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3年資助3千萬的安全項目DiSIEM

2021-01-14 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

  編者按:

  為增強安全信息和事件管理系統SIEM的能力,歐盟的地平線計劃(Horizon Plan)資助了DiSIEM項目。DiSIEM項目報告重點討論了SIEM相關的安全測度、概率模型、開源情報收集,威脅情報融合,可視化技術應用、安全事件的雲存儲等六個方面的項目成果,本刊將逐期刊載介紹。本期是第一篇,首先介紹DiSIEM項目的概要信息,包括項目面對的挑戰、設定的目標和獲得的成果。

DiSIEM項目概要:SIEM的多樣性增強

——DiSIEM項目及其研究成果(一)

  安全信息和事件管理系統(Security Information and Event Management, 簡稱SIEM)是現代安全運營中心(SOC)的重要工具,目前SIEM在進行事件收集、數據存儲和威脅報告的手段和方法上仍然有很多能力限制,為了增強SIEM的能力,歐盟的地平線計劃(Horizon Plan)資助了一項名為安全信息和事件管理系統的多樣性增強項目(Diversity Enhancement of Security Information and Event Management,後文簡稱DiSIEM項目),該項目從2016年到2019年開展了為期3年的研究與實踐,共獲得400萬歐元的資助。DiSIEM項目共有七個參與組織(見表1)。

表1  DiSIEM項目成員組織

  DiSIEM項目最重要的部分是使用可擴展的信息提取及機器學習算法和工具,從多個數據源中提取信息,這些數據源包括基礎設施中的監控傳感器,開源情報,社交網絡信息,安全新聞訂閱,諮詢公司情報等,然後在SIEM系統中使用基於概率理論模型的方法和先進的可視化工具處理這些信息,從而更好地進行威脅預測和風險評估。

  DiSIEM項目並不希望設計一套全新的SIEM系統,而是希望對現有的SIEM系統進行增強,包括:對各類安全和監控設備的配置評估;新的面向應用的濫用監測方法;基於安全雲後端的事件長期存儲系統。

  DiSIEM項目希望這些改進能夠和現有的SIEM系統互通,可以整體或分解應用於具體的SIEM系統環境中,並可以在生產環境中進行驗證(通過EDP、Amadeus和Atos三家集團的SIEM運營環境)。

  經過3年的研究,並通過在三家不同類型的企業生產環境中驗證,DiSIEM項目共發表了大約35篇論文,並總結成17篇項目報告,重點討論了SIEM相關的安全測度、概率模型、開源情報收集,威脅情報融合,可視化技術應用、安全事件的雲存儲等六個方面的項目成果,下文首先介紹DiSIEM項目的概要信息,包括項目面對的挑戰、設定的目標和獲得的成果。

  SIEM系統面臨的挑戰

  當前企業通過建立SOC來監控和管理自己的IT基礎設施安全,並做出安全相關的決策。SOC通過部署SIEM系統獲得被監控基礎設施的集成視圖。這些複雜系統的功能包括:從多個來源收集日誌和事件,將這些事件關聯在一起,然後生成統計視圖、數據趨勢和不同類型的可視化界面,以幫助系統管理員和其他安全專業人員。由於這些系統的功能特性(集成系統的數量,處理事件的數量級等),其部署和維護非常複雜且成本高昂,且由於安全風險的日益增長以及合規性的需求, SIEM市場正在快速成長,同時目前的SIEM仍有許多局限性:

  1.SIEM的威脅情報能力仍處於起步階段。系統無法自動識別可能影響(整個或部分)監控基礎設施的新威脅,需要相當大的人力幹預來適應和應對威脅形勢的變化。儘管網際網路能及時提供豐富的安全相關信息源(例如社交媒體、博客和安全新聞),但目前的SIEM無法使用這些信息源。

  2.當前系統可以顯示與所接收事件相關的任何「底層」數據,但是幾乎沒有「智能」來處理該數據並提取高層語義信息。這些底層數據(例如,伺服器中登錄失敗的次數、異常的Web訪問請求)僅對專業的系統管理員有意義,難以轉換為 「C」級管理人員(例如CTO、CEO)理解的有語義的信息,這會影響SOC證明組織安全投資回報的能力。

