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生生不息青海湖

2021-01-07 新華社客戶端

半月談記者 葉俊東 顧玲 白瑪央措

風輕雲淡,水天一色。蔚藍的湖泊在天空掩映下平靜如一面鏡子,沉靜而深邃地鑲嵌在草原上,普氏原羚的身影不時掠過。

這是我國最大的內陸鹹水湖——青海湖。兩億年前,這裡還是一片汪洋大海,後來因地殼變動,海底升起、海水退去,逐漸變成了陸地。時光更替,隨著周圍山脈繼續抬升、湖盆下沉,這裡被完全封閉,不斷鹽化,最終留下了舉世聞名的鹹水湖。

國家榮譽刻入DNA

從青海省會西寧市向北驅車約百公裡,金銀灘草原上鮮花盛開,百鳥飛翔,牛羊群星星點點。

當地人以「金銀遍地」來形容這片膏腴之地。讓人想不到的是,這片草原上曾有過一個神秘的軍事禁區——221廠。上世紀50年代,我國的第一個核武器研製、試驗和生產基地選址這裡,新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先後在這裡研製成功。

地處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境內的金銀灘草原海拔約3200米,四面環山,地勢平緩,周圍丘陵連綿,人煙稀少,適合進行爆轟試驗。

歷史不會忘記,1958年的冬天,浪漫的金銀灘草原上演了一幕史詩般的遷徙。這一年,金銀灘草原1279戶6700餘名農牧民備鞍打馬,為了核事業讓出了熟悉的草原。

「老一輩人說,牧民們大都遷居至100多公裡外的祁連、剛察等縣,搬遷時正值寒冬臘月,不少牛羊凍死了。」海晏縣青海湖鄉達玉日秀村村民德吉說。

就在牧民們趕著牛羊離開故土的同時,大批科研專家、技術人員、幹部、工人從四面八方來到金銀灘,以3頂帳篷起家。之後,一個水、電、暖、路齊備,集科研、生產、生活為一體的中國第一個核武器研製基地在草原上拔地而起。自此,這片佔地1170平方公裡的神秘禁區便與祖國的和平與安寧緊緊地聯繫在一起。尤其在1962年,105名高、中級科技骨幹隱姓埋名進駐青海高原,開始了自力更生的創業史。

更有傑出的科學家付出了寶貴的生命。1968年冬,科學家郭永懷搭乘的夜航飛機失事,人們在飛機殘骸中找到了郭永懷和警衛員牟方東已經燒得面目全非的遺體,他們緊緊抱在一起,護在兩人胸前的絕密技術資料完好無損……

1964年10月16日15時,一朵蘑菇雲猶如怒放的花朵,在新疆羅布泊發出一聲撼天震地的巨響。「我們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了!」

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多年過去,金銀灘歲月靜好。家國情懷深植在此,「兩彈一星」精神仍激勵著青海湖畔各族人民為了美好生活奮鬥不止。

青海湖大部所在的海南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存在不少深度貧困地區。隨著脫貧攻堅不斷加強,貧困正逐漸退出當地人的記憶。海北州貧困發生率從2015年末的10.3%降至2017年末的2.39%,低於全青海省2.5%的數值;海南州貧困發生率從2105年底的14.8%,下降到2018年底的2.6%;貧困人口醫保全覆蓋,牧民們缺醫少藥的歷史一去不復返。

221廠爆轟試驗場原址 葉俊東/攝

與沿海地區不同,脆弱的高原生態難以承載過多工業。如何既保生態又促發展,是和平時代擺在高原人民面前的又一難題。一次次向沙漠發起進攻、一次次抗擊自然的威脅……青海,終於為祖國交出一份「綠色」的「高分」答卷。

讓綠色書寫歷史

青海湖又名「措溫布」,在藏語中有「青色的海」之意,青海省即以此得名。青海湖以西,是廣袤的柴達木盆地,正因有了青海湖這個「天然屏障」,西部沙漠化向東蔓延的態勢才得以遏制,東部河湟谷地的生態安全才得到保證。

