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發熱感冒」是小問題,為什麼要化驗血常規?網友:漲知識了

2021-01-09 孕小二才子

最近感冒發燒的孩子太多,一進醫院,恐怕大多數孩子都有化驗血常規的經歷。許多家長不理解,寶寶明明只是簡單的感冒,為什麼要化驗血常規?寶寶的化驗單裡到底隱藏著什麼密碼?血常規中的重要指標有哪些?

血常規俗稱血象,最重要的三個指標是血紅蛋白(HB)、白細胞(WBC)、血小板(PLT或BPC)。有的病人還不懂得看,小編孕小二才子教你看:

有無貧血,看血紅蛋白

血紅蛋白(Hb)正常值:男性 120~160 g/L 女性 110~150g/L 新生兒 170~200g/L,低於正常值為貧血。

血常規中密密麻麻的檢驗結果,但判斷究竟是哪個感染引起的,主要看三個指標:

《1》白細胞計數《2》中性粒細胞比率《3》淋巴細胞比率

(1)白細胞:白細胞肩負的使命是吞噬病原體,防禦疾病。白細胞家族共有5位成員,它們各司其職,是人體與疾病鬥爭的衛士。如果體內的白細胞數量高於正常值,就可能是身體有了炎症。

再看平均紅細胞體積和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平均紅細胞體積(MCV),正常值:手工法 82~92fl ;血細胞分析儀法 80~100fl 。 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MCH):手工法 27~31pg ;血細胞分析儀法 27~34pg 。如果兩者均低於正常,考慮是否有缺鐵性貧血或地中海貧血,後者為遺傳性疾病,發生率低,多見於雲貴、廣西廣東等地區。如果平均紅細胞體積高於正常,考慮是否有營養性巨幼紅細胞性貧血、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多發性骨髓瘤(骨髓瘤由於紅細胞呈緡錢樣重疊,平均紅細胞體積也增高)。需要骨髓象檢查。

(2)中性粒細胞:中性粒細胞天生是個偵察兵,當體內有細菌入侵時,中性粒細胞便會感應到,步步緊追,直到將入侵者吞噬消滅為止,至死方休。因此中性粒細胞比率升高,多為細菌感染。

如果平均紅細胞體積和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均正常。要做網織紅細胞檢查。網織紅細胞計數正常值: 0.5%-1.5% 。低於正常,考慮是否有骨髓造血障礙,明顯高於正常,是否有溶血,要做進一步檢查。

(3)淋巴細胞:

淋巴細胞會直接殺死被感染的細胞,然後再和其他成員清理暴露出來的病毒,所以淋巴細胞比率升高,大多為病毒感染。

血性貧血極為常見,慢性或急性出血引起。

白細胞過多或白細胞減少

白細胞(WBC)正常值:成人 (4.0~10.0)×10*9/L ;新生兒(15.0~20.0)×10*9/L ;6個月至2歲 (11.0~12.0)×10*9/L 。

若有發熱,你可能還需要一個c-反應蛋白檢查。c-反應蛋白是人體肝臟細胞分泌的一種炎性蛋白,在身體受到感染或者組織損傷時,數量會急劇上升,而且數量與炎症反應成正比。因此,醫生有時也會把c-反應蛋白作為判斷是否有炎症以及炎症反應輕重的參考標準之一。

醫生為什麼要化驗血常規?

很多人覺得,「發熱」、「感冒」是小問題。其實這些問題貌似簡單,背後還真是複雜,可能隱藏著往往會讓醫生為之感到頭疼的麻煩問題,涉及的問題不只是症狀、診斷,還有病情的評估與治療方案的制定等問題。

低於正常值為白細胞減少,可因感染尤其病毒感染、藥物、接觸化學毒物、射線引起,也有假性白細胞減少。白細胞增多多見於感染,多表現為中性粒細胞或淋巴細胞增多(正常值:中性分葉核粒細胞 50%~70%;淋巴細胞 20%~40%)。如果明顯增高,需行骨穿,排除血液系統腫瘤。

「感冒」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俗稱,雖然是一個再常見不過的疾病,可能就包括了急性鼻炎、急性鼻竇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體炎等,也可能會是流感,或是只是麻疹、流腦、百日咳、猩紅熱等急性傳染病的早期表現而已。感冒是一個排除性的診斷,只有排除了其他疾病才可以診斷為「感冒」。

血小板增多或減少

血小板正常值:(100~300)×10*9/L。低於正常值,常見疾病有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結締組織病,血液系統腫瘤。明顯高於正常,見於繼發性血小板增多症(繼發於腫瘤等因素),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排除繼發因素,血小板高於1000×10*9/L)。

