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規檢查的意義是什麼?化驗單結果顯示正常,能排除哪些疾病?

2021-01-11 骨科劉剛

「哎喲!怎麼又查血常規?好在價格不貴,不然這麼頻繁查誰負擔得起啊?」小敏拿著醫生剛開的單子和閨蜜抱怨著,其實不僅僅是小敏一人會抱怨會疑惑,很多人都會有疑問,怎麼血常規查的次數這麼頻繁?血常規到底有什麼用?

血常規就是一項很常見的檢查,幾乎每一種疾病都要查一下,外行人看血常規單子就是「天書」,醫生則能通過單子看出你身上是否患有疾病。如果你的化驗結果正常,恭喜你首先你排除了這些疾病。

紅細胞計數得出是否貧血

大家都知道血液是鮮紅色的,就是因為血液中含有大量的紅細胞,紅細胞每天的工作主要負責運輸生命源泉——氧氣。如果紅細胞計數變多,有兩種可能。一是生理性的,比較你受到寒冷或者驚恐的刺激等,二是病理性的,例如你發生了感染或者是大面積燒傷後。紅細胞計數減少大家可能比較熟悉,主要是貧血引起的,不管是哪種貧血。

白細胞數量是否患白血病

「白血病」大家一定都聽過,一種惡性的免疫疾病,它會嚴重危害患者生命。它的出現是由於白細胞的分裂和增殖發生障礙導致的,從檢查結果來說,會發現白細胞數量異常增多,這項檢查和結果具有「特異性」,所以如果你查出來白細胞數量正常,基本上是可以排除白血病了。當然了也不是所有白細胞數量增多都是白血病,也有可能是體內發生炎症導致的,大家感冒發燒時應該都查過CRP這項檢查,目的就是看看白細胞數量。也有非疾病引起的白細胞數量增多,例如劇烈運動後或者是妊娠期等。

血小板數量是否患有血小板疾病

血小板的數量正常與否也很重要,如果血小板正常初步可以排除血小板相關的血液疾病,例如脾亢或者是血液病等都會引起血小板減少。

血紅蛋白數量得出具體貧血性質

血紅蛋白是組成紅細胞的主要成分,它承擔著運輸氧氣和運出二氧化碳的作用。它的數量還是用來進一步確定貧血性質的,綜合紅細胞等其他指標可以判定貧血性質,如果你的血紅蛋白數量正常也基本可以判定你不貧血。

引起血紅蛋白數量增多的疾病有肺源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嚴重燒傷等,因為獨特的地理環境,高原地區的人民血紅蛋白數量相對較多。那麼血紅蛋白數量少就是貧血引起的,根據不同程度的血紅蛋白數量減少,可判定你是什麼程度貧血,例如Hb在31-60g/L你就是重度貧血,Hb在61-90g/L你就是中度貧血,Hb在90g/L到低於正常參考值下限你就是輕度貧血。

由此可見每次你抽一點點血的用處是很大的,如果數值都正常基本可以排除以上四種疾病,但是血常規不能查出其他疾病或者癌症,因此想要預防疾病和癌症,做好常規體檢和癌症篩查。

