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關係效力的認定

2020-12-05 中國新聞網

  合同糾紛案件中,關於合同關係的效力,既是當事人爭執的焦點,也是法官判定案件實體的難點。筆者結合審判實際及合同法理論,對相關問題作進一步探討。

  一、不影響合同效力的因素

  合同法總則第五十二條規定了構成合同無效的法定情形,合同具有規定的任一情形時為無效。但下列情形,不能作為認定合同無效的事由:

  1.合同條款不完備。關於合同成立的條件,合同法並沒有規定,實踐中,一般仍沿用經濟合同法第九條的規定(當事人就合同的主要條款達成意思一致,經濟合同就成立)為參考依據。合同主要條款(指根據合同的性質和當事人的約定所必須具備的條款)是否具備,只涉及合同是否成立,合同是否成立只涉及合同當事人利益,而不關涉國家及社會公共利益,故不能因為合同主要條款不具備而認定合同無效。根據合同法的相關規定,主要條款不具備的合同,可以採取合同解釋規則來填補漏洞,對合同條款進行補充,使之有效。

  2.合同的形式。合同的形式僅是合同內容的載體,是合同存在的證據,並不影響合同的效力,不能作為判斷合同效力的依據。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採用書面形式的,當事人未採用書面形式的,如有其他證據證明合同存在的,合同也成立。法律對於合同形式所設置的法律規範屬於倡導性規範,該規範僅是當事人行為規範,不是法官裁判規範,當事人是否採取書面形式,僅會關涉合同當事人私人利益,國家沒有必要進行幹預,違反倡導性規定並不導致合同無效。法律行政法規對於特定合同關系所作出的書面形式的要求,既非合同的成立要件,又非合同的生效要件,它主要有證據功能和督促當事人謹慎交易的功能。合同法中強制性規範條款均為關涉國家、社會公共利益和不特定第三人利益而設置,不容當事人變更,違反此合同當然無效,法官裁判案件可以直接加以適用。

  3.超越經營範圍。我國針對特定行業設置市場準入的強制性規範,如採礦許可、網絡文化經營許可等,就特定行業市場準入的強制性規範與合同效力之間的關係,根據合同法司法解釋(一)第十條的規定,合同主體超越經營範圍訂立合同,一般不影響合同的效力,但違反國家限制經營、特許經營以及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經營規定(如毒品、槍枝)等嚴重超越經營範圍所訂立的合同無效。筆者認為,對違反限制經營和特許經營的合同,不能一概認定無效,需要區分不同情形具體認定。

  4.違反地方性法規和國務院部門規章。鼓勵交易系合同立法的重要精神,合同法實施以後,確認合同的效力,只能依據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和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在審理合同糾紛案件中,除依據法律和行政法規規定的禁止性規定認定合同無效外,不能依據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頒布的規章和地方性法規確認合同無效。對於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頒布的關係到國計民生和國家重大利益的行政規章中的強制性規定(如有關外匯外貿管理方面),在未上升為法律行政法規之前,有司法解釋的,應依照司法解釋的規定予以適用,確認違反上述規定的合同無效;無司法解釋的,可以根據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四)項的規定,以損害公共利益為由確認合同無效。可見,對規章在合同效力確認中的地位並未絕對否定,仍考慮到其特殊性而留有適用的餘地。

  二、合同的成立、生效與有效

  1.合同的成立、有效與生效。合同生效,首先要當事人對合同主要條款達成一致意見(合同成立),其次,合同的內容不違反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的規定(合同有效),另外所附條件、期限成就(合同生效)。合同的生效以合同成立為前提,兩者也存在原則區別:一是構成要件不同,合同成立的標誌是當事人之間的意思表示一致,有的合同生效需要審批或約定的條件成就等;二是法律效力不同,合同成立沒有法律約束力,生效的合同對當事人產生法律上的約束力。合同有效和合同生效也是有區別的,「合同生效」與「合同未生效」相對應,「合同有效」與「合同無效」相對應。合同未生效不等於合同無效,未生效合同可以是有效的;合同有效也不等於合同生效,有效的合同可能附條件尚未生效。生效與有效側重點不一樣:有效與否側重於對合同定性,是對處於某一狀態合同的法律性質進行評價;而合同生效與否,則側重於合同開始發生效力的時間,亦即合同約定的權利義務對訂約各方產生約束力的時間。在審判實踐中,要注意區分合同無效與合同不成立、合同未生效問題,因這直接影響到對民事行為性質的認定及實體責任的確定。不能將未生效的、未成立的合同等同於無效,因為法律後果不一樣。實際上一些未生效的合同卻是有效的,對一些未成立的合同,當事人完全可以通過協商補救使之成立生效,達到交易目的。

