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開年一場疫情,讓不少人變成了宅男宅女。專家提醒,長時間坐著不動,會導致各項機能和免疫力下降,引發骨質疏鬆、腰肌勞損等疾病。但鍛鍊時要避免劇烈和危險運動,特別是中老年人。近日,市民陳先生在家練習倒立時,就不慎傷到頸椎,被送進醫院。
據了解,春節後至3月3日,僅山東省中醫院創傷骨科病房便收治了51名患者,年齡最大的101歲,其中不乏像陳先生這樣在家中因鍛鍊受傷而送醫的患者。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焦守廣
家中練「倒立」不慎傷頸椎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很多人減少了戶外活動,看電視、玩手機成為「標配」,久而久之就容易產生疾病,如眼疲勞、頸椎病、腰肌勞損等,也就是中醫講的「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
生命活動既不能過靜過逸,也不能過動過勞。過靜過逸,久臥、久坐則氣血不流通,會傷及人身。過動過勞,久視、久立、久行,超出人體正常調節和耐受範圍,亦會損傷人體。
「大夫,麻煩您看一下我這脖子,一點都不敢動了……」山東省中醫院創傷骨科門診,40歲的陳先生捂著脖子推門而入,與此同時,陳先生的右臂、背部也傳來一陣陣麻木感,經過交流,醫院創傷骨科主任畢榮修了解到,陳先生因疫情無法出門,便在家中做「倒立」鍛鍊身體,不成想,一不小心傷到了頸椎。
CT檢查顯示,陳先生的確傷到了頸椎,而且,陳先生頸椎生理曲度幾乎消失,造成椎管狹窄,十分危險,「你原本頸椎就不好,又不注意,受到外力後,不光會造成脖子疼和胳膊麻木,還有可能導致截癱,以後千萬不能這樣做了!」畢榮修說。
畢榮修告訴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無論過勞還是過逸,均會對身體健康造成損害,生活中要做到勞逸結合。
在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顯微骨科主任李剛看來,疫情期間,在家裡鍛鍊時,一定要注意儘量減少對抗性和競技性運動,例如掰手腕、跳高、跳遠、倒立等。在運動前應做好身體預熱,循序漸進,量力而行。不能因為感覺自己年輕,身體好,就挑戰各種危險動作。
八段錦幫你「元氣滿滿」
居家鍛鍊,中醫有哪些好方式?畢榮修建議,疫情宅在家,可以每天做一做中國傳統保健功法——八段錦。八段錦簡單易學,不受場地限制,在家就能練。
據了解,從北宋起一直到明清時期,八段錦成為風靡一時的武術功法。其動作簡單易學,健身功效顯著,深受群眾喜愛。八段錦作為導引術,既有「導」,也有「引」,導是方向,引是引申拉長。簡單說,就是拉伸筋骨,增強柔韌性,緩解久坐等導致的局部肌肉僵硬等現象,使身體氣血順暢,增強免疫力。
八段錦對於頸椎、肩部和脊椎的拉伸效果尤其明顯,特別適用於長期久坐、沒時間和場地鍛鍊的人。常做八段錦可活動全身關節、肌肉,調節精神緊張、改善新陳代謝、增強心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從而提高人體各生理機能。在舒暢筋骨的同時,健脾、補腎、調肝。
長期低頭看手機,很多人的頸椎也都亮起「紅燈」。畢榮修表示,頸椎病的誘因之一,就包括長時間不活動。因此,每天看一段時間手機和電視後,可以選擇做幾分鐘頸部保健操,伸展頸部,讓頸椎和肌肉得以舒緩,同時也可以讓眼睛休息一下,放鬆一下緊繃的神經。
要注意頸部保暖,不要讓頸椎受涼。有條件的,可以選擇一個合適的枕頭,緩解頸部肌肉和一天的疲勞。
遠離「沉默的殺手」
長時間不鍛鍊,還會使體內鈣質流失,增加骨質疏鬆等骨科疾病的發病率。
畢榮修表示,一些中老年人可能會因缺乏運動,導致骨質流失加快,引起或加重骨質疏鬆症狀。骨質疏鬆被稱為「沉默的殺手」,最直接和嚴重的危害就是骨折。中年之後人體骨量減少、骨脆性增加,這就意味著老年人骨質較為脆弱,臨床資料表明,跌倒是很多老年人發生骨折最直接的原因。
在家中該怎樣科學防治骨質疏鬆,避免骨折?李剛建議,居家鍛鍊應儘量避免單腿站立,避免較劇烈的活動。雖然在家,也要儘量穿合適的鞋子進行鍛鍊,最好不要穿拖鞋。「許多老年人由於身體機能退化,多多少少有一些慢性病,不要過早運動、不要空腹運動、不要疲勞運動,運動後要加強營養。」
疫情期間可以通過飲食防止骨質疏鬆。畢榮修表示,合理飲食,保證蛋白、鈣、維D的攝入。適當攝入牛奶、芝麻、蝦皮、紫菜等,以及雞蛋、魚、瘦肉、動物肝臟等含鈣磷豐富的食物。同時戒掉不良嗜好,如嗜煙、酗酒等。
另外,打掃衛生、做家務時,動作要輕柔,做好相應的保護。不要拎太重的東西,搬運重物前最好先做幾分鐘扭腰轉腕的準備活動,以免損傷腰部。中老年人在家要走好每一步,建議穿防滑鞋,必要時可拄拐行走。
「適當運動和曬太陽也可有效防止鈣流失,平時選擇的運動最好簡單易學,且運動量容易掌握,比如前面提到的八段錦。運動過程中,要注意循序漸進,不要進行高強度的劇烈運動,或做一些高難度的危險動作。」畢榮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