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首爾8月平均氣溫達史上最高值 臭氧汙染嚴重

2020-12-05 環球網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韓聯社8月17日報導,韓國氣象廳17日發布數據顯示,6月1日以來首爾高溫天數已達到18天,為1994年以來最高值。截止到15日,8月份首爾的平均氣溫達到了29.7度,系1907年開始進行氣象觀測以來的最高紀錄。

從高溫天氣持續天數來看,8月3日氣溫達到34.2度開始,高溫天氣已持續11天。氣溫持續兩天達到35度以上就會發布高溫警報,從8月3日開始高溫警報也已經持續了11天。

氣溫達到25度以上的夜晚從8月4日開始已經持續了14天,氣象廳預計這樣的高溫夜晚至少會持續到21日。

此外,高溫天氣下韓國大氣層中的臭氧濃度也居高不下。據韓國環境公團的大氣汙染信息網「airkorea」顯示,截止到14日,2016年韓國地方自治團體發布臭氧警報的次數和天數分別達到202次和45天,為1995年引入臭氧警報制以來最高值。

臭氧是由汽車和工業設備等排放出的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的大氣汙染物質。具有很強的氧化性,會引起胸部疼痛、噁心、消化不良並降低人體肺活量。從而可誘發支氣管、肺部和心臟疾病。

氣象廳相關人士表示,高溫天氣預計會從本周周末開始有所緩解,但到8月末為止氣溫仍然會較往年高出2-3度。(實習編譯:何一暘 審稿:魏悅)

