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 從基礎研究到藥物研發「癌症環境免疫療法」

2020-10-23 BioArt

責編 | 兮

以免疫檢查點阻滯(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 ICB)為代表的癌症免疫療法(Cancer immunotherapy)的出現給癌症治療領域帶來革命性的變革。一些對傳統化療、放療以及靶向治療沒有應答的癌症患者,在接受PD-1/PD-L1抗體或者是CTLA-4抗體治療後,獲得了非常理想的預後【1】。但是,大量的臨床試驗顯示,除了部分非小細胞肺癌以及黑色素瘤等類別的癌症患者受益於免疫檢查點療法,絕大多數類型的癌症患者對免疫檢查點療法沒有很好的應答【2,3】。因此,生命科學界以及醫藥界都在積極探尋新的腫瘤免疫療法。

2020年10月21日,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研究中心(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的免疫學家Ming O. Li教授在Nature雜誌上發表兩篇「背靠背」文章TGF-β suppresses type 2 immunity to cancer Caner immunotherapy via targeted TGF-β signaling blockade in TH Cells。其中,一篇是基礎性研究,另一篇是轉化性研究。


據Ming O. Li教授介紹,大多數免疫療法,包括免疫檢查點阻滯和CAR-T療法,都以致力於激活免疫系統直接殺傷癌細胞為抗癌手段。但是,腫瘤的生長繁衍也需要一個支撐環境,或者說是「避風港」。比如,它們需要血管組織來提供營養。那麼是否可以通過免疫靶向這些「避風港」來間接殺死癌細胞?Ming O. Li教授團隊的兩篇Nature論文告訴我們這種想法是可行的。

我們知道,免疫系統能精確識別並清除有害病原體,但這並不是免疫系統保護機體免受病原體侵害的唯一途徑。免疫系統也能通過促進受傷組織的癒合,從而阻止病原體在體內「生根」。免疫系統的這種促進組織癒合的功能同樣也能運用到抗腫瘤上。Ming O. Li教授的團隊發現,通過激活免疫細胞來啟動癌細胞周圍的組織修復,從而抑制腫瘤的生長。在此過程中,「滋養」癌細胞的血管組織會像樹枝一樣被「修剪」,從而導致癌細胞因飢餓而死亡。Ming O. Li教授稱這種療法為「癌症環境免疫療法 (Cancer Environment Immunotherapy)」。


阻斷輔助性T細胞上TGF-β信號通路,引發傷口癒合反應,從而重塑腫瘤血管生成導致癌細胞飢餓死亡

為了理解傷口癒合過程是如何遏制癌症生長的,我們可以想像一個人被刀劃傷其傷口癒合的過程。起先,受傷的地方會發生炎症反應——變紅,變熱且腫脹起來。在傷口癒合的這個階段,血管組織會擴張到傷口附近且免疫細胞會聚集到傷口殺滅能引起感染的微生物且清除細胞碎片。但是之後,傷口會逐漸被新鮮組織所填充且炎症反應會消退。TGF-β是傷口癒合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細胞分子,它會隨著炎症周期而漲退。在因癌細胞生長所導致的組織損傷環境中,TGF-β持續存在且使癌細胞生長更加惡劣。而Ming O. Li教授團隊之前的研究就發現,阻斷免疫細胞T細胞上的TGF-β表達,會抑制腫瘤的發生【4-6】。Ming O. Li教授團隊想繼續探索具體是哪種細胞在TGF-β信號阻斷的情況下介導了癌細胞生長抑制的作用。他們起初懷疑是CD8+ T細胞,也稱作「殺手」細胞,介導了這一作用。但是,當他們用遺傳學的方法在小鼠的CD8+ T細胞上敲掉TGF-β受體的表達時,發現這對癌症生長並無影響。接下來,他們想另外一種T細胞CD4+ T細胞,也稱作「輔助性」T細胞,是否能夠闡釋這種癌症生長抑制現象。果然,在小鼠的CD4+ T細胞上敲掉TGF-β受體的表達時,小鼠腫瘤生長受到嚴重抑制。那麼,CD4+ T細胞是如何在TGF-β信號通路受阻的情況下控制癌症生長的呢?Ming O. Li教授和他的團隊發現這些細胞是通過促進腫瘤組織的傷口癒合過程來實現抗腫瘤目的的。在這個過程中,為腫瘤組織提供營養的血管組織生長模式被重塑,且血管周圍形成一堵緻密的「保護牆」,從而阻止癌細胞攝取營養物質。這些研究結果,發表在第一篇Nature論文上,作者顯示在CD4+ T細胞上阻斷TGF-β信號通路,能夠激活強大的傷口癒合反應,從而阻止癌細胞的生長。但是,如果腫瘤的生長已經形成,是否通過阻斷TGF-β信號通路依然能夠阻滯腫瘤生長?在第二篇Nature論文中,Ming O. Li教授團隊回答了這個問題。

