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0.5折,臨期食品憑什麼賣得比白菜還便宜?

2021-01-14 新零售商業評論電子版

題圖源自電影《三個金幣》

作者:田巧雲,新零售商業評論高級編輯

「是灰色地帶,還是一門好生意?」

最近,臨期食品在年輕人群體中成了熱詞。

火到什麼程度呢?豆瓣有小組,知乎有回覆,B站還有UP主專門開箱測評。

當然,線上的熱度仍屬於小眾,和線下層出不窮、大大小小的臨期食品折扣店相結合,才能讓臨期食品由小眾人群轉變成大眾關注的焦點。

上周三中午,在上海靜安區大寧音樂廣場的地下一層,一家專營臨期食品的店鋪裡人來人往。

新零售商業評論發現,這些人不少都是在附近上班或者居住的常客,他們進門後一般是先按自己的喜好在貨架前轉一圈,找到最想要的東西之後再「尋寶」,四五十平米的店面被這些尋寶客們擠得滿滿當當。

這樣的人氣,並不是個別現象。在豆瓣的「我愛臨期食品」小組,一群臨期食品愛好者甚至將臨期食品超市稱為「寶藏超市」,他們在小組裡分享各個城市的臨期食品超市地址以及臨期食品購買攻略等。

臨期食品究竟是怎麼產生的?從買一贈一到臨期食品專賣,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臨期食品的未來又會怎樣?

誰的新寵?

說到臨期食品,大多數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超市酸奶的「買一贈一」,那個用於促銷的贈品往往就是臨期商品。

此外,一些超市也會不定期推出一些由臨期商品擔任主角的折扣優惠活動。

打折、促銷,這似乎就是我們認識早期臨期商品的主要方式,而在這類商品的背後,消費群體也有一個共同的特徵——以追求性價比的中老年群體居多。

打破這一規律的是這一屆年輕人。

年輕一代消費習慣的變化,讓他們成為近乎矛盾的集合體——這邊熬夜,那邊養生;口中說著要減肥,嘴裡吃著能量棒;既要求生活品質,又追求高性價比。

據「臨期捕手」創始人陳杰觀察,當前的臨期食品,無論線上還是線下,年輕人是消費主力軍,其佔比大大超過其他年齡段的群體。

「一包零食,假設保質期為12個月,日期非常新鮮的是原價10元,距離保質期還有4個月的只要2元,你會買哪個?」新零售商業評論做了一個小範圍的調研,人群涉及70後~90後。

結果,90%以上的90前表示:「只買最貴的,因為感覺吃進肚子裡的食品,生產日期越新鮮越安全。」95%的90後則表示:「視情況而定,如果是近幾天就吃的肯定選擇最便宜的,還有4個月保質期的產品口感不會有什麼差別。」

在年輕人的熱土B站上,一個名為「饞大鑫」的UP主製作了一期開箱視頻,主角是198元買的3箱臨期食品。截至新零售商業評論發稿時,視頻播放量已達18.1萬次,獲得1.2萬個贊,彈幕475條。

在線下,上海幾年前就出現各種進口食品專賣店,奇奇媽媽兩年前也在自家小區門口開了一家。一開始,她只經營常規進口商品。有一次進貨的時候,聽同行說臨期商品可以用作店鋪引流,她便開始了嘗試。

至今她還記得,有一次進了一批距離保質期還有一個月的雀巢速溶咖啡,進貨價只有五毛錢一條,她賣1元,很快就被一搶而空。後來,她漸漸發現臨期商品成了「搶手貨」,但像她這樣的小店鋪,想拿到「好貨」是需要運氣的。

於是,奇奇媽建了一個群,把老顧客們都拉進群。一旦搶到「爆品」,第一時間在群裡公告,群友們可直接在群裡預訂。如此一來,商品到店以後可以快速消化,既解決了庫存的場地問題,也能讓資金更快回籠。

據奇奇媽觀察,店裡的老客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附近的家庭主婦,她們的需求多是一日三餐所需的各種凍品,以及以送禮為目的的禮盒等;另一類則是中老年群體,速溶咖啡以及麥片、無糖餅乾等健康類食品最受他們的歡迎。

陽光下的臨期食品

就像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一樣,有商品的地方就一定會有臨期。

臨期商品的產生,總結起來就是低效的供應鏈導致人和貨無法快速匹配。陳杰從兩方面進行了分析:

一類是國產商品。我國零售行業大多採用經銷商制,這導致商品從生產端到流通端往往要經過一級、二級,甚至三級,距離過長。加上為了防止串貨以及為了品牌返點等原因,經銷商往往會超量訂貨,超出自身銷售能力的貨最終就成為了臨期品。

