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或來自太陽系內部,地球原來一直是溼的

2020-09-03 科學大觀園雜誌


隕石「撒哈拉97096」是一顆含水約0.5%的頑火輝石球粒隕石。如果地球完全是由這種物質構成的,那麼它接收到的水分將是地球當前海洋總水量的23倍。

據美國「物理學組織」網站8月27日消息稱,《科學》雜誌近日發布的最新研究結果顯示,地球上的水可能來自行星形成階段存在於太陽系內部的物質,而與遙遠的彗星或小行星無關。換句話說,地球可能一直都是溼潤的。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和洛林大學(UDL)法國巖石及地球化學研究中心(CRPG)的科學家們確定了一種被稱為頑火輝石球粒隕石(enstatite chondrite)的星際物質,它含有足夠的氫元素,以至於能夠提供至少三倍於地球海洋水量的水分。

頑火輝石球粒隕石完全是由來自太陽系內部的物質組成的——大致與最初形成地球的物質相同。

論文第一作者、CPRG的研究員Laurette Piani介紹道:「我們的發現表明,地球的構築塊可能貢獻了大部分水量。在這顆巖質行星形成之時,太陽系內部就已經存在含氫物質,儘管當時的溫度太高,水蒸汽無法凝結。」

這項研究的結果令人驚訝,因為科學家之前一直認為地球的基本組成物質是乾燥的。它們來自太陽系的內部區域,而在行星形成的過程中,該區域的溫度太高,以至於水分無法凝結,也無法與其他固體結合在一起。而這類隕石則提供了一條新線索,即水分不一定來自遙遠的宇宙角落。

頑火輝石球粒隕石很罕見,只佔人類已知的隕石集合的2%左右。不過,它們與地球的同位素相似性格外引人注目。這類隕石具有與地球相似的氧、鈦和鈣同位素,而這項研究進一步表明,它們的氫和氮同位素也與地球相似。

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物理學博士後研究員Lionel Vacher介紹道:「如果頑火輝石球粒隕石是地球的有效組成部分——正如它們相似的同位素組成強烈暗示的那樣,那麼這意味著這類球粒隕石曾為地球提供了足夠的水分。這個關於地球水分起源的解釋,是令人驚奇的!」

這篇論文還提出,大氣中大量的氮元素,也可能來自頑火輝石球粒隕石。Piani解釋道:「只有少數原始的頑火輝石球粒隕石仍繼續存在。在研究中,我們對這類隕石進行了仔細選擇,並應用了一種特殊的分析程序,以避免結果因輸入的地球水分而產生偏差。」

