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市值觀察 市值觀察 收錄於話題#亞洲矽業1#新疆大全1#通威股份2
亞洲矽業上市迫在眉睫。
作 者 / 傑 尼
編 輯 / 小市妹
近日,亞洲矽業科創板發行上市文件獲受理。作為高純多晶矽材料供應商,其主營業務包括多晶矽材料的研發生產、光伏電站的運營、電子氣體的研發製造等。其中,公司所生產的多晶矽材料為光伏產業重要上遊,佔公司總收入的比例達到85%,是公司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光伏產業鏈構成
數據來源:中國光伏行業協會
此次IPO擬籌集資金15億元,全部用於60000t/a電子級多晶矽智能製造。
受益於當前國家政策傾斜、市場規模擴張等,國內多晶矽產業風口正勁,如若亞洲矽業成功登陸,將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提供難得的彈藥。
1
駿業日新,政策利好優勢顯著
全球範圍內,當前生產多晶矽最為成熟的工藝為「改良西門子法」,而近年來,國內外矽料生產技術差距正逐漸縮小。國內企業現已基本掌握單線萬噸級多晶矽生產技術,主要多晶矽料生產企業的單晶用料比例可達80%以上,與國外多晶矽生產商OCI和德國瓦克已處於相當水平。且國內企業在電力成本、人力成本等方面比國外企業更有優勢。
▲國內主要多晶矽料生產企業的單晶用料比例
據中國光伏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多晶矽有效產能為46.6萬噸,在全球產能佔比為69.0%;我國多晶矽產量達34.2萬噸,同比增長32%,佔全球比重達到67.3%,連續七年位居全球首位。
此外,今年10月末,國家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建議指出要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壯大新一代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培育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亞洲矽業以及其所在的光伏產業鏈均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均受到國家政策的支持並從中受益,國內多晶矽產能將繼續保持可觀的增長。
而與國內矽料產業有著強勁發展動力對應的,國外多晶矽生產巨頭卻遭遇了困境。受矽料價格下降、電力成本升高等因素影響,國外多晶矽主要生產商OCI韓國和德國瓦克盈利水平堪憂,OCI韓國關閉了5.2萬噸多晶矽產能,德國瓦克也計劃關閉美國5萬噸多晶矽產能。
此外,2020年商務部決定,自2020年1月20日起,對原產於美國和韓國的進口太陽能級多晶矽繼續徵收反傾銷稅,實施期限為5年。多晶矽進口的大幅減少,也使得國內產能迅速釋放,國內多晶矽行業迎來先機。
2
競爭激烈,優勝劣汰適者生存
雖然國內多晶矽行業前景廣闊,為公司發展提供了機會,但從對與國內競爭對手的對比分析來看,亞洲矽業面臨的競爭壓力不容小覷。
通過亞洲矽業與新疆大全、通威股份的多晶矽營業收入和毛利率對比分析發現,亞洲矽業的多晶矽收入逐年下降,而2019年其他兩家公司的營業收入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2017年,三家公司的毛利率差別並不大,2018年-2019年受市場大環境影響,三家公司毛利率均有所下降,而其中亞洲矽業的毛利率下降幅度最大,約為53.8%。
▲新疆大全、通威股份、亞洲矽業2017年-2019年多晶矽營業收入和毛利率情況
較高的產能可以使公司能夠更好地應對未來市場需求的增加,提高市場佔有率,從而增加收入。對比2019年國內幾家多晶矽材料生產公司的產能發現,亞洲矽業的產能相對較低,僅為1.9萬噸。
▲2019年國內多晶矽材料生產公司產能情況(單位:萬噸)
數據來源:財通證券研究所
雖然2017年-2019年亞洲矽業產能均有所增長,但是結合產能增長率來看,亞洲矽業2018年和2019年增長率分別為18.48%和19.30%,與其他公司相比增長速度較慢。比如通威股份制定了關於高純晶矽業務的中期(2020-2023年)發展規劃,高純晶矽產能到2021年達到11.5-15萬噸,2023年達到22-29萬噸。在各家公司產能均大幅提速、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亞洲矽業的市場份額難免會受到影響,進而影響到其營業收入和毛利率。由此可見,亞洲矽業還是要在產能方面持續發力。