另一類是進口商品。進口商品一般會以總代理的渠道進入中國,但是這個渠道基本上沒有保護機制,一旦沒能及時進入終端銷售,又無法退給出口商,也只能成為臨期品。

受疫情影響的2020全年,整個社會的流動速度很慢,商品的流動也同步變慢,而商品保質期不會變,因此大量進口商品成為臨期貨也就不足為奇了。

相比化妝品3~5年的保質期,食品的保質期較短,最短的幾天,最長的也不過在12個月左右,這也是臨期商品中,食品成為主力的原因之一。

根據海關總署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進口食品規模超過700億美元,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進口食品消費國之一。

有業內人士稱,目前食品臨期率平均在10%~20%之間,也就是說,進口的臨期食品總金額約在100億美元以上。

由於沒有權威數據證明臨期食品與正期食品的各項指標有何差異,加上臨期食品的價格對於正價商品也有一定影響,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臨期食品在零售業內諱莫如深。

即便被用來促銷或者打折,幾乎沒有人會提及原因是什麼。而消費者對於臨期商品的認知也相對比較固化。

對經銷商來講,當一個食品的保質期還剩三分之一時,超市等大型渠道就會拒收,更有嚴苛的超過二分之一就拒收了。這些被拒收的食品實際上已經進入「生命的倒計時」,日期好的一般能流轉到更低一級的店鋪,一旦逼近保質期,這些食品就只能被回收。

以往,回收的命運基本上就是被專業的回收企業進行再加工,做成飼料。而現在,這些食品可以進入臨期食品通道進行售賣,一些逼近保質期的食品則會以極低的價格傾銷。

上海嘉定的金園路,已經成為進口食品店主們非常熟悉的批發地。據奇奇媽介紹,吃貨量大的人,甚至可以以0.5折甚至更低的價格「白撿」。

對於經銷商或品牌方來講,就算把臨期食品送給長期合作的夥伴,也比送到回收公司支付回收費用,或者堆在倉庫裡佔存儲成本要好。

不過,採購臨期食品除了體量要大,還很考驗買手的眼光,眼光準不準將直接決定這一單能有多少利潤。據業內人士介紹,相比傳統超市20%左右的毛利,臨期商品的毛利率一般能達到50%以上。

「一旦吃的貨沒有人買,就會砸在手裡,損失也蠻慘重的。」奇奇媽說,她的一個朋友就曾經「買斷」過一款東南亞地區的小品牌臨期零食,後來有一半砸在手裡,直接讓他當年的利潤折了一半。

另一邊,在年輕人中崛起的臨期食品還被打造出一種類似「開盲盒」的驚喜感。新零售商業評論在瀏覽天貓、京東等主流電商平臺後發現,臨期食品會以福袋的形式銷售,在天貓上,銷量最高的福袋已有一千多人收貨。

「線下的臨期商品其實具有較強的地域特徵,華北地區牛奶十分暢銷,而在上海,進口的臨期商品則更受歡迎。」陳杰認為。

臨期商品的經營並不像看起來那麼容易,而是一門需要精細化運營的生意,要想做好這門生意必須具備把控供應鏈以及更高效的進銷貨匹配的能力。

生於此,長於彼,紅於哪裡?

從待在超市的促銷區,到成為進口商品店內的引流爆款,臨期商品生於線下,但在線下的發展卻一直不成氣候。

「一些打著臨期食品專賣的超市裡,真正臨期的商品只在20%左右。」陳杰稱,主要原因在於臨期商品的供應鏈問題比較難解決。

為此,「臨期捕手」在數位化供應鏈的基礎上,花大力氣在全國布局了四大物流雲倉,並建立整合了200多個大中型倉庫,和1000多家食品企業進行戰略合作。

80後的文文曾經短暫地經營過一家進口食品折扣店,一年多後文文就將店鋪轉讓了。問及原因,她說心太累:「臨期貨的貨源供應不大穩定,有好貨的時候生意不錯,拿不到好貨的時候店裡就門可羅雀。」

她口中的好貨指的是那些品牌好、日期好、價格好的臨期食品。但這些貨往往會被一些進貨量大的連鎖品牌「搶走」,有時候甚至貨還沒到倉庫就被買斷了。小店鋪在這種競爭下,很難生存。

貨源的問題困住了小店主們,同時也催生了專營臨期食品的線上平臺。

一些掌握上遊渠道資源的平臺,如「好食期」「甩甩賣」等紛紛成長起來。這些平臺的消費群體既有線下的小商戶,也有一些嘗鮮的C端用戶。而像「善食者聯盟」,則索性將大學生定位為目標用戶群體。

