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北京3批次淡水魚被檢出禁用藥孔雀石綠。隨後該三批次產品被要求下架、召回。而國家食藥監總局8月25日公布的不合格名單中,陝西、遼寧、山東共計10批次水產品也
相關公司股票走勢
都被檢出孔雀石綠。
孔雀石綠是一種有毒的化學物,具有潛在的致癌、致畸、致突變作用,我國農業部早在2002年明確規定所有食用動物中禁止使用。然而近年來市場所售水產品中被檢出孔雀石綠的消息卻層出不窮,僅今年就有數批次水產品被通報檢出孔雀石綠。
被禁十幾年的藥物為何屢次被檢出?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市面上仍有大量孔雀石綠在銷售,且價格低廉,購買渠道也十分方便,一些商家仍公然宣傳其可用於水產品養殖。
上海海洋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賴克強、上海水產行業協會秘書長範守霖等專家認為,孔雀石綠突出的抗魚病藥效及低廉的價格,使其在水產養殖業仍有大量的市場需求。加上國家對孔雀石綠的銷售和購買並沒有限制,僅有的魚樣抽查監管模式並不能堵住所有的「漏網之魚」。涉及養殖、運輸、售賣多個環節,即使抽查到了下遊的魚販或貿易企業,也難以完成問題水產品的溯源監管,孔雀石綠的真正禁用難以實現。
20年前曾是「好東西」 替代藥並不理想
「孔雀石綠是一種殺真菌劑,又是染料,易溶於水,養殖戶常用它來預防魚類的水黴病、鰓黴病、小瓜蟲病等。」上海水產行業協會秘書長範守霖介紹,為了讓鱗受損的魚延長生命,在運輸和銷售過程中,都有可能使用到孔雀石綠。
但科研結果表明,孔雀石綠具有高毒素、高殘留和致癌、致畸、致突變等副作用,鑑於此,許多國家將其列為水產養殖禁用藥物。2002年,我國農業部門將其列入《食品動物禁用的獸藥及化合物清單》,禁止在食用動物中使用。
範守霖介紹,大概在20年前,很多國家是把孔雀石綠作為「好東西」來推廣的,後來才發現這個物質的危害,開始努力改掉這一做法。在2000年後,農業部開始強調使用孔雀石綠是違法的。到現在屢禁不止,這需要社會加強宣傳力度,改變不少養殖者已形成的用藥習慣。
範守霖表示。「孔雀石綠的替代藥品成本高,藥效並不十分理想,使得孔雀石綠仍有一定的市場。」一位孔雀石綠銷售人員也告訴記者:「目前市場上找不到其他比孔雀石綠更好的魚類消毒替代品」。
購買渠道無限制 價格低至3元一包
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市場上仍有大量孔雀石綠銷售,水產養殖者購買十分方便。一位孔雀石綠銷售人員表示,很多水族市場都有孔雀石綠銷售,「每公斤才一百多元,價格便宜,藥效也很好,很多養魚的人會按公斤購買」。同時該銷售人員並不知道孔雀石綠的危害,「食用魚也可以用,又不是餵魚吃(孔雀石綠),只是放在水裡。(這樣的魚)人吃起來沒有問題。」
在電商平臺上,新京報記者發現不少店鋪也在銷售孔雀石綠。一家名為「樂e家購物」的淘寶商鋪以每包(50克裝)3塊錢的價格銷售孔雀石綠,一包可用在1000公斤的水體中。記者以客戶的身份進行諮詢,該店負責人稱,儘管近年來孔雀石綠被禁用,但一些老客戶仍會來購買孔雀石綠,線下交易並未停止,「剛剛就有一老客戶下單50包」。
上海海洋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賴克強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由於孔雀石綠在預防魚的水黴病等疾病方面具有較好的藥效,且成本低,獲得渠道也十分方便,是其屢禁不止的重要原因。「目前國家對孔雀石綠的購買渠道沒有任何限制,管得不嚴,養殖者很容易買到」。
抽檢有「漏網之魚」 違法添加可判刑
新京報記者分別以消費者和水產批發者的身份諮詢農業部漁業局養殖處,一位相關負責人告知,目前國家的監管方式「只有抽檢」,「政府檢測是有一定機率的,沒有檢測到的(問題魚)沒有辦法。」而僅能依靠養殖者的自覺,「(養殖者)只能自己嚴格按照國家的用藥規定去使用」。
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條規定:「在生產、銷售的食品中摻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銷售明知摻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依照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條的規定處罰。」
2014年3月,深圳市林某培等4人因在售賣的水產品中添加孔雀石綠等有害物質被判處6~10個月不等的有期徒刑,並處人民幣1000元~1萬元不等的罰金。
檢測成本高 追溯監管難
「據我所知,孔雀石綠在其他的
農產品中也有使用。」範守霖表示,「消費者很難憑自己的經驗或肉眼辨別含有孔雀石綠的魚,而檢測成本較高,使得消費者在購買水產品時很難快速對市場上的產品進行質量判斷。」
農業部漁業局養殖處工作人員對新京報記者表示,「消費者可以到檢驗中心進行檢驗,如果檢測不合格即可拒絕購買該水產品。但是,通常鮮活的魚等不了那麼長時間,檢測通常需要兩三天,這種做法不太現實。」該工作人員介紹,目前每條魚樣檢測需要幾百元錢。對普通消費者來說,為買魚而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成本進行檢測並不現實。
範守霖認為,我國的魚類養殖尚沒有形成有效的追溯機制,這使得監管部門即使抽查到了下遊的魚販或貿易企業,也很容易卡在某個環節,查不到真正的來源,難以完成問題水產品的溯源監管,「正本清源」。
上海水產行業協會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呼籲嚴禁孔雀石綠,建議向農民普及其危害,告知不能再使用。生產、銷售各個環節都需要加強監管,電商平臺更需要嚴格監管。同時,研發更加成熟的替代品,改進檢測技術,將孔雀石綠趕出人們的餐桌。
本版採寫/新京報記者 王叔坤 實習生 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