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擴內需有哪些潛力?國家統計局:養老育幼健康領域潛力大

2020-12-04 瀟湘晨報

南都訊 中國的城鎮化尚未完成、中等收入群體規模龐大等因素,帶來巨大的擴內需潛力。11月16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10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表示,在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經濟經過戰略性調整,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在持續增強,對於穩定國內經濟、促進經濟的持續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從未來發展看,中國擴大內需的潛力和空間巨大。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人均發展水平上和主要發達國家還有差距,這種差距意味著有潛力。

中國的城鎮化尚未完成,信息化、工業化、農業現代化發展潛力和空間都是巨大的。同時,當前中國經濟已經進入到高質量發展階段,但是國內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還比較多。縮小地區差距、補齊民生社會領域的短板,還需要很多投入。

從消費的角度來看,中國有14億人口,中等收入群體超過4億人,而且隨著經濟發展不斷擴大,消費總量規模的擴大態勢在延續,消費升級態勢在持續,擴大國內需求是有空間和潛力的。特別是在養老、育幼、健康等領域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國家已經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近期發展改革委聯合13個部門出臺了擴大國內需求的政策,主要是推進消費線上和線下結合,釋放消費潛力。總的看,擴大國內需求的前景非常值得期待。

南都記者林方舟 發自北京

【來源:南方都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消費怎樣才能進一步釋放潛力?
    中國有14億人口,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經突破1萬美元,是全球最大、最有潛力的消費市場。其中4億多中等收入人口,絕對規模世界最大。「十四五」期間,促進消費將從何處著力?對居民生活將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又將帶來哪些市場機遇?我們從今天起推出系列報導,為您進行解析。
  • 人民日報大家手筆:深挖內需潛力 打造新增長點
    當前,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的態勢沒有改變,經濟增長仍有很大空間。實現經濟平穩健康發展,關鍵是要通過深化改革,加快經濟結構調整,釋放經濟增長新動能,把擴大內需作為穩增長的著力點,以結構優化促進經濟長期向好。
  • 城鎮化率數字折射巨大經濟增長潛力
    原標題:城鎮化率數字折射巨大經濟增長潛力十九大報告在回顧過去5年工作和歷史性變革時指出,我國城鎮化率年均提高1.2個百分點。城鎮化率提高意味著什麼?對中國經濟有何推動作用?中國城鎮化還有多少空間?新華社記者近日就此專訪了十九大代表、國家統計局副局長毛有豐。
  • ...牢牢把握擴大內需戰略基點,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消費潛力...
    國家統計局:總體來看,工業企業利潤穩定恢復態勢進一步鞏固,累計利潤實現正增長。同時也要注意到,工業企業應收帳款增速有所上升,現金流壓力加大,不利於企業生產經營的持續恢復。下一步仍需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按照構建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要求,牢牢把握擴大內需戰略基點,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消費潛力,推動工業企業生產經營健康發展* 指導僅供參考,不作為交易依據
  • ...一批重大民生工程蓄勢待建 老舊小區改造、養老育幼工程、社區...
    新年伊始,多地陸續曬出2020年民生領域成績單,「圓滿收官」「超額完成」成為高頻詞。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惠民生補短板還將持續加碼。《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從中央部委到地方,正在密集謀劃實施新一批重大民生工程。除了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外,養老育幼工程、社區新基建也將加速推進。
  • 菏澤市鄆城縣:激發內需潛力做好新型城鎮化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1日訊 鄆城縣立足農業大縣、人口大縣的縣情,堅持走符合自身實際的新型城鎮化路子,以人為核心,將縣城建設作為主平臺,推動以中心鎮建設為副平臺的小城鎮協調發展,充分釋放新型城鎮化蘊含的巨大內需潛力,新型城鎮化建設之路越走越寬闊。
  • 立足新階段深化對擴大內需戰略的認識
    新發展階段要把擴大內需置於戰略基點  內需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進入「十四五」新的發展階段,擴大內需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戰略基點。  第一,擴大內需是發揮我國超大規模經濟體優勢、提升經濟發展自主性的重大戰略方針。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方式深刻變革和動能轉換,黨中央高度重視擴大內需作用,將其納入國家經濟發展的戰略方針。
  • 重大項目密集開工釋放哪些信號?挖新興消費潛力 促民間投資活力
    「這些重大項目既有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項目,又有產業發展領域強弱項、鍛長板項目,還有民生發展和生態環保項目,體現了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新要求,順應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需要。」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投資所體制政策室主任吳亞平說。專項債券帶動有效投資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之下,中國經濟之所以表現出足夠韌性,重大項目功不可沒。
  • 毛振華等:健康支出拉動中國宏觀經濟增長具有巨大潛力
