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顧地球的生命進化史,人類是其中最為突出的一個物種。從長臂猿人,到直立行走,再嘗試著用火烤食,到學會拿起石頭當工具;接著,又為了更好地繁衍生息,不斷遷徙,直到走遍世界每一個角落,再到工業革命、現代科技。若把36億漫長的地球生命史,化作三個月的話,人類僅僅佔據了13秒左右而已,卻用0.03秒,讓這個地球的大量物種離開我們遠去。
不得不說,不管你認可也好,不認可也罷!作為一個統治著現今地球的物種,他的曾經的進化史,總讓人驚嘆不已,這已成為事實。
已經作為食物鏈的最頂端掠食者,人類俯視的藍色星球其他物種,似乎不再擔憂其他動物與我們搶食。也有人會擔憂:人類,是否已失去了進化的動力?或者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大自然進化法則,不再適用於我們人類了?
甚至,有不少人士,會擔憂地提出另類觀念,從工業革命進入現代科技後,人類的身體機能似乎比過去更加單薄,從某種意義上,我們甚至退化了!
事實真是如此麼?
而英國一科研雜誌,對此還專門專訪了12位人類進化遺傳學的專家,試圖從權威的學術大佬的眼裡,去解讀這個問題的答案!
可最終的結論,很讓人訝異,因為12位專家的看法出奇地一致,答案是肯定的,人類依舊在進化,只不過,對於進化的實際定義和理解,專家們指出,或許大部分人存在很大的偏差與錯誤認知。
進化,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一個種群隨著時間變遷,在逐漸變化的過程。
而自然選擇,是進化過程中的其中一種很重要機制。比如石器時代那時候,古代祖先們,必須要跑得比更快,才能避免被猛獁象踩死,所以跑得慢的基因就逐漸被淘汰,因為更多跑得快的存活下來了,娃也生得更多了。這就是在自然選擇加特之下的進化。
可即便沒有自然選擇,也不代表進化停止。相比古代,我們不必為了生計去獵殺威脅性極高的猛獸,病了的話我們可以到醫院、餓了的話可以進餐館。所以,若從片面的理解,自然選擇已停止了,但是否就意味著人類的進化停止了呢?
對此,伊利諾伊大學人類學家 Stanley Ambrose 教授,表達了自己的看法:隨著時間的推移,基因或基因異變比例,任何的變化都被認為是進化。這些突變體,在功能上可能是等價的,因此進化並不自動等同於『改進』」。
雖然,有些基因會受自然選擇的影響,但對DNA更多的變化,其實是極有可能不會給我們帶來明顯的影響。更多的基因的變化,是具有偶然性的,這種偶然性並不需要選擇壓力,而且這種現象至今存在著。
人類或許已經讓自己進化成高級靈長類動物了!但實際上,我們並沒有脫離動物的範疇,在每個人身邊依舊存在著生存的壓力。這就意味著自然選擇仍舊在發生。比如,拿喝奶一事來舉例,所有的動物包括人類,一旦停止了母乳餵養之後,就會失去了產生母乳的本事。因為母體內,停止製造一種叫乳糖酶的酶。可人類需要更多的奶製品,才能滿足日常所需,那咋辦?
在歐洲,科研人員鎖定一個叫-13910*T的基因,正是因為這組基因的突變,讓乳糖酶具有了持久性。而人類所馴服產奶動物也變得更加普遍了!這種進化能力,從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進化。
還有另外一個案例,傳統生活在東南亞船屋的漁民巴夭人(Bajau),他們世代靠下海深潛捕魚或收集海底貝殼類食物。通過現代超聲成像技術顯示:他們的脾臟,總比那些不下水的鄰居們更大,因為這樣的變化,能幫助他們在水下待更久。
正如伯明罕大學的 Benjamin Hunt 博士所說那樣:「我們的技術和文化變化改變了我們環境中選擇壓力的強度和構成,但選擇壓力仍然存在。」
進化有著不同的改變機制,有自然選擇、也有基因突變。總會隨同我們身邊所處的環境變遷,而用不同的方式去適應新的環境。
並且,自然選擇也會一直在那,正如劍橋大學人類進化與遺傳學家Alywyn Scally 博士所解釋那樣: 「只要人類還在延續與繁衍,就必然包含著隨機性和基因突變,那麼每一代人之間就會繼續存在差異,這就意味著進化過程,永遠不會真正停止。」
而如今人類,正逐漸走向太空,新的太空環境,或許會讓我們經歷更大的自然選擇,那你能猜到,未來的人類會進化成什麼樣的程度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