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疾病可能影響骨代謝?丨臨床科研

2021-01-11 西安格物

關鍵詞: 動脈鈣化、透析、腎性骨營養不良、FGF23

天氣越發寒冷了,大家有沒有這種感覺,覺得自己行動遲緩,關節僵硬?是不是以為我接下來要說可能是有什麼疾病了?哈哈哈,別擔心,接下來才進入正題。不知道大家周圍有沒有腎臟病患者,那你有沒有觀察過慢性腎臟疾病患者的行動呢?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一篇關於研究腎臟疾病與骨代謝的文章。

文獻題目:《Vascular calcification relationship to vascular biomarkers and bone metabolism in advanced chronic kidney disease》

發表期刊:Bone

影響因子:4.147

出版國家:英國

關鍵詞:動脈鈣化;透析;腎性骨營養不良;FGF23

研究內容:評估小腿動脈鈣化和腹主動脈鈣化,血管生物標誌物,骨轉換和骨微結構之間的關係。研究這些因素是否可用於分類系統中以識別晚期腎臟病小腿動脈鈣化患者。

目標:血管鈣化與骨代謝的關係

模型:晚期慢性腎臟病患者

假說:晚期慢性腎臟疾病中血管鈣化與血管生物標誌物變化和骨代謝有關係。

過程:選擇受試者 抽取空腹血樣 血清生化與生物標誌物檢測 對脛骨遠端和橈骨做HRpQCT 四環素標記 骨活檢

背景

血管鈣化(VC)和腎性骨營養不良是晚期慢性腎臟病(CKD)的重要併發症。高解析度外周定量計算機斷層掃描(HRpQCT)能夠評估腎臟骨營養不良的骨微結構,而小腿動脈鈣化(LLAC)通常被視為偶然發現。LLAC可以作為定量評估CKD中VC的有用方法,但是LLAC與血管生物標誌物和骨骼之間的關係尚不清楚。作者進行該項研究的目的在於評估LLAC與生物標誌物,骨轉換和微結構之間的關係。

研究方法

1.招募受試者:排除標準與CKD組相似,並且已知骨質疏鬆的個體也被排除在外。同時招募健康的對照組受試者。

2.血管鈣化和骨成像:遠端橈骨和脛骨的HRpQCT使用XtremeCT和標準方案進行。使用標準軟體分析圖像的體積骨礦物質密度(vBMD)和微結構參數。

3.血清生化與生物標誌物檢測:抽取空腹血液樣品,離心並儲存在-800℃下進行分析。對於血液透析患者,血液透析後第二天採集血液樣本。測量血清磷酸鈣鈣,磷酸鹽,肌酐等。

4.骨活檢:用四環素雙標記後,對CKD患者進行骨活檢。

5.組織形態計量學:進行骨小梁分析。定量組織形態分析。

6.統計分析。

結果

1.脛骨遠端HR-pQCT的橫截面軸向圖像顯示了踝動脈的血管鈣化。此圖像顯示了與腳踝動脈解剖區域相對應的圓形高密度形狀。符號:A脛骨前動脈;B脛後動脈;C腓動脈穿支;D腓動脈。

圖1.脛骨遠端HR-pQCT的橫截面軸向圖像

2.作者進行了CDK和對照組的血管鈣化和生化特徵分析,發現CKD中腎臟疾病的主要原因,包括多囊腎,腎小球腎炎,糖尿病腎病等。與健康對照組相比,CKD患者患有LLAC的比例更高,並且CKD患者的LLAC質量明顯更高。CKD中LLAC量和AAC評分之間呈弱相關性。

表1.CDK和對照組的血管鈣化和生化特徵

圖2.CKD患者的AAC評分與LLAC正相關。

3.作者還發現對照組中只有一種趨勢。LLAC與年齡呈正相關而與eGFR呈負相關。在CKD中。CKD患者中有28%患有糖尿病(1型和2型),而對照組中沒有人患有糖尿病。CKD糖尿病患者與非糖尿病性CKD相比,LLAC顯著更高。

