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屑病患者血細胞的蛋白水解竟失衡?丨臨床科研

2020-12-05 西安格物

關鍵詞: 銀屑病、淋巴細胞、粒細胞、紅細胞

科研是臨床醫生的基本功」,「以科研促臨床」等等的口號給予了臨床醫生「無形的壓力」。而科研成果則是考核醫生水平高低的指標。

那麼在晝夜顛倒、暈頭轉向的臨床工作之外,如何「科研」、「臨床」兩手抓?如何既「不失大師風範」,又可「談笑風生」的平衡「科研與臨床」呢?

西安格物打造的「多快好省搞科研」就是最優最實用的選擇。

接下來,小編帶您一覽這「三分文章的魅力」。教您如何輕鬆搞科研。

背景

銀屑病是一種炎症性免疫疾病,其發病進展伴隨著血細胞的氧化應激及自噬反應。銀屑病患者血清中氧化應激標記物水平的不斷升高,會導致自噬相關蛋白表達升高,促進自噬小體的形成,進而使牛皮癬患者血細胞中的蛋白水解失衡

那麼,在銀屑病患者血細胞中,「蛋白的水解失衡」的「始作俑者」包括什麼?

外源性因素與代謝紊亂會引起機體產生活性氧(ROS)數量增加,而ROS的大量積累會引起機體的氧化應激,並導致生物活性細胞成分(包括DNA、脂類和蛋白質)的氧化修飾。在銀屑病患者血細胞中,氧化損傷標誌物水平處於不斷上升趨勢

因此,銀屑病患者常伴有脂質過氧化增強,表現為與蛋白質形成加合物的不飽和脂肪酸、不飽和反應性醛(如4-HNE)的生成增加。這些產物在銀屑病的發展中起重要作用。

在氧化條件下,氧化性修飾蛋白數量增加,蛋白水解系統(特別是20S和26S蛋白酶體系統及自噬)的活性對保證蛋白穩定至關重要。

當這些系統的性能受到幹擾時,錯誤摺疊和聚集的蛋白質會積累到毒性水平,導致細胞功能障礙,進而促進疾病的發展。

策略與結果

研究策略(3個方向點連成整體研究思路

研究結果、

1、S蛋白酶體亞基在銀屑病患者血細胞中的表達和活性

與健康人組相比,銀屑病患者的淋巴細胞、粒細胞及紅細胞中蛋白酶體亞基及蛋白酶體活性出現以下表格中的變化。

淋巴細胞蛋白酶體變化

粒細胞蛋白酶體變化

紅細胞蛋白酶體變化

2、銀屑病患者血細胞中自噬相關蛋白的表達

與健康組相比,銀屑病患者的淋巴細胞和紅細胞中LC3BII / LC3BI的比值顯著升高(分別約為3倍和4倍),而粒細胞在健康組和牛皮癬患者組中具有相似的LC3BII / LC3BI比。

與健康組相比,銀屑病患者的紅細胞和粒細胞中AKT的磷酸化降低(分別降低了約70%和30%),但淋巴細胞並未降低。

3、銀屑病患者血液中蛋白質的改變

氧化應激可增強脂質過氧化,脂質過氧化的最終產物之一是4-HNE,可與蛋白質合成加合物。銀屑病患者的淋巴細胞、紅細胞和粒細胞中4-HNE濃度高出健康人的血細胞的兩倍。

總結

銀屑病患者血細胞的氧化應激會引起20S蛋白酶體亞基表達減少,及促使蛋白酶體亞基與4-HNE或ROS相互作用,導致其活性的降低

而且銀屑病的發展伴隨著自噬的增加,碳酸化蛋白和4-HNE蛋白加合物的總水平過表達,說明銀屑病患者血細胞中缺乏蛋白質平衡

因此,在銀屑病治療中使用抗氧化劑化合物可能會維持患者血細胞中的代謝穩態

科研的魅力在於它的可控性與可得性。但科研工作中,充斥著各種不穩定性與混雜性。而西安格物-LABManagement便是這科研「不穩定性」與「混雜性」的終結者,真正做到了讓科研管理「數位化」,讓科研學術「條理化」,讓科研與臨床工作更加「平衡化」時間不是最重要的,選擇才是。攜手西安格物,開啟輕鬆專業的科研之門!

文獻信息

Karabowicz P, Wroński A, Ostrowska H, Waeg G, Zarkovic N, Skrzydlewska E. Reduced Proteasome Activity and Enhanced Autophagy in Blood Cells of Psoriatic Patients. Int J Mol Sci. 2020 Oct 14;21(20):7608. doi: 10.3390/ijms21207608.