4T-Trap重塑腫瘤血管的形成,從而抑制腫瘤的生長

他們設計了一種抗體藥物,這種藥物既能夠結合TGF-β,又能夠結合輔助性T細胞。他們命名這種雙特異性抗體藥物為4T-Trap,並發現其能夠顯著抑制小鼠的腫瘤生長。很多TGF-β抑制劑被嘗試過其抗腫瘤效果,但是一直以來都沒實現臨床上的成功,其原因可能是TGF-β功能很豐富,作用太廣泛,通過藥物完全抑制它可能會有很大的副作用。而4T-Trap能直接且特異性的靶向CD4+ T細胞上的TGF-β信號通路,因此副作用大大的減少。並且,4T-Trap能夠特異性地進入腫瘤導流淋巴結,在那裡拮抗腫瘤抗原呈遞過程中所激活的CD4 T細胞TGF-β信號通路,而這些都是普通TGF-β抑制劑所不能實現的。

如果說CD4輔助性T細胞比CD8殺傷性T細胞在抗腫瘤作用上更加關鍵,很多學者會覺得很奇怪。因為CD8殺傷性T細胞是當下研究的熱點,且大家都有一種固有思維,認為T細胞介導的抗腫瘤作用,都是CD8殺傷性T細胞介導的,而不是CD4輔助性T細胞。而這種CD4輔助性T細胞介導的抗腫瘤作用,打破了這種固有思維,也讓大家重新認識到CD4輔助性T細胞在腫瘤免疫中的作用。

Ming O. Li教授指出,他們研究中關於腫瘤與傷口癒合的關係並非是完全首創。事實上,在1980年中期,癌症學家Harold Dvorak就在著名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發表論文且指出腫瘤實質上就是「不能癒合的傷口」【7】, 這與他們的發現不謀而合。腫瘤通過組織損傷早期引發的炎症反應和血管新生來促進其生長,而當血管完整擴張到損傷組織時,腫瘤卻永遠不會進入到傷口癒合的後期。而通過阻斷輔助性T細胞上的TGF-β信號通路,我們可以讓腫瘤完整地完成傷口癒合過程。通過回顧前人的研究,他們的發現回應了之前的猜想,這也是一項令人激動的回歸性研究。

最後,Ming O. Li教授指出,這種癌症環境免疫療法,很可能是一類新型的癌症療法,是對現有癌症療法的一種重要補充。目前,他正在聯合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的醫生們一同將這種療法推向臨床。


癌症療法的分類

原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2836-1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2850-3



參考文獻



1. Allison, J. P. Checkpoints. Cell 162, 1202-1205, doi:10.1016/j.cell.2015.08.047 (2015).

2. Sabnis, A. J. & Bivona, T. G. Principles of Resistance to Targeted Cancer Therapy: Lessons from Basic and Translational Cancer Biology. Trends in molecular medicine 25, 185-197, doi:10.1016/j.molmed.2018.12.009 (2019).

3. Sharma, P., Hu-Lieskovan, S., Wargo, J. A. & Ribas, A. Primary, Adaptive, and Acquired Resistance to Cancer Immunotherapy. Cell 168, 707-723, doi:10.1016/j.cell.2017.01.017 (2017).

4. Donkor, M. K. et al. T cell surveillance of oncogene-induced prostate cancer is impeded by T cell-derived TGF-beta1 cytokine. Immunity 35, 123-134, doi:10.1016/j.immuni.2011.04.019 (2011).

5. Sarkar, A., Donkor, M. K. & Li, M. O. T cell- but not tumor cell-produced TGF-beta1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spontaneous mammary cancer. Oncotarget 2, 1339-1351, doi:10.18632/oncotarget.403 (2011).

6. Donkor, M. K., Sarkar, A. & Li, M. O. Tgf-beta1 produced by activated CD4(+) T Cells Antagonizes T Cell Surveillance of Tumor Development. Oncoimmunology 1, 162-171, doi:10.4161/onci.1.2.18481 (2012).

7. Dvorak, H. F. Tumors: wounds that do not heal. Similarities between tumor stroma generation and wound healing. N. Eng. J. Med. 315, 1650-1659 (1986).