相關焦點

  • 血常規正常,到底可以初步排除哪些疾病?今天,來告訴各位答案
    即使是體檢沒有發現自己身體的異常情況,也可以是我們可以有一個心理安慰,不會去胡思亂想,從而排除疾病對我們身體的困擾。但是體檢的項目真的有很多,但是血常規確實是必查的項目之一,那麼,血常規正常,到底可以初步排除哪些疾病?今天,我們來告訴各位答案。
  • 血常規化驗單的關鍵項目有哪些?
    血常規的檢測化驗單拿到手上以後,很多病人感覺數字非常多,密密麻麻的。其實對臨床,是有規律可循的。比如說我們最主要看重的是我們白細胞基數,我們的紅細胞基數,血紅蛋白的基數,以及我們血板的基數。這四個方面,是我們最關注的,也是保證我們生命體徵健康的一個最主要的四個方面。
  • 小小化驗單,隱藏大學問!血常規檢查項目包括哪些?
    到醫院看病,血常規是最基礎的檢查,那麼面對紛雜的數值,你能看懂幾項?血常規項目要這樣去分。這麼多的化驗項目中,醫生主要看的是紅細胞、血紅蛋白、白細胞、血小板這四個項目。紅細胞除了計數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參數,就是血紅蛋白濃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血色素,去判定是不是有貧血,貧血到什麼程度,這是有診斷意義的一個指標。
  • 手把手教家長讀懂血常規化驗單(上)
    家長經常有疑惑「為什麼每次帶寶寶去醫院看發熱,醫生老是讓我們化驗血常規?」「幾天不好,為什麼又讓我們複查血常規?」「我看化驗單沒有異常符號,為什麼醫生讓我們吃抗生素?」「健康體檢時,化驗單上上下下的箭頭那麼多,醫生為什麼說沒事?」……對於血常規上一排排的英文縮寫字母和數字在家長眼裡就像天書一般,總是很讓人頭疼。
  • 血常規化驗單上的單核細胞是什麼?
    大多數人都有這樣的疑問,血常規的化驗單上有很多檢查指標,除了紅細胞、白細胞以外基本都看不明白,那麼,誰能解釋一下這單核細胞是什麼呢?單核細胞是白細胞的一種,佔白細胞的百分比是3-8%,它的絕對值是0.12%到0.8×10的9次方每升。
  • 為啥醫生喜歡給開血常規檢查?到底能排除什麼病?查出什麼病?
    幾乎所有的住院患者,以及在門診看病只要抽血的患者,幾乎都會查一個血常規,按摩這個小小的血常規到底能查出什麼疾病?如果血常規正常,能排除什麼疾病呢? 血常規雖然叫一個項目,其實包括很多子項目,最簡單的說血常規能發現我們有沒有貧血,有沒有細菌感染,有沒有血小板減少增多等情況。
  • 血常規正常,能夠初步排除哪些疾病?
    血常規是指通過檢查血液中的成分,來觀察血細胞的數量變化,形態分布來初步判斷血液的狀況和可能存在的疾病的一種檢查。如果血常規檢查正常,能夠初步排除很多疾病:~營養性貧血,包括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比如缺鐵性貧血,巨幼細胞性貧血,比如維生素b12,葉酸缺乏引起的貧血。還有特殊的一些貧血,比如地中海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等。
  • 做一次血常規多少錢?血常規可以檢查出什麼病?
    今天,我們就要說一說關於血常規的問題。我相信,很多朋友對血常規一定不陌生,因為無論我們去醫院看病,還是陪家人體檢,甚至在學校的校醫院,血常規都是經常會做的一個血液學檢查。大夫經常開一個單子,告訴我們去交費採血,然後很快結果就能夠出來了。那麼血常規到底有什麼用呢?血常規能查出什麼病呢?今天,張大夫就和大家分享一下這方面的內容,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 兒科醫生教你:如何正確看寶寶「血常規化驗單」
    很多寶寶感冒發燒去醫院,經常要做這一項檢查:血常規。面對滿是數字的化驗單,家長們往往是一頭霧水:化驗單上的數字說明了什麼?白細胞升高是不是說明有細菌感染?是不是就得用抗生素了?……雖然並不太推薦家長自己去試圖解讀化驗單上的數字,但鑑於諮詢這方面問題的家長有很多,所以,今天還是來跟大家聊聊:如何正確解讀寶寶的血常規化驗單。化驗單上的箭頭說明了什麼?
  • 3分鐘教您看懂血常規化驗單,到底血常規是查什麼的
