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跟我學:聲現象學習指導

2020-11-30 搜狐網

原標題:物理跟我學:聲現象學習指導

人們接收外界信息的一個重要途徑是通過聲音的傳播。各種聲現象充滿了人們的生活,聲音在生活、生產和社會等方面有重要的應用和影響,因此在學習本章知識時應注意兩點:一是加強實驗探究活動,感受研究物理問題的過程和方法。二是注重與生活實際的聯繫,及時將所學的知識應用於生活。

一、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人們接收外界信息的一個重要途徑是通過聲音的傳播。各種聲現象充滿了人們的生活,聲音在生活、生產和社會等方面有重要的應用和影響,因此在學習本章知識時應注意兩點:一是加強實驗探究活動,感受研究物理問題的過程和方法。二是注重與生活實際的聯繫,及時將所學的知識應用於生活。

1.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振動的物體叫聲源。人說話,唱歌靠聲帶的振動發聲,婉轉的鳥鳴靠鳴膜的振動發聲,清脆的蟋蟀叫聲靠翅膀摩擦的振動發聲。

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在空氣中,聲音以看不見的聲波來傳播,聲波到達人耳,引起鼓膜振動,人就聽到聲音。真空不能傳聲,月球上沒有空氣,所以登上月球的太空人們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無線電話交談,因為無線電波在真空中也能傳播,無線電波的傳播速度是3×108m/s。。

3.聲音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簡稱聲速。一般情況下,v固>v液>v氣,聲音在15℃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零。

4.回聲是由於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而形成的。如果回聲到達人耳比原聲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聲跟原聲區分開來,此時障礙物到聽者的距離至少為17m。利用回聲可以測定海底深度、冰山距離、敵方潛水艇的遠近。

例1在橋洞內說話時,聽不到回聲的原因是因為()

A.橋洞內不能產生回聲

B.橋洞反射的回聲從洞口跑掉了

C.橋洞呈對稱狀,回聲相互抵消了

D.橋洞太小,回聲與原聲混在一起了

[解析]回聲到達人耳的時間比原聲晚0.1s以上,人耳才能把回聲和原聲區分開,這樣離反射面的距離要在17m以上,在橋洞內說話時,橋洞太小,回聲與原聲混在一起了,就聽不到回聲,應選D。

二、我們怎樣聽到聲音

1.聲音在耳朵裡的傳播途徑:外界傳來的聲音引起鼓膜振動,這種振動經聽小骨及其他組織傳給聽覺神經,聽覺神經把信號傳給大腦,人就聽到了聲音。

2.骨傳導:聲音的傳導不僅僅可以用耳朵,還可以經頭骨、頜骨傳到聽覺神經,引起聽覺。這種聲音的傳導方式叫做骨傳導。一些失去聽力的人可以用這種方法聽到聲音。

3.雙耳效應:聲源到兩隻耳朵的距離一般不同,聲音傳到兩隻耳朵的時刻、強弱及其他特徵也就不同。這些差異就是判斷聲源方向的重要基礎。

例2在雷雨來臨之前,電光一閃即逝,但雷聲卻隆隆不斷,這是因為()

A.雷一個接一個打個不停

B.這是雙耳效應

C.電光的速度比雷聲的速度大

D.雷聲經過地面、山嶽和雲層多次反射造成的

[解析]人們在長期實踐中,是憑著雙耳感受到聲音時間的先後、強度的不同和不同的振動步調,形成不同的感覺,來判斷聲源方向這就是「雙耳效應」原理。在雷雨來臨之前,電光一閃即逝,是因為光的傳播速度很快;但雷聲卻隆隆不斷,是因為雷聲經過地面、山嶽和雲層多次反射造成的,所以應選D。

三、聲音的特性

1.音調:人感覺到的聲音的高低。用硬紙片在梳子齒上快劃和慢劃時可以發現:劃的快音調高,用同樣大的力撥動粗細不同的橡皮筋時可以發現:橡皮筋振動快發聲音調高。綜合上述實驗現象你得到的共同結論是:音調跟發聲體振動頻率有關係,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越低音調越低。

2.響度:人耳感受到的聲音的大小。響度跟發生體的振幅和距發聲體距離的遠近有關。物體在振動時,偏離原來位置的最大距離叫振幅。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3.音色:由物體本身決定。人們根據音色能夠辨別樂器或區分人。聞聲知人──依據不同人的音色來判定。

例3男低音獨唱時由女高音輕聲伴唱,下面對二人聲音的描述正確的是()

A.「男聲」音調低、響度小;「女聲」音調高、響度大

B.「男聲」音調高、響度大;「女聲」音調低、響度小

C.「男聲」音調高、響度小;「女聲」音調低、響度大

D.「男聲」音調低、響度大;「女聲」音調高、響度小

[解析]音調是聲音的高低,由發聲體振動的頻率決定的。發聲體振動快慢不同,人耳感覺到聲音的高低就不同,即音調不同。振動越快、頻率越大,音調越高;振動越慢,頻率越小,音調越低。響度是由發聲體的振幅決定的,振幅越大,響度越大,因此,男低音獨唱時由女高音輕聲伴唱,「男聲」音調低、響度大;「女聲」音調高、響度小,應選D。

