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學家通常用地震波研究地球內部的性質。同樣地,「月震波」被科學家用來研究月球內部的性質。
自從1969年以來,從「阿波羅11號」到「阿波羅17號」,美國先後八次派出宇宙飛船到月球進行科學考察。他們以月面為基地,設置了高靈敏度的地震儀將月震資料發送回地球,其中一臺由阿波羅11號的太空人設置在靜海,另一臺由「阿波羅12號」設置在風暴洋。這種高靈敏度的地震儀甚至能記錄太空人在月面上走動的腳步聲。
美國航天員做月球試驗
美國中部標準時間1969年11月20日4點15分,阿波羅12號的太空人用登月倉的上升段撞擊了月球表面,隨即發生了月震。月球「搖晃」了55分鐘以上。
震動由小逐漸變大,至強度最大用了約8分鐘,然後振幅彷佛逐漸減弱直至消失。這個過程用了大約一個小時,而且「餘音嫋嫋」,經久不絕。
地震研究所的負責人莫裡斯。雲克在下午的電視新聞節目中傳達這個令人吃驚的事實時說:「要直觀地描述一下這種震動的話,就像敲響了教堂的大鐘。
震波只是從震中向月球表層四周傳播,而沒有向月球內部傳播,就像在一個完全中空的金屬球體上發生的。」在地球上這種現象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這充分證明月球內部是空的,表面是一層殼。
在阿波羅12號造成「奇蹟」後,阿波羅13號的太空人用無線電遙控飛船的第三級火箭使它撞擊月面,地點選在距阿波羅12號的太空人設置的地震儀87英裡的地方。月震持續3小時20分鐘後才逐漸結束,月震深度達22英裡至25英裡。
科學家知道,只有中空的球體才會發生這種形式的振動。阿波羅13、14號的太空人還進行了多次月震試驗,最大的一次月震造成的月面振動持續了4個小時。
美國航空航天局的《阿波羅16號與月面》報告書談到,月震研究表明,月殼內部存在一個40英裡厚的「硬層」。科學家馮。
布勞恩博士指出,在40英裡的深度振動傳播速度是每秒6英裡,這是巖石無法達到的,查閱一下物理學手冊,就知道聲音只有在金屬或金屬質巖石才能達到如此快的傳導速度。
振動在月球內部的傳導速度與振動在金屬中的傳導速度一致,於是科學家推測月球內部存在一個中間空心的金屬殼體,而在殼體之上覆蓋著鬆散的10至20英裡厚的石塊層。
烏德博士等人說這個鬆散層是在若干億年的時間裡,隕石和小行星、彗星多次猛烈撞擊月面破碎後逐漸形成的巖石層。來源:宇宙解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