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鐘快速了解病理切片常用染色方法

2020-12-07 科研北鬥

科研北鬥:你的protocol匯總+試劑嚮導

Masson染色

主要用途:鑑別膠原纖維和肌纖維

檢驗原理:該法染色與陰離子染料分子的大小和組織的滲透有關,小分子量易穿透結構緻密、滲透性低的組織,而大分子量則只能進入結構疏鬆的、滲透性高的組織。然而,苯胺藍的分子量很大,因此Masson染色後肌纖維呈紅色,膠原纖維呈藍色。

腎組織Masson染色

油紅O脂肪染色

主要用途:顯示組織內的脂肪

檢驗原理:油紅O為脂溶性染料,在脂肪內能高度溶解,可特異性的使組織內甘油三酯等中性脂肪著色。

肝臟脂肪油紅O脂肪染色

天狼星紅染色(Sirius red)

主要用途用於各種組織病變時對膠原纖維異常或纖維增生的研究中

檢驗原理:天狼星紅和其襯染液都是強酸性染料,易與膠原分子中的鹼性基團結合,吸附牢靠。偏振光鏡檢查,膠原纖維有正的單軸雙折射光的屬性,與天狼星紅染色液結合後,可增強雙折射,提高解析度,從而區分兩型膠原纖維,Ⅰ型膠原纖維呈現橙黃色或者紅色,Ⅲ型膠原纖維呈現綠色。普通光學顯微鏡觀察膠原纖維呈現紅色,細胞核呈現綠色,其他成分呈現黃色。

心臟組織天狼星紅染色 普通光學顯微鏡
天狼星紅染色 偏振光

番紅-固綠染色

主要用途:可以直觀反映關節軟骨、軟骨下骨和骨組織的結構。

檢測原理:番紅O(safranin O)-固綠(fast green)染色軟骨呈紅色,成骨呈綠色。嗜鹼性的軟骨與鹼性染料番紅結合呈現紅色,嗜酸性的骨和酸性染料固綠結合而呈綠色或藍色,與呈現紅色的軟骨對比鮮明,從而將軟骨組織與骨組織區分開。

番紅-固綠染色

HE染色

主要用途:組織學、病理學教學與科研中最基礎、使用最廣泛的技術方法之一

檢驗原理:蘇木精染液為鹼性,可以將組織的嗜鹼性結構(如核糖體、細胞核及細胞質中的核糖核酸等)染成藍紫色;伊紅為酸性染料,可以將組織的嗜酸性結構(如細胞內及細胞間的蛋白質,包括路易體、酒精小體以及細胞質的大部分)染成粉紅色,使整個細胞組織的形態清晰可見。

肝臟HE染色

免疫組化

主要用途:惡性腫瘤的診斷與鑑別診斷、確定轉移性惡性腫瘤的原發部位、對某類腫瘤進行進一步的病理分型等

檢驗原理:抗體和抗原之間的結合具有高度的特異性,免疫組織化學正是利用了這一原理。先將組織或細胞中的某種化學物質提取出來,以此作為抗原或半抗原,通過免疫動物後獲得特異性的抗體,再以此抗體去探測組織或細胞中的同類的抗原物質。由於抗原與抗體的複合物是無色的,因此還必須藉助於組織化學的方法將抗原抗體結合的部位顯示出來,以其達到對組織或細胞中的未知抗原進行定性,定位或定量的研究。

腎臟免疫組化染色

免疫螢光

主要用途:顯示和檢查細胞或組織內抗原或半抗原物質

檢驗原理:免疫學的基本反應是抗原-抗體反應。由於抗原抗體反應具有高度的特異性,所以當抗原抗體發生反應時,只要知道其中的一個因素,就可以查出另一個因素。免疫螢光技術就是將不影響抗原抗體活性的螢光色素標記在抗體(或抗原)上,與其相應的抗原(或抗體)結合後,在螢光顯微鏡下呈現一種特異性螢光反應。

免疫螢光染色

微信公眾號搜索「科研北鬥」

點擊關注,快樂科研不是夢!

