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應變動力試樁的誤差分析

2020-11-22 建設工程教育網

  摘要:相對靜載試驗而言,高應變動力試樁的誤差來源要豐富得多。本文較系統地對這些誤差進行總結,提出了淺層次、中層次和高層次的誤差的概念,並通過工程實踐分析說明。對如何減小誤差、更好地應用和發展高應變動力試樁技術提出建議。

  關鍵詞:高應變動力試樁 凱司法 實測曲線擬合法

  1、前言

  以應力波理論為基礎的高應變動力試樁法在我國的應用已有十幾年的歷史。這種方法以其省時省錢以及能提供諸如單樁承載力、樁身結構完整性、端承力大小和樁側摩阻分布等豐富信息的特點而得到人們的推崇和喜愛。

  多年以來,人們往往試圖以靜動對比試驗結果來衡量高應變動力試樁方法的準確性,但評述結果都是有爭議性的。原因是複雜的,從靜載試驗方面,其得到的極限承載力值並非唯一值。首先,靜載荷試驗每級加荷量為預估極限荷載的10%,這意味著其所確定的承載力的精度為預估極限荷載的10%,這其中就包含著不小的誤差。其次,不但世界各地確定極限荷載的標準五花八門、迥然各異,即使在我國,不同規範中的確定方法也有所區別。因此以不同的標準所確定的承載力顯然也就不盡相同。第三,基準梁的設置,千斤頂和壓力表以及位移量測儀表所產生的系統誤差不可忽略。此外,非自動加荷條件下的人工加載其主觀性誤差更是無法估計。所以,要得到一個合理的對比標準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在這裡,筆者僅從高應變試驗本身的誤差來源出發來作分析,認為可將誤差分為淺層次、中層次和高層次的誤差。

  2、淺層次的誤差——動測信號質量

  美國人曾說過樁基動測是「垃圾進、垃圾出」的方法,意即在沒有獲得可靠的現場實測數據的情況下,室內分析是沒有意義的,所以動測數據的可靠性直接影響試樁結果。

  現場的信號採集尤其是灌注樁的信號採集有較大難度,失敗的教訓主要有以下:樁頭砼強度不高而被重錘擊碎;偏心錘擊、樁墊選擇不當使得測試信號嚴重畸變;安裝點砼質量欠佳,錘擊後可能導致塑性變形或裂縫,從而產生持續的壓力或拉力波而使信號尾部不歸零;傳感器沒有上緊或樁側面不平整導致傳感器自振;錘重選擇不當或落高控制不當導致激勵能量過高或不足。此外,在系統誤差方面,傳感器的標定精度,傳感器自身的靈敏度,壓電式加速度計的低頻洩漏也都影響著測試數據,儘管這種影響是微乎其微的。

  3、中層次的誤差——測試條件的不同

  靜載荷試驗是一種慢速的維持荷載試驗法,而高應變是一種動態衝擊加載,是在排除動力效應的基礎上獲得樁的靜承載力,這本身決定了兩種方法的差異性。

  首先,是否完全進入塑性狀態是評價樁承載力的關鍵,確定極限承載力的方法就我國而言,標準相對明確;而高應變試驗則很難定義土體是否進入塑性狀態。傳統的推薦是當貫入度達到或超過土的彈限值時,可認為土阻力充分發揮,其貫入度推薦值是2.54mm.但國內外學者的研究表明,各類土的彈限值各不相同,如對碎卵石混粘土及一部砂,該值可能達十毫米,而對於黃土或一部分淤泥,

  土阻力充分發揮,其貫入度推薦值是2.54mm.但國內外學者的研究表明,各類土的彈限值各不相同,如對碎卵石混粘土及一部砂,該值可能達十毫米,而對於黃土或一部分淤泥,該值可靠只有一毫米。所以將高應變試驗所激發的承載力簡單地與靜載試驗確定的極限承載力相比較,不是一種科學的態度。

