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小球疾病自查常見的檢查
大家好,這期內容我來講一下腎臟疾病自查中常見的檢查。
誰都不想得病,誰都不想得腎臟病,因為它是輕易不得,且非常難纏的疾病,往往起病隱匿,病程中不易發現,直到出現明顯症狀時才知道,而且慢性的腎臟疾病的治療也是纏纏綿綿,反反覆覆,隨著社會進步,人類壽命提高,環境惡化,作為解毒排毒的兩大器官之一也有著史無前例的重擔。
那麼我們用什麼方法來判斷我們的腎臟有無問題呢?猶如汽車發動機保養一樣,什麼檢查指標才是真實可靠的呢?我來跟大家捋一下。
1. 蛋白尿:
大多數腎小球疾病伴有明顯蛋白尿。
雖然隨機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或蛋白/肌酐(PCR) 比較常用,但通常也需要檢測24小時尿蛋白定量或PCR,要注意的是:檢測PCR的尿液樣本至少來源於24小時尿液的50%,以確保可以較準確反映24小時尿蛋白。
腎病症候群監測血清白蛋白也是一個有價值的工具-間接評估了尿蛋白情況。
2. 血尿:
血尿與腎小球疾病有很大的相關,確定紅細胞管型可能為IgAN等腎臟病提供線索。
血尿定性,常規尿液試紙即可區分是否存在微量血尿,但血尿定量檢測存在較大缺陷,如尿液留取和檢查之間的時間、尿液濃度、尿液沉渣的提取方法、尿液pH值以及檢測者的專業技術水平。
但血尿消失與疾病完全緩解有關,這對評估疾病如IgAN和ANCA相關性血管炎是否活動很重要。
3. β2-微球蛋白清除試驗:
β2-微球蛋白清除試驗是一項用於檢查排尿功能是否正常的輔助檢查方法。
β2-微球蛋白是分子量為11800的小分子蛋白,β2-微球蛋白(β2-MG)是由淋巴細胞、血小板、多形核白細胞產生,腫瘤細胞合成β2-微球蛋白的能力也很強。
進入血循環的β2-微球蛋白可以從腎小球自由濾過,約99.9%被近曲小管重吸收,僅0.1%由終尿排出體外,當體內β2-微球蛋白合成增多或腎臟排洩減少時可引起血β2-微球蛋白增加,所以β2-微球蛋白是評價腎臟功能的靈敏指標,同時也是腫瘤診斷和鑑別診斷中的重要指標。
4.尿NAG酶:
NAG酶是一種分子量為130kD的溶酶體酶,不能被腎小球濾過,近端腎小管上皮細胞中含量特別豐富,是腎小管功能損害最敏感的指標之一。
5. 血尿素,血肌酐,血尿酸:
也作為反映腎功能情況的指標,通常在早期不會出現明顯的變化。
6. 腎臟彩超和腎血管彩超:
可以判斷有無先天畸形,腎囊腫,腎結石及腎動脈狹窄等情況,對於腎臟疾病,只有在中後期彩超才能出現異常,比如回聲增強,光點增多,腎實質變薄等。
7. GFR:
雙腎ECT仍然是各個醫院評估腎臟排洩功能的常用檢查手段,但是存在一定的誤差和技術缺陷,有可能低估腎功能。
目前預估GFR公式使用較為廣泛,預估GFR(eGFR)公式是一個簡便的粗略估計的方法。
8. 最複雜最可靠又最不願意的檢查,三最之王:腎活檢。
幾乎沒人願意時不時活檢一下看看腎臟是否健康,但腎活檢仍是評估腎小球疾病的基礎。
腎活檢組織也是評估疾病組織學活動和慢性程度以及識別特殊病變的關鍵:如間質性腎炎、急性腎損傷和新月體,所有這些因素都可能影響腎臟疾病的管理。同時也是作為醫學研究的重要手段。
以上的8點中,前7點可以在臨床工作和生活中對於腎臟自查的主要內容,大家可以到就近的醫院進行檢查化驗,那麼這期節目就講到這裡,謝謝大家收聽,再見。
文章:山西省中西醫結合醫院腎病一科 王鈞
配圖: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