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物血常規檢查及其臨床意義
遼寧省畜牧獸醫局2018-01-19 12:08:21
閱讀(107374)
血液成分的變化通常是疾病的早期反應。血液容易採集,可用現代儀器作快速測定,且價格不貴。完整的血像可反映患病動物的健康狀況或疾病狀況。一般認為血常規(血像)檢查是獸醫臨床中最有用...
血液成分的變化通常是疾病的早期反應。血液容易採集,可用現代儀器作快速測定,且價格不貴。完整的血像可反映患病動物的健康狀況或疾病狀況。
一般認為血常規(血像)檢查是獸醫臨床中最有用、利用最多的診斷技術之一。血液成分的變化通常是疾病的早期反應。血液容易採集,可用現代儀器作快速測定,且價格不貴。完整的血像可反映患病動物的健康狀況或疾病狀況。
血像檢查包括定量檢測結果(血細胞總數、白細胞分類計數、紅細胞指數等)和定性檢測結果(血塗片形態學檢查),綜合這兩項結果才能對血像作出正確分析。
建議每隻患病動物、麻醉前動物以及每隻老年動物做實驗室檢查時,都要進行血像檢查,並作為先前查出紅細胞、白細胞或血小板異常患病動物的複查項目。
大多數動物主人都知道人類疾病通常需要通過化驗才能確診。臨床獸醫應讓動物主人知道,醫生不願去猜測疾病狀況。動物主人也都理解,醫生需要根據診斷結果來作出治療決定,而不是推測。
對於血液的定量和定性檢測結果,我們建議先評價白細胞,然後評價紅細胞,最後評價血小板。
一、白細胞的評價
白細胞的主要問題包括:是否存在炎症?如果存在炎症反應,那麼是急性、慢性還是重度的?是否存在應激?是否存在組織壞死?是否存在全身性過敏反應?是否存在全身性的毒血症?
1、是否存在炎症?
單獨或者同時出現持續嗜中性粒細胞增多症、單核細胞增多症以及嗜中性粒細胞核左移(未成熟嗜中性粒細胞數量增多),則表明存在炎症。
白細胞總數只反映了骨髓生成與組織利用之間的平衡;在炎症反應中,白細胞總數可能降低、正常或者升高。
絕對嗜中性粒細胞增多,超過25,000/ul時,也表明存在炎症。
2、炎症反應是急性、慢性還是重度的?
在大多數病例中,炎性白細胞像通常不能進行進一步的分類。在有些病例中,可通過典型細胞分類計數來區分急性、慢性和重度炎症。這些典型特徵反映了白細胞動力學的變化,或者骨髓生成白細胞與組織利用白細胞之間的平衡狀況。這些變化受趨化因子和細胞因子的影響。
典型急性炎性白細胞像的特徵:
出現伴有杆狀嗜中性粒細胞增多的嗜中性粒細胞增多症、淋巴細胞減少症以及不同程度的單核細胞增多症。嗜中性粒細胞增多症,反映了犬貓骨髓內存在巨大的儲存池,且從骨髓進入血液的嗜中性粒細胞數量要多於血液內進入組織的量。
核左移表明骨髓嗜中性粒細胞儲存池耗竭,且隨之釋放一些幼稚細胞進入循環。
淋巴細胞減少症,反映存在應激,應激是急性炎症過程中一個常見的併發症。
存在單核細胞增多症時,反映了機體對吞噬作用的需求/組織壞死。
慢性炎症具有兩個典型特徵
顯著白細胞增多症(50,000-120,000),伴隨顯著的嗜中性粒細胞增多以及核左移、中毒性粒細胞以及單核細胞增多。最常見於嚴重的局部化膿灶,通常伴發炎症性貧血和高球蛋白血症。
白細胞計數正常到輕微升高,特徵為嗜中性粒細胞計數正常到輕微升高、無核左移、淋巴細胞計數正常以及單核細胞增多。嗜中性粒細胞計數正常至輕微升高,反映了骨髓生成與組織需求之間達到了新的平衡,該平衡是由於骨髓對組織損傷部位釋放的細胞因子(生長因子)產生應答反應,導致嗜中性粒細胞生成增加而引起的。缺乏核左移表明骨髓生成的嗜中性粒細胞已經滿足了組織增加的需求。正常淋巴細胞計數反映了應激和抗原刺激對淋巴細胞數量的影響達到了平衡。單核細胞增多症反映了機體對吞噬作用的需求/組織壞死。
典型重度炎症反應的特點:
嗜中性粒細胞數量減少、核左移、淋巴細胞減少症以及不定量的單核細胞增多症。
嗜中性粒細胞數量減少表明骨髓生成跟不上組織需求。
核左移表明骨髓嗜中性粒細胞池的耗竭。
淋巴細胞減少症反映了應激的存在。
存在單核細胞增多症時,表明存在組織壞死/機體對吞噬作用的需求。
3、是否存在應激(高水平的循環糖皮質激素)?