  3.當前SIEM中的大多數數據可視化技術都是極其有限和初級的。SIEM中的高級數據可視化手段仍然有限,這會嚴重影響SOC及時處理安全事件的能力。

  4.SIEM的事件關聯能力取決於提供給它的事件質量。目前不夠完善的安全監控設備生成的各類不精確事件和警報將被SIEM默認為正確,這會為事件關聯的結果準確性帶來不確定因素,而這種不確定因素目前尚未有公開的研究。

  5.由於存儲資源的限制,SIEM無法長時間保留收集的事件。這限制了它們在長時間周期內進行取證調查的可用性,特別是在應對高級持續性威脅(APT)的攻擊時。

  DiSIEM項目的目標

  DiSIEM項目不是為未來的SIEM提出新的架構或修改現有的SIEM,而是通過一組新組件和技術增強現有已部署在生產環境的SIEM系統,利用其內置的擴展和定製能力來解決上述挑戰。這些組件和技術可以用於訪問各種不同數據源,提供新的事件檢測能力,並生成更好的可視化報告和指標以更好地支持安全運營中心。這些組件和技術包括:

  1.集成網際網路上可用的各種OSINT(開源情報)數據源。例如NVD(NIST的國家漏洞資料庫),安全服務商維護的漏洞和補丁資料庫,不同組織共享的威脅情報數據(例如ANS ISC,VirusTotal,ThreatExpert,SpamHaus,OpenBL,EmergingThreats等提供的IP位址,URL和文件Hash黑明單),來自社交網絡(例如Twitter,Facebook,LinkedIn)的安全博客和數據流,來自暗網使用的協作平臺(例如Pastebin)數據,來自搜尋引擎和在線資料庫(例如Google Hacking Database,Shodan,RIPE / ARIN,Whois等) ,標準化(例如STIX和OpenIOC)的IOC數據等。這些數據需要被提取,分析,標準化和融合,以識別數據間的關係,趨勢和異常,從而幫助SIEM發現基礎設施的新漏洞,並能預測可能出現的新的安全威脅和風險。

  2.開發新的概率安全模型和基於風險的評估指標,以幫助安全分析師確定哪些基礎設施配置提供了更好的安全保障,並提高SOC和C級管理人員溝通組織安全狀態的能力。

  3.設計新的可視化方法,以呈現各種實時和歷史數據,通過輔助SOC的安全分析師從底層數據中更好地提取高級安全事件語義,更好地支持SIEM的決策過程。

  4.將多樣化的,冗餘的和增強的安全監控功能集成到SIEM系統中,增加系統獲取到的事件的價值。DiSIEM項目計劃使用不同的工具合作構建增強的安全感知和防禦系統,例如使用三個不同的入侵檢測系統來監控網絡的相同關鍵部分,SOC可以對這些系統生成的警報有更高的可信度。實現這種類型的機制需要對安全系統的多樣性進行概率建模,以定義哪些工具組合更有效以及可以預期安全事件的檢測率和可信度的改進程度。同時,DiSIEM項目建議為業務中的關鍵應用程式部署新的基於行為異常的檢測系統,從而提高SIEM對這些應用程式功能安全狀態的可見性。

  5.添加在公共雲存儲服務中對事件進行長期存儲的支持。為了滿足安全數據(包含大量敏感信息)存儲中的安全性和隱私性要求,DiSIEM研究如何採用秘密共享和信息分散等技術將此類事件存儲在不同雲服務商(例如,亞馬遜,Windows Azure,Google)空間中。

  這些組件和技術將通過一組插件形式的工具和組件實現,它們可以被集成到現有的SIEM系統中。 例如,SIEM可以通過集成多樣化的OSINT源獲得多樣化的、冗餘的和增強的安全監控功能,而SIEM事件資料庫可以給新的可視化和分析工具提供數據流。DiSIEM項目設想SIEM的多樣化增強架構如圖1所示。


圖1  SIEM的多樣化增強架構

  DiSIEM項目的預期成果

  DiSIEM項目預期的主要成果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1.用於分析,評估和指導基礎設施中各種安全機制最佳部署的技術和工具,包括基於風險的多層次安全測度級別指標(在圖1中的所有藍框中使用)。

  2.基於開源情報OSINT的安全威脅預測模塊(圖1中的「OSINT Data Analysis and Fusion」框)。

  3.豐富的增強交互式可視化功能,用於提高SIEM對安全分析師決策過程支持的質量(圖1中的「Visualization and analysis Tools 「框)。

  4.用於部署各種冗餘傳感器的框架(圖1中」Diversity-Enhanced Monitoring 「框的一部分)。

  5.新的基於應用的異常行為檢測功能,和其他傳感器的檢測結果互補,檢測應用伺服器中的攻擊活動(圖1中」Diversity-Enhanced Monitoring 「框的一部分)。