  2.批准、登記對合同的效力影響。合同法司法解釋(一)第九條的規定,實際上是把合同法第四十四條規定的批准與登記進行了區分。如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合同須辦理批准登記後生效的,當事人在一審法庭辯論結束前仍未完成批准登記的,法院應當認定合同未生效,而不是無效。此時須注意,雖然因未辦理批准或登記手續等導致合同未生效,但諸如違約責任、解決爭議的方式等條款,則應當按照合同法的相關規定處理,即應認為是生效的。如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合同應當辦理批准登記,但未規定批准登記後生效的,當事人未辦理批准登記不影響合同的效力,合同還是生效的,只是合同標的物的所有權不能轉移。此時,當事人可以依據該合同,請求對方履行轉移所有權或物權的義務。

  三、合同法中強制性條款的識別

  強制性規定包括管理性規範和效力性規範。管理性規範,是指法律及行政法規未明確規定違反此類規範將導致合同無效的規範。此類規範旨在管理和處罰違反規定的行為,但並不否認該行為在民商法上的效力。效力性規範,是指法律及行政法規明確規定違反該類規定將導致合同無效的規範,或者雖未明確規定違反之後將導致合同無效,但若使合同繼續有效將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此類規範不僅旨在處罰違反之行為,而且意在否定其在民商法上的效力。強制性規範通常使用「必須、應當、不得、禁止」等字樣和措辭,但規範中含有的上述字樣條款,有的是倡導性規範,有的是行業行政管理性規範,如果不加區分地僅以條文含有上述字樣和措辭,就認為屬於強制性規定,顯然不符合合同的立法本意,要綜合以下幾個因素識別強制性條款:

  1.判斷某一法律條款是否為強制性規定,應從該部法律的立法目的,違反該條款對國家、集體、第三人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損害程度等方面進行考量。合同法上的強制性規定一般都涉及重大社會利益和公共道德,或者事關國家重要宏觀調控措施、市場經濟基本秩序、市場經濟主體的基本權利。

  2.合同法上的強制性規定一般都涉及對雙方交易行為的禁止,而不是出於行業管理的考慮,對行業內一方行為進行禁止的行政管理規範。管理性的規範維護特定的管理秩序,不直接涉及公共利益;管理性的規範,法律並不禁止此類交易行為,而是禁止該交易的某個要素。例如,商業銀行法第三十九條規定,商業銀行不得超過一定的存款比例對外發放貸款;第四十條規定,商業銀行不得向關係人發放貸款。這其中的「不得」就是行業管理性質的,體現了人民銀行更有效的強化對商業銀行貸款業務的審慎監管。因商業銀行法是商業銀行的組織和管理法,約束商業銀行的行為,而不能直接約束商業銀行的客戶。商業銀行違反此規定,應當受到行政處罰,但不應影響合同的效力。

  3.合同法的強制規定一般都有相應的對雙方的制裁內容。有時對雙方的制裁內容可能不規定在同一法條,甚至同一法律中。因強制性的禁止性規範系禁止任何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任何形式從事該行為,不同於管理性規範僅限制交易一方或交易的某個要素,所以對交易雙方都有制裁。如果僅制裁或處罰一方,則可能就是管理性規定。

  四、適用強制性規定認定合同效力須注意的問題

  一是只有合同約定的權利義務內容本身違反強制性規定的才能認定合同無效,如果當事人以違反強制性規定的行為履行合同的,不能認定合同無效。如果交易行為本身不違反禁止性規範,僅是履行行為違反禁止性規範,則合同應是有效的。須注意履行合同行為不導致合同無效,一定要區分合同行為和履行行為。例如,雙方籤訂了買賣原油的合同,以走私油進行交付,該履行行為肯定違反了法律的禁止性的規定,履行行為是無效的,但合同應是有效。二是不能以合同履行的效果是否實現來判定合同的效力。三是對於合同權利義務或合同標的為可分的合同,只有違反強制性規定的條款才無效,不能判整個合同無效,產生阻礙交易的情形。例如,根據合同法的規定,格式合同中的工傷概不負責的免責條款無效,其他內容仍有效。