應激通常會導致輕微的淋巴細胞減少症(淋巴細胞計數在750/ul-1500/ul)。還可能出現嗜酸性粒細胞減少症、輕度嗜中性粒細胞增多症以及輕微的單核細胞增多症,但不是都會出現,也沒有特異性。
4、是否存在組織壞死?單核細胞增多症,表明存在組織壞死以及對組織吞噬作用的需求。單核細胞增多症可發生於急性、慢性炎症或者壞死。
5、是否存在全身性過敏反應?持續性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症和/或嗜鹼性粒細胞增多症,表明存在全身性過敏反應。
病因包括:全身某個部位的寄生蟲性疾病,如心絲蟲病、跳蚤叮咬引起的皮炎。犬過敏性氣管支氣管炎(肺部呈現嗜酸性粒細胞浸潤)。貓哮喘。過敏性胃腸炎。全身性肥大細胞增多症。貓彌散性嗜酸性肉芽腫綜合症。只寄生於腸道的寄生蟲疾病(如鞭蟲)不會引起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症。
6、是否存在全身性毒血症?
血塗片上出現中毒性粒細胞表明存在全身性毒血症。中毒性白細胞通常與細菌感染有關。然而,還應考慮到其他原因,如大面積的組織壞死。
二、紅細胞的評價
概述: 定量檢測包括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血細胞比容、紅細胞指數(MCV、MCHC)以及總蛋白。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以及紅細胞比容都是能測的紅細胞參數。總蛋白可反映機體的脫水狀態。引起總蛋白升高最常見的原因是脫水,脫水還可引起紅細胞指徵的假性升高。定性檢測就是觀察紅細胞形態。
主要問題包括:紅細胞總數增加了(紅細胞增多症)?減少了(貧血)?還是正常的? 如果減少了,那麼貧血是再生性的還是非再生性的?如果是再生性貧血,那麼是失血性的還是溶血性的?如果是非再生性的,那麼不進行骨髓檢查能確定其貧血機理嗎? 如果紅細胞總數增加了,那麼紅細胞增多症是絕對性還是相對性?如果是絕對紅細胞增多症,那麼是原發性的還是繼發性的?
1、紅細胞總數增加了?減少了?還是正常的?根據紅細胞指徵判斷。
2、如果減少了,那麼貧血是再生性的還是非再生性的?
識別再生性貧血時,觀察血塗片是非常關鍵的第一步。血塗片上多染性紅細胞增多就表明存在紅細胞再生。可通過網織紅細胞絕對計數來確診再生性。犬貓網織紅細胞絕對計數超過80,000/ul時,表明存在再生性。
3、如果是再生性貧血,那麼是失血性的還是溶血性的?
病史、症狀以及臨床檢查是鑑別診斷的關鍵。大多數失血性貧血可通過該方法識別。高血紅蛋白血症以及血紅蛋白尿表明溶血。極高的網織紅細胞計數(>200,000/ul)是溶血的高度提示。如果疑似溶血,那麼應仔細觀察紅細胞形態變化,查看是否存在某些溶血性疾病特有的異常紅細胞,包括:球形紅細胞、海因茨小體、裂細胞、病原(血巴爾通體、巴貝西蟲)、血影細胞、偏心細胞。
4、如果是非再生性的,那麼不進行骨髓檢查能確定其貧血機理嗎?