  6.允許在不同雲中進行事件長期存檔的組件(圖1中」Cloud of Clouds Event Archival「框)。

  DiSIEM通過選擇擴展而不是開發新的SIEM期望更快地促進創新,並最大化推進項目結果在生成環境中的使用。從下期起,我們將按上述順序分期介紹DiSIEM項目的各項成果。

  本文刊載於《中國教育網絡》雜誌2020年4月刊,翻譯:楊望、薛曉萱;責編:項陽。

  投稿、轉載或合作,請聯繫:eduinfo@cernet.com

相關焦點

  • 南航青年教師榮獲歐盟「瑪麗·居裡學者」項目資助
    近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能源與動力學院周標副教授收到歐洲研究委員會通知,成功獲得歐盟「地平線-2020」(Horizon 2020)研究與創新框架下「瑪麗·居裡學者」基金的資助,將赴義大利都靈理工大學
  • 202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已公布批准資助項目名單
    202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官方網站已公布了部分批准資助項目。:24項;415萬元  國際(地區)合作交流項目:已資助239項,已公布批准項目合計332項。  中德科學中心2020年中德合作交流項目(Mobility programme)103個項目:
  • 202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已公布批准資助項目名單
    202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官方網站已公布了部分批准資助項目。
  • 長沙理工大學土木學院教師獲「瑪麗•居裡學者計劃」項目資助
    Skłodowska-Curie Individual Fellowship)項目資助,項目名稱為「REUSE-Reusable precast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floors」(可重複使用裝配式鋼-混組合板結構),資助金額為19.5萬歐元(約人民幣150萬)。
  • 北京青年博士斬獲歐盟又一重量級獎學金,資助超22萬歐元!
    Individual Fellowships,MSCA-IF)項目資助。其隨後將與英國伯恩茅斯大學-國家計算機動畫中心(Bournemouth University,National Centre for Computer Animation)Jian Chang教授團隊開展國際合作研究,研究課題為&34;,項目資助約22.5萬歐元,資助期限24個月。
  • 克羅埃西亞將從歐盟凝聚力基金獲3.61億歐元
    克通社12月21日報,歐盟委員會當日批准了對競爭力和凝聚力行動計劃的修訂,將從凝聚力基金中撥出3.61億歐元,支持克中小企業應對新冠危機。 歐委會凝聚力和改革專員埃雷薩·費雷拉表示,這筆資金將通過專門的融資工具為克企業提供流動性,條件極其優惠。
  • 商務部公告2011年第54號 關於原產於歐盟的進口馬鈴薯澱粉反補貼...
    在實地核查中,調查機關在歐盟和成員國政府對該項目的授予對象和補貼標準等內容進行了核實,確認了下述事實:在配額範圍內,歐盟向符合條件的馬鈴薯澱粉生產商提供財政資助,資助標準均為每噸馬鈴薯澱粉22.25歐元;為獲得該項目下資助,馬鈴薯澱粉生產商具體需要滿足的條件包括(1)在配額範圍內生產馬鈴薯澱粉,(2)每年須基於配額與澱粉馬鈴薯種植者籤訂種植合同,(3)基於種植合同所採購的澱粉馬鈴薯的澱粉含量不得低於
  • 深圳3家重點實驗室擬獲1500萬資助
    9月18日,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對外公布了2021年市重點實驗室籌建啟動擬資助(第一批)項目的公示名單,來自南方科技大學的3家重點實驗室擬獲得1500萬元的籌建啟動資助。深圳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門每年在科技研發資金中安排經費,對市重點實驗室組建、籌建啟動予以事前資助,對評估結果良好以上的市重點實驗室予以獎勵補助,支持市重點實驗室開展團隊建設、開放運行、科研儀器設備更新和自主創新研究。對批准組建和籌建啟動的市重點實驗室,採取事前資助方式,實行定額資助,單個最高資助額500萬元,企業類實驗室資助額不高於項目總預算的50%。
  • 6月30日青島2019年第一次博士後有關項目資助(補貼)申報將到期
    半島記者 肖玲玲6月5日~30日,是青島市2019年第一次博士後有關項目資助(補貼)申報的期限。如今時限已近,市人社局提醒符合條件的博士後和博士後站(基地),千萬不要忘了及時提交相關申請——一、資助(補貼)項目1.建站(基地)資助2.站(基地)科研資助3.博士後生活及住房補貼4.博士後應用研究項目資助5.博士後安家補貼6.博士後留青創業安家補貼7.博士後留青創業資助8.
  • 資助過千萬!國基委化學科學部徵集重大項目立項(附:13個優先發展...
    每個重大項目圍繞科學目標設置不多於4個課題,課題之間應當有機聯繫並體現學科交叉,資助額度為1000-2000萬元。此次項目定位為面向科學前沿和國家經濟、社會、科技發展及國家安全的重大需求中的重大科學問題,超前部署,開展多學科交叉研究和綜合性研究,