「發熱」只是疾病的一個表象,究其病因可能錯綜複雜。發熱可以是感冒的一個症狀,也可以是幼兒急疹、傳單、川崎病、麻疹、猩紅熱、結核、皰疹性咽峽炎、手足口病、風溼熱、敗血症等的一個症狀。其中很多是病毒感染引起的,

90% 以上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就是病毒感染引起的,但也有細菌支原體等感染引起的,也有非感染引起的,而是免疫性因素引起的。

相關焦點

  • 手把手教家長讀懂血常規化驗單(上)
    家長經常有疑惑「為什麼每次帶寶寶去醫院看發熱,醫生老是讓我們化驗血常規?」「幾天不好,為什麼又讓我們複查血常規?」「我看化驗單沒有異常符號,為什麼醫生讓我們吃抗生素?」「健康體檢時,化驗單上上下下的箭頭那麼多,醫生為什麼說沒事?」……對於血常規上一排排的英文縮寫字母和數字在家長眼裡就像天書一般,總是很讓人頭疼。
  • 兒科醫生教你:如何正確看寶寶「血常規化驗單」
    大家好~我是呼吸科醫生秦強,很開心加入「醫知袋鼠」(jjkkczj)的科普醫生團隊,能夠利用醫知袋鼠這個平臺與大家分享科普知識。很多寶寶感冒發燒去醫院,經常要做這一項檢查:血常規。面對滿是數字的化驗單,家長們往往是一頭霧水:化驗單上的數字說明了什麼?
  • 孩子感冒為什麼總要扎手指 兒科醫生告訴你血常規報告怎麼看
    不少家長表示,每次孩子發燒感冒去醫院看病時,都有被要求化驗血常規的經歷。發燒感冒不是常見病嗎?直接開藥治病不行嗎?看著自己孩子被扎手指嚇得哇哇大叫時,家長更是既不理解也不情願。為什麼孩子感冒發燒會經常被要求扎手指?聽聽清遠市人民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戴汝均怎麼說。
  • 3分鐘教您看懂血常規化驗單,到底血常規是查什麼的
    現在天氣進入秋季,感冒的發病率逐漸提高,特別是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和身體孱弱的老人兒童,更是感冒的高發人群。現在我們感冒了去醫院,醫生總是告訴我們:取驗個血吧。排隊驗血等半天,拿著化驗單小心翼翼地遞給醫生,沒想到醫生拿著就看幾眼,感覺被糊弄了,瞬間就有點後悔查血常規的感覺。
  • 三分鐘看懂寶寶血常規報告
    作者:寶寶知道 教育不好成焦慮這年頭當爹媽的技能要掌握很多,尤其是孩子一生病,掛號-問診-驗血-出報告,一個環節也少不了,只是當面對一份血常規報告時,懵了!以上面這張化驗單為例,上周我們的編輯好好媽媽帶生病的好好去了醫院,在血常規報告單中顯示白細胞、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均高於↑參考值,因此判斷可能為細菌感染!/02/寶寶是否貧血看哪項?答案:血紅蛋白(HGB)對於3個月~6歲的寶寶來說:血紅蛋白濃度<110,意味著寶寶出現貧血。
  • 寶寶到底貧不貧血?手把手教你看寶寶的血常規化驗單
    朋友的寶寶6個月了,第一次做指尖採血,拿到血常規化驗單,咦,怎麼有幾項不在參考範圍內?寶寶不會有啥問題吧?朋友急性子,等不及排隊問醫生,隨手就把化驗單拍了照片給我看。這讓我想起咱們粉絲也在文章下留過幾次言,讓糕媽教大家解讀下血常規報告。好的,之前一直沒有專門說過這個問題,今天糕媽就來手把手實例分析,教大家初步讀懂寶寶的血常規,心裡先有個底,跟醫生交流時也更能理解醫生說的話。
  • 看感冒要查兩種血象 網友發帖質疑「被檢查」
    「我逐個詢問了一遍,只要是感冒發燒的都驗了那個所謂的什麼高敏C反應蛋白。」周女士說,她詢問了十多個人,其中大多數是年輕人。  質疑  可查可不查的為什麼要查  去醫院看感冒,通常查一個18塊錢的血象就行了,化驗單上多出來的GRP是否一定要查呢?
  • 寶寶化驗單看不懂?醫生來不及說的,都在這裡!
    已經添加到葷類食物階段的寶寶,進食動物肝臟、血製品(如豬、雞、鴨等都可以)1-2次/周。● 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血紅蛋白值偏低,並且平均紅細胞容積(MCV)100,提示巨幼細胞性貧血,該病主要因寶寶體內缺乏維生素B12或葉酸所致。