  其次,樁的試驗時的狀態具有時效性,先動載後靜載,才會使樁的試驗狀態相對接近。此外,巖土也具有時效性,例如硬質巖的松馳效應,風化巖的蠕變效應,軟粘土的軟化,負孔隙水壓力等都可能導致高應變試驗過高判定承載力,而對動載敏感的粘土,超孔隙水壓力,土體的擾動,液化作用等可能導致動力試驗過低判定承載力。

  4、深層次的誤差——高應變的分析理論

  高應變動力試驗對實測時域波形的分析處理,主要提供了兩種方法:凱司法和實測曲線擬合法,以下作分別論述。

  4.1凱司法

  凱司法是一種建立在一維應力波理論基礎上的具有快速的現場實時結果的高應變動力試樁方法。其誤差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4.1.1理論假定的主要誤差

  首先,砼是非勻質的彈塑性材料並且樁徑越大,與一維彈性體的假定相關愈遠。

  其次,動阻力並非只來自於樁尖,尤其是以側摩阻力為主的摩阻樁或端承摩擦樁,情況更是如此。並且,實驗室研究表明:動阻力和樁端運動速度也並非線性相關。

  4.1.2設定值的選取誤差

  ①波速的選取

  凱斯法求承載力要求樁體內縱波的傳播速度值是已知的,波速是關鍵的,它影響到F和Z兩條曲線的匹配性,對於工程樁(鋼樁除外),通常情況下無法預先實測波速值,在樁底反射不明顯的情況下,只能靠動測人員根據混凝土強度憑經驗選取。而波速和混凝土強度之間並無很好的相關關係,在樁基動測中,波速除與砼本身因素有關外,還和諸如衝擊產生的應變量級、樁周土性質、樁身缺陷及至樁長等都有關,這使得波速的選取並非輕易而舉。而有些關於動測的資料給出相應於各種強度等級的混凝土波速,一般範圍較大。

  而即使樁身反射明顯,用「上升點一上升點」或「峰一峰」方法判定波速,也可能有10%左右的誤差,波速值對力曲線和速度曲線的影響分別是一次方和兩次方關係,因而它可能給力曲線帶來20%左右的換算誤差。

  ②凱斯阻尼係數Jc

  Jc完全是一個沒有物理含義的經驗係數,Jc的取值不僅和樁尖土的類型有關,還和樁周土情況、樁的材料、樁型等等其他因素有關。Jc的取值是否合理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對地質情況的了解和地區性經驗,要想準確取得必須通過動靜對比分析。美國PDI公司提出了凱斯阻尼係數的建議值和取值範圍(此處略),但國內外已有多種資料提出各地區的Jc取值範圍,和PDI公司的並不相同。因此,在缺乏地區性經驗條件下盲目地選取或套用Jc值可能將導致很大誤差。

  4.2實測曲線擬合法

  除了上述凱司法中所述的波速誤差的影響外,對實測曲線擬合法還包括其它的誤差來源,筆者以為,其誤差主要有以下兩種:

  4.2.1理論模型誤差

  從理論模型方面,目前的國內外軟體均不完善。公認最優秀的CAPWAPC軟體並沒有考慮土的加工軟化和硬化,從而與密實砂、硬粘土、超固結土和靈敏粘土等這一類加工軟化性的土和對松砂或正常固結土等這一類加工硬化性的土的本構關係無法作出更好的表述;此外,CAPWAPC軟體採取了線性的樁尖縫隙模型,這種模型往往只能反映打入式預製樁的反彈情況。我國編制的曲線擬合程序在靜阻模型上已比CAPWAPC有所改進,許多程序在土的靜阻模型上已考慮了土的軟化、硬化性質。有的程序還採用了非線性的樁尖縫隙模型,可以更好地反映灌注樁在荷載作用下的沉渣壓縮過程。但是,在動阻力模型方面,所有的曲線擬合程序採用的均是線性粘滯阻尼模型(除了樁尖可選擇Smith阻尼模型外),這種模型建立的是阻尼力和樁的速度的線性相關關係,但實驗室研究表明,阻尼的最大值和速度隨時間的變化不是呈線性關係,而Smith阻尼模型雖然體現了一種非線性關係,但在應用中,這種模型與實際情況往往相關更遠……