相關焦點

  • 幹細胞通過上調Treg細胞修復銀屑病
    銀屑病是一種慢性、復發性、炎症性皮膚病,Th17/Treg免疫失衡在銀屑病的發病中起重要的作用。幹細胞是一種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潛能的細胞,對損傷組織的修復以及免疫功能的調節有重要作用,幹細胞療法被應用於銀屑病的臨床研究中。
  • 我國間充質幹細胞治療銀屑病前景可期
    還有研究推測[5],銀屑病真皮間充質幹細胞通過連接蛋白介導的緊密連接、細胞增殖與分化等生物學進程,參與了銀屑病的發病,在銀屑病的角質形成細胞過度增殖與分化異常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通過給予銀屑病患者實施間充質幹細胞移植治療,患者的臨床症狀得到明顯改善。
  • 得了銀屑病怎麼辦?甲氨蝶呤能治療銀屑病嗎,適合哪些病人?
    1、遺傳因素:部分患者具有家族史,有明顯的遺傳傾向。2、感染: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HIV病毒、真菌等感染可誘發銀屑病。3、免疫異常:銀屑病患者做實驗室檢查時可發現白細胞以及C反應蛋白升高的現象,證明銀屑病與炎症細胞浸潤和炎症因子有一定的關係。
  • 聚焦間充質幹細胞臨床轉化研究:銀屑病幹細胞治療研究入圍國家科技部新一批重點研發計劃
    據介紹,該項目資助強度5442萬元(其中中央財政撥款1442萬元),將在前期已有機制研究和細胞製備取得成果的基礎上,聚焦間充質幹細胞(MSCs)治療銀屑病的轉化研究和臨床應用,以期獲得能治療銀屑病及銀屑病型關節炎的臨床級MSCs產品。
  • 附屬第一人民醫院臨床轉化研究院銀屑病幹細胞治療研究入圍科技部...
    其中,由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臨床轉化研究院王宏林教授任首席科學家,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廈門大學和湖南光琇高新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參與的「間充質幹細胞治療銀屑病及銀屑病型關節炎的臨床研究」項目入圍「幹細胞及轉化研究專項名單」,這也是上海市一醫院連續第二年獲得該重大專項。
  • 白介素22在銀屑病發病中的研究進展
    Thl7細胞和Th22細胞均能產生白介素(IL)-22,該細胞因子在銀屑病中呈高水平表達,其外周血表達水平與疾病的嚴重程度密切相關,在疾病發展的晚期階段發揮關鍵性作用。銀屑病患者外周血中Thl、Thl7和Th22細胞數量顯著高於健康人,流式細胞儀分析發現,Thl7細胞數升高最為明顯,在皮損處Thl7細胞與其分泌的細胞因子均顯著升高,體現了Thl7細胞在銀屑病中的關鍵作用。IL-22儘管不是Thl7細胞特徵性的細胞因子,但已有研究表明,皮損中IL-22主要是由浸潤的Thl7細胞產生,在IL-23誘導下Thl7細胞分泌更為顯著。
  • 銀屑病患者用什麼藥好得快?本維莫德+複方青黛,治癒率或可達80%
    銀屑病的發病在臨床上,主要與以下引起因素有關係:1、遺傳因素:我們通過流行病學資料調查研究顯示,有遺傳病史的,它的發病率在子女中,銀屑病的發病率,是比沒有遺傳病史的發病率是高一點的,所以它與遺傳因素有關。
  • 「揭秘」結核病中T細胞和單核細胞的作用丨臨床科研
    而單核細胞也可以作為抗原遞呈細胞(APC),連接先天性免疫和獲得性免疫反應。T細胞-APC相互作用,在接觸點形成依賴於細胞骨架和膜蛋白的免疫突觸,進而引發細胞內信號,激活T細胞內核轉錄因子NF-κB的轉運。了解T細胞和單核細胞之間的相互作用,有助於我們更好的評估疾病進展的風險,從而為結核病的防治提供意見。研究思路研究結果1. 實驗具體設置和流式門控策略。
  • 血管炎中的T細胞變化丨臨床科研
    2、AAV患者循環Tfh細胞百分比增高,而Tfr細胞百分比降低AAV患者的循環Tfh細胞數量較高,而循環Tfr細胞數量較低,Tfh/Tfr比率升高。Treg細胞標誌物FOXP3在Tfr細胞中表達豐富,而在Tfh細胞中表達極少。這些結果表明,患有AAV患者體內Tfh和Tfr細胞群體失衡。
  • 170_說一說水解乳清蛋白
    水解乳清蛋白Whey Protein Hydralysates簡稱WPH在我之前的視頻中一直沒有提因為在我們現在能夠接觸到的民用市場我們幾乎見不到水解乳清蛋白因為水解乳清主要用於各國的特殊部隊的裝備這是各國的尖端營養科技的裝備壁壘很深這些部隊和武裝力量
  • 警惕|蛇毒血凝酶可致嚴重性低纖維蛋白原血症