在定價模式上,他們更側重於根據保質期長短定價,越臨期越便宜,並進行顯著標識。但在流量危機時代,新的流量獲取成本越來越高,如何找到更便宜的流量成為這類平臺需要共同面對的問題。

與此同時,作為承載人類交流的線下場景流量獲取成本卻比線上低了不少。

「我在安徽的一個城市合伙人,就將店鋪開進了當地的洗浴中心。」陳杰說,在解決了供應鏈問題之後,臨期食品在線下的場景可以更加多元,哪裡有流量哪裡就可以開店。

生於線下,長於線上,隨著線下品牌店鋪的增加,臨期食品開始破圈,成為一部分年輕人心中的「網紅店」。

目前,在全國不少城市誕生了一些區域型的臨期食品品牌,如臨期捕手、好特賣(Hotmaxx)、繁榮集市(BOOM BOOM MART)、帝斯卡特、老婆大人、好幸福、德儀洋行等。

從規模來看,臨期食品的品牌目前尚沒有全國化,還處於品牌發展的初期。不過,陳杰認為,這並不代表臨期食品行業遍地是機會,相反,這個行業挑戰很多、門檻很高。

未來,真正具備競爭力的企業,必須要擁有極強的資源整合能力、穩定可靠的數位化供應鏈、規模化的線下銷售渠道以及完善的售後服務體系。

人民日報曾在2019年報導,全球每年浪費的食物價值達上萬億美元,超過13億噸,而臨期食品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在國外,臨期食品已經擁有較為成熟的銷售模式。

在英國利茲有一家名為「A food waste supermarket」的「剩食超市」,由慈善機構與當地的超市合作,通過購入普通超市的臨期食品,再以極低的價格提供給當地的貧困家庭,甚至還可以通過勞動來換取食品。

在丹麥,一家名為「We Food」的臨期食品超市則以不浪費食物為理念,吸引持有同樣環保理念的消費群體的關注和購買。

回過頭來看中國,早在2012年,北京工商局也曾出臺過「食品保質期臨界」的6級標準,明確了離保質期多久的食品算臨期。

但現實是消費者對於臨期商品的認知還缺乏統一的標準,他們一般認為「日期越新鮮越好」「貴的肯定是好的」。

未來,臨期商品尤其是食品的發展,一方面取決於是否會有更多政策規範化管理甚至形成推動作用,另一方面也取決於人們對於臨期商品的傳統認知能否被打破。

而目前來看,打工人也好,年輕人也罷,無論是因為價格便宜、性價比高,還是為了節約食物、保護環境,臨期食品將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消費者的生活中,風口似乎已經來了……

今日話題:你最期待哪些零食被臨期食品店網羅到?