▲產能增長率情況
此外,在多晶矽材料行業,領先的技術意味著公司的生產成本、產品質量將更具優勢,從而實現極強的核心競爭力與業務壁壘。我國各多晶矽生產企業均有自己的技術優勢,例如,亞洲矽業成功開發應用熱耦合精餾、大型冷氫化、餘熱回收利用等技術;通威股份在冷氫化、大型節能精餾等高純晶矽核心技術領域形成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多項成果;新特能源的新能源產業與傳統能源產業形成了「煤電矽」一體化的產業鏈,通過前端煤炭資源和電廠的利用,降低多晶矽的生產成本。為應對激烈的技術競爭,避免出現技術落後,不斷研究開發,推進技術升級,是亞洲矽業的必然選擇。
3
待勢乘時,發展升級擴大規模
多晶矽行業作為資本密集型行業,其投資規模較大,資金需求量大。在國內多晶矽行業大環境良好的情況下,亞洲矽業此次IPO募集的資金將用於60000t/a電子級多晶矽一期項目,項目產品用於滿足N型高效光伏電池用料的需求。
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的預測,未來N型高效電池市場規模將快速提升,而國內僅有少數企業能夠批量供應N型高效光伏電池用多晶矽料,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
目前亞洲矽業N型電池用料生產能力為3,000噸/年,此次IPO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建成後,不僅生產能力可以提高30,000噸/年,迎合未來的市場需求,縮小與其他公司的產能差距,還能夠進一步提升公司多晶矽智能製造水平。在不考慮其他因素的情況下,以公司2020年1-6月份多晶矽業務銷售平均單價5.81萬元/噸做簡單測算,在此項目建成滿產的情況下,可為公司每年增加17.43億元的營收,而2019年全年公司營收為14.20億。
如果說上市募集的資金用於項目建設是為了公司長遠受益,那麼短期來看,對亞洲矽業有無重大影響呢?
答案是非常肯定的,甚至會影響亞洲矽業短期的資金壓力及償債能力。
即:亞洲矽業控股股東和投資機構的對賭承諾即將到期。
市值觀察查詢資料了解到,亞洲矽業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於2018年10月和2019年2月分別與青銀鑫沅、未央新能源、青海匯富、寧波矽科、西開投、深創投、紅土創新、紅土創盈、藍溪紅土籤署了《股權轉讓補充協議》,其中含有退出安排的對賭條款。
也就是,如果公司在2022年末之前沒有在A股上市,那麼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共同連帶回購投資方持有的公司全部或部分股權。
而上述這些投資共計持有亞洲矽業5690萬股股權,持股比例達到為21.42%%。如此量級的股份回購,必然需要巨量資金支持。
而截至到今年六月末,亞洲矽業帳上的貨幣資金只有9393.49萬元,短期借款高達5.70億元。
所以,亞洲矽業此次IPO衝擊成功,多方受益,一起分享這場「饕餮盛宴」;而一旦無法在期限內上市,公司內外將面對的是巨額資金壓力。對亞洲矽業來說,這場IPO之行,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雖比高飛雁,猶未及青雲」,通過以上各家公司對比,行業內亞洲矽業硬實力相對較弱。但可以說此次亞洲矽業把握了申請上市時機,乘著國內多晶矽行業發展的東風乘勢而起,瞄準光伏產業N型高效電池多晶矽用料的市場缺口。
如果順利登陸A股市場,不僅解決了公司股東回購的巨額資金壓力風險,還將會在技術、產能等方面有效驅動公司向前發展。
■ 免責聲明
本文涉及有關上市公司的內容,為作者依據上市公司根據其法定義務公開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於臨時公告、定期報告和官方互動平臺等)作出的個人分析與判斷;文中的信息或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商業建議,市值觀察不對因採納本文而產生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圖蟲創意
且未能核實版權歸屬,不為商業用途
如有侵犯,敬請作者與我們聯繫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轉載授權敬請聯繫小客服微信:hstlkf
原標題:《新股紅黑丨股東對賭臨期,風口上的亞洲矽業lPO成敗幾何?》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