相關焦點

  • 空氣汙染嚴重 光化學汙染加劇是主因
    中國環境報記者 蔡新華 實習記者 劉靜  近期,上海市在遭遇高溫天氣的同時,也遭遇到了嚴重的空氣汙染。主要汙染物臭氧的小時平均濃度一度達到357.8微克/立方米,不但是今夏以來的最高值,還打破了2008年以來的紀錄。
  • 全國多數城市臭氧濃度總體緩慢上升 臭氧汙染可防控
    從9月1日起,廣東省開展為期3個月的臭氧汙染防治專項行動。  與PM2.5等汙染物逐小時監測發布不同,臭氧是否達標要看全天中最大8小時的平均值。「臭氧汙染水平的計量之所以採用日最大8小時平均值,也就是一天中最大的連續8小時濃度均值,是因為臭氧對於人體、植物的影響有一個非常明顯的閾值,採用24小時平均的話,高濃度的影響會被低濃度掩蓋。」雷宇說。
  • 臭氧汙染嚴重?引發光化學煙霧事件?並沒有!
    北極星大氣網訊:從9月1日起,廣東省啟動了為期3個月的臭氧汙染防治專項行動,加強對乾洗、露天焚燒、餐飲油煙、露天燒烤,以及商用和家用溶劑產品揮發性有機物汙染等生活面源的控制。記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廣東省空氣品質汙染源中,臭氧已取代PM2.5,成為全省空氣首要汙染物今年夏天以來,首要汙染物為臭氧的報導頻現,關於臭氧汙染的危害更是眾說紛紜,甚至有人將臭氧比作「防不勝防的隱形殺手」,那麼我國臭氧汙染狀況到底如何?會不會引發嚴重的汙染事件?公眾對臭氧汙染如何防護?《經濟日報》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
  • 臭氧汙染可控 我國不會發生光化學煙霧事件
    人民視覺從9月1日起,廣東省開展為期3個月的臭氧汙染防治專項行動。今年上半年廣東省各城市空氣品質達標天數比例平均為91.6%,大氣汙染防治形勢還是不錯的,但令人頭痛的是,臭氧已取代PM2.5(細顆粒物),成為全省空氣首要汙染物。實際上,在不少城市,臭氧已經成為夏季首要大氣汙染物。有人擔心,洛杉磯曾發生的光化學煙霧事件會在我國局地出現。
  • 四川臭氧汙染有五大特點 專家:主客觀造成超標
    2015年臭氧汙染主要特點  會議指出,我省的臭氧汙染情況在2015年呈現出五大特點:  (1)盆地西部汙染最嚴重,且同比上升明顯。盆地西部臭氧汙染最為嚴重,O3-8H第90百分位濃度為144 ug/m3,高出全省平均濃度10%。盆地東北部次之。  (2)臭氧是僅次於PM2.5的首要汙染物。
  • 地球的一半|疫情期間,PM2.5還未走遠,臭氧汙染卻來了
    北京的最高溫度多日突破30攝氏度,北京全市20個國家氣象臺站中有一半站點在今年五一期間突破了該站歷史同期高溫極值。在五一當天發生的近地面臭氧重度汙染事件,下午短時內臭氧小時濃度一度突破300μg/m3(微克/立方米),當日臭氧日最大8小時平均第90百分位濃度平均值(簡稱「臭氧評價值」)超過了國家二級標準的180%。
  • 美國空氣汙染有多嚴重?科學家:臭氧破壞嚴重,觸目驚心!
    據2017年美國LUNG(肺)協會「空氣品質」報告稱,美國有超過1.25億人生活在空氣汙染嚴重的地區,而實際情況更加觸目驚心...美國空氣品質報告封面該報告於4月19日發布,綜合歸納了2013年至2015年美國各地空氣品質的數據,重點介紹兩種主要汙染物:顆粒(PM2.5)和臭氧濃度。
  • 臭氧汙染危害有多大?
    專家表示,由於臭氧具有極強的氧化性,當濃度超標時會對人體健康產生一系列不良影響,尤其對兒童、老人以及患有呼吸系統疾病的人危害更為明顯,需及時做好健康防護,在臭氧汙染嚴重時儘量減少外出。  與PM2.5相比,臭氧汙染更具隱蔽性,特別是少雲無風的晴朗天氣下,最容易出現臭氧汙染。
  • 「臭氧超標」加劇部分地區空氣汙染
    臭氧成一些地區首要空氣汙染物  四川省環境監測總站近日發布報告,臭氧成為該省5月份首要空氣汙染物;天津市環境監測中心數據顯示,今年5月份,該市臭氧日最大8小時平均濃度第90百分位為226微克/立方米,超標0.41倍……在高溫天氣影響之下,臭氧逐漸開始成為一些地區首要空氣汙染物。
  • 南京今年首現光化學煙霧汙染 源於臭氧汙染超標
    揚子晚報訊(記者 王娟)無雨,加上陽光強烈,從3月4日一直到昨天,南京空氣已持續汙染6天。不過,最近空氣汙染的罪魁禍首並非PM2.5,而是臭氧。昨天上午10時,@南京環保微博發布前一天AQI日報,按新空氣標準,3月8日南京空氣輕度汙染,首要汙染物為「臭氧8小時」。
  • 藍天下的汙染:臭氧來襲
    在距地球表面20至50公裡的高空平流層中,被平均厚度約3釐米的臭氧薄層所包圍。它可以吸收陽光中的大部分紫外線,並保護地球上的生命不受損害。但是,在地面附近,臭氧是一種汙染物。儘管其危害無法與PM2.5相提並論,但每年在全球範圍內造成超過100萬人死亡和數百億美元的農作物損失。
  • 警惕臭氧汙染 對健康的危害
    環境空氣汙染包括室內及室外,人類一天有90%的時間是在室內,室內的汙染經常較室外更嚴重。比如,吸二手菸,裝修的高濃度有機氣體等。防控環境汙染,眼睛不能只盯著城市、工廠和室外,也要考慮農村、家庭和室內。 空氣中高濃度臭氧可造成較大危害 鍾南山提醒,不能單以霧霾的程度代表大氣汙染,空氣中高濃度的臭氧對健康可造成較大的危害。