    排隊驗血等半天,拿著化驗單小心翼翼地遞給醫生,沒想到醫生拿著就看幾眼,感覺被糊弄了,瞬間就有點後悔查血常規的感覺。今天,咱們就一起來學習一下,怎麼看懂血常規化驗單,再也不抱怨。我們看血常規化驗單,首先看白細胞數量的高低,結合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分數和百分比看,分辨是細菌性感染還是病毒性感染。 我們可以看白細胞的基數升不升高,或者是有沒有下降。如果升高,一定要注意是以淋巴細胞比例升高為主的,還是以中性粒比例升高為主。如果是淋巴細胞升高為主,考慮病毒感染,如果是中性粒比例升高為主,考慮細菌感染。
  • 腫瘤患者最關注的問題:血常規化驗單看不懂?4個指標要特別注意
    小艾經常在後臺收到各種各樣讀者發的血常規化驗單,想讓小艾幫他們解讀。的確,化驗單檢測結果密密麻麻二十多項參數,還很多專業名詞,簡直讓大傢伙兒頭痛!今天,小艾特地針對一些常見的問題進行解答,一篇文就叫你看懂血常規化驗單!
  • 手把手教你看寶寶的血常規化驗單
    朋友的寶寶6個月了,第一次做指尖採血,拿到血常規化驗單,咦,怎麼有幾項不在參考範圍內?寶寶不會有啥問題吧?朋友急性子,等不及排隊問醫生,隨手就把化驗單拍了照片給我看。這讓我想起咱們粉絲也在文章下留過幾次言,讓糕媽教大家解讀下血常規報告。好的,之前一直沒有專門說過這個問題,今天糕媽就來手把手實例分析,教大家初步讀懂寶寶的血常規,心裡先有個底,跟醫生交流時也更能理解醫生說的話。
  • 寶寶「發熱感冒」是小問題,為什麼要化驗血常規?網友:漲知識了
    最近感冒發燒的孩子太多,一進醫院,恐怕大多數孩子都有化驗血常規的經歷。許多家長不理解,寶寶明明只是簡單的感冒,為什麼要化驗血常規?寶寶的化驗單裡到底隱藏著什麼密碼?血常規中的重要指標有哪些?血常規俗稱血象,最重要的三個指標是血紅蛋白(HB)、白細胞(WBC)、血小板(PLT或BPC)。
  • 如何快速看懂一張「血象」化驗單?
    生活中,我們常會說,「發燒了,去查個血象吧」,這裡提到的血象,其實指的是三大常規中的血常規。血常規簡單、快速,操作方便,通常能第一時間給臨床醫師一些提示,所以是臨床上最為常見的檢查項目。然而血常規結果一出,非醫學專業的人可能懵了,這麼多項目,到底怎麼看呢?
  • 去醫院醫生就要檢查的項目——「血常規」到底能查出什麼病?
    相信很多人去到醫院都會查一大項檢查——血常規。每次去看醫生,有醫生詢問完病症之後,啥都沒說就開了一張血常規化驗申請單說:先做個血常規。
  • 血常規可看出什麼病?一篇文章讓你看懂血常規
    當我們身體出現不適,去醫院就會做一些相關的化驗和檢查,來幫助醫生確診。檢查項目繁多,其中就常見的就是血常規。 尤其是孕婦,基本上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去醫院做一次檢查,血常規就在其中。
  • 藏在血常規化驗單上的小秘密,腫瘤患者千萬不能大意
    「醫生,這是我剛做的血常規檢查,你幫我看看有沒有問題……」 「這張化驗單上有這麼多箭頭,是不是情況更差了……「 「醫生,昨天打了升白針,為什麼血小板還是這麼低……」 對於腫瘤患者而言,一定對上述對話不會陌生。
  • 教你讀懂化驗單上的「火星文」,各類傳染病高發期來了!
    而帶孩子去醫院看病,勞心又勞力不說,化驗單上那些家長看不懂、醫生來不及解釋的「火星文」更讓人頭疼。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聊一聊,孩子染上不同傳染病時,化驗單上都會顯示哪些異常。被輪狀病毒感染後,孩子糞便的PH值呈酸性顯示(酸性PH值<7),通過電子顯微鏡可發現感染輪狀病毒的陽性率為90%。血常規感染輪狀病毒,血常規化驗單上的淋巴細胞會出現明顯上升,少數患兒白細胞總數也會稍微偏高。
  • 化驗單可看出這4類疾病
    一說起去醫院看病很多人都有點頭大,醫院不僅人滿為患,弄不好又要做這樣那樣的檢查和化驗,好不容易等來了化驗結果,可這化驗單又長得像天書。 而尿常規是我們常說的「三大常規」之一。檢查單上除了數值,還有「+」號、「-」號,很多朋友一頭霧水,都想了解一下這些符號都說明什麼問題?
  • 孩子發燒,血常規和C反應蛋白是否有必要檢查?
    02因為一般來說,醫院血常規化驗單所標示的是成人的標準參考值,兒童因為生長發育的特點,不同年齡血象有所不同,與成人大有不同,因此不能拿成人的標準去判斷兒童的情況。那兒童對於血常規裡各項指標正常範圍是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