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全面推行註冊制已是大勢所趨。10月22日,證監會副主席李超在2020金融街論壇年會分論壇上透露,經過科創板、創業板兩個板塊的試點,在全市場推行註冊制的條件已逐步具備,證監會正在研究制定全市場推廣註冊制實施方案。
這也意味著,全面推行註冊制的時間表越來越近。值得注意的是,未來市場若全面落實註冊制,市場的價值發現功能被更好的發揮,有望對整個市場的定價效率、交易機制帶來促進作用,券商的多項業務將直接受益,尤其是經紀業務和直投業務。不過,相較於經紀業務,直投業務還將對券商的定價能力、風控以及投管等多方面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IPO將更加市場化
有市場人士認為,全面註冊制下,IPO將更加市場化。
在國金證券投行相關負責人看來,市場化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上市條件更加市場化;其次,創業板註冊制改革建立了以專業機構投資者為參與主體的詢價定價機制,並結合存量改革特點,構建了差異化的新股發行定價體系,建立了以機構投資者為參與主體的詢價、定價、配售機制,發行定價更加市場化;第三,科創板和創業板新股發行上市節奏通過市場化方式決定,審核周期可預期,新股發行常態化,註冊制下的科創板與創業板審核及問詢回復周期一般不超過6個月。
聯儲證券投行業務負責人尹中餘告訴記者,市場化主要體現在定價、發行條件,以及投資(除承銷外)的條件更加寬鬆三個方面。定價方面,不再有過多的價格限制,允許市場各方充分博弈;發行條件更加寬鬆,如差異化表決權和員工持股等;以新三板精選層為代表的投資條件的放寬,使券商可操作的空間更大,同時也使券商和保薦標的之間的關係更加緊密。
興業證券相關負責人表示,過去在核准制下的IPO實際上是個賣方市場,機構和散戶追逐打新,新股上市必能漲好幾個漲停。註冊制實際將企業資質判斷的權利讓渡給市場,IPO數量連年增長,在此環境下,IPO逐步走向買方市場。隨著市場有更大的決定權,未來資本市場發現價值的功能將日益顯著,市盈率分化,優質企業擁有更高估值和強流動性。
一創投行董事總經理李興剛表示,首先,註冊制下的科創板和創業板均建立了差異化的上市標準,更加看重企業自身所具備的軟實力及可持續發展的潛力。其次,在對企業信息披露要求提高的同時,也要求監管部門對於上市企業相關信息的審核更加快速、公開和透明,挑選出具備獨立面向市場經營能力的優質企業。最後,企業的發行定價勢必將更加遵循市場化的原則,由市場對發行上市的企業價值做出更加公平、客觀、符合市場需求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