四、噪聲的危害和控制

1.當代社會的四大汙染:噪聲汙染、水汙染、大氣汙染、固體廢棄物汙染。

2.物理學角度看,噪聲是指發聲體做無規則的雜亂無章的振動發出的聲音;環境保護的角度噪聲是指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起幹擾作用的聲音。

3.人們用分貝(dB)來劃分聲音等級;聽覺下限0dB;為保護聽力應控制噪聲不超過90dB;為保證工作學習,應控制噪聲不超過70dB;為保證休息和睡眠應控制噪聲不超過50dB。

4.減弱噪聲的方法:在聲源處減弱、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在人耳處減弱。

例4以下減弱噪聲的方法中,屬於在聲源處減弱的是()

A.影劇院的牆面用吸音材料製成

B.在飛機旁的工作人員佩帶有耳罩的頭盔

C.城市某些路段禁鳴喇叭

D.高架道路兩側某些路段設有隔音板牆

[解析]影劇院的牆面用吸音材料製成是將已發出的聲音吸收掉,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的;在飛機旁的工作人員佩帶有耳罩的頭盔是聲音已經到了人耳處,現在用耳罩阻止它進入人耳,是在人耳處減弱噪聲的;城市某些路段禁鳴喇叭,是不允許發聲體發聲,應為在聲源處減弱噪聲;高架道路兩側某些路段設有隔音板牆是在中途阻斷噪聲繼續傳播,屬於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的。所以應選C。

理論聯繫實際是學好物理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學習噪聲的過程中注重日常生活實際中的噪聲汙染問題。解決此類題的關鍵是知道減弱噪聲的三條途徑:在聲源處減弱,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在人耳處減弱。

五、聲的利用

利用聲來傳播信息和傳遞能量。聲在社會生活中應用的情況進行分類:可以按照課本分為「聲與信息」和「聲與能量」兩類,也可按照聲音在醫療、工業、軍事、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利用分類。

例5利用「B超」可以幫助醫生確定病人體內臟器的情況,這是因為()

A.「B超」聲波的頻率很大

B.「B超」聲波的能量很大

C.「B超」聲波進入人體,可在臟器上發生反射,反射波帶有信息

D.「B超」聲波進入人體可穿透內部臟器治病

[解析]美妙、悅耳的音樂能治病,這已為大家所熟知。科學家發明的「B超」診斷裝置,它由光源、噪聲發生器和電腦測試器三部分組成。使用時,它先由微型噪聲發生器產生微弱短促的噪聲,振動耳膜,然後微型電腦就會根據「B超」聲波進入人體,可在臟器上發生反射,反射波帶有信息功能的數據顯示出來,供醫生診斷。選項C正確。