    本文字數:3602字閱讀時間:6分鐘近日,由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聯席所長、教授,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聯席主席,中誠信集團董事長、武漢大學董輔礽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院長毛振華教授為第一作者的《健康支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潛力研究》一文,在健康經濟領域權威期刊《中國衛生經濟》11月刊正式發表。
  • 專家黃海燕:體育產業發展潛力巨大,未來能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
    9月22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本人有幸參加此次座談會,現場聆聽了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深受鼓舞。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指明了我國體育改革和發展的方向,為我們今後體育工作提供了指引。本次座談會,我提交的發言稿關注的是體育產業領域。
  • 《大健康產業藍皮書:中國大健康產業發展報告(2018)》介紹
    大健康產業是新技術、新模式、新生產方式的創新與傳統產業的融合,藉助網際網路、大數據的發展潮流,以健康和養老為關鍵突破口,積極鼓勵市場力量進入大健康領域,充分開發廣闊的市場潛力,大力發展大健康產業的新業態、新模式,推動大健康產業轉型升級,努力形成以優美生態為基礎、創新驅動為引領,產業鏈條完整、競爭力強的大健康現代經濟體系。
  • 方大集團東北製藥「雙循環」裡挖潛力
    根據IQVIA(艾昆緯)數據統計,2019年全球藥品支出接近1.3萬億美元,中國為全球第二大醫藥市場,預計到2023年全球藥品支出將超1.5萬億美元。  尤其是2020年新冠疫情,讓公眾對健康的關注度愈發高漲,中國醫藥行業內需潛力有望進一步被激活。與此同時,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醫療保障制度逐漸完善,國民藥品消費剛需將持續擴大,我國醫藥行業整體將呈現出持續向好的發展趨勢。
  • 什麼是中國內需最大的潛力所在?聽聽李克強怎麼說
    我國仍處在城鎮化的快速進程當中,2019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突破60%。新型城鎮化是我國內需最大的潛力所在。」總理說,「要按照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重點,加強城市短板領域建設,圍繞農民進城就業安家需求提升縣城公共設施和服務水平,提升群眾生活品質。」要立足於「人」,著眼滿足群眾改善生活品質的需求李克強強調,推進新型城鎮化,必須始終堅持「以人為核心」的基本理念。
  • 我國旅遊消費潛力巨大 支持「網際網路+旅遊」發展
    日前籤署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體現了亞太地區國家維護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的共同意願。建設這一世界最大的自貿區有利於穩定產業鏈供應鏈,造福相關國家人民。會議要求有關部門按協定確定的時間表加快落實,抓緊深化改革,做好推動協定落地的國內相關工作,儘早兌現承諾,在相互擴大開放中實現互利共贏。會議指出,消費是經濟增長的主引擎。
  • 從住房公積金大數據看樓市:哪些城市購買力強、潛力大
    一個地方有多少人繳存公積金,每人繳存多少公積金,既反映了該地的城鎮化水平和發展速度,又映射了人口的購房需求和購買力,給房地產企業的投資提供引導。」 上海交通大學住房與城鄉建設研究中心主任陳杰在11月26日舉辦的第十一屆地產金融創新峰會上表示。陳杰稱,住房公積金的發展不均等問題凸顯,頭部效應明顯。
  • 李佩鈺:快消企業成拉動內需重要引擎
    來源:中國經營報社原標題:李佩鈺:快消企業成拉動內需重要引擎本報記者 蔣政 北京報導「疫情到來之後,中國在應對外部挑戰的同時,開始立足於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國內中國的快消企業在此時也成為了拉動內需的重要引擎。」11月26日,《中國經營報》總編輯李佩鈺在「2020中國新消費高峰論壇」上表示。2020年11月23日~27日,由《中國經營報》和中經未來主辦的「2020中國企業競爭力年會周」在北京舉行。
  • 2019中國13個新職業公布 最有潛力的新職業包括哪些
    中國13個新職業有哪些:2019年4月1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市場監管總局、統計局正式向社會發布了13個新職業信息:1、人工智慧工程技術人員2、物聯網工程技術人員3、大數據工程技術人員這是自2015年版國家職業分類大典頒布以來發布的首批新職業。近年來,社會發展帶來了行業的結構性調整,這種調整不僅涉及到產業行業,也涉及到職場本身,深度影響就業的結構性調整。中國13個新職業主要集中在高新技術領域,對從業人員知識、技能水平具有較高要求。
  • 一組數據,看中國養老領域的真實現狀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9年,我國老年撫養比為19.6%,較上一年度的16.8%增加了近3個百分點,增幅為11年來最大,而2009年,我國的老年撫養比僅為11.6%,11年來,我國老年撫養比增加了8%,並呈老年撫養比加速增長的趨勢。
  • 國家統計局:一季度經濟數據需全面客觀看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 毛盛勇:因為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而且影響很大,不能簡單地去比,所以我們還是要以平常心看待一季度的經濟增長。一是要看到疫情的嚴重衝擊影響,新冠疫情實際上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大、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面對這麼大的疫情,黨中央堅持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擺在第一位,所以我們採取了非常強有力的防控措施,在比較短的時間內,比較好地控制住了疫情的傳播,應該說減少了起碼數以百萬計的感染,挽救了大量同胞的生命,所以當然我們也不得不付出了一些短期的經濟代價。
  • 院士談「新基建+醫療」:大健康為人工智慧提供價值潛力
    中新社杭州11月14日電 (張煜歡)14日在浙江杭州舉行的2020年浙江省醫院大會上,多名院士專家就「新基建+醫療」未來展開探討,提出大健康為人工智慧提供價值潛力,應推動人工智慧、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在醫療治理領域的新應用,在「老藥新用」的科研攻關中引入人工智慧等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