  • 臭氧汙染 如何防治
    據生態環境部發布的空氣品質預報,8月27日,華北中南部局地可能出現中度汙染,首要汙染物主要為臭氧和細顆粒物。27日—28日,長三角內陸地區空氣品質以良為主,局部地區輕度汙染,首要汙染物為臭氧。中央氣象臺26日環境氣象公報顯示:未來一周,華北中南部、江淮中東部、黃淮中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區白天太陽輻射較強、氣溫較高,較有利於臭氧生成。
  • 人類為何一邊防臭氧汙染,一邊怕臭氧層空洞?
    2019年103個城市臭氧超標 人類為何一邊防臭氧汙染一邊怕臭氧層空洞?據中國環境監測總站信息,今年1一7月,全國平均空氣優良天數同比上升4.8個百分點。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數據顯示,2019年,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臭氧濃度達到148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上升了20.3%,臭氧超標城市個數從2015年的19個增加到2019年的103個。2019年,我國以臭氧為首要汙染物的超標天數佔比為41.8%,僅次於PM2.5。
  • 人類為何一邊防臭氧汙染一邊怕臭氧層空洞?
    人類為何一邊防臭氧汙染一邊怕臭氧層空洞?  據中國環境監測總站信息,今年1一7月,全國平均空氣優良天數同比上升4.8個百分點。但京津冀周邊、汾渭平原、蘇皖魯豫交界地區臭氧濃度卻相對較高,此外,成渝、廣東等地臭氧濃度同比也有所升高。  近年來,我國大部分地區空氣品質得到改善,但臭氧汙染卻逐步顯現。
  • 8月下半月四川空氣品質如何?或出現兩次臭氧汙染!
    川報觀察記者 殷鵬  8月15日,生態環境部官方微信發布8月下半月(8月15日-31日)全國空氣品質預報會商結果。根據會商結果,8月21-24日以及28-29日,成都平原、川南和川東北局部城市可能出現臭氧輕度汙染過程。  會商結果顯示,8月下半月,全國大部地區空氣品質以良至輕度汙染為主,首要汙染物主要為臭氧。
  • 建立光化學評估監測網絡應對臭氧汙染
    隨著美國大氣汙染治理不斷推進,《清潔空氣法案》進行了多次的修訂。鑑於美國城市的臭氧汙染一直得不到有效控制,《清潔空氣法案1990修正案》專門針對臭氧汙染提出了監管要求。根據當時的1小時近地面臭氧濃度標準,各地被劃分為嚴重、非常嚴重和極端嚴重3個等級。《1990修正案》要求這些地區必須加強對臭氧和臭氧前體物的監測。
  • 2019年103個城市臭氧超標 人類為何一邊防臭氧汙染一邊怕臭氧層空洞?
    央廣網北京8月24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超連結》報導,據中國環境監測總站信息,今年1-7月,全國平均空氣優良天數同比上升4.8個百分點。但京津冀周邊、汾渭平原、蘇皖魯豫交界地區臭氧濃度卻相對較高,此外,成渝、廣東等地臭氧濃度同比也有所升高。
  • 聽院士講臭氧汙染_藝文志_中國環境
    2017年7月17日,由上海市環境保護局主辦,邀請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遠航等專家,在上海科學會堂國際會議廳舉辦了就圍繞臭氧光化學汙染和大氣汙染防治為主題的專題學術報告會。1943年7月26日,大量煙霧籠罩了洛杉磯市中心,能見度降到只有三個街區,當時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洛杉磯市的居民以為是日軍用化學武器襲擊了他們。洛杉磯居民感到雙眼刺痛、喉嚨像被刮擦過。當時美國環境學者還沒有意識到是臭氧在作祟,洛杉磯時報報導稱,在汙染發生期間,美國環保署召集了匹茲堡的汙染專家提出問題和解決方案,共提出了23條建議,但竟然沒有一條切中要害。
  • 臭氧汙染的背後有多複雜?
    「7月上半月,全國大部分地區擴散條件總體一般,空氣品質以良至輕度汙染為主,首要汙染物以臭氧為主。」大暑將至,在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的全國空氣品質預報會商中,臭氧毫無意外成為空氣汙染的「主角」。  但在生態環境部發布的重點區域2019-2020年秋冬季環境空氣品質目標完成情況中,有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數據:在本不應是臭氧高發期的秋冬季,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臭氧濃度上升了2.8%。  機理研究:「越研究就越發現我們知道的只是冰山一角」  「秋冬季同樣出現臭氧濃度高值是一個新問題,也是我們最近正在研究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