原創編譯:朱明逸 審稿:西莫 責編:雷鑫宇

期刊來源: 《科學》

期刊編號: 0036-8075

原文連結: https://phys.org/news/2020-08-meteorite-earth.html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編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隕石證據表明,地球水分或來自太陽系內部
    如果地球完全是由這種物質構成的,那麼它接收到的水分將是地球當前海洋總水量的23倍。據美國「物理學組織」網站8月27日消息稱,《科學》雜誌近日發布的最新研究結果顯示,地球上的水可能來自行星形成階段存在於太陽系內部的物質,而與遙遠的彗星或小行星無關。換句話說,地球可能一直都是溼潤的。
  • 地球上看到的彗星來自哪裡?發現彗星通往內部太陽系的門戶
    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博科園由中佛羅裡達大學科學家領導的一項新研究,可能會從根本上改變我們對彗星如何從太陽系外圍到達並被輸送到更接近地球的內部太陽系的理解。在發表在《天體物理學快報》期刊上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Gal Sarid及其合著者報告了許多彗星在接近太陽系之前通過的軌道「門戶」發現。這個入口是模擬在木星和海王星之間混沌軌道上移動的小冰體。
  • 地球上看到的彗星來自哪裡?發現彗星通往內部太陽系的門戶!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系列徵文由中佛羅裡達大學科學家領導的一項新研究,可能會從根本上改變我們對彗星如何從太陽系外圍到達並被輸送到更接近地球的內部太陽系的理解。在發表在《天體物理學快報》期刊上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Gal Sarid及其合著者報告了許多彗星在接近太陽系之前通過的軌道「門戶」發現。這個入口是模擬在木星和海王星之間混沌軌道上移動的小冰體。研究小組模擬了來自海王星軌道之外,穿過這顆巨大行星的區域,以及木星軌道內的天體的演化。這些冰體被認為是太陽系誕生以來幾乎原始的物質殘留物。
  • 地球的水是從哪裡來的?來自地球內部?來自彗星?據說還來自太陽
    似乎隨著地球個頭逐漸增長,這些似乎被封存在地球內部和巖石中的水是怎麼跑到地面上來的呢?3、水是怎麼從地下跑到地面的?泉水從地下冒出來?非也!準確的說是從天上下下來的,是不是很難理解這個過程?這是因為地球從誕生到行星會有一個必須跨越的門檻,也就是它形成之後必須要清理自身所在的軌道,否則它的下場就像冥王一樣,成為矮行星。
  • 來自太陽系邊緣的彗星不太可能撞擊地球
    新建模表明,從太陽系寒冷的外圍到達地球附近的一些彗星可能遵循不同的路線。這項研究的結果詳見7月31日的「科學」雜誌,對我們的星球來說是個好消息(特別是考慮到木星最近的影響):來自這個地區的彗星應該很少穿越地球的軌道,因此不是碰撞問題。
  • 地球上的生命有可能是來自太陽系以外麼?
    它的速度實在是太快,不是來自我們太陽系邊緣的奧爾特雲,它以U形雙曲線軌道闖入太陽系並很快離開,一去不返。天文學家一直認為理論上存在這樣的小行星或彗星,它們在恆星之間運動並偶爾穿過我們的太陽系,但這是第一次發現此類天體。為了在它高速離開太陽系前獲取更多關於它的信息,天文學家迅速調動更多的望遠鏡投入對它的觀測。
  • 地球的水來自哪裡?
    行星如何獲取水分,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科學家。現在科學家正在從白矮星中尋找證據。當跨過星際空間來到河外星系時,搜尋水變得難能可貴,在地球上水是生命進化的關鍵。然而,在其他宇宙空間想要尋找到水的蹤跡,似乎很渺茫。多年來,科學家們致力於研究暴露在白矮星環境下的行星的組成。氫和氦元素相對教輕,聚集在恆星表面,一些重元素隱藏在恆星內部。
  • 太陽系所有彗星都來自同一地方,科學家認為那裡隱藏著生命的種子
    因為看起來像掃帚一樣,因此人們又將彗星稱之為「掃把星」,一直到今天,科學家們一共在太陽系中發現了1700多顆彗星,最著名的哈雷彗星,繞日運行一周,大約需要76年的時間。與其他天體具有固定的體積和質量不同,彗星一般都隨著距離太陽遠近而體積不斷擴大或者縮小,近日點的時候,彗星的體積會變得非常巨大,彗尾也會很長;遠日點的時候則體積會急劇縮小,彗尾也會變短。
  • 如果沒有月球 地球上就不會有生命
    地球是唯一一顆有大量的水和相對大衛星(月球)的陸地行星。地球是由來自太陽系內部的,大小在月球和火星之間的行星胚胎碰撞而形成的。同時,地球還從更遠的日心距離(太陽視圓面上一點與日面中心的距離。常以太陽半徑為單位)上吸收和聚集物質。
