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呆子」黃維:特立獨行的戰俘,別人思想改造,他研究永動機

2020-12-04 舊匣子

都說科學家的思維往往與別人不一樣,因為他們在科學上總會提出一些異想天開,卻又讓人難以接受的想法。雖然某些想法在現在看來是至理名言,但在當時其實是很難讓人接受和理解的,如達爾文的進化論,就經歷過這樣的情況。在中國近代,也有這麼一個人,因為其異於常人的思維,最終導致妻子徹底離開了他。

這個人就是黃維,是一個很複雜的人,他既是一名國軍將領,又有著當科學家的夢想,同時對中國幾千年儒家文化的忠義精神有著難以想像的堅持,這在他當俘虜的時候表現得尤為明顯。

黃維是因為淮海戰役的失敗而被俘虜的,當時被送入戰俘管理所的人有很多,但大多數都表現得比較順從,唯有黃維,算是最麻煩的一個。不但從未覺得自己有罪,而且每當管理員要求他們進行改造學習的時候,都是第一個帶頭對抗。例如有一次開小組會議的時候,還沒等其他人先開口,黃維就開始大談文天祥的民族精神,並以此為標榜,向共產黨表示自己沒有罪。

正是因為這種近乎愚忠的思想,所以黃維被關押的時間特別長,直到1975年才被釋放,這都是因為他腦中那種殘存的舊時代思維造成的。到了後來的幾年,黃維作為服刑人員在各地管理所之間被多次轉移,期間他也見識到了共產黨掌權後新中國的巨大變化。尤其是新中國對官僚主義的消滅,以及對國民經濟的重視程度,也讓他開始反思自己過去對國民黨的忠誠思想,是否還值得自己繼續堅持。

在那之後的幾年,黃維雖然不再大談過去的儒家忠義,不過也沒對管理所的改造工作有興趣,而是把心思用在了一些別人都覺得永遠不可能完成的事情,那就是對永動機的研究。

永動機的建設理論,其實早在幾百年前就有人提出過,不過當時法國科學院很快就宣布這東西完全就是超脫了當時的科學理論,不符合能量守恆定律,所以從此不再接受關於永動機的研究和發明工作。

儘管知道這些事實,不過黃維卻絲毫沒有理會,也許在他看來,自己就是少數掌握真理的人,為此他把自己下半生的所有時間都用在研究了永動機的開發上,這就害苦了他的另一個親人,那就是他的妻子蔡若曙。

在長達27年的監獄生涯之後,從臺灣回來的蔡若曙才得以與黃維團聚,然而讓她沒想到的是,黃維此時對永動機的研究非常痴迷,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對於多年不見的蔡若曙絲毫沒有流露出關切的情感,這讓苦等了對方20多年的蔡若曙倍感悲痛,最終在1年之後,因為熬不住這些精神打擊而投河自殺了。

只不過妻子的死,並沒有阻止到黃維對於永動機開發的熱情,在沉寂了一段時間後,又繼續了對永動機的開發工作。雖然支持的人已經越來越少,但黃維直到去世前仍然在走這條路。黃維這麼做,是因為本身性格的執著,還是因為他對命運的不服輸?

