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作為一個和地球同樣擁有山川流水和相似大氣層的星球,很多國家都把探索火星放進了自己的太空計劃裡,我國作為一個在航天領域迅猛發展的航天大國自然也不例外,日前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已經取得了很大進展。
就在2020年7月23號,我國第一顆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已經在長徵五號遙四火箭的託舉下順利升空,正式邁出了我國探索火星的第一步,目前,天問一號的飛行狀態非常好,地面測控跟蹤也比較穩定。
天問一號預計將在2021年2月到達火星的引力勢場以內,然後再經過火星的捕獲,到達火星。在靠近火星軌道的時候,探測器會減緩速度,隨著火星軌道環繞一段時間,等天問一號習慣了火星軌道旋轉速度,它就需要考慮如何著陸火星表面了,而這時天問一號才遇到了決定此次任務成敗的關鍵。
天問一號在飛行時一直都處於一種高速飛行狀態,所以當它著陸火星表面時就需要放緩速度,要從飛行時的每秒4.8公裡降到著陸時的每秒0米,這個過程大概8分鐘,這8分鐘能否把速度降下來,就決定了此次任務是否成功。
因為火星距離地球過於遙遠,通訊時間過長,所以這八分鐘內,只能靠天問一號自己來降速,隔熱大底和降落傘會先離開著陸器,接著著陸器速度放緩,等降落傘打開時,著陸器的速度又會放緩,直至確認地表無障礙物時,著陸器才會緩緩軟著陸到火星表面,這八分鐘內,哪一個步驟出錯都會直接導致著陸失敗,所以這八分鐘十分重要。
當天問一號順利著陸火星之後,它將開始在火星地表行走,給地球上發送火星的相關數據、信息,讓地球上的我國科學家們更了解火星這顆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