德智教育專注於初高中在線教育,關注德智便利貼,了解更多教育以及初高中各科學習方法與技巧、中考以及高考相關資訊,請關注微信【德智便利貼】,微信公眾號:dezhitips。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跟我學初三化學第12講化合反應與氧化反應
    點擊上方的「跟我學理化」關注我,即可以每天免費收到跟我學物理和化學網課
  • 跟我學化學寒假第15講——碳酸根離子的檢驗
    點擊上方的「跟我學化學」關注我,即可以每天免費收到跟我學化學網課
  • 2020年中考物理知識點之聲現象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年中考物理知識點之聲現象,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聲現象   1.聲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2.聲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   3.聲速與介質的種類和介質的溫度有關。15℃空氣中的聲速為340m/s。
  • 小學數學跟我學,時鐘問題,知識點精講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吧。【含義】研究鐘面上時針與分針關係的問題,如兩針重合、兩針垂直、兩針成一線、兩針夾角為60度等。時鐘問題可與追及問題相類比。小學數學跟我學,方陣問題講與練(1)小學數學跟我學,行程問題「專題講與練」(三)
  • 中考物理易錯題之聲現象與光學,反覆記憶衝刺高分
    關於物理的聲現象和光學,各位同學都應該碰到過關於它們的題目,同時或多或少在它們的題目當中,都出現過一些錯誤讓同學們為難,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結果,是因為同學們在聲現象和光學的這一板塊的學習,沒有掌握透徹,導致被易錯題給抓了個「現形」。
  • 初二物理教育,第二章聲現象,第一節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Hello,大家好,我們又見面了,今天我們開始第二章的學習,聲現象。上一篇我就說了,聲現象這一章簡單有趣,是學生們最喜歡學也最有成就感的一章了。講課之前先給大家講個笑話:問「為什麼先看到閃電後聽到雷聲?」答「因為眼睛長在耳朵的前面」。哈哈哈,是不是很冷?
  • 跟我學:見過康耐視相機嗎?會用嗎?
    一 學習目標通過本實訓系統的操作練習,使讀者學習如下知識:1. 康耐視is2000相機的構成;2.跟我學:西門子1200PLC與康耐視相機Profinet通訊
  • 2020年中考物理:物理聲現象易錯點匯總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年中考物理:物理聲現象易錯點匯總,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2.聲與光的對比   重要提醒:光屬於電磁波!   3.聲音的音調、響度和音色的區別   「聲現象」實驗三種典型研究方法   1.轉換法   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有些聲源的振動效果顯著,可以直接觀察,而有些聲源的振動效果較弱,不易直接觀察。
  • 2020年中考總複習物理,聲現象光現象透鏡及其應用(含考試要求)
    根據江西省 2020 年中等學校招生考試物理學科說明,聲現象、光現象、透鏡及其應用這部分內容的考試要求如下: 括號內是考試要求,考試要求從低到高依次為:了解→認識→理解→會。「會」指的是在理解的基礎上能夠應用這部分的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或實驗中的物理問題,考查的是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老師和同學們在複習的時候應該重點關注這部分知識。
  • 初二物理知識點:《聲現象》選擇測試題
    初二物理知識點:《聲現象》選擇測試題 2020-02-12 發布   9.在唱歌時,演員發出的每個音的音調不同,這是因為發音時聲帶振動的
  • 初中物理知識點:聲現象
    聲現象   1.聲音的發生: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也就停止。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但並不是所有的振動都會發出聲音。   2.聲音的傳播: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   (1)聲音要靠一切氣體,液體、固體作媒介傳播出去,這些作為傳播媒介的物質稱為介質。
  • 物理中考衝刺——聲現象經典例題
    關於該現象說法錯誤的是(  )A、小東聽到的二次聲音間隔大於0.1sB、小東聽到的第二次聲音是回聲C、鋼管要足夠長才能聽到兩次聲音D、聲波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分析: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不同介質傳播聲音的快慢不同,固體傳聲最快,液體次之,氣體最慢,真空不能傳聲;人耳能分清兩個聲音的時間間隔大於0.1s。
  • 物理有方法,學習有思路,打開學習物理之門
    每個階段都是在進步,思維方式在變化,知識在不斷增加,唯有知道掌握知識的門路,打開方便之門,才會讓我們在學習的路上更加順暢!今天一起來學習物理,打開科學之旅:一、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學科二、物理到底研究什麼呢?初中物理研究的是聲、光、熱、力、電、能源等現象,掌握其物理現象與規律,利用他們為人類服務。
  • 中學物理聲現象
    很多人都聽過物理老師類似的經典語錄。在初中物理學習中,很早就開始接觸到「聲音」知識,初步認識它的特性和日常利用。我們都知道聲音傳播需要介質,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不一樣,空氣中聲速為340米/秒。在真空中聲音是無法傳播的,所以大家可以看到航天空間活動中,太空人都是要通過無線信號進行交流。音調是由振動頻率決定的。
  • 初中物理學習丨初二物理針對訓練——聲和光
    物理作為一門研究物質結構、物質相互作用和運動規律的自然科學,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同時,它和生活息息相關,又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而「聲」和「光」在我們整個初中物理當中主要常出現在選擇和填空題目中,雖然在中考中佔比例分數比較小,但是考點會比較細緻,需要大家對每個知識點有一個透徹的了解。
  • 高一物理學習方法
    初中物理學習的物理現象和物理過程,大多是「看得見,摸得著」,而且常常與日常生活現象有著密切的聯繫。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思維活動,大多屬於生動的自然現象和直觀實驗為依據的具體的形象思維,較少要求應用科學概念和原理進行邏輯思維等抽象思維方式。初中物理練習題,要求學生解說物理現象的多,計算題一般直接用公式就能得出結果。
  • 2020年中考物理知識點之光現象學習口訣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年中考物理知識點之光現象學習口訣,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光的傳播   能夠發亮叫光源,月亮不是太陽是。   光的傳播有條件,均勻介質才直線。
  • 八年級上冊物理《聲現象》單元練習
    以下分析不正確的是 ( )A.空氣可以傳播聲音 B.岸上的人的聲帶在振動C.水可以傳播聲音 D.潛水員的聲帶在振動4.為了保護學習的環境,減少噪聲汙染,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A.不要在教學區域內大聲喧譁B.在校園內及其附近栽花種草C.將教室的所有門窗全部封死D.教學樓的內外牆面儘量做得粗糙些
  • 初中物理乾貨之十:噪聲的危害和防止,聲的利用。
    初中物理對聲現象的最後一次乾貨的講解就是今天了。聲現象的內容不多,而且與後面的知識沒什麼聯繫,所以希望大家好好掌握哦。我把聲現象的前兩個連結也放在這篇文章裡了,相信可以幫到大家。初中物理乾貨之八:聲現象的基礎認識
  • 初中物理知識學習之一
    哈嘍,各位小夥伴們大家好,我堯說事繼續給大家送福利了,今天講的內容是初中物理,主要講解了第一單元和第二單元部分內容,現在我們開始來學習吧。進入初中後同學們開始接觸物理,但是物理是什麼?在我們生活當中能夠看到物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