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武專欄是軍武打造的單兵武器類欄目,不求最高深但求最有料
蘇聯電影《這裡的黎明靜悄悄》裡,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武器無疑就是蘇聯女兵操作的高射機槍(有的版本改為了高射炮)。早期的老版本中,曾經有一幕是女兵擊落一架德軍飛機,飛行員跳傘,但是憤怒的女兵沒有放過飛行員,使用高射機槍猛烈開火,然後天空中只剩下一個孤零零的降落傘飄落,人不見了。
《這裡的黎明靜悄悄》劇照
女兵使用的是ZPU-4式四管高射機槍
年紀還小的時候,覺得女兵槍法好,這麼遠距離居然能把降落傘的繩子打斷,但是現在看來,不僅僅是打斷傘繩那麼簡單。
因為蘇聯女兵使用的ZPU-4式四管高射機槍,發射14.5×114毫米子彈,威力對於人體目標來說,簡直大得過頭。
ZPU-4式四管高射機槍
這種子彈本來是作為反坦克槍的彈藥使用,在二戰初期用來對付輕型坦克和裝甲車輛,可以在100米距離擊穿35毫米厚鋼板,槍口動能在30000焦耳左右。作為對比,大名鼎鼎的「巴雷特」發射12.7×99毫米彈,動能只有它的一半。
所以那個倒黴的德國飛行員只要挨上一發高射機槍彈,就很難留下全屍,更何況被女兵集火射擊,場面估計相當慘烈。
14.5毫米子彈個頭不是一般大
在二戰中,蘇聯的14.5毫米高射機槍如同掃向天空的「鐵掃帚」,在射程內沒有任何飛機可以抵擋。
中國當年也引進了這一口徑的機槍,在1956年研製成功56式4管高射機槍,58年研製出58式雙管高射機槍,它們使用的彈藥被定型為1956年式14.5毫米彈,包括燃燒彈、穿甲燃燒彈、穿甲燃燒曳光彈、瞬間爆炸燃燒彈。
國產56式4管高射機槍
58式雙管高射機槍
58式雙管機槍曾經在邊境戰爭中大顯神威,不管是打擊敵軍集群衝鋒,還是對敵碉堡實施火力壓制,都有奇效。因為它初速高、射程遠、彈道平直,步兵輕武器根本無法與之抗衡。
除此之外,還有59式、69式艦用機槍,75式單管機槍,最後是02式單管機槍,這一型號的機槍採用了鋁合金與鈦合金部件,全重僅僅73公斤重。它可以分解後單兵攜帶,具備一定的機動性和靈活性。
02式單管高射機槍
不過,總的說來14.5毫米機槍的裝備數量遠不如12.7毫米機槍多,因為它的定位比較尷尬,總的來說就是不上不下。
在噴氣時代到來後,大口徑機槍已經對噴氣式飛機完全無能為力,轉而以直升機為目標。但是現代武直的裝甲也越來越厚,像「阿帕奇」這樣的重型武直,可以硬抗幾發小口徑炮彈,高射機槍子彈就更不在話下。
至於對付裝甲目標,雖然14.5毫米彈使用脫殼穿甲彈具有很強的穿甲能力,但是仍不足以擊穿坦克側裝甲。最尷尬的無疑就是在裝備序列中還存在12.7毫米這一口徑,兩者的作戰功能有重疊,雖然14.5毫米機槍威力更大,不過兩者的射程相差不大。
三種子彈的對比,14.5毫米彈只有彈頭
另外兩種包含彈殼
12.7毫米機槍打不動的烏龜殼,14.5毫米機槍多半也打不動,對付軟目標和輕裝甲目標,12.7毫米機槍就夠用了,還更便宜。所以歐美國家的軍隊基本上沒有裝備這一序列的武器。
與其用它,還不如直接上20毫米口徑的小口徑炮,這一口徑的彈藥已經具備面殺傷能力,其作戰效力遠超機槍彈,因為彈頭更大,所以裡面可以玩更多花樣。不管是射程、威力、穿甲厚度都比14.5毫米彈要大得多。
在重量和彈藥的攜帶量方面,卻相差不大。而作為步兵武器,14.5毫米機槍重量再輕,也比普通機槍重太多,作為對比,國產89式重機槍全重才25公斤。02式高射機槍如果由步兵攜帶,至少需要6個人,算上彈藥手需要小10個人伺候它,佔的編制太多。
02式高射機槍的分解狀態(上)和攜行狀態(下)
有人說14.5毫米機槍在和12.7毫米機槍對射時能佔優,但很可能對面拿出來的是20炮,另外在現代戰爭中,固定火力點越來越危險,因為隨著單兵飛彈的白菜話,過去金貴的反坦克飛彈現在拿來對付地面工事和人員目標也是常規操作。
14.5毫米重機槍這樣笨重的武器,很難做到打一槍換一個地方,除非車載,假如能夠車載,為它減重的意義又何在?還不如放一門自動炮上去呢。如果看重14.5毫米彈的穿甲能力,那麼裝備在反器材步槍上不失為一種對策。
南非的NTW反器材步槍具備多種口徑,其中就有14.5毫米口徑的型號,只需要更換槍管、槍機和彈匣等組件,就可以更換為20毫米口徑。發射14.5毫米子彈時,有效射程超過2300米,比發射20毫米炮彈射程更遠。
印度「毀滅者」反器材步槍
印度引進了NTW反器材步槍,國產化後命名為「毀滅者」狙擊步槍,據稱在山地部隊中裝備了數百乃至上千支。對印度軍隊來說,在重型裝備很難運作的高原地區,這一口徑的狙擊步槍就具備了戰術價值。
而中國也研發了相同口徑的狙擊步槍,珠海航展上曾展示過一款14.5毫米口徑反器材狙擊步槍,不過並未裝備軍隊,相對而言,其體積和重量仍然比12.7毫米口徑的狙擊步槍大太多。山地作戰,中國軍隊可以依靠的武器有車載速射炮、重型火箭筒、狙擊榴彈發射器等武器,再裝備一款大口徑狙擊步槍就顯得多餘。
珠海航展上出現的國產14.5毫米反器材步槍
隨著彈藥技術的進步,12.7毫米子彈的穿甲能力也有很大進步,中國曾經引進過美國一款12.7毫米鎢芯脫殼穿甲彈,可以在610米距離擊穿傾斜角度60度的12.7毫米厚裝甲板,但是14.5毫米口徑的穿甲燃燒彈只能在10米距離擊穿,再遠一些就會產生跳彈。
當然,如果採用相同技術,14.5毫米彈的穿甲深度肯定超過12.7毫米彈,不過兩種子彈的產量完全不在一個水平,生產成本也相差很多,對於子彈這樣產量極大的軍用品,造得越少就越貴,所以很難為本來產量就少的14.5毫米子彈再去開發更先進的型號,這也制約了它的發展。
不過解放軍因為歷史的原因,這一序列的武器已經裝備了較長時間,所以不會簡單撤裝,依然會發揮「餘熱」。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