  • 孩子生病一定要做血常規嗎?3步帶你讀懂報告單
    要問孩子為什麼不喜歡去醫院,十有八九是被醫院的抽血化驗流程給嚇怕了。血常規檢查是輔助對病原體性質的檢查,臨床上對準確判斷孩子病情有一定幫助,但並不是孩子生病就必須做的檢查。面診時,望聞問切能解決確診的,也就不需要過於依賴化驗科。不過有時候醫生面診時,只給孩子開幾種藥,叮囑幾句注意事項,有的家長還有些不放心呢。
  • 怎麼看懂孩子血常規?兒科醫生教你三分鐘看懂血常規化驗單
    一般而言,兒童的感冒發熱多是病毒性的,根據孩子的表現,比如:■ 發熱會反覆,但是不會越來越嚴重;■ 孩子不發熱的時候,狀態很好;■ 流鼻涕、咳嗽等症狀會加重,但是發熱會減輕。如果孩子情況不是上面說的,症狀較重;或者孩子特別小,3月齡以下,那建議還是查個血常規,如果提示細菌感染,那該用藥就用藥,別耽誤了孩子。如果要進行血常規檢查,那什麼時間查比較好呢?一般來說,在感冒、發熱的12小時內檢驗血常規的意義不大。
  • 孩子發燒,血常規和C反應蛋白是否有必要檢查?
    每次寶寶感冒發燒,都避免不了扎一針,抽一管子血,寶寶又是一頓哭鬧。媽媽們總是想盡辦法又哄又騙,還很心疼。那到底這一針需不需要扎?有什麼意義?出來的報告單該怎麼看?今天的科普小講堂裡,將給您提供答案!
  • 血常規化驗單上的單核細胞是什麼?
    大多數人都有這樣的疑問,血常規的化驗單上有很多檢查指標,除了紅細胞、白細胞以外基本都看不明白,那麼,誰能解釋一下這單核細胞是什麼呢?單核細胞是白細胞的一種,佔白細胞的百分比是3-8%,它的絕對值是0.12%到0.8×10的9次方每升。
  • 寶寶發燒為什麼要做血常規、C反應蛋白?
    「目前已有100000+的家庭關注我們」 寶寶發燒到醫院看病時,醫生常要求採血做個「血常規+全血CRP」檢查。 不少家長都希望能省去這一針,因為每次扎針寶寶都得哭上大半天,很是心疼!
  • 腫瘤患者最關注的問題:血常規化驗單看不懂?4個指標要特別注意
    小艾經常在後臺收到各種各樣讀者發的血常規化驗單,想讓小艾幫他們解讀。的確,化驗單檢測結果密密麻麻二十多項參數,還很多專業名詞,簡直讓大傢伙兒頭痛!今天,小艾特地針對一些常見的問題進行解答,一篇文就叫你看懂血常規化驗單!
  • 做一次血常規多少錢?血常規可以檢查出什麼病?
    我相信隨著我們國民受教育程度的增加,我們普通老百姓對於醫學上的很多東西也越來越了解了,雖然我們不像醫學專家那樣明白太多的醫學知識,但是一般的內容還是能夠有所了解的。今天,我們就要說一說關於血常規的問題。
  • 幼兒園溫馨提示:氣溫驟降,孩子感冒發燒咳嗽全套預防,簡單實用...
    發燒症狀會在生病後48小時左右達高峰,隨後才呈現出逐漸緩解的趨勢,那就說明寶寶快好了。反之,如果發熱兩三天,仍不見緩解趨勢,就要格外注意了,被感冒打敗也不是沒有,媽媽一定要帶寶寶及時到醫院就診。 發燒症狀逐漸緩解期 主要表現有發熱高峰值逐漸下降、發熱間隔時間逐漸延長、吃退熱藥降溫比之前迅速、或者不需要吃退燒藥體溫自己就會降至正常。
  • 血常規報告單怎麼看?身體有沒有問題,也可以自己看到
    不論是感冒發燒這種小毛病,還是其他疾病的診斷,醫生一般都會要求病人做一份血常規。血常規上面的數值究竟是什麼意思,為什麼醫生一看這些指標就能判斷病情。對此,相信不少朋友都對血常規檢查單很好奇,今天就帶大家解讀血常規指標和數值背後的含義。
  • 血常規可看出什麼病?一篇文章讓你看懂血常規
    當我們身體出現不適,去醫院就會做一些相關的化驗和檢查,來幫助醫生確診。檢查項目繁多,其中就常見的就是血常規。 尤其是孕婦,基本上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去醫院做一次檢查,血常規就在其中。
  • 藏在血常規化驗單上的小秘密,腫瘤患者千萬不能大意
    「醫生,這是我剛做的血常規檢查,你幫我看看有沒有問題……」 「這張化驗單上有這麼多箭頭,是不是情況更差了……「 「醫生,昨天打了升白針,為什麼血小板還是這麼低……」 對於腫瘤患者而言,一定對上述對話不會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