相關焦點

  • 病理組織石蠟切片的7個注意事項
    在醫療領域,病理組織石蠟切片是診斷患者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由於病理切片製作過程中,影響病理組織石蠟切片製作質量的因素眾多。
  • 「快速高效醫療服務」快速石蠟切片病理診斷,讓您不在為等病理檢查...
    原標題:【快速高效醫療服務】快速石蠟切片病理診斷,讓您不在為等病理檢查而煩惱!「醫生,你能幫我看一眼我的腫瘤是良性的還是惡性的?需不需要做手術?」在醫院,經常會聽到病人及家屬這樣問醫務人員。從手術中切下的人體組織標本到製成一張可讀的病理切片,需要經過固定、取材、脫水、浸蠟、包埋、切片、染色、閱片、列印,核對,籤發(部分疑難病例還需要進行科內疑難病例討論或者專家會診)等諸多步驟,而這些操作絕大部分都是手工操作完成的;一般需要5個工作日左右。
  • 石蠟切片免疫組化染色步驟
    3.1 石蠟切片微波爐抗原修復操作方法:切片脫蠟至水後,3%H2O2處理10分鐘,蒸餾水洗2分鐘×3。將切片放入盛有枸櫞酸鹽緩衝液(工作液)的容器中,置微波爐內加熱使容器內液體溫度保持在92℃~98℃之間並持續10~15分鐘(注意:無論是使用醫用或家用微波爐,請根據具體機型酌情設置條件,務必滿足以上步驟中對溫度和時間的要求)。
  • 讓人歡喜讓人憂的「病理檢查」
    病理檢查的急診 術中快速冰凍切片病理會診 病理組織檢查首先需要將切下的病變組織器官作一系列技術處理,包括固定、取材、脫水、浸蠟、包埋、切片和染色等,一般需花費24-48小時方可完成全部製片過程,然後由病理醫生用顯微鏡觀察,並做出診斷
  • 不同組織病理切片中常見的問題與對策
    病理常規製片技術是病理診斷的基礎,切片質量是指導醫師作出準確診斷的重要保證。
  • ...病理切片 病理診斷 醫院 衛生部 塗片 免疫組織化學 陽性 病理...
    東方網3月19日消息:昨天,衛生部公布了《病理科建設與管理指南(試行)》,要求醫院加強對病理科的建設和管理,提高病理診斷水平。今後,醫院將加強對病理檔案的保存和管理,對病人的病理切片、蠟塊和陽性塗片保存15年。
  • 病理常規工作的提升——用已經IHC染色的FFPE切片,提取DNA用於癌症的基因譜分析
    生物樣本庫BS小組摘要:目的:迄今為止,福馬林固定石蠟包埋組織(formalin-fixed, paraffin-embedded,FFPE)是保存其形態的最佳方法FFPE組織被切片染色後,這些染色過的切片連同組織塊,一起被歸檔於醫院的生物樣本庫。然而對已被固定和染色的生物樣本的再次使用,比如DNA的提取後利用,目前尚未普及。因此,本文旨在研究從已被免疫組化(immunohistochemistry, IHC)染色的FFPE組織切片中,提取高質量DNA的方法,並探討其用於分析癌症基因譜的可行性。
  • 快速石蠟切片檢查與診斷能實現當天拿到病理報告
    腸鏡發現結腸長了一個新生物,2釐米大小,將新生物摘除後,醫生懷疑是惡性,告訴趙先生必須做病理檢查才能明確性質。趙先生及妻子非常著急,希望能儘快拿到病理報告。但是普通病理報告需要3個工作日才能出結果。到病理科諮詢後,病理醫生告知趙先生,武漢市中心醫院病理科開展了「快速石蠟切片檢查與診斷」新項目,利用超聲空化技術實現快速脫水、透明、浸蠟功能,大大縮短了報告時間。
  • 衛生部要求醫院保留病人病理切片蠟塊等15年
    東方網3月19日消息:昨天,衛生部公布了《病理科建設與管理指南(試行)》,要求醫院加強對病理科的建設和管理,提高病理診斷水平。今後,醫院將加強對病理檔案的保存和管理,對病人的病理切片、蠟塊和陽性塗片保存15年。
  • 貝斯派成功晉級2017病理切片識別AI挑戰賽決賽
    眾所周知,在臨床實踐中,病理診斷是臨床醫學診斷的「金標準」,患者的診斷報告是在這一步被最終確定。人工讀片往往耗時耗力、重複性低和存在一定主觀性,並且需要病理醫生具有豐富的專業經驗積累。隨著醫學影像數據爆發式增長,這些問題可能會越來越突出。
  • 各種組織切片方法的操作和優缺點分析
    本文對其中的冰凍切片、石蠟切片、碳蠟切片、超薄切片、塑料切片等幾種常用的實驗方法相關操作步驟進行介紹。冰凍切片是免疫組織化學染色中最常用的一種切片方法。其最突出的優點是能夠較完好地保存多種抗原的免疫活性,尤其是細胞表面抗原更應 採用冰凍切片。新鮮的組織及已固定的組織均可作冰凍切片。
  • 實驗專欄丨石蠟切片和冰凍切片——傻傻分不清楚