  • 博士畢業四年就獲2020年優青項目資助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20年度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清單,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郭兆將副研究員喜獲資助。目前,他主持或參與國家級課題項目4項,獲省部級獎勵2項,發表SCI論文25篇。
  • 北京這位女教授:項目獲30.9萬歐元資助,入選歐盟瑪麗·居裡學者,成就斐然!
    張華,1976年生,教授,碩士生導師, 歐盟瑪麗曾主持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武裝預研項目、歐盟人才項目、北京市人才項目、航天院所委託項目、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等其他各級課題。以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多篇學術論文;以第一發明人授權多項發明專利。曾獲黑龍江省自然科學技術二等獎。2012年,張華申請了MC-IIF項目,當年項目申請總數為1462項,最終191個項目成功獲批。
  • 國家優青項目再創新高!202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結果發布
    、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均在萬項以上,分別為14773項、13771項;地區科學基金項目共計資助2260項,項目數量僅次於面上項目和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除上述3個資助數量較多的項目以外,重點項目、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含港澳)、重點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創新研究群體項目、重大項目,各資助737項、625項、102項、7項、1項,NSAF聯合基金、天文聯合基金、大科學裝置科學研究聯合基金項目的資助項目數量共計180項。
  • 獲歐盟資助,科學家們開始測試太空垃圾清理技術
    該項目得到了歐盟的資助,將演示捕獲太空垃圾並將其脫離低地球軌道的技術。  衛星使用網和魚叉構成的Active Debris Removal (ADR) 系統去捕捉太空碎片,魚叉能以20 m/s的速度發射出去穿透目標。如果測試取得成功,這項技術未來能被其它任務使用。
  • NIH承諾資助全球化蛋白質資料庫
    據近期出版的《自然》雜誌報導,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將在未來3年內提供1500萬美元的經費幫助建立一個聯合蛋白質資料庫(United Protein UniPro),即蛋白質序列和功能的全球化資料庫。歐洲研究院將是這筆資助的主要接受者。    NIH計劃於近期宣布,2/3的經費將用於幫助維護兩個蛋白質資料庫:Swiss-Prot和Trembl。
  • 南科大3家重點實驗室在列!2021年深圳市重點實驗室籌建啟動擬資助...
    原標題:南科大3家重點實驗室在列!2021年深圳市重點實驗室籌建啟動擬資助(第一批)項目公示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9月18日訊(深圳商報記者 王海榮)9月18日,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對外公布了2021年市重點實驗室籌建啟動擬資助(第一批)項目的公示名單,來自南方科技大學的3家重點實驗室擬獲得1500萬元的籌建啟動資助。
  • 2020年度國自科與歐盟委員會合作研究項目獲批名單公布
    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歐盟委員會(EC)籤署的合作文件以及雙方共同組織的研討會所確定的合作內容,2020年,雙方共同資助中歐科學家在「New biotechnologies to remediate harmful contaminants」領域開展實質性合作研究項目。
  • 博士畢業四年即獲2020年優青項目資助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20年度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清單,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郭兆將副研究員喜獲資助。郭兆將副研究員自2016年在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博士畢業後留所工作至今,主要從事蔬菜害蟲抗藥性研究。
  • 歐盟啟動「洞察力」項目開發III-V 納米基CMOS系統晶片
    (原標題:歐盟啟動「洞察力」項目開發III-V 納米基CMOS系統晶片)
  • 95歲院士,累計捐款千萬,資助貧困學生,一件夾克穿30年
    誰能想到一名95歲的院士,沒有選擇默默地安享晚年,反而將自己一生的積蓄捐獻,去資助那些貧困的學子們?誰又能想到如此「大方」的一個人會對自己如此吝嗇,一件夾克一穿就是30年?但他會,他就是國內知名金屬材料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崔崑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