青海湖地區高寒缺氧、氣候惡劣,長期以來,人們不斷與沙塵抗爭,環湖東北岸的一片綠洲便是「證物」。除了對6萬畝沙區常年禁牧封育,環湖地區逐步調整了種樹結構和固沙方式。沙棘營養土坨造林、烏柳截稈深栽造林、容器苗造林等治沙造林技術,使沙化土地從最初的148.6萬畝減少到現在的99.3萬畝。

如今,一大片蒼翠的松樹林已悄然長成,一幅動人的生態畫卷在高原徐徐展開。

到青海湖旅遊,當地人一定會提起一種名叫「湟魚」的青海湖特有物種。

產於青海湖的湟魚學名為「青海湖裸鯉」,經過千萬年生存演變,成為一種體長側扁、無須無鱗的鯉魚。高原苦寒的環境使其生長速度十分緩慢,每年只增重1兩。

每年5月底至8月初,從青海湖北岸到南岸的沙柳河、泉吉河、布哈河以及黑馬河,都會出現「半河清水半河魚」的奇觀:成千上萬尾湟魚集結在湖泊大大小小的入河口處,逆著水流向河的上遊發起衝擊。

「老一輩人都說,湟魚曾救過青海人的命。」58歲的海北州剛察縣泉吉鄉新泉村村民孫生珠回憶,上世紀60年代初我國遭遇三年自然災害,湟魚一度成了當地群眾的「救命魚」。因過度捕撈,湟魚資源量驟減至2600噸。

曾經魚救人,如今人救魚。為保護湟魚,從上世紀80年代起,青海省政府連續5次實施封湖育魚,如今,湟魚資源已恢復到8.8萬噸。

「保護青海湖,就是保護自己的家園。」昔日青海湖南、北兩岸的十餘個打漁村如今都已轉型。當地村民在自家門口辦起了畜牧養殖合作社,靠打漁為生的日子一去不復返。

海北州委常委、海晏縣委書記董玉毅表示,目前當地的生態保護將實行「五步走」,即通過生態系統的修復、生態問題的整治、生態景觀的建設、生態價值的實現和生態機制的建立走綠色發展之路。

多年的生態保護已見成效。每年秋冬季節青海湖北岸的仙女灣,成群的大天鵝棲息在這片優美的高原草甸溼地上。走上湖邊的棧道,只見幾隻棕頭鷗盤旋在空中打量著湖中攢動的湟魚,突然一頭扎進平靜的湖面,「美味」入口。

2019年4月,封凍的青海湖迎來開湖期。張宏祥-攝

如果說青海湖是青海的「水塔」,那麼位於青藏高原的三江源地區,便是「中華水塔」。三江源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被譽為世界高原生物基因庫。昔日,當地草原、河湖等生態系統發生大規模退化,野生動物蹤跡難覓。近年來,當地正努力吸收借鑑西方國家工業化時期的做法,通過建設國家公園來管理保護境內自然資源。

2005年至2018年,中國在這一區域的生態保護投入已累計超過180億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投資規模最大的生態保護項目之一。

古道指引融合開放

青海湖是雪域高原上的一顆明珠,是世居在這裡的人們心中的「聖湖」。傳說中,倉央嘉措在押解進京途中經過青海湖畔,在這裡神秘遁去。

南北朝時期,由於河西走廊絲綢之路堵塞而開闢的「絲綢南路」——唐蕃古道,是中國著名的三大古道之一,經過日月山、青海湖,最後穿越柴達木盆地通往西域。商賈往來,絡繹不絕,見證了會盟、和親、戰爭以及茶鹽、茶馬互市等眾多歷史事件。

