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科學家的思維往往與別人不一樣,因為他們在科學上總會提出一些異想天開,卻又讓人難以接受的想法。雖然某些想法在現在看來是至理名言,但在當時其實是很難讓人接受和理解的,如達爾文的進化論,就經歷過這樣的情況。在中國近代,也有這麼一個人,因為其異於常人的思維,最終導致妻子徹底離開了他。
這個人就是黃維,是一個很複雜的人,他既是一名國軍將領,又有著當科學家的夢想,同時對中國幾千年儒家文化的忠義精神有著難以想像的堅持,這在他當俘虜的時候表現得尤為明顯。
黃維是因為淮海戰役的失敗而被俘虜的,當時被送入戰俘管理所的人有很多,但大多數都表現得比較順從,唯有黃維,算是最麻煩的一個。不但從未覺得自己有罪,而且每當管理員要求他們進行改造學習的時候,都是第一個帶頭對抗。例如有一次開小組會議的時候,還沒等其他人先開口,黃維就開始大談文天祥的民族精神,並以此為標榜,向共產黨表示自己沒有罪。
正是因為這種近乎愚忠的思想,所以黃維被關押的時間特別長,直到1975年才被釋放,這都是因為他腦中那種殘存的舊時代思維造成的。到了後來的幾年,黃維作為服刑人員在各地管理所之間被多次轉移,期間他也見識到了共產黨掌權後新中國的巨大變化。尤其是新中國對官僚主義的消滅,以及對國民經濟的重視程度,也讓他開始反思自己過去對國民黨的忠誠思想,是否還值得自己繼續堅持。
在那之後的幾年,黃維雖然不再大談過去的儒家忠義,不過也沒對管理所的改造工作有興趣,而是把心思用在了一些別人都覺得永遠不可能完成的事情,那就是對永動機的研究。
永動機的建設理論,其實早在幾百年前就有人提出過,不過當時法國科學院很快就宣布這東西完全就是超脫了當時的科學理論,不符合能量守恆定律,所以從此不再接受關於永動機的研究和發明工作。
儘管知道這些事實,不過黃維卻絲毫沒有理會,也許在他看來,自己就是少數掌握真理的人,為此他把自己下半生的所有時間都用在研究了永動機的開發上,這就害苦了他的另一個親人,那就是他的妻子蔡若曙。
在長達27年的監獄生涯之後,從臺灣回來的蔡若曙才得以與黃維團聚,然而讓她沒想到的是,黃維此時對永動機的研究非常痴迷,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對於多年不見的蔡若曙絲毫沒有流露出關切的情感,這讓苦等了對方20多年的蔡若曙倍感悲痛,最終在1年之後,因為熬不住這些精神打擊而投河自殺了。
只不過妻子的死,並沒有阻止到黃維對於永動機開發的熱情,在沉寂了一段時間後,又繼續了對永動機的開發工作。雖然支持的人已經越來越少,但黃維直到去世前仍然在走這條路。黃維這麼做,是因為本身性格的執著,還是因為他對命運的不服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