    有些做實驗的小夥伴們,對於石蠟切片和冰凍切片處於傻傻分不清楚,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兩者的實驗步驟和不同點。組織學常規製片技術中最為廣泛應用的方法。石蠟切片不僅用於觀察正常細胞組織的形態結構,也是病理學和法醫學等學科用以研究、觀察及判斷細胞組織的形態變化的主要方法,而且也已相當廣泛地用於其他許多學科領域的研究中。
  • 華西病理研究室攜手知識視覺:首個全流程自動化乳腺癌Ki-67染色及...
    其中,Ki-67染色評分與乳腺浸潤性導管癌(IDC)的診斷、分型、預後和治療密切相關。傳統的Ki-67染色後人工計數的評分方法費時且易產生誤差,這可能限制其應用及臨床價值。」為題發表了關於乳腺癌全組織切片的Ki-67染色和HE圖像的自動定量分析方法取得的最新成果。
  • 手術病理報告為什麼不能「立等可取」
    為下一步切片、製片打好基礎。標本的切片、染色、觀察接下來就到了製片的關鍵過程——切片,切片要求厚薄均勻、平坦、無褶皺、無摺疊、無刀痕、無裂隙等。切好的片子放入攤片機中,技師挑選無汙染、無皺褶的組織蠟片裱在載玻片上,瀝水後放在展片機(烤片機)上烘烤,之後就可以進行脫蠟染色等處理。
  • 做好免疫組化染色必須注意的問題
    由於先天不足,導致後來切片染色的脫落,造成染色的失敗,或者由此反覆操作,造成年人力物力的浪費,造成病理報告的延期發出等。因此,對取材的要求是除了要求要有藝術性外,即平整、外觀好看,還要求適中。另外,經上述時間烘烤出來的切片,附貼牢固,抗原保存好,染色成功率達100%,保證了病理診斷的及時性和準確性。   特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應用於診斷的切片還是研究用的切片,烘烤後應儘快進行染色。如果切片切完後,遲遲不進行染色,存放於室溫中或工作冰箱中,切片中的抗原將會隨著時間的延長而逐漸消失,甚至出現假陰性。
  • 30分鐘內即可成像,新型顯微鏡用光完成腫瘤樣本「切片」檢測
    通常,病理醫生通過觀察分析被切除腫瘤周圍的樣本,如果仍有癌細胞殘存,則需繼續進行手術。但是,這個過程不僅費時費力,還會對患者的心理造成極大的挑戰。一種掃描樣本切片的新型螢光顯微鏡可以幫忙解決這一問題。這款顯微鏡由華盛頓大學機械工程師和病理學家組成的團隊共同研發,可以在30分鐘之內迅速對切除組織的整個表面或邊緣進行3D成像,讓醫生了解病人體內是否還有殘留腫瘤,並一次性將腫瘤全面切除。這也就意味著,醫生無需對樣本進行處理,就能通過該顯微鏡達到「切片」的效果。
  • 病理檢測與診斷行業深度研究報告
    二、病理行業潛在市場超300億,競爭格局較為分散2.1 組織病理分為石蠟切片和術中切片,技術較為成熟、市場20億以上2.1.1 組織病理技術目前較為成熟,主要分為石蠟切片技術和術中冰凍切片組織病理中常用試劑設備包括福馬林、乙醇、蘇木素伊紅、脫水機和顯微鏡等。
  • 手術前、中、後,你的「病理」都是怎麼做的
    病理醫生會對懷疑病變的地方進行取材,然後低溫冷凍(-20°到-25°),製成切片(原理類似於我們常見的羊肉片),在顯微鏡下對病變進行觀察。術中病理的目的是快速觀察,然後給出答案:良惡性或切緣是否乾淨——切緣是否已經沒有腫瘤細胞。如果報告為良性,手術醫生只要把腫塊切除,手術就結束了;但如果為惡性或切緣仍不乾淨,手術醫生會擴大切除範圍、甚至切除整個肺葉或整肺。
  • 石蠟切片HE染色(常規HE染色)的操作步驟
    石蠟切片(paraffin section) 是組織學常規製片技術中最為廣泛應用的方法。石蠟切片不僅用於觀察正常細胞組織的形態結構,也是病理學和法醫學等學科用以研究、觀察及判斷細胞組織的形態變化的主要方法,而且也已相當廣泛地用於其他許多學科領域的研究中。教學中,光鏡下觀察切片標本多數是石蠟切片法製備的。
  • 中國醫科院腫瘤醫院:引入先進病理診斷管理
    腫瘤良惡性的準確判別、惡性腫瘤的分類對於腫瘤患者的臨床治療方法和預後具有重要意義,而這一切都有賴於高質量、精準的病理診斷。病理診斷是通過對活檢或手術切除的腫瘤標本進行固定、取材、染色後,在顯微鏡下進行的組織學檢查以診斷疾病,是指導臨床治療和預後評估最可靠的依據,是公認的疾病診斷的「金標準」,也是目前任何手段都無法替代的終末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