圖3.晚期CKD糖尿病患者的LLAC更為嚴重。

4.作者檢測了血清血管鈣化生物標誌物,發現CKD的血清磷酸鹽,CaxPO4,iPTH和iFGF23的含量高於對照,VC生物標誌物高於對照組。作者又通過HRqQCT檢測了血管鈣化和骨微結構,發現CKD中的LLAC與較低的皮質骨vBMD和BV/TV以及脛骨遠端較薄且多孔的皮質骨顯著相關。

5.最後進行了血管鈣化和骨活檢,在多變量分析中,只有年齡,糖尿病,iPTH和iFGF23與CKD中的LLAC獨立相關。在多變量分析中,LLAC和非LLAC的橢圓重疊。表明這些獨立因素對分類系統無用。

圖4.與LLAC相關的獨立因素與有和沒有LLAC的CKD患者分析

分析與總結

研究發現CKD的LLAC比對照組嚴重,與非糖尿病CKD相比,患有糖尿病的CKD患者的LLAC顯著較高。CKD中的LLAC質量與血清磷酸鹽,鈣磷酸鹽產物,完整的甲狀旁腺激素和完整的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相關。CKD中的LLAC還與脛骨遠端皮質骨礦物質密度,厚度和孔隙度惡化相關。在CKD中,LLAC與骨轉換,礦化或活檢的體積之間沒有關聯。在多變量分析中,只有年齡,糖尿病,iPTH和iFGF23與CKD中的LLAC獨立相關。

參考文獻

Syazrah Salam, Orla Gallagher, Fatma Gossiel, et al. Vascular calcification relationship to vascular biomarkers and bone metabolism in advanced chronic kidney disease. BONE, 2020.

好了,以上就是本次臨床科研相關內容的分享,西安格物旨在協助廣大臨床醫生建立科研體系、對接科研資源、提供科研服務、提供科研軟體,助其在其領域中利用體系、工具提高科研效率,快速得到成果。如果你有任何需求,歡迎隨時溝通交流。

