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樊麗萍 通訊員 胡鯤)作為一種禁用藥,孔雀石綠在我國被禁15年,卻在水產品市場上屢禁不止,原因就在於找不到一款能完全替代其功能的新漁藥。所幸,這種尷尬局面要徹底終止了。記者近日從上海海洋大學獲悉,由該校楊先樂教授團隊耗時10多年研製的孔雀石綠替代藥「美婷」已經於今年3月獲批。這是我國水產養殖領域第一個化學類新獸藥,它填補了世界各國在孔雀石綠禁用後長期無水黴病有效治療藥物的空白。
孔雀石綠曾是在水產養殖業中被廣泛使用的抗水黴特效藥物,它對水黴病等魚類疾病有明顯療效,但由於孔雀石綠也同時具有致畸、致癌、致突變等毒性,所以從上世紀90年代至本世紀初,一些世界發達國家相繼禁止其用於水產養殖。2002年,我國農業部門將其列入《食品動物禁用的獸藥及化合物清單》,禁止在食用動物中使用。
儘管如此,在食藥監部門平常對水產品的抽檢中,時而會發現魚類產品中仍含有孔雀石綠。在楊先樂教授看來,之所以出現這種尷尬的情況,關鍵就是市場上沒有一種可以完全替代孔雀石綠藥效的新獸藥。
水黴可在我國南北主要水產養殖區感染100多種水產動物,會給漁民造成重大經濟損失。而在防治水黴病方面,雖然市面上也有許多宣稱是「孔雀石綠替代藥物」的產品,但其虛假成分居多,要麼藥效差,完全無法和孔雀石綠的「特效」相提並論;要麼毒性高,引入了新的安全隱患;要麼是用藥成本太高,基本不能在養殖生產上使用。
理想的孔雀石綠替代藥物製劑,須具備孔雀石綠高效和廉價的特點,同時又沒有任何安全隱患。在上海海洋大學,楊先樂團隊為實現這一理想目標,付出了多年的努力。團隊成員從萬餘種物質中,挑選了1000多種潛在有效物質,構建藥物備選庫,進而利用先進的高通量篩選模型進行層層篩選,最終獲得了在安全、藥效、價格等方面完全可以替代孔雀石綠的抗水黴活性物質——甲霜靈。
上海海洋大學和有關企業合作,在歷經16項藥理學實驗、7項臨床試驗、8年生產性驗證與應用、3年多輪新藥評審後,最終獲得了世界上第一個專門用於水黴病治療的孔雀石綠替代藥物製劑「美婷」。這份新獸藥證書,也是國務院2004年發布《新獸藥管理條例》後我國第一個關於水產用的有關化學的新獸藥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