  (作者單位: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

相關焦點

  • ​山東高院判例:集體土地上非宅基地房屋買賣合同的效力認定
    ​山東高院判例:集體土地上非宅基地房屋買賣合同的效力認定 2020-11-30 0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框架性合同爭議的仲裁協議效力擴張規則研究
    在合同關係上,框架合同與個別合同屬於上下級別合同關係,當框架合同與個別合同發生衝突時,框架合同具有約束效力及補充解釋效力,個別合同未約定的內容可以援用框架合同的規定,此規則也同樣可適用於框架合同中的仲裁條款。同時,框架合同中條款自動引入功能具有類格式化條款特徵,此點容易造成顯失公平或侵害締約自由,故在允許仲裁條款擴張的同時,也有給予必要的限制,以保證框架性合同的公平性及當事人間的契約自由。
  • 缺少有效要件的合同,效力如何判斷?
    在社會生活中,如果發生糾紛,對那些缺少有效要件的合同,效力如何判斷?最高人民法院有關負責人近日對民商事合同的效力判斷問題作出詳解。問:未生效合同的法律效力如何?答:未生效合同是欠缺生效條件的合同,包括欠缺約定生效條件和法定生效條件兩種情形,這裡主要說欠缺法定生效條件即未予批准的情形。
  • 九民紀要︱最高院關於加蓋「虛假公章」的合同效力裁判規則
    【蓋章行為的法律效力】司法實踐中,有些公司有意刻制兩套甚至多套公章,有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代理人甚至私刻公章,訂立合同時惡意加蓋非備案的公章或者假公章,發生糾紛後法人以加蓋的是假公章為由否定合同效力的情形並不鮮見。人民法院在審理案件時,應當主要審查籤約人於蓋章之時有無代表權或者代理權,從而根據代表或者代理的相關規則來確定合同的效力。
  • 最高院法官:合同解除權行使「合理期限」之司法認定
    「法律規定非解除權人享有催告權的主要目的是賦予其確定對方是否解除合同的權利,催告並不具有影響解除權因逾期行使而喪失的效力。」﹝[7]﹞從合同解除權設置目的來考量,行使解除權旨在使合同關係得到確定和穩定,催告是法律賦予合同相對人的權利,以儘快確定雙方當事人的權利義務。
  • 民法典:合同的效力
    第一分編 通 則第一章 一般規定第二章 合同的訂立第三章 合同的效力第五百零二條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合同應當辦理批准等手續的,依照其規定。未辦理批准等手續影響合同生效的,不影響合同中履行報批等義務條款以及相關條款的效力。應當辦理申請批准等手續的當事人未履行義務的,對方可以請求其承擔違反該義務的責任。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合同的變更、轉讓、解除等情形應當辦理批准等手續的,適用前款規定。
  • 法定批准程序對合同效力的影響及司法運用 | 微課程
    司法實踐中如何理解和適用還存在一些模糊之處,今天我將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分三個部分與大家做一個分享:第一,法定批准程序對合同效力影響的法律規定;第二,法定批准程序對合同效力影響的法理分析;第三,法定批准程序在司法實踐中的運用。
  • 最高法院:加蓋公司印章的合同,是否對該公司發生效力的判斷標準
    裁判要旨: 1.認定公司是否為合同當事人及合同效力,不僅要看公章的真實性,還要看蓋章之人有無代表權或代理權。一審判決直接認定山西錫錦源收到天津冶金集團預付貨款後,實際供貨部分為買賣合同,未能供貨部分實際為借款合同,事實和法律依據不足。 (二)關於《煤炭合作協議》的合同效力問題。首先,關於《煤炭合作協議》的籤章問題。一審經鑑定查明,《煤炭合作協議》上加蓋了山西塑料集團印章,但法定代表人***的籤名系偽造。
  • 合同成立與合同生效的效力同一性是怎樣的
    依法成立或生效的合同對當事人都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違反依法成立或生效的合同都應當承擔違約責任,二者的效力體現為同一性特徵。合同成立與合同生效都屬於事實上的判斷,合同有效才屬於法律上的判斷,在司法實踐中對於依法成立或生效的合同,都可確認其合同的效力。
  • 不同附期限合同的效力是怎樣的,附期限合同的效力如何規定?
    現實生活中很多時候都是會涉及到籤訂合同的,這樣的話才可以受到法律的保護,但是籤訂合同效力是有一定的期限的,那麼不同附期限合同的效力是怎樣的,附期限合同的效力如何規定?網友諮詢:不同附期限合同的效力是怎樣的,附期限合同的效力如何規定?上海亞天律師事務所欽飛律師解答:附生效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屆至時生效。附終止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屆滿時失效。