炎症疾病引起的貧血是犬貓最常見的貧血,且可通過血像推測確診。其特點包括:輕度到中度的正細胞正色素性貧血;炎性白細胞像;鐵缺乏可引起小紅細胞性低色素性非再生性貧血,可通過血像以及血塗片推測確診。巨幼紅細胞性貧血(核成熟缺陷性貧血)通常會在循環中出現巨幼紅細胞。巨幼紅細胞也能見於血塗片。需經骨髓檢查確診。
骨髓纖維變性引起的非再生性貧血具有以下特徵:異形紅細胞症,伴有淚細胞和卵形紅細胞;白細胞減少症;血小板反應不定。需經骨髓組織病理學檢查確診。
以血塗片上出現大量有核紅細胞(>10/100白細胞)而缺乏多染性紅細胞為特徵的非再生性貧血,表明骨髓基質受損。原因可能是:犬的鉛中毒和貓的FeLV感染。
其它所有非再生性貧血都沒有特異性的血像檢驗結果,只能通過進一步的骨髓檢查來確診。
5、紅細胞總數增加了,那麼紅細胞增多症是相對的還是絕對的?
相對細胞增多症(脫水引起的)是最常見的一種形式。特徵如下:紅細胞總數增加,總蛋白增加和血清生化出現脫水特徵。一旦排除相對紅細胞增多症後,那麼剩下的就是絕對紅細胞增多症。
6、如果是絕對紅細胞增多症,那麼是原發性的還是繼發性的?
其它很多疾病可導致繼發性絕對紅細胞增多症,包括:心血管疾病、肺病、腎病、腎腫瘤(原發性的或者轉移性的)和庫欣氏症候群。
如果缺乏潛在病因,那麼就應該是原發性的紅細胞增多症(由骨髓增生性疾病導致的真性紅細胞增多症)。真性紅細胞增多症的特點有:組織氧飽和度(正常的動脈血氣)正常。促紅細胞生成素水平正常。
三、血小板的評價
概述:血小板的定量檢測就是測定血小板的數量。血小板的定性檢測是指血小板的形態檢查。
主要問題包括:如果存在血小板計數升高(血小板增多症),那麼是反應性的,還是原發性的?如果存在血小板計數降低(血小板減少症),那麼能確定其發病機理嗎?如果血小板計數正常,但存在明顯的出血,那麼這是由血小板功能不全(血小板病)引起的嗎?血小板形態是否發生異常?
1、如果存在血小板增多症,那麼是反應性的還是原發性的?
反應性血小板增多症可見於:脾切除術、興奮、運動、骨折、高水平的循環糖皮質激素、失血後(24小時後,或更長時間後)、骨髓纖維變性和缺鐵性貧血。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是血小板性白血病的一個特點,或者是由其他骨髓增生性疾病引起的。
2、如果存在血小板減少症,那麼能確定其發病機理嗎?
消耗性血小板減少症,通常與炎症、DIC和傳染性疾病,如埃利希體病以及其它蜱傳染的疾病有關。其特點包括:炎症白細胞像。輕度到中度的血小板減少症(血小板計數通常大於50,000/ul)。裂細胞(犬)。正常數量的骨髓前體。「扣押性」血小板減少症通常與肝脾腫大有關。再生不良性血小板減少症通常與骨髓前體的減少有關。消耗性血小板減少症是免疫介導性的。它可以單獨發生也可以並發於免疫介導性溶血性貧血。常見特點包括:顯著的血小板減少症(<50,000/ul)和骨髓前體數量正常至增加。
3、如果血小板計數正常,但存在明顯的出血,那麼這是由血小板病引起的嗎?
首先排除其它出血原因:創傷。凝血缺陷(活化部分凝血酶時間-APTT,和凝血酶原時間-PT都正常)。DIC——纖維蛋白原和纖維蛋白降解產物也都處於正常值範圍內。口腔黏膜出血時間(BMBT)如果BMBT延長,那麼可能是由血小板病引起的。
4、血小板形態是否發生異常?
出現大量小的血小板(微血小板)表明可能是免疫介導性血小板減少症的早期階段。以巨型血小板數量大量增加為特徵的血小板大小不等症,表明骨髓生成血小板增加。通常見於反應性血小板減少症和再生性貧血。含有少量大顆粒的顆粒性血小板,表明血小板發育異常。須作骨髓檢驗。檢查血小板內的巨大顆粒,確定是否是一些潛在的包涵體,如埃利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