相關焦點

  • 摳門的年輕人,成就了上千億的臨期食品市場
    曾經,即將過期的「臨期」,仿佛享有和「過期」一樣的悲傷。/《重慶森林》近一年多以來,那些「大限將至」的臨期食品,卻被賦予了全新的生命,涅槃重生般地找到了人生的第二春。 不僅眾多超市專門設置了臨期食品專櫃,在線上線下,還出現了一些專門銷售臨期食品的店鋪。這些臨期食品,以極低的價格讓天天喊窮的打工人沉迷於薅羊毛、撿漏的快樂。
  • 年輕人撐起臨期食品市場
    後北京女生王萱準備在網購平臺購買椰子水時,偶然發現一家專門售賣臨期食品的網店,多種多樣的幾乎是正價產品1-3折價格的小零食,讓她忍不住「剁了手」。沒想到到貨後,口感還不錯。最近,她又瞄準了一家專門售賣臨期進口巧克力的網店,對她來說,「折後23元一盒對比正價89元一盒的誘惑太大了」。  90後男生趙鴻宇也喜歡在大型超市的臨期食品專櫃購買酸奶。「買二送五真的太實惠了」,他對記者說,這些酸奶保質期大概還有一個多星期,但買回家去兩三天就喝完了,「沒有過期就沒有問題,像酸奶、牛奶和膨化食品等都不會影響口感」。
  • 0.55元臨期餅乾可月銷10萬背後:線下連鎖商超小步快跑,填補缺口仍...
    來源:藍鯨財經市場價49.9元的160g好時巧克力打上「特供版」只要28.8元,市場價498元的1.5L威瑪泰赤霞珠藝術版紅酒現價80元……看似是「身價腰斬」,實際上是重獲商機,只因為這些商品臨近保質期。在上海四川北路上,新海食品商城門前人頭攢動,年齡層從十幾歲跨度到六七十歲。
  • 3年前一噸鋼材賺不到5毛錢,還不如賣白菜,現在利潤420!
    這2個月以來,鋼鐵股猛漲,截至8月7日,已有5股鋼鐵股漲停!但是縱觀近些年股票市場,牛熊交易室發現,2015年,鋼材連白菜的價格都不如,一斤鋼材還買不到一斤白菜,甚至還便宜過一兩豬肉,賣鋼鐵的利潤還不及賣白菜來的多,一噸鋼鐵的利潤約只有5毛錢!
  • 「點石成金」挑選得當,臨期食品也挺「香」
    ——老子今日熱點「挑選得當,臨期食品也挺『香』」。在豆瓣平臺上,「我愛臨期食品」小組自今年9月創建以來,不到3個月就吸引了兩萬多網友加入。但網上與臨期食品相關的傳言也不少:吃臨期食品會影響身體健康、千萬不能給孩子吃臨期食品、臨期食品都是被挑剩下的……這些說法到底是真是假?
  • 暢捷通「智+」告訴經銷商:如何將臨期產品的損失降到0
    由於牛奶的保質期不長,屬於易發腐易變質的食品,所以一般常溫乳製品的保質期僅是6個月左右。   面對短暫的保質期,經銷商常常會面臨以下困擾:   在庫存管理方面:無法做到先進先出,導致造成庫存混亂!   在產品保質期方面:無法實時知曉,導致大量臨期、過期商品給商家帶來無盡的損失!   在財務和業務方面:數據分離,對業務過程難於管理。
  • Polo、鱷魚1.5折起賣商圈常年低折大牌多為山寨
    「1-3折」的白菜折扣,受到不少中年消費群的喜愛。  記者特別以消費者的身份進行調查。當問及是否正宗產品時,銷售人員回答的確是正宗國際品牌,很多都是斷碼貨所以便宜賣。記者翻閱吊牌,發現「Polo」實際為「Polo Vil-lae」,並非經典馬球男裝品牌「PoloRalph Lauren」。
  • 小龍蝦賣60一斤,蝦尾只賣20元,為什麼蝦肉變多了,反而更便宜?
    夏季的燒烤攤上,很多朋友對小龍蝦是情有獨鍾,麻辣、五香、蒜香、白灼等等,口味繁多,吃起來也痛快,但唯一讓人詬病的就是小龍蝦的「性價比」,一斤小龍蝦的價格在60元左右,這一盤往往就得小一百,還剝不出多少肉。
  • 廠家很用心,國人卻「不待見」,比CRV便宜三四萬,為啥還賣不動
    在國內的汽車市場,特別是SUV市場,現在的市場佔有率幾乎都是日系、德國系、國產的,基本上除了美籍車的銷量,可以打多少折?例如,這輛法國車的馬克3008,目前他的19種指導價格為13.97-1577萬,在市場上有很好的優惠,在配置更高的基礎上,他還便宜本田的CRV,大眾的道德觀,最低也便宜3萬4千日元,有這麼高的性價比,為什麼他還賣不出去呢?為什麼中國人不這樣見他?我來分析一下。
  • 潛山縣臨期日化品處理規定
    潛山縣臨期日化品處理規定臨期日化品回收銷毀方法很多,三六五環保臨期日化品銷毀處理經驗之談。三六五環保服務中心提醒企業化妝用品銷毀應該注意什麼?1、銷毀公司的資質; 2、是否籤訂銷毀合同;3、銷毀方式;4、銷毀流程;5、銷毀後是否開具銷毀;6、是否開具正規票。讓企業放心,更讓消費者舒心。
  • 長期大量回收過期臨期冷凍蝦肉高度重視
