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08日 05:59 來源:中國青年報
參與互動年輕人撐起臨期食品市場
90後北京女生王萱準備在網購平臺購買椰子水時,偶然發現一家專門售賣臨期食品的網店,多種多樣的幾乎是正價產品1-3折價格的小零食,讓她忍不住「剁了手」。沒想到到貨後,口感還不錯。最近,她又瞄準了一家專門售賣臨期進口巧克力的網店,對她來說,「折後23元一盒對比正價89元一盒的誘惑太大了」。
90後男生趙鴻宇也喜歡在大型超市的臨期食品專櫃購買酸奶。「買二送五真的太實惠了」,他對記者說,這些酸奶保質期大概還有一個多星期,但買回家去兩三天就喝完了,「沒有過期就沒有問題,像酸奶、牛奶和膨化食品等都不會影響口感」。不過,他覺得,臨期的生鮮產品還是不會去買,「口感會受影響」。
近幾年,臨期食品受到越來越多年輕人的關注。口感沒有變化,價格反而低廉,讓曾經小眾的臨期食品市場變得更有吸引力了。豆瓣平臺上,「我愛臨期食品」小組自今年9月創建以來,不到3個月裡吸引了兩萬多網友加入。標榜「用打折的價格吃到不打折的美味」,許多網友在小組裡「安利」自己購買過的臨期食品、「踩到的雷」和身邊的臨期食品店。
記者隨機走訪了幾家大型超市和便利店,發現一些超市專門設置了臨期貨品專櫃,售賣的產品不僅有各類零食、飲品,還有日化用品等。與正價產品不同的是,超市會在商品明顯位置貼上特別標籤,提示產品有效期限。許多便利店也會將臨期食品擺放在結帳臺附近,顧客結帳時,收款員會詢問是否需要看看臨期促銷產品。同樣,在電商平臺搜索發現,臨期食品網店多達幾十家,甚至還有已經開設了5-9年的老店。有媒體稱,「臨期食品已經撐起了百億市場」。
相關數據統計顯示,全球每年浪費的食物價值達上萬億美元,重量超過13億噸,而臨期食品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如何「變浪費為寶」?一些創業青年瞄準了這個新賽道。
今年2月,網際網路從業者吳揚在電商平臺開了一家臨期食品專賣店,第一次進了不到2000元的食品,沒想到兩周時間就賣光了。幾個月下來,也有30%左右的老顧客在不斷回購。雖然因為沒有找到好的商業模式而結束了網店生意,但他仍然看好這個市場。
寶媽丁蘭設想了幾年的臨期食品專賣店,今年終於在北京的一家寫字樓裡開張了。因為做銷售工作,她有靈活的時間經營小店。每天下午到晚上營業,在周邊辦公的年輕人總喜歡在休息時間過來買買零食、喝杯咖啡、聊聊天。雖然剛剛起步,客流量不是特別多,但對於她來說,「本階段的經營狀況已經讓我很滿意了,對未來也充滿希望」。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孟佩佩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