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2月24日消息(記者任夢巖 潘毅)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使用搜尋引擎搜索「氯黴素」、「孔雀石綠」,除了藥理的介紹,映入眼帘的都是各地食品藥品監督部門查處水產品、禽類產品等各種食物違規添加氯黴素、孔雀石綠的新聞。
從2002年農業部正式公布氯黴素、孔雀石綠為動物性食品中「不得檢出」的藥物後,13年來,從中央到地方,打擊食品違規添加氯黴素的行動從未停止。然而各大電商平臺、化工銷售廠家網站能夠輕易購買到氯黴素和孔雀石綠,有專家建議,從源頭上遏制動物性食品養殖企業和物流企業獲得這兩種化學原料的途徑,才能徹底解決這一問題。
打開百度,搜索新聞關鍵字水產、禁藥,可以發現從2002年至今,各地關於打擊食品市場違規添加孔雀石綠和氯黴素的行動一直在持續之中,而違規使用這些藥物的新聞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一次。
其實,在2002年之前,氯黴素作為抗生素的一種,是可以被當做獸藥來治療畜禽和水產飼養中動物疾病。2002年的12月24號,農業部修訂《動物性食品中獸藥最高殘留限量》,將氯黴素、孔雀石綠重新規定為「不得檢出」,這就意味著二者不能再用於動物性食品。
違規添加的情況是否普遍?記者調查了北京一家大型水產市場,幾位商販都告訴記者,他們也是從經銷商那裡拿貨,自己也無法檢測產品是否含有違禁物質。商販稱,這個一般都是在批發商那兒,人家都是基地養的,商戶哪有這個東西呀?過檢人家才發過來的。
一位商販告訴記者,監管部門經常會對產品進行檢查,自己的產品,絕無添加:「三天兩天得來這裡檢查,哪有這個東西(違禁藥物)?工商什麼的,天天來檢查,要有的話還擺這賣嗎?」
水產市場負責檢測的人員告訴記者,由於運輸空間狹小,魚類之間的鱗片可能會互相刮傷,從而增加感染的可能性,不良商家添加孔雀石綠,是為了減少魚類感染的可能性。而氯黴素的違規使用則多發生在養殖環節。就他們了解到情況是運輸的途中比較多,但是不排除有漁業養著的環節會添加一下,但那個代謝的時間會長一點,所以在流通環節檢測出的比較少。
就在記者採訪期間,檢測人員正在準備配合北京豐臺區食藥監部門進行下一批的抽查,這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的檢測基本涵蓋了市場的所有種類。現在檢測中心對市場內部經營的水產品基本上做到每家每戶儘可能覆蓋到每個品種抽檢。目前針對水產品是孔雀石綠、雙氧水和甲醛。這也是根據政府安排進行的項目增減。
我國食藥監部門對違規使用氯黴素、孔雀石綠的打擊是從未手軟,但為什麼此類現象仍然是屢禁不止呢?記者通過搜索多家電商平臺發現,雖然這兩種物質不能用於動物性食品,但他們也是其他產業裡常見的原料。比如氯黴素就屬於抗生素的一種,而孔雀石綠則是一種常見的染料,殺菌只是它的功效之一。
對於目前的情況,中國農業大學副教授朱毅向記者表示,水產養殖者和運輸者如果能輕易買到這些化學產品,就很難從源頭上加以控制。她表示,水產品用這些藥物,不能天天說這個事,能買到這個藥能怎麼辦呢?這個問題就很麻煩了,不能讓它買到,他就不用了,所以要從源頭上控制。
朱毅告訴記者,孔雀石綠具有高毒性、高殘留、可致癌、致畸形等特點,對人體危害很大。氯黴素是一種常見的藥物,沒必要聽到氯黴素三字就產生恐慌,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濫用氯黴素所帶來的問題。朱毅認為,不是說全部不能用,比如氯黴素眼藥水還是很常見的,(魚類食用後)本來要代謝掉很多,排洩掉很多,最後殘留在裡面的殘留量是很細微的,它到人體之後那個濃度已經很小了,並不至於造成造血系統功能受到損傷。而它的危害是在於因為濫用氯黴素所產生的超級細菌、耐藥性,之後遇到那些危機病人的時候,他用氯黴素沒有用了,最大的問題是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