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銀屑病、淋巴細胞、粒細胞、紅細胞
「科研是臨床醫生的基本功」,「以科研促臨床」等等的口號給予了臨床醫生「無形的壓力」。而科研成果則是考核醫生水平高低的指標。
那麼在晝夜顛倒、暈頭轉向的臨床工作之外,如何「科研」、「臨床」兩手抓?如何既「不失大師風範」,又可「談笑風生」的平衡「科研與臨床」呢?
西安格物打造的「多快好省搞科研」就是最優最實用的選擇。
接下來,小編帶您一覽這「三分文章的魅力」。教您如何輕鬆搞科研。
背景
銀屑病是一種炎症性免疫疾病,其發病進展伴隨著血細胞的氧化應激及自噬反應。銀屑病患者血清中氧化應激標記物水平的不斷升高,會導致自噬相關蛋白表達升高,促進自噬小體的形成,進而使牛皮癬患者血細胞中的蛋白水解失衡。
那麼,在銀屑病患者血細胞中,「蛋白的水解失衡」的「始作俑者」包括什麼?
外源性因素與代謝紊亂會引起機體產生活性氧(ROS)數量增加,而ROS的大量積累會引起機體的氧化應激,並導致生物活性細胞成分(包括DNA、脂類和蛋白質)的氧化修飾。在銀屑病患者血細胞中,氧化損傷標誌物水平處於不斷上升趨勢。
因此,銀屑病患者常伴有脂質過氧化增強,表現為與蛋白質形成加合物的不飽和脂肪酸、不飽和反應性醛(如4-HNE)的生成增加。這些產物在銀屑病的發展中起重要作用。
在氧化條件下,氧化性修飾蛋白數量增加,蛋白水解系統(特別是20S和26S蛋白酶體系統及自噬)的活性對保證蛋白穩定至關重要。
當這些系統的性能受到幹擾時,錯誤摺疊和聚集的蛋白質會積累到毒性水平,導致細胞功能障礙,進而促進疾病的發展。
策略與結果
研究策略(3個方向點連成整體研究思路)
研究結果、
1、S蛋白酶體亞基在銀屑病患者血細胞中的表達和活性
與健康人組相比,銀屑病患者的淋巴細胞、粒細胞及紅細胞中蛋白酶體亞基及蛋白酶體活性出現以下表格中的變化。
粒細胞蛋白酶體變化
紅細胞蛋白酶體變化
2、銀屑病患者血細胞中自噬相關蛋白的表達
與健康組相比,銀屑病患者的淋巴細胞和紅細胞中LC3BII / LC3BI的比值顯著升高(分別約為3倍和4倍),而粒細胞在健康組和牛皮癬患者組中具有相似的LC3BII / LC3BI比。
與健康組相比,銀屑病患者的紅細胞和粒細胞中AKT的磷酸化降低(分別降低了約70%和30%),但淋巴細胞並未降低。
3、銀屑病患者血液中蛋白質的改變
氧化應激可增強脂質過氧化,脂質過氧化的最終產物之一是4-HNE,可與蛋白質合成加合物。銀屑病患者的淋巴細胞、紅細胞和粒細胞中4-HNE濃度高出健康人的血細胞的兩倍。
總結
銀屑病患者血細胞的氧化應激會引起20S蛋白酶體亞基表達減少,及促使蛋白酶體亞基與4-HNE或ROS相互作用,導致其活性的降低。
而且銀屑病的發展伴隨著自噬的增加,碳酸化蛋白和4-HNE蛋白加合物的總水平過表達,說明銀屑病患者血細胞中缺乏蛋白質平衡。
因此,在銀屑病治療中使用抗氧化劑化合物可能會維持患者血細胞中的代謝穩態。
科研的魅力在於它的可控性與可得性。但科研工作中,充斥著各種不穩定性與混雜性。而西安格物-LABManagement便是這科研「不穩定性」與「混雜性」的終結者,真正做到了讓科研管理「數位化」,讓科研學術「條理化」,讓科研與臨床工作更加「平衡化」。時間不是最重要的,選擇才是。攜手西安格物,開啟輕鬆專業的科研之門!
文獻信息
Karabowicz P, Wroński A, Ostrowska H, Waeg G, Zarkovic N, Skrzydlewska E. Reduced Proteasome Activity and Enhanced Autophagy in Blood Cells of Psoriatic Patients. Int J Mol Sci. 2020 Oct 14;21(20):7608. doi: 10.3390/ijms21207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