時光荏苒,西部歌王王洛賓歌聲中「在那遙遠的地方」,不僅成為熱門旅遊景點,還迎來了亞洲頂級自行車賽——「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每年一度的環湖賽從位於絲綢之路南線的青海出發,橫跨青藏高原、黃土高原、穿越賀蘭山;縱貫唐蕃古道、河西走廊、絲綢之路和黃河兩岸。這項世界上最高海拔的國際性公路自行車賽歷年來以碧波浩瀚、鳥翼如雲的青海湖為中心,環湖一周達360公裡,沿途自然風光雄奇壯美。

2017年8月20日,隨著一聲汽笛長鳴,青海省首次發往俄羅斯的中歐班列駛出格爾木車站,從阿拉山口出境,途經哈薩克斯坦,最終到達俄羅斯彼爾姆市。班列行程約6360公裡,預計用時10天左右,較以前選擇的通過天津港海運節省30天時間。截至2018年10月,青海省已經成功開行4趟中歐班列以及一趟南向通道鐵海聯運班列。

如今,青海是「一帶一路」重要的戰略通道、商貿物流樞紐、產業和人文交流基地。

2000年創辦的中國·青海綠色發展投資貿易洽談會,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省內外、海內外企業參加,累計招商引資籤約金額超1.5萬億元。

藉助「青洽會」等大型商貿平臺,青海省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交流也日益活躍,將青海區位優勢、人文優勢、資源優勢推向了世界,實現了青海對外貿易的持續增長。

第十八屆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第六賽段賽況。-張龍-攝

2020年,格爾木至庫爾勒的格庫鐵路將建成通車,將極大釋放沿途地區既有運力,促進西部開發及與內地的交流,也將進一步完善我國內陸與中亞、地中海等地區的陸路運輸通道。