    我曾想科研立項來寫論文,今天之所以把它寫出來分享,純粹是「雷鋒」精神,也不怕有人搶先,就像我的座右銘寫的「不為名利,只為惠及更多人」,只要是對病人有幫助就好,「讓醫學如此簡單」!作為臨床醫生,需要更廣闊的臨床思維,不應禁錮於教材和指南。
  • 空軍總醫院特色科室-臨床檢驗中心
    中心緊密結合臨床,追蹤檢驗科技前沿,積極將先進技術應用於臨床檢驗中,較早開展了全自動血球分析、生化分析、發光免疫、全自動酶聯免疫檢測、特種蛋白散射比濁測定、腫瘤標誌物的蛋白晶片測定、病原微生物的基因檢驗、HLA-B27、HLA基因配型等,在國內外雜誌發表論文100餘篇,出版專著10多部,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8項。
  • 水解蛋白奶粉哪個牌子好?2019全新水解奶粉排行榜
    水解奶粉和普通奶粉最大的區別就是蛋白質分子。水解奶粉,就是把普通配方奶粉中的大分子蛋白分解成了小分子蛋白。正常情況下,普通配方奶粉裡的大分子蛋白經過腸胃,會消化分解成小分子胺基酸並被身體吸收。但月齡較小的嬰兒,消化系統和系統未發育成熟,消化不了普通配方奶粉裡的蛋白質,導致大分子蛋白質被直接吸收入血,並被身體的免疫系統識別為「異類」,從而開啟免疫功能,致使身體出現各種過敏症狀,像溼疹、腹瀉、吐奶、脹氣等。而水解奶粉將蛋白質水解成了小分子或者直接分解成胺基酸後,非常容易被吸收消化,自然就不會過敏了。水解蛋白奶粉哪個牌子好?
  • 全省公開招募「銀屑病」患者100名,享受精準醫學項目治療...
    皮膚病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銀屑病發病機制及轉化醫學研究如何有效的治療銀屑病,是需要針對銀屑病發病機制的各項科研不斷深入,然後總結出預防辦法和有效治療方案。在國家大力倡導精準醫學的背景下,由安徽醫科大學皮膚病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及重大自身免疫性疾病安徽省重點實驗室共同的「銀屑病發病機制及轉化醫學研究」科研項目啟動。
  • 李燕明教授:感染中的免疫反應是一把雙刃劍,從COVID-19再看免疫失衡
    -這部分患者具有MODS、住院時間長、反覆發生院內感染、同時這一部分患者往往表現以肌肉為主的蛋白丟失為主的嚴重營養不良和虛弱,臨床上曾經以「免疫麻痺」、「ICU獲得性肌無力」、「慢性危重症」等來描述這些臨床症候群。
  • 世界銀屑病日|長春華山皮膚病醫院受邀出席第四屆中國銀屑病大會
    為了提高人們對銀屑病及其患者的正確認識,給予銀屑病患者應有的重視和尊重,2004年,在歐洲來自世界各地的銀屑病患者和非銀屑病患者代表組成了國際銀屑病理事會,在會議上一致通過將10月29日定為"世界銀屑病日"。
  • 專家論壇|老年重症感染患者免疫失衡的發病機制及免疫靶向治療策略
    且老年重症感染患者的臨床表現通常不典型,20%~30%的老年感染患者發熱反應遲鈍甚至缺失,還可出現一系列非典型臨床表現,包括精神狀態改變、嗜睡、頭暈、呼吸急促、食欲不振等[5]。老年患者C反應蛋白(CRP)、白介素(IL)-6和降鈣素原等感染生物標誌物的基線水平升高,進一步加大了診斷難度[6]。
  • EMBO Mol Med & Cell Rep:皮膚幹細胞中的遺傳改變或會誘發銀屑病
    2019年12月6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國際雜誌EMBO Molecular Medicine和Cell Reports上的兩項研究報告中,來自西班牙國立癌症研究中心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皮膚幹細胞中的遺傳改變或會誘發銀屑病(psoriasis)。
  • Cell Press專訪:王宏林教授團隊揭示銀屑病治療新思路
    我們猜測 PP6 在銀屑病表皮細胞中的降低可能引起除細胞增殖加快以外的病理改變,於是我們在小鼠的表皮細胞中將 PP6 做了特異性敲除。在我們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這些小鼠出現高度類似人類銀屑病的皮膚炎症,它們皮膚中的免疫細胞異常活化,這提示銀屑病表皮細胞的過度分裂增殖與皮膚免疫細胞活化之間存在以 PP6 為媒介的內在關聯。
  • 幹細胞治療成為攻克「不死癌症」——銀屑病的新方向!
    幹細胞治療銀屑病的臨床報導 臨床上銀屑病雖然有著四種不同的情況:(1)尋常型銀屑病(2)膿皰型銀屑病(3)紅皮病型銀屑病(4)關節病型銀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