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媒體報導,此前中國的高超音速武器接連試驗成功,中國或將成為首個裝備這一款武器的國家,面對中國的這款武器美國首次認慫:表示一旦使用,將遭受核打擊。可以看出美軍對這款武器的忌憚。俗話說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中國表示任何攔截系統都無法攔截這款武器。此次美軍公然認慫,公開暗示最擔心的這款武器也證明中國軍備技術逐漸強大,甚至部分領域已經超越了美國。
高超音速飛行器,簡略地說指代的就是飛行速度在五倍音速或之上的飛行器。不過,僅僅只抓住這一個特徵的話,則彈道飛彈的彈頭也完全符合其描述。這樣是無法將本文中的高超音速飛行器與之正確地區分開來。為此就必須引入另外一個重要的區分特徵:可控性。
對於高超音速飛行器而言,第一個要求看似簡單,實際上有能力做到的國家也是寥寥無幾。須知,這個五倍音速的分界線只能算是入門檻。在當前真正被認為具備實用價值的同類產品,其在飛行過程中要求達到的速度峰值完全可能在這個門檻的基礎上再翻上一番。這就意味著沒有同級別的風洞輔助,設計工作甚至無法起頭。而當前具備建造該級別風洞的能力的國家連中美在內一隻手就數的過來。
在滿足了高速的基礎上,才談得到控制這一說。毫無疑問地,比起只在飛行的最後階段進行微調的彈頭來,想要在高速狀態下還能控制其飛行姿態與軌跡是困難得多的。因此,比起簡單的圓錐來,此類飛行器的氣動外形必須更加複雜才行。在當前一般認定,這種飛行器應當具備能夠實時地,自如地在滑翔——拉高——和再入之間進行切換的能力。
對於設計人員而言,要滿足這樣高的要求無疑會讓其工作變得十分辛苦。然而,一旦他們的產品走下繪圖板變成了現實產物,這種辛勞恐怕就能加倍地作用在競爭對手陣營裡專門負責設計飛彈防禦系統的同行們身上:須知,即使僅僅以當前的彈道飛彈技術水平,美方反導試驗的成功率都始終未能達到令人滿意的程度。
那麼,將飛行軌跡更加複雜,而且可以隨時依據要求進行變動的高超音速飛行器代入的話,顯然本就不佳的攔截效率還得進一步往下掉,到這裡或許讀者就能大略地體會一下美軍這種百味陳雜的心情了。更令美軍感到糟心的是,在理論上能夠更有效地攔截這種武器的定向能武器和高斯武器方面,他們的進展也同樣乏善可陳,這就無怪乎他們的言語之中總是充滿了焦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