夕陽西下,貫穿我國東西、有著「鋼鐵絲綢之路」之稱的蘭新高鐵緩緩駛入海北門源縣一片油菜花海,半小時後,人們便可從草原「穿越」回西寧,享受現代化不夜城的便利。

相關焦點

  • 青海人與青海湖湟魚
    因為青海湖是青海的一張門面,看看它的門面,就能推知它的家底,推知它那遍布在山川河流之間,被萬千生靈所共享共愛的「無盡藏」。  現在,世人無論從遙感監測得到的數據,還是從一幀航拍照片那裡,都能真切地看到青海湖美麗的身形不單正在日益變得豐滿,世人還頭一次藉助水下攝影,看到了青海湖4389平方公裡的水下世界,依舊是清澈的。
  • 青海湖,青色的海。
    回到住宿點,後勤部長已準備了熱騰騰的咖啡和牛肉麵,吃飽喝足,裝好行李,半環遊青海湖。時間原因,青海湖鳥島就不去了,沿著京拉線到今天的終點西寧市。青海湖又名「措溫布」,即藏語「青色的海」之意,位於青海省西北部的青海湖盆地內,既是中國最大的內陸湖泊,也是中國最大的鹹水湖。
  • 為青海湖添綠
    青海積極推進青海湖國家公園規劃建設。圖為青海湖風光。新華社記者 李琳海攝  青海湖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部,作為中國最大的內陸鹹水湖,維繫著青藏高原生態安全。青海湖以獨特的「水—魚—鳥」共生溼地生態系統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被稱為「青藏高原物種基因庫」。  30歲的王淑寧是青海湖景區保護利用管理局的工作人員,日前,她和同事在這裡種下了丁香、水栒子等樹種。  王淑寧說:「我們用自己的雙手讓『高原藍寶石』青海湖變得更美,為美麗中國行動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 青海湖~心臟聖湖
    青海湖中最大的湖泊,中國的湖泊,藏族人中心的聖湖。我一直想去嚮往很久了,真面目一探廬山。由於種種原因,一直沒有開展。直到夏天假期,女兒高考結束,拿到了成績,也有了成績。答應給她一個成人禮,正好!底的青海湖是最美的季節,油菜花開花,溫度適宜,一家人乘青海湖!一圈360公裡,按計劃在4天內完成。
  • 青海湖比洱海面積大,為何洱海被稱為海,青海湖卻叫做湖?
    但我國的洱海和青海湖卻是兩個例外,洱海是淡水湖,面積256.5平方千米,因沉降侵蝕形成,屬高原構造斷陷湖泊,無論是從成因來看,還是從水域面積、水的鹹淡來看,洱海和海都沒有一點關係。而青海湖卻是鹹水湖,而且面積達到了4435.69平方千米,是洱海的十倍有餘,兩者相比,肯定是青海湖更像海,那麼為何洱海被稱為海,而青海湖叫做湖呢?首先說一說洱海為什麼叫海。
  • 青海湖連年「擴容」原因何在
    劉寶康分析,青海湖面積2005年以來一直呈現增長趨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青藏高原暖溼化趨勢愈加明顯,青海湖地區降水量增多。 青海湖的補給河流有十幾條,其中布哈河、沙柳河是青海湖的主要補給河流。近年來,青海湖流域呈現極端降水增加、降水集中化趨勢,直接降水讓周圍流域的河水都匯集在青海湖,因此青海湖入湖徑流增加,面積不斷擴大。
  • 裏海和青海湖都是鹹水湖,為何裏海被稱為海,青海湖卻叫做湖?
    比如說,我國的青海湖,中亞地區的裏海,雖然它們的水也是鹹的,但四面都被陸地包圍,並沒有與大洋相連,所以這種水域,只是鹹水湖,而不是海。再比如歐洲的黑海,地中海,雖然幾乎完全被陸地包圍,但因為通過海峽和大洋相連,所以它們被稱作內海,而不是湖。不過凡事也有例外,有些水域,雖然不是海,但卻可以被命名為海。比如說上面提到的裏海,裏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鹹水湖。
  • 青海湖是中國最大的鹹水湖,如果有海洋魚類,能放生青海湖裡嗎?
    風景如畫湖天一線的青海湖,因為其風景優美,吸引許多旅客前往。青海湖也是許多自行車騎行客假期選擇的目標。我們印象中的青海湖是一個美麗的景點,但是我們對於他的了解僅僅是停留在了絕美風景之上,對於其他方面我們卻是了解甚少。青海湖青海湖又被叫做是「措溫步」,也就是藏語中青色之海的意思,也就是的青湖,藍湖的意思。
  • 青海湖,是海還是湖?(下)(圖文版)
    傳說青海湖的鳥,就是西王聖母使者,其中有三隻青鳥專為西王聖採食,一隻名叫希有鳥是西王母的坐騎,西王聖母常乘上這隻神鳥到東海會見玄龍大帝。西王母是青海湖的主神,現實中也是古羌族的領袖,西周時期,西王母在青海湖設宴於瑤池,招待遠道而來的周穆王。山海經中的崑崙神話都有對應的地方,比如西王母瑤池就是青海湖、崑崙弱水是倒淌河、崑崙炎山就是日月山、西王母石室是宗家溝。
  • 騎行(北京到青海湖)