相關焦點

  • CNS:近期癌症免疫療法突破性研究成果一覽
    如今,治療癌症的免疫療法是人們非常關注的一個熱點領域,那麼近年來癌症免疫療法研究領域又有哪些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呢? 本文中小編盤點了CNS近期癌症免疫療法相關的研究成果,與各位一起學習!【1】Nature:癌症免疫療法 「新燃料」——微生物群!
  • Nature:鑑定出癌症免疫療法發揮作用所必需的基因
    2017年8月9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喬治城大學醫學院、紐約大學、紐約基因組中心、賓夕法尼亞大學、布羅德研究所和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鑑定出癌症免疫療法發揮作用所必需的基因,這解決了為何一些腫瘤不對免疫療法作出反應,或者初始時作出反應但隨著腫瘤細胞對免疫療法產生抵抗力後不再作出反應的問題。
  • 百時美施貴寶介紹癌症免疫療法研發策略及重點早期研發項目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去年底,百時美施貴寶(BMS)公司完成了對新基(Celgene)公司的收購,合併的公司不但擁有多款重磅癌症免疫療法和血液學療法,早期研發管線中也有超過50款在研療法。納入新基公司的研發管線之後,BMS公司對癌症免疫學、血液學、以及早期藥物研發有什麼樣的規劃?
  • Nature突破!科學家發明靶向 TGF-β 的「癌症環境免疫療法」,癌症治療或迎新曙光
    以癌症為例,隨著認識的深入,這一疾病領域逐漸擺脫無藥可治的情境,以CAR-T、PD-1/PD-L1為代表的免疫療法的出現甚至一度讓人們看到攻克癌症的曙光。 當然,這些療法僅在部分患者身上生效的事實也促使科研人員積極尋找新的腫瘤免疫療法。
  • 兩篇Nature論文首次提出癌症環境免疫療法,應用前景廣闊
    然而,在兩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和康奈爾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指出這可能過於狹隘地關注這個問題。我們如今發現,這後一種作用也可以被徵召到抗擊癌症的鬥爭中來。」Li博士和他的同事們發現,他們可以通過促使免疫細胞開啟腫瘤周圍的傷口修復過程,來抑制小鼠體內的癌症。在這個過程中,滋養癌症的血管被去除,這樣癌細胞就會餓死。這是一種被Li博士稱為「癌症環境免疫療法(cancer environment immunotherapy)」的方法。
  • 一種用於器官組織疤痕的藥物或有望改善癌症免疫療法的成功率!
    2020年3月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ancer Research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南安普敦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一種最早用來處理器官組織疤痕而開發的藥物或能幫助明顯改善癌症免疫療法的成功率。
  • 兩篇Nature論文首次提出癌症環境免疫療法,應用前景廣闊
    2020年11月1日訊/生物谷BIOON/---儘管基於免疫的癌症治療取得了顯著的成功,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對這些方法有反應,而且癌症復發也會發生。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們都在競相尋找方法來改善免疫療法在人體中的治療效果。然而,在兩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和康奈爾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指出這可能過於狹隘地關注這個問題。
  • Nature:利用體內CRISPR-Cas9篩選技術發現新的藥物靶標來增強癌症...
    圖片來自Nature, doi:10.1038/nature232702017年7月20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達納-法伯癌症研究所和波士頓兒童醫院癌症與血液疾病中心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的篩查方法,即利用CRISPR-Cas9基因組編輯技術在小鼠體內測試上千個腫瘤基因的功能。
  • 【Nature、Cell】2016、2017癌症免疫療法綜述TOP25!
    這一綜述討論了CD73與腫瘤發生、發展以及擴散之間的關係,強調了這一分子作為藥物靶標的潛在價值,並表示CD73有望成為個性化癌症治療中的新生物標誌物。3# The Basis of Oncoimmunology雜誌:Cell發表日期:2016年3月10日相關報導:Cell綜述:免疫療法的基礎是什麼?
  • 癌症免疫療法是否能夠消除早期癌症
    該中心位於麻省總醫院癌症中心下屬的亨利和貝琳達termeer靶向治療中心,並在抗癌標靶治療的開拓性成功的基礎上發展起來。在過去的十年中,靶向治療的突破性進展——藥物靶向攻擊腫瘤生長的特定分子——已經實現了幫助癌症病人延長壽命,諸如黑色素瘤、肺癌、乳腺癌以及其他癌症的患者。「我們正在嘗試創造更多的成功,比如運用免疫療法,」 Hacohen醫生說道。