  • 最高法院案例|中國證監會文件,不能作為認定股權轉讓效力依據
    中國證監會文件,不能作為認定股權轉讓效力依據——中國證監會文件不屬於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和國務院行政法規,不能作為認定股權轉讓協議效力依據。標籤:|證券|股權轉讓|合同有效|合同效力|行政規章案情簡介:2000年,瓷業公司與實業公司籤訂股權轉讓合同,約定實業公司將認購證券公司的5000萬股權轉讓給瓷業公司,隨後辦理了股權變更登記。
  • 「最高院裁判文書」合同中約定的「籤字蓋章」解釋為選擇關係,更...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第二款規定,當事人主張的法律關係的性質或民事行為的效力與法院根據案件事實作出的認定不一致的,法院應當告知當事人可以變更訴訟請求;當事人堅持不變更訴訟請求的,法院應當駁回其起訴。
  • 合同相對性與合同效力
    2012年6月,張某以某建築公司的名義與某單位籤訂了施工合同。2012年10月的一天晚上,張某施工隊在施工過程中致2人受傷。後經調查認定,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為技術質量有瑕疵。  分歧  本案在處理過程中有兩種意見:  一種意見認為,根據合同的相對性,施工合同的主體是某建築公司和某單位司。因此,造成人身和財產損失也應由某建築公司承擔。
  • 無權處分必然導致合同效力待定?
    問:劉子與王某籤訂的房屋買賣合同的效力如何?效力待定合同主要有哪些類型?,在孩子監護人同意之前,該合同就是效力待定的合同。如何避免籤訂效力待定合同?合同效力待定,意味著合同效力既不是有效,也不是無效,而是處於不確定狀態。最後要麼歸於有效,要麼歸於無效,沒有第三種狀態。
  • 顧全:民事法律行為效力評價維度
    1.當事人可以約定合同的生效條件,法律對一些特殊的合同也明確以報經批准為生效條件,因而存在合同已成立,未生效的狀態實踐中的一個突出問題是:把未生效合同認定為無效合同,或者雖認定為未生效,卻按無效合同處理。未生效並不意味著沒有任何效力,其效力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具有形式拘束力。任何一方當事人都不得擅自撤回、解除、變更。
  • 項目部成員與總承包人之間的勞務關係的認定
    該條確立了勞動者與用人單位未籤訂書面勞動合同的情況下需要認定勞動關係成立的判斷標準,這三條判斷標準缺一不可,即用人單位具備用工主體資格、勞動者接受用人單位管理並提供了有報酬的勞動、勞動者提供的勞動是用人單位業務組成部分。  該行政規章對於限制用人單位為了減少用工成本不與勞動者籤訂勞動合同從而規避勞動法律法規,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具有重大意義。
  • 論夫妻共有房產單方處分行為的效力
    夫妻關係存續期間取得的房產,在涉及夫妻內部關係時應當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但在涉及夫妻外部關係時,如果該房產未經依法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一、問題的提出  我國對於夫妻財產實行婚後所得共有制,即夫妻在婚姻關係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夫妻在婚姻關係存續期間所得的房產概莫能外。
  • 合同有效成立的構成要件是什麼,效力是怎樣的?
    合同在訂立的時候需要平等自願的,在合同籤訂後並不是一定會有法律效力,這個就涉及到合同有效的問題,只有有效的合同才是雙方應該履行遵守的。那麼合同有效成立的構成要件是什麼,效力是怎樣的?
  • 事實勞動關係的認定
    郝大波法院要求確認雙方之間存在事實勞動關係。  【裁判要旨】  勞動者與用人單位訂立書面合同時,其雙方的勞動關係很明確,但是當雙方未訂立書面勞動合同或勞動者提供不出勞動合同,當勞動者僅能提供「上崗證」、工作服等工作憑證時,雙方亦形成事實上的勞動關係。
  • 按照高額利率支付複利的效力認定與處理
    理由是,李某的貸款行為違反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第六條、第七條的規定,應當認定無效,無效民事行為自始無效。  第二種意見認為,王某已經按照105萬元借款本金及5%的月利率支付李某5個月利息26.25萬元有效、應當予以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