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創作大賽#
八年級上冊物理第五章第2節《生活中的透鏡》一節課的內容不多並且簡單,常識性地介紹了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的工作原理。但在本節課中,詳細地總結了實像和虛像。如果老師們能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小孔成像和平面鏡成像中就已經讓學生形成了實像和虛像的概念,在本節課中就可以進行一個對比總結,如圖所示。
觀察圖中的兩個光路圖,不難發現課本給我們的強烈暗示:三條特殊光線是用來做成像光路圖的。在凸透鏡成實像時,圖中畫出了三條特殊光線,在成虛像時卻給出了兩條特殊光線。所以,可以讓學生把第三條特殊光線畫出來。
如果時間允許,還可以給出下圖讓學生完成。
這就是投影儀工作原理的光路圖。
這樣建議的目的是在強化三條特殊光線的用途的同時,也為下一節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奠定了基礎。聽課調研中發現,有很多老師也知道本節課的內容較少,在備課時補充了大量的材料來充實課堂教學。這種做法是值得表揚的,在補充其它材料的同時若能補充進上述內容,既做到了難點分散,也凸顯了物理課堂的特色。很多老教師都在感慨,現在的物理課堂缺少了「物理味」。所謂的「物理味」,就是物理課堂的特色。實際上,基於新課程理念的物理課堂教學與「物理味」並不相悖,即將推進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強調的就是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相信老師們的課堂教學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會越來越凸顯出物理課堂的特色。
祝老師們再上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