  • Nature深度好文:癌症免疫療法 「新燃料」——微生物群!
    該部分內容中,作者們從藥物代謝(圖2)、療效、毒性3方面總結了微生物群對治療的影響。3# 免疫療法與微生物群(Immunotherapy and microbiota)最近,免疫療法在多種癌症中表現出了其治療潛力。在部分轉移性黑色素瘤和肺癌患者中,這類療法首次獲得了持久的完全響應。然而,目前,癌症免疫療法的療效在不同的患者以及不同的癌症類型中存在著很大差異。
  • 《nature》子刊:100%存活​!對實體瘤有效的癌症疫苗初步研發...
    這種新型疫苗是將化療和免疫治療強強聯合,目前在最難治的癌症之一--三陰乳腺癌的小鼠模型中進行測試,結果非常振奮人心,100%的三陰乳腺癌小鼠在接受疫苗注射後都存活下來並且沒有復發。這項重磅的研究也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 抗癌藥物發展的「三大革命」:化療、靶向治療、免疫療法
    抗癌藥物發展到目前為止,先後出現三次大革命: 第一次是細胞毒性化療藥物,第二次革命是「靶向治療」,第三次革命是免疫療法。免疫療法的成功不僅革命性地改變了癌症治療的效果,而且會革命性地改變治療癌症的理念。相對來說,免疫療法是真正的抗癌革命,是解決癌症的最合理手段。
  • 癌症免疫療法邁入2.0時代,哪些突破值得期待?
    2013年,癌症免疫療法被《科學》雜誌評為年度突破。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兩名免疫療法先驅James Allison教授與本庶佑教授,他們和其他科研人員的開拓性貢獻,改變了人類對抗癌症的格局。
  • 癌症免疫療法的下一波熱潮——調節代謝 | Nature深度好文
    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腫瘤微環境(TME)中的代謝改變能夠通過產生免疫抑制代謝物抑制免疫細胞浸潤等抗腫瘤免疫力。癌細胞的代謝失調會進一步影響細胞表面標誌物的表達,從而幹擾免疫監測。已發現的與免疫療法耐藥性相關的代謝途徑包括PI3K-Akt-mTOR、缺氧誘導因子 (HIF)、腺苷、JAK/STAT以及Wnt/β-catenin.
  • PNAS:科學家發現新型抗原肽 或加速癌症免疫療法的開發
    2014年3月1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荷蘭烏得勒支大學等處的研究人員通過利用一種新方法鑑別出了一些未知的抗原肽,這些抗原肽是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找的,新型未知抗原肽的發現對於未來研究者們開發新型疫苗以及癌症的免疫療法提供了新的希望,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雜誌PNAS上。
  • 科學家開發出新方法篩選新的癌症藥物靶標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達納-法伯癌症研究所和波士頓兒童醫院癌症與血液疾病中心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的篩查方法,即利用CRISPR-Cas9基因組編輯技術在小鼠體內測試上千個腫瘤基因的功能。他們利用這種方法揭示出新的藥物靶標,從而可能潛在地改進PD-1檢查點抑制劑(一類新的有前景的癌症免疫療法)的療效。
  • 揭示氧氣抑制癌症免疫療法機制
    2016年9月3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和國家過敏症與傳染病研究所(NIAID)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在小鼠肺內,鑑定出一種抗癌免疫反應受到抑制的機制,其中肺部是很多癌症的一種常見的轉移位點。通過基因或藥物手段抑制免疫細胞的這種氧氣檢測能力就會阻止肺轉移。
  • 癌症研究探秘:癌症如何進化?
    ,當組織生態系統發生變化如老化、吸菸或者受其他壓力影響時,癌變細胞可迅速適應變化後的環境,並在自然選擇中一代又一代傳承,這種腫瘤形成的新思路對癌症治療和藥物設計有深遠的影響。近年來,很多科學家將對癌症的研究目光轉移到了探索癌症的進化機制上來,有些研究者認為癌症或許是一種機體適應性的進化機制,而近年來關於癌症進化的相關研究也層出不窮,在此,小編對這些報導進行了匯總,供大家學習。
  • 日本2018年獲得諾貝爾獎的"癌症免疫療法"是啥 癌症能治了
    日本2018年獲得諾貝爾獎的"癌症免疫療法"是啥 癌症能治了 時間: 2018-10-10 09:13  來源: 求醫網   編輯: 他們的研究提供... 摘要:   2018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了美國的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京都大學的本庶佑,以表彰他們在癌症治療領域的貢獻。他們的研究提供了一種治療癌症的方法——通過刺激免疫系統原有的能力,來對抗腫瘤細胞。  什麼是有效的免疫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