據顯示:裝配式建築的施工,可以節水60%、節約材料20%、建築垃圾減少80%、節能20%、減少70%的腳手架、支架,大幅提高生產效率。
2,改善施工質量。
裝配式構件在工廠裡預製,能最大限度地改善牆體開裂、滲漏等質量問題,並提高住宅整體安全等級、防火性和耐久性。
3,降低蓋房成本。
有業內人士指出,對不少中小城市來說,房企拿地價格並不貴,主要成本集中在建安費用上,如果裝配式建築能夠發展成熟,將會大大縮減人力成本,加快交房速度,終結高房價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現在,裝配式設計費,構件材料費,構件施工費及其他費用依然高企,這是因為市場發展還不夠成熟。
民生證券曾發布報告稱,鋼結構相較於現澆優勢顯著,機械化程度高、工期短約3個月、用工減少30%-50%,自重減輕約40%、可大大減少基礎造價,使用面積增約5%~8%,拆除時主體結構材料回收率在90%以上。
目前人口紅利正在消失,建築業人工不足導致成本上升,大城市人口持續流入,居住條件日益變差,現澆方式建築垃圾佔城市垃圾總量的30-40%。
建築「新標準」的全面推行,就是為了使這種局面得以改觀,讓人們住上成本更低、質量更好、居住體驗更舒適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