相關焦點

  • 綜述| 腎臟疾病與基因組醫學(三)
    目前為止,WGS發現的致病位點絕大多數位於外顯子區,但是仍然有一些非編碼區位點在不同的腎臟疾病中發揮重要作用。舉個慄子,WGS在2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家系中發現DGKE基因一個深度內含子突變,該基因可導致嬰兒起病的非典型的溶血性尿毒症,該位點就被WES遺漏了。後續的RNA測序發現該位點突變導致異常剪接破壞了基因的功能。
  • 腎臟疾病常見的8種檢查,各有什麼臨床意義呢?
    腎小球疾病自查常見的檢查 大家好,這期內容我來講一下腎臟疾病自查中常見的檢查。 誰都不想得病,誰都不想得腎臟病,因為它是輕易不得,且非常難纏的疾病,往往起病隱匿,病程中不易發現,直到出現明顯症狀時才知道,而且慢性的腎臟疾病的治療也是纏纏綿綿,反反覆覆,隨著社會進步,人類壽命提高,環境惡化,作為解毒排毒的兩大器官之一也有著史無前例的重擔。
  • 研究表明RAS抑制劑的藥物可能對晚期慢性腎臟疾病患者有害
    一些小的研究表明,一組叫做RAS抑制劑的藥物可能對晚期慢性腎臟疾病患者有害,因此醫生經常停止對這些患者的治療。CKD患者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風險增加。 晚期慢性腎臟疾病被歸類為「嚴重降低腎功能」,並被定義為腎臟清潔血液的能力,對於一個年輕的成年人來說,大約不到正常人的30%。在一些患者中,CKD進展到需要透析或移植作為腎臟替代治療來延長生命的程度。
  • 血管炎中的T細胞變化丨臨床科研
    但Tfh和Tfr細胞之間的不平衡卻是缺陷抗體的產生,促進自身免疫疾病發展的關鍵。Tfh細胞又可分為Tfh1 (CCR6- CXCR3+)與Tfh2 (CCR6- CXCR3-)亞型,Tfh1/Tfh2比值在一定的病理條件下會發生改變。但Tfh/Tfr平衡和Tfh2/Tfh1移位在AAV中的作用尚研究說明。
  • 沒想到,這些風溼病,一不小心就攻擊腎臟
    RA患者常表現為關節畸形、類風溼小結節、系統性血管炎等症狀,是一類自身免疫型的疾病。而RA相關的腎損害主要有三大類別,分別是:與RA相關的腎損害、RA藥物引起的腎損害、腎臟中澱粉樣變性。文丹等[2]的研究表明,大部分RA腎損害病例可能與RA自身免疫性病變有聯繫,RA免疫功能紊亂與腎損傷緊密相關。
  • 或與它有關丨臨床科研
    那我會肯定會回答:「當然是你的臨床樣本和臨床數據啊」,往期我們介紹了很多臨床樣本做科研的案例,那麼我們今天來聊一聊臨床數據很多醫生忙著治病救人,在與死神賽跑,減輕病人痛苦,哪有時間做實驗啊?即便有臨床材料又有什麼用呢?
  • AJP:治療腎臟疾病的新方法
    2020年5月6日訊/生物谷BIOON/---最近一項新研究表明,稱為ROBO2的信號傳導途徑是腎臟疾病(特別是腎臟足細胞損傷和腎小球疾病)的治療靶標。腎臟足細胞是特殊的章魚樣細胞,對維持腎小球濾過系統和正常腎功能至關重要。
  • 丨臨床科研
    關鍵詞: 銀屑病、淋巴細胞、粒細胞、紅細胞「科研是臨床醫生的基本功」,「以科研促臨床」等等的口號給予了臨床醫生「無形的壓力」。而科研成果則是考核醫生水平高低的指標。那麼在晝夜顛倒、暈頭轉向的臨床工作之外,如何「科研」、「臨床」兩手抓?
  • 討論┃血液系統疾病累及腎臟和腎周的影像表現
    定稿:多種血液系統疾病可以累及腎臟和腎周組織,這通常發生於多系統受累的情況下。討論:「in the setting of」在本文中反覆出現,直譯為「在…的背景下」,進一步理解,可知血液系統疾病多表現為多系統受累,腎臟受累是多系統受累的一部分,故翻譯為「在多系統受累的情況下」。
  • 濱醫附院代謝與神經精神疾病研究所科研團隊在脂肪-腦軸調控抑鬱症...
    大眾網·海報新聞濱州3月19日訊(記者 趙越 通訊員 李晨)近日,Nature子刊、分子生物學、神經科學及精神病學Top期刊Molecular psychiatry(分子精神病學,中科院JRC1區,2018年影響因子11.976)在線發表濱醫附院代謝與神經精神疾病研究所科研團隊在脂肪
  • 身體出現5項異常時,或是腎臟在「求助」
    腎臟是人體最主要的代謝器官之一,它就如同飲水機的過濾系統一般,對人體的血液起到過濾的效果。同時腎臟還有生成尿液的能力,隨著尿液的排出,將積攢在腎臟內的毒素排出體外。如果沒有保護好腎臟的話,就會導致腎臟疾病的出現,從而對身體造成極大的影響。