  4.2.2擬合分析的非收斂性誤差

  擬合程序無論多麼優秀,它的解在相當的範圍內是發散的,是否得到合理準確的解完全取決於分析者的技術和經驗。這類完全取決於分析者的誤差往往是人們所最關心的,它的大小程度也決定了試驗的精確度。對不熟練的分析者來說,眾多的參數可能令之無法適從,並且這許多參數規範或程序手冊並未給出取值方法,所給出的取值範圍也顯太大。其中起舉足輕重作用的是土的動阻力取值大小,其中Smith動阻尼係數及幅射阻尼的取值尤為關鍵。

  4.2.3工程實例

  福建某高速公路一高架橋的基樁,為衝孔灌注樁,樁身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25,樁徑為1500mm,樁周土層從上到下依次為雜填土﹑中細砂﹑圓礫,樁端持力層為粘土,測點以下樁長31.40m.測試時貫入度達到4mm/擊。

  結果一是在自動擬合的結果上形成的,計算極限承載力為8747kN;結果二是筆者提高了動阻力後形成的,計算極限承載力為5500kN.從擬合結果上看,兩種分析結果曲線均擬合良好(擬合質量數MQ均≤2.0),計算貫入度與實測貫入度均比較一致,樁土模型各參數均在合理的範圍,樁周土阻力分布類似並與地質情況也均基本吻合。從表面上看,結果一提供的樁土靜力指標接近於地質報告,似乎比較合理,結果二則偏低很多。但由於是大貫入度樁,在結果二中筆者選用了較高的樁側Smith阻尼係數,二者的分析結果,靜極限承載力相對誤差為59

  該樁後來做靜荷載試驗,在5600kN的壓力下試樁就因Q-S曲線產生陡降段而破壞,證明筆者提高動阻力的分析方法是正確的。(限於篇幅,兩結果的擬合曲線圖對比略去)

  因而如何增加制約條件,對於特定的樁,使動阻力收斂在更小的範圍,筆者以為是高應變動測工作者努力的方向,以下為筆者的參考方法:

  ①貫入度很大(貫入度大於10mm/擊)的樁不應考慮幅射阻尼模型,因為在有高的速度和大貫入度的情況下,不可能產生很大的粘滯阻尼和幹摩擦阻尼。輻射阻尼往往在樁身的運動很小,對土體形不成剪切破壞的情況下產生。

  ②在小貫入度的情況下,對於樁周土較好(比如樁周為密實度較好的碎石土、砂土或粉土)的排土樁,初步計算後靜阻力又不大的情況應注意可能要用到樁側輻射阻尼模型,在其為樁身強度不高的摩擦樁時尤其如此。

  ③從動位移曲線上動位移與靜位移的比例大致預估動靜阻力的相對大小,並在實測貫入度清晰無誤的情況下,加強貫入度的校核,就能較好地達到分析結果的收斂性。

  5、結論

  相對靜載試驗而言,高應變動力試樁的誤差來源要豐富得多,本文力爭系統地對這些誤差進行總結,提出了淺層次、中層次和高層次的誤差,並對如何減少高層次的誤差提出建議和設想。

  高應變動力試樁技術是一種綜合性很強的技術,它要求分析者能兼備土力學、振動力學、巖土經驗以及高等數學和電子學方面的基礎。擺在眾多高應變動力試驗工作者面前的道路,是即不能神話這種方法的作用,不顧對比條件的不同而高談動靜對比的準確性(10%或20%),也不能誤解高應變方法的作用,認為其一無是處,而是應該從嚴肅的角度出發,在有效動靜對比資料的基礎上,消除或基本消除低層次和中層次的誤差,摸索儘可能減少高層次誤差的方法。這樣才能更好地應用和發展高應變動力試樁技術。

  參考文獻:

  [1] CAPWAP Manual,November 1997,Gobel Rausche Likins and Associates,Inc.