相關焦點

  • 將軍獄中痴迷研究永動機,妻子獄外苦等27年,卻在相聚一年後自殺
    但是這個被人說是有「書呆子」氣的人,真的將自己二十七年的時間都花費在研究根本不可能被研究出來的「永動機」上。這就造成了他最後的悲劇——忽略家庭,四顧茫然。早期軍旅生涯黃維是黃埔軍校一期畢業生,他在校學習期間是出了名的「書呆子」,很多同期生都評價他非常地固執古板,他的這種性格表現在戰場上,是正直、堅毅與不屈不撓。
  • 揭秘永動機
    ●模型被毀秘密帶進墳墓的白斯拉永動機1712年,德國人白斯拉研究了300種不同的永動機模型,宣稱揭秘了永動機的秘密,從而得到了巨額的投資。他將他的發明用拉丁文和德文寫了一本書,說是奉獻給上帝、公眾、學習的人和作為發明家的他自己。
  • 將軍窮盡一生發明永動機,妻子獄外等候27年,卻在團聚一年後自殺
    在我國歷史上,有一位赫赫有名的將軍,他一生徵戰無數,對國民黨的忠心天地可鑑,即使在後來被解放軍俘虜,也不改變初心,依然保持著對國民黨的信仰,並且一守就是二十幾年。他的人生輝煌卻又曲折,他後來在對永動機的研究方面更是鍥而不捨,乃至連親人都無暇顧及,如此偏執的個性也使得他晚年悽涼。他就是曾經的國民黨高級將領,黃維。
  • 「永動機」是怎樣傳入中國的
    從晚清至今,中國人關於永動機的想法從未真正消亡,有時甚至還大行其道。王國維翻譯介紹永動機一般認為,我國古代是沒有永動機的思想與設計的,也有極少的學者從中國古代的時計裝置(如水晶漏)中提煉出了永動機的思想。
  • 人類與「永動機」的千年恩怨五:如何避免掉入「永動機」陷阱?
    持續不斷的「永動機」騙局 我們的故事從19世紀初開始說起,1812年,美國費城的雷謝弗聲稱他發明了一種「發生器」,不需要外力就可以驅動其他任何機器。他還在費城向公眾展示他的永動機,收取門票賺了一大筆錢。後來他的騙局被曝光,他又把機器搬到了紐約繼續他的財路。
  • 永動機 600 年,為什麼21世紀還有人相信這樣的龐氏騙局?
    這個輪子名叫「亨內考魔輪」,它讓科學家做起了「永動機」的夢,科學家們幻想,一旦永動機誕生,人類將產生源源不斷的能源。由此,科學界做起了長達 500 年的永動機之夢,通觀人類的科技發展史,還沒有哪一個研究與發明能如永動機一樣可以跨越千年經久不衰,至今還以其獨有的無窮魅力吸引著許許多多的人們和一代一代的後來者。
  • 永動機小科普
    如果僅僅是永遠運動,那麼在無摩擦的情況下把一個物體推一下,讓它獲得一個初速度,它就會無限地勻速直線運動下去(牛頓第一定律),哪還值得研究?或者稍微複雜一點,在一個無摩擦的環形導軌上放一個球,給它一個初速度,球也會無限地沿著導軌轉圈。圖片裡的那些裝置,本質上和這兩個簡單的例子是一樣的。如果你想從那些裝置中獲得能量,那麼它們的運動幅度就會越來越小,等到把初始的機械能消耗完了,就會停下來。
  • 聊聊永動機
  • 什麼是永動機?為什麼永動機禁止發明
    歷史上著名的永動機騙局有:1、自動輪騙局:1714年,德國人奧爾菲留斯聲稱發明了一部名為自動輪的永動機,這部機器每分鐘旋轉六十轉,並能夠將16公斤的物體提高相當的高度,當他宣布了這一消息並進行了公開實驗後,名噪整個德國。
  • ...記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北工業大學常務副校長黃維領銜的科研團隊
    20世紀90年代,他提出了中國現代思想史上自由主義西化派、文化保守主義和中國馬克思主義三大思潮對立互動的思想格局,已得到學界的公認。他繼承並發展了張岱年的「綜合創新」文化觀,提出了「馬魂、中體、西用」論,對中國文化的發展方向給予思考。他著有《中國哲學史上的知行觀》《現代新儒學與中國現代化》《中國文化的綜合創新之路》等,還主編多部叢書、辭典和國家級教材。
  • 黃維院士研究團隊成果精選
    1992年1月,黃維博士畢業於北京大學並留校任教;1993年12月,赴新加坡做博士後研究;2006年6月,擔任南京郵電大學副校長;2012年7月,擔任南京工業大學校長;2017年6月,擔任西北工業大學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黃維院士的主要研究領域為納米材料與技術和有機電子與器件等,為了大家了解他和研究團隊近年的科研成果,材料人做了一個匯總,方便大家閱讀。
  • 昱見|人類對永動機的研究,真的只是白忙一場嗎?
    比如文藝復興時代著名的藝術家、機械學家達·文西,就曾經沉迷於研製永動機。他曾經發明一種機械,試圖利用槓桿原理和力矩的變換讓機械持續運轉。不過,這個設計雖然看似精妙,但搬到現實中卻無法運轉。好在達·文西畢竟絕頂聰明,幾次實驗失敗後,他雖然沒有因此得出熱力學第一定律,但卻預感到永動機無法製成。
  • 永動機貼吧的人研究出了永動機,要買臺伐?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來,黃油貓其實就是一個我們經常提到的存在——永動機。其實吧,永動機這玩意兒幾百年前人類就開始研究了。英國化學家玻義耳發現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個 「 定律 」 ,玻義耳定律。他製作過一個非常著名的裝置——玻義耳自流壺( Boyle’s Self-Flowing Flask ),也許有很多人都看過這個神奇的裝置。。。
  • 永動機真的不存在嗎?如若不存在,為什麼科學家還在研究它?
    在開發新能源的同時,一些人卻依然在研究與「永動機」類似的課題,早在達文西時期就已經證明了永動機是不可能實現的,為何他們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呢?還是說,他們是另有目的? 可是,實驗無情地擊碎了他的設想,他通過仔細的思考之後得出結論,永動機是不存在的。
  • 第三類永動機
    隨著人類工業的發展到了智能化的時代,如果我們製造了一臺機器人,他可以自我獲取能量(比如太陽能板足夠的大,)還可以自我學習升級,自我修復損壞,那麼這臺機器人不是可以實現永生了嗎?不是可以不求回報地永遠地無限地為人類服務(雖然我們從哲學的角度可以明白世間沒有永恆的東西,這樣的永動機也肯定不存在,那麼你如何從邏輯上證偽呢?)
  • 在歷史中看知識分子思想改造
    楊奎松教授也意識到了這種現象,所以他在由「革命史」轉向「建國史」研究之初,首先關注的是1949年後知識分子的思想改造問題。楊奎松發現,在那段時期,同為知識分子,每個人的思想轉變原因、過程、結果大不一樣。
  • 白銀時代:男人犯錯是因為「思想」,女人犯錯是為了「自由」
    雖然他憑一己之力無法去改變一股潮流,但是他始終特立獨行的做著自己,就像他寫的那本叫做《一隻特立獨行的豬》一樣生活著,於是,他被所有人看作是「異類」,是需要進行「思想改造」的危險份子。一般被改造的對象中,男人大多是因為「思想」問題,說明你「不純粹」,沒有跟上步伐,而過於標新立異,像書中的王二那樣,當其他畫家從最開始的裝高雅和深沉,畫出一些別人看不懂的東西,用一句:「這是藝術,不是外人所能懂的」來顯示自己的與眾不同,到後來承認自己只是譁眾取寵,博得虛名,是用來騙錢的玩意兒
  • 「永動機」騙局從未消亡
    我們不知道那位女僕有沒有得到1000馬克的賞金,但確實有人出了一本小冊子,揭露了這個騙局,還公布了一張圖,人們一看就會明白這個「永動機」的奧秘。  白斯拉騙局 模型被毀秘密帶進墳墓  1712年,德國人白斯拉研究了300種不同的永動機模型,並宣稱他發現了永動機的秘密,從而得到了巨額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