  • 走向臨床的代謝組學—訪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許國旺研究員
    近年來,代謝組學熱度不斷攀升,不僅越來越多的國內外科研團隊投入其中,同時也因其在精準醫學和相關健康領域的廣闊前景,受到臨床醫生、資本投資等團體的廣泛關注。  當前,我國代謝組學研究的發展情況如何?被業內寄予厚望的代謝組學與臨床的距離還有多遠?分析化學家與臨床醫生在代謝組學領域如何攜手並進?
  • 易凡團隊揭示腎臟足細胞脂質代謝穩態調控的分子機制
    而足細胞內脂質蓄積與循環中脂質含量並無直接關係,重要的是足細胞自身可表達多種脂質代謝相關基因,糖尿病可引起足細胞內脂代謝重編程,通過影響脂質的合成、攝取、分解、流出等過程直接調節足細胞區域內脂質代謝穩態,進而影響腎臟的功能。因此,深入探討足細胞內脂質代謝穩態的調控機制、尋找有效的治療靶點糾正脂質代謝失衡,減輕足細胞功能紊亂,對於防治糖尿病腎病具有重要的意義。
  • 肌酐是評估腎臟排毒能力的指標,超過這個數,腎損傷已經很嚴重了
    但實際上,肌酐的臨床意義並非這麼簡單。今天,「問上醫」就跟大家講講肌酐到底是一項什麼指標,導致肌酐升高的原因有哪些。 內源性肌酐是肌肉中的肌酸分解、代謝生成的小分子物質(每20克肌肉可代謝產生1毫克的肌酐),這些肌酐通過血液循環後進入腎臟,再順著尿液排出體外。 即便每天都有外源性肌酐攝入,但由於身體的肌肉量相對穩定,所以肌酐的生成量相對穩定,所以體內血肌酐的濃度主要取決於腎臟的濾過和排洩功能。
  • 兒童慢性腎病和泌尿結石 這「一靜一動」的兩種腎臟泌尿系統疾病在...
    比如有些患兒有先天的腎臟發育不良或尿路畸形、遺傳性腎臟疾病,還有一些原發性腎病症候群、急性腎損傷、紫癜性腎炎等,後期都可能發展為尿毒症。浙大兒院腎臟泌尿中心主任毛建華教授說,「我們病區一共有60多張床位,每年出院患兒超過3000例,其中最常見的是腎病症候群的患兒,幾乎佔了三分之一。此外,每年也會碰到少數是因為難治性腎病症候群導致的尿毒症。」
  • 「珍藏版」綜述 丨深度闡釋NAD 穩態與健康和疾病的關係
    與NAD+內穩態密切相關的一個因素是NAD+的亞細胞分布和代謝,但是目前在NAD+的絕對定量方面還存在著技術局限,不過,研究者們還是認為NAD+在細胞漿和細胞核之間是可以相互交換的,這很可能是因為這兩個部分顯示出相似的NAD+濃度。
  • 「世界腎臟日」 來聽德州市中醫院專家為你揭開腎臟面紗
    為迎接第十四個「世界腎臟日」,宣傳腎臟病的防治知識,保護腎臟,德州市中醫院於3月9日開展「世界腎臟日」健康知識公益講座活動,歡迎廣大市民參與。山東省名中醫藥專家、山東省高層次優秀中醫臨床人才、山東省首批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山東省五級中醫藥師承教育項目指導老師。專業特長:擅長中醫內科疾病的診治,主要從事腎病的中西醫診治工作,對急、慢性腎炎,急、慢性腎功能衰竭以及糖尿病腎病有較深的研究,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坐診時間:名醫堂1診室周二、六全天;國醫館周三上午。
  • 3D列印腎臟,幫你擺脫尿毒症的折磨!人工腎臟最新科研進展
    由這一點,很多腎友們就受到了啟發,能不能用3D列印技術實現腎臟的列印,由於這是對於某個患者單獨精準做出來的腎臟,一旦實現,這對於患者來說絕對是治療的好消息。腎臟與骨骼畢竟不同,骨骼各方面的內外部結構比較簡單,而腎臟是相當複雜的,眼下要想通過3D列印技術實現人工腎的問世,確實需要解決很多現實問題。前段時間我了解到,現在美國有一個科研團隊已經實現了腎小管功能的活膜,但是這對於整個腎臟來說,終究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所以,基於目前的現狀,大家期待的人工腎可能還得需要一段時間。
  • JASN:肥胖其實是一種腎臟疾病
    由英國腎臟研究和醫學研究理事會資助的這項新研究發現,全身脂肪的增加會提升患腎臟疾病的風險。這項研究今天發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Nephrology》雜誌上。先前的研究發現,肥胖與腎臟疾病的風險增加有關。但尚不清楚肥胖是否直接導致了腎臟疾病或是否涉及其他因素,例如人們飲食中的鹽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