  [2] 國家行業標準《基樁高應變動力檢測規程》(JGJ106-97),1997,北京

相關焦點

  • 建築樁基礎施工丨如何進行試樁?
    由於目前試樁不會發生擠土效應,這與大規模施工、群樁發生擠土效應的正式施工條件有所不同,因此靜載試驗得到的極限承載力會比實際工程中的工程樁要高一些,故本次靜載試驗暫按單樁承載力特徵值大於等於2100KN考慮。試驗計劃暫定於2018年3月5日進行,具體以實際開始時間為準。
  • 高應變檢測在工程基樁檢測上應用和注意點分析
    高應變檢測在工程基樁檢測上應用和注意點分析侯健 (大連市勘察測繪研究院有限公司 遼寧大連) 摘要:高應變動力試樁法在國內外被廣泛應用於基樁檢測,能此較準確地測定單樁極限承栽力和判斷樁身結構的完整性,不過測量結 果也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
  • 基樁低應變檢測波形影響因素的分析
    低應變的特點是向試樁輸入脈衝應力波,因為一般是人工激發,導致應力波的能量很低,樁土體系處於彈性工作範圍內,樁身的狀態以及樁身和樁周土體的結合狀態都不會因檢測而發生變化。由於樁體被輸入的能量很低,樁周土體對樁身的阻力作用基本無發揮,影響應力波傳播的因素基本只有樁身的完整性。
  • 建築管樁基礎如何試樁?分享試樁全過程施工方法
    二、試樁目的試樁完成後,通過樁的靜載試驗,確定樁基工程各項設計、施工等參數,選擇樁基持力層、判定沉樁的可能性,選擇靜壓值,並確定打樁施工時停壓標準等。三、試樁試驗選定、試樁順序及進度案例工程共有18#需要打樁,根據建設方提供的相關圖紙及國家相關規範,案例工程的試樁數量為54根。試樁時應採取措施保證樁身側向穩定性要求。
  • 什麼是應變模態?
    模態試驗除了傳統的實驗模態分析EMA,工作模態分析OMA,聲振模態和聲腔模態之外,還有不常見的應變模態分析。
  • 使用應變計進行應變測量
    如何選擇正確的應變計?一旦確定測量的應變類型(軸向或彎曲)後,還要考慮敏感度、成本和其他操作條件。對於同一個應變計,改變電橋配置可以提高對應變的敏感度。 例如,全橋類型I配置的敏感度是1/4橋類型I的四倍。 但是,全橋類型I要求比1/4橋類型I多3個應變計,而且需要訪問應變計結構的兩端。 此外,全橋應變計比半橋和1/4橋應變計的價格也高很多。 請參考下表,了解不同類型應變計的信息。
  • 土木結構應變試驗IMP3595數據採集系統
    l採集精度高  IMP採集板使用了16位模數轉換器,具有較高的測量精度。以直流電壓測量為例,其測量範圍可以從1μV到120V,精度可達0.01%×讀數±0.01%×滿量程。  l獨特的應變測量  採用雙恆流源技術,省去了通常在應變測量中所必需的平衡和靈敏度控制,也無須專門 的電壓調節。此外,雙恆流測量的最大優點在於克服了常規電壓平衡法中由於橋源引線電阻變化所造成的測量誤差,適於引線較長時的應變測量。
  • 形位誤差測量的誤差分析
    在對新型形位誤差量儀的開發中,也存在不能按設計功能要求保證儀器相應部件製造精度和調整精度,或盲目追求高的製造精度,從而過度增加製造成本等問題。本文通過對形位誤差量儀的系統誤差和工件安裝誤差的分析,研究了這些誤差因素對形位誤差測量精度的影響,從而為在保證測量精度的同時降低測量成本以及形位誤差量儀的開發提供了理論依據。
  • 應變式壓力傳感器 分類及工作原理介紹