    長期大量回收過期臨期冷凍蝦肉高度重視全國範圍採購專業收購臨過期食品,合法處理臨過期紅蝦有資質的公司,長發其祥過期食品回收公司是一家面向全國範圍大量回收各種紅蝦食品和超期臨過期食品回收綠色利用的公司,本公司專業處理各種紅蝦食品,經過科學的技術將臨期紅蝦用於飼料養殖,減少企業損失保護環境不受汙染。
  • 拼多多率先給「臨期奶」打標 欲推動行業整改
    其中,以涉及民生的「臨期奶」事件被炒作的最為厲害。  針對「臨期奶」事件,昨日,拼多多新聞發言人井然表示:「拼多多平臺上的嬰幼兒奶粉,均經過嚴格的檢驗檢測。此前,我們按照電商行業通用的標準來處理這些商品。」  井然還表示:「拼多多將統一標註『臨期』字樣,並實時提示到期時間,以提醒消費者謹慎購買。
  • 他們畫白菜,聰明反被聰明誤,鮮嫩油綠,卻不如1顆爛得,賣200萬
    今天我們要比較的就是3個畫家各自畫的白菜:其中2顆鮮嫩白菜賣30萬,3顆油綠的賣62萬,可是都不如一顆爛白菜,被賣了200萬。為什麼呢?當我看了三張作品後,只能說:真是聰明反被聰明誤。想知道怎麼回事嗎,跟著我一起看看吧。說到超寫實油畫,相信不不用我說大家都能想到冷軍,可是論油畫界誰能與冷軍一較高下,那就不得不提這個70後畫家薛廣陳。
  • 金斯瑞科普 |「食品保質期」到底指什麼?真相都在這裡
    你是不是曾有過逛超市發現臨近保質期食品降價或捆綁售賣有點動心,又不太敢買的時候?整理冰箱發現一堆還沒來得及吃就已經快過期的食品想要扔掉,又怕浪費?隨著炎炎夏日的到來,這種情況更是屢見不鮮。正常情況下,保質期內的食品不會發生變質。臨期食品只是臨近保質期,只要是在保質期內的食品,質量就有保障。但如果貯存環境沒達到要求,食品的口味、氣味和外觀都會變化的非常快,即使食品沒有超出保存期,也可能變質。
  • 同是「火龍果」,憑什麼麒麟果能賣到30元一個,火龍果才賣5元?
    但是,既然同是「火龍果」憑什麼它就能賣到30元一個,而火龍果身價才5元?咱一起來嘮一嘮!火龍果英文是dragon fruit、pitaya,原生於墨西哥和中美洲,是一種熱帶水果。火龍果一般分為:白肉火龍果、紅肉火龍果、麒麟果。其實論外形幾乎一樣,只是果皮和果肉上顏色有所區別而已,那它們營養上又有何差別?一起來康康,你以往買麒麟果的錢花得值不值。1.
  • 拼多多率先給「臨期奶」打標 欲聯手淘寶、京東推動行業整改
    針對「臨期奶」事件,今天早間,拼多多新聞發言人井然表示:「拼多多平臺上的嬰幼兒奶粉,均經過嚴格的檢驗檢測。此前,我們按照電商行業通用的標準來處理這些商品。」井然還表示:「拼多多將統一標註『臨期』字樣,並實時提示到期時間,以提醒消費者謹慎購買。同時,我們也呼籲淘寶、京東、天貓等平臺,共同商議並制訂新的行業處理標準,攜手消除電商平臺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隱患。」
  • 拼多多率先給「臨期奶」打標,欲聯手淘寶、京東推動行業整改!
    其中,以涉及民生的「臨期奶」事件被炒作的最為厲害。針對「臨期奶」事件,今天早間,拼多多新聞發言人井然表示:「拼多多平臺上的嬰幼兒奶粉,均經過嚴格的檢驗檢測。此前,我們按照電商行業通用的標準來處理這些商品。」
  • 【資訊】拼多多率先給「臨期奶」打標,欲聯手淘寶、京東推動行業...
    針對「臨期奶」事件,今天早間,拼多多新聞發言人井然表示:「拼多多平臺上的嬰幼兒奶粉,均經過嚴格的檢驗檢測。此前,我們按照電商行業通用的標準來處理這些商品。」井然還表示:「拼多多將統一標註『臨期』字樣,並實時提示到期時間,以提醒消費者謹慎購買。
  • 拼多多發起,淘寶、京東或聯手給「臨期奶」打標花多少精力都要做!
    近日,一張拼多多上出現"7.5元奶粉"的圖片在網上盛傳,引起拼多多關注。調查顯示,頁面上的7.5元的奶粉只是商家用來引流的手段,以超低價格吸引用戶點入主頁,從而實現產品推廣,電商行業各大平臺均有此操作。而拼多多上7.5元奶粉連結的主要推廣產品為均價35元左右的貝因美"臨期奶"。
  • 線下超市大促銷吸引客流 世紀聯華折扣日5折基本靠搶
    前天,世紀聯華官方微信推送了一條標題充滿誘惑力的微信——無刪減版5折清單。原來,昨天是聯華3·16折扣日,百餘個類別的商品5折-7折!比如方便麵、刀具、洗衣皂、醬油/醋、枕頭等,統統5折;內褲、葡萄酒、洗護髮用品、蜜餞、進口食品等,都是7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