    去青海湖的路上:@10月1號笫一天出六環走G108國道都是綿綿不斷的山路中騎行,快中午時到達河北界在觀景臺碰到幾位騎自行車的騎友,休息了片刻繼續趕路,山巒起伏,層林盡染,這條108國道風景不錯路經霞雲嶺趕路沒時間停下來,快到淶源半道上碰到一隻野豬怕被咬沒敢停下來拍,中午到達淶源休息吃飯,過了淶源走
  • 青海湖真開湖了嗎?裡面有說法...
    4月17日,青海湖封凍湖面冰層消融、破裂,上百隻海鷗在湖面盤旋嬉戲。
  • 中國最大的湖泊——青海湖面積每年還在增加
    青海湖是一個高源湖泊,是我國的第一大湖,位於青藏高原的西北邊,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離西寧市180公裡。四周群山環繞,整個青海湖海拔在三千米以上,屬於高原湖泊。湖水的鹽份含量很高,因為是常年乾旱的高原湖泊。
  • 半月談|蜻蜓眼玻璃珠:絲路前的「絲路」
    半月談記者 皮曙初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鑑而豐富。開放是文明發展與進步的動因,任何固步自封的文明最終都會走向滅亡。中華文明,雖然在一個較大空間範圍內自力更生、相對獨立地演繹,但並非與世隔絕。正是在與西方文明不斷的交流與互鑑中,中華文明顯示出強大的凝聚力和消化吸收能力,在向外輸送自身優秀文明成果的同時,也不斷充實新的文明元素,豐富和推動了原生文明的發展壯大,成就五千年生生不息的壯闊圖景。(刊於《半月談內部版》2020年第2期)
  • 青海湖水體面積達20年來最大值
    中新社西寧9月29日電 (孫睿 孫偉)青海省氣象科學研究所29日下午對外發布,受今年8月至9月降水偏多影響,青海湖水體面積較歷年同期增大,達到近20年來最大值。青海湖是中國最大的內陸高原鹹水湖,是維繫青藏高原東北部生態安全的重要水體,也是控制西部荒漠化向東蔓延的天然屏障。青海湖的生態環境特徵及其演變在很大程度上反映著青藏高原整體生態環境的變化趨勢,對柴達木盆地、三江源、祁連山等地區均有較大影響。
  • 昨天,青海湖驚現「龍吸水」
    往年出現過的「龍吸水」2010年9月1日,青海湖兩次顯現「龍吸水」氣象景觀。(攝影:柴青平)2014年10月20日上午9時50分左右,青海湖海心山北側先後出現9條「龍吸水」,白色水柱成旋渦狀,從天空垂直與湖面相接,如蛟龍從天際墜入湖水,場面蔚為壯觀,整整持續了40分鐘。
  • 從青海湖出發 暢遊中國五大湖
    青海湖:陸心之海青海湖,地處青海高原的東北部,西寧市的西北部,是我國第一大內陸湖泊,也是我國最大的鹹水湖。它浩瀚縹緲,波瀾壯闊,是大自然賜與青海高原的一面巨大的寶鏡。青海湖面積達4456平方公裡,環湖周長360多公裡,比著名的太湖大一倍還要多。湖面東西長,南北窄,略呈橢圓形。乍看上去,象一片肥大的白楊樹葉。
  • 青海湖環湖地區成立首批牧民巡護隊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9月28日,在省林業和草原項目服務中心「UNDP-GEF加強青海湖-祁連山景觀區保護地體系項目」支持下,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首批牧民巡護隊在環湖地區的3個普氏原羚為了能更好地保護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普氏原羚、黑頸鶴等世界珍稀瀕危野生動物,2020年該項目落實自然草場修復活動及普氏原羚活動區域補水打井活動,為項目區生態廊道建設和旗艦物種棲息地保護工作打好基礎。
  • 青海湖:海心山北側出現「龍吸水」壯觀場景
    青海湖周圍是茫茫草原。湖濱地勢開闊平坦,水源充足,氣候比較溫和,是水草豐美的天然牧場。夏秋季的大草原,綠菌如毯。金黃色的油菜,迎風飄香;牧民的帳篷,星羅棋布;成群的牛羊,飄動如雲。日出日落的迷人景色,更充滿了詩情畫意,使人心曠神怡。
  • 三江源和青海湖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十一」假期不少網友赴三江源和青海湖旅遊,並在微博上曬出了美麗的風景照。
  • 半月談丨「代經濟」正反面
    上篇:個性化的「代經濟」火了半月談記者 翟永冠 黃江林 劉惟真「幫我打一下英雄聯盟,再升兩個段位。」遊戲代練師趙晨星(化名)在代練交易平臺「代練通」上收到網友的代練需求。在自信能滿足網友的要求後,他向用戶提交了自己的段位認證,並交付押金接下任務。由於任務難度較大,完成任務後他能獲得360元的佣金。隨後幾天,他便登錄該用戶的英雄聯盟遊戲帳號,開始代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