    感受元件把壓力轉換為力傳遞到彈性應變元件應變最敏感的部位,而應變片則貼在彈性應變元件的最大應變處。實際上較複雜的應變管式和應變梁式都屬於這種型式。感受元件有膜片、膜盒、波紋管、波登管等,彈性應變元件有懸臂梁、固定梁、Π形梁、 環形梁、薄壁筒等。它們之間可根據不同需要組合成多種型式。
  • 示波器的使用誤差分析
    打開APP 示波器的使用誤差分析 發表於 2017-11-21 11:24:52   示波器的使用誤差分析   示波器顯示的曲線數據,一般包括頻率、幅值、相位關係,分析時可以分別展開討論。
  • 裸光纖光柵表貼結構應變傳遞分析與實驗研究
    裸光纖光柵表貼結構應變傳遞分析與實驗研究摘 要: 光纖光柵的封裝結構在應變測量中至關重要,表貼式結構簡化了應變傳遞環節,能夠提高應變傳遞效率和穩定性。光纖光柵應變傳感的準確性取決於光纖-粘接層-基體之間的界面傳遞特性。
  • 誤差分析與計算
    點誤差與準確度:表示測定值與真實值接近的程度(絕對誤差E、相對誤差Er、真值)偏差與精密度:表示各次分析結果相互接近的程度(平均值、絕對偏差、平均偏差、相對平均偏差、標準偏差、相對標椎偏差、極差)誤差分類由某種固定原因產生。
  • 學術前沿| 黨亞民:川滇區域活動塊體運動與應變特徵地震影響分析
    ,構建該區域地震前後的活動塊體運動和應變模型,有效對塊體運動和塊體的應變特徵進行了分離,並據此分析了該區域地震前後塊體運動和應變特徵。國內外許多學者利用GNSS等大地測量資料,對地殼形變空間分布特徵[2-9]、地殼形變與地震關聯[10-15]、塊體運動及邊界斷裂帶活動與應變積累[16-29]等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川滇區域是我國地殼形變最為突出的地區,地質構造複雜、構造活動強烈、地震發生頻度高且強度大,受到國內外學者廣泛關注。
  • 電阻應變計的工作特性
    因此,應變計的靈敏係數是受多種因素影響的綜合性指標,它不能通過理論計算得到,而是由生產廠家經抽樣在專門的設備上進行標定試驗來確定的。並於包裝上註明其平均名義值和標準誤差。常用的應變計靈敏係數為2.0~2.4。2.4.3應變計的橫向效應係數應變計的敏感柵中除了有縱向絲柵以外,還有圓弧形或直線形的橫柵。橫柵既對應變計軸線方向的應變敏感,又對垂直於軸線方向的橫向應變敏感。
  • 資料分析|相對誤差與絕對誤差
    絕對誤差:A 與 B 的絕對誤差即為二者之差,A-B;相對誤差:A 與 B 的相對誤差。1.B 相對 A 的誤差(B-A)/A ;2.A 相對 B 的誤差(A-B)/B ;在資料分析估算時,沒必要區分 A-B 還是B-A,只需要 關注大小即可。
  • 第六章 杆件應力應變分析
    第六章 杆件應力應變分析1.
  • 基於小波變換的視頻應變測量系統設計與實現
    ,材料力學的一個重要研究領域是通過建立材料的應力-應變關係如圖1,研究和預測材料的力學行為[1],所以應變的獲取關係到是否能正確和有效地構建材料的本構方程。  實際中通常採用機械式引伸計夾持在工件上,對工件施加載荷的同時進行測量。
  • 智能應力應變控制K0試驗儀應用
    摘  要:智能應力應變控制K0試驗儀融入了現代化的控制與製造,主要解決工程中K0係數的測定,我們可以採用應力應變不同工作模式進行試驗,實現K0係數,回彈係數,以及基床係數的測定。圖5 K0容器  3  儀器的主要參數及相關標定手段和標定曲線  3.1.1技術指標  土樣:直徑61.8mm高4cm 面積30cm2  豎向加載荷重:0-10K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