  • 地球生命的起源?隕石碎片揭示未知小行星的存在,體積巨大還富含水分
    在這顆隕石撞擊地球之前,科學家已經成功地預測了這次撞擊,包括時間和地點。這也是首次實現撞擊預測。這些碎片來自一顆名為 2008 TC3的小行星。科學家一直在對其碎片進行研究並於近日發表了相關成果。研究表明,2008 TC3來自一個巨大的、富含水分的母體小行星。在這項研究中,研究團隊獲得了一份50毫克的碎片樣本。
  • 地球上的水到底來自於哪裡?科學家的解釋,令人難以置信
    近期,有法國的科研團隊在natuer雜誌上發表了一篇報告,報告中提到我們的地球形成之初是乾燥的,數十億年來,不斷潮溼最後形成現在的狀態。那麼地球上的水分到底來自於哪裡呢?有化學家勞雷特分析稱,地球上的水分來自於小行星或者彗星,這些地外天體撞擊地球後,就形成了最早期的水分。
  • 專家:地球的水來自彗星撞擊 每分鐘新增兩千噸
    地球擁有浩瀚的海洋、奔騰的江河、翻滾的雲、充沛的雨,與月球相比,其水量可謂無窮無盡,是太陽系中名副其實的「水球」。地球上如此之多的、孕育出生命的水,也是從太陽風中得來的嗎?答案如果是否定的,那麼地球上的水又是來自哪裡呢?
  • 地球早期的水來自於哪裡?科學家猜測可能有三種起源
    雖然我們普通人都沒有去思考這個問題,但是科學家們其實一直在研究探索地球早期水的來源。如果要追蹤宇宙早期的水來源,那可能要從宇宙大爆炸的時候說起,當宇宙大爆炸發生的時候,質子、中子和電子都在高達100億度的高溫下擠成一團。僅僅過了數分鐘,氫原子和氦原子這兩種輕元素便開始成形,這一過程名叫「核合成」。
  • 地球上的水來自哪裡?
    二、地球本身形成時就帶有大量的氫和氧有科學家曾拿花崗巖進行煅燒,結果發現花崗巖在溶解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水汽,據計算,每1立方米的花崗巖就能釋放出二十六升的水蒸氣。因而科學家認為,在地球的初期,由於地球內部的放射性元素發生衰變,使得地球內部的物質被融化,並且分離出大量的碳、氫、氧等分子,這些分子有些在高溫的環境下又相互反應,變成了大量的碳水化合物,也就是水。
  • 水滲透無孔不入,為什麼還沒全部滲入地球內部,只在地表循環?
    太陽系中有水的星球上,水都在表面嗎?水是地球上最神奇的物質,要是地球上沒有水,生命根本就不會產生,地球就會像火星一樣是個不毛之地!那麼地球上那麼多水是哪裡來的呢?科學家提出了幾個有趣的說法,各位看看哪種最有可能!
  • 如果永動機不存在,地球一直自轉的能量,究竟來自於哪裡?
    如果永動機不存在,地球一直自轉的能量,究竟來自於哪裡?回溯人類的歷史,誕生無數偉大的發明家,他們為世人留下寶貴的財富。例如萊特兄弟發明的飛機、愛迪生發明的電燈等等,都為現代社會造福。為什麼地球會一直自轉?它的能量究竟來源於哪裡呢?這個問題其實扯得較遠。如果永動機不存在,地球一直自轉的能量,究竟來自於哪裡?差不多在50億年前,有一片星雲的引力受到外力的擾動,導致這個物質就開始朝新源的引力中心聚集,久而久之就看到了。
  • 如果不存在永動機,那為什麼地球一直在自轉?能量來自於哪裡?
    現在問題就來了,如果不存在永動機,那為什麼地球一直在自轉?能量來自於哪裡呢?太陽系的形成過程也與之類似,因此可以說,地球公轉和自轉的能量其實都是太陽系形成之初的角動量,其本質就是形成太陽系的各種物質引力勢能的釋放,而因為太空中的環境接近真空,地球所受到的阻力微乎其微,所以地球一旦轉動起來,就根本停不下來
  • 地球在太陽系中獨一無二,但是水是從哪裡來的還是個謎
    地球上的生命起源與水的存在密切相關。可以說,如果沒有水,那麼地球上就不可能存在人類生命和所有其他生物。在所有活生物體中,含水量最大的生物是人類。然而,在地球上所有的水中,超過99%的地球水不能被人類和許多其他生物利用——只有大約0.3%的淡水存在於湖泊、河流和沼澤的地表水。液態水覆蓋了地球表面的70%,這使得地球在太陽系中獨一無二。但是水是從哪裡來的還是個謎。
  • 來自地球內部的秘密
    事實1:如果沒有水的話,地球的形狀會是什麼樣? 我們生活的地球,到處都是水。但你有沒有想過,假如地球的水突然都沒有了,它會是什麼樣子?很難想像? 它看起來並不是很熟悉,對嗎? 奧,對,沒有水的地球,看起來笨重、崎嶇,長得還有點像顆馬鈴薯!完全沒有了,平時我們眼中藍色,充滿神秘的樣子。
  • 地球自轉的動力來自哪裡?為什麼可以一直轉?值得人們探索!
    地球的自轉是來自月球的引力,為什麼我們只能看到月亮的一面而看不到另一面,為什麼大海會有潮起潮落,為什麼我們的地球不是完全正轉而是有23.5度的夾角,它正是受到了月亮引力的結果。月亮就像我們電機中的電磁場,地球就像轉子,只要月亮在地球永遠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