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病理研究室攜手知識視覺:首個全流程自動化乳腺癌Ki-67染色及...

2020-11-28 騰訊網

乳腺浸潤性導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IDC)是全球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其診斷年齡有年輕化趨勢。2018年,美國女性乳腺癌新發病例超過26.6萬例,佔女性所有惡性腫瘤的30%,遠遠超過第二肺癌(13%)。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該病在女性死亡率中排名均為第三。

Ki-67蛋白和ER、PR、HER-2蛋白被公認為是指導乳腺癌分子分型、治療方案和預後評估的主要生物學指標。其中,Ki-67染色評分與乳腺浸潤性導管癌(IDC)的診斷、分型、預後和治療密切相關。傳統的Ki-67染色後人工計數的評分方法費時且易產生誤差,這可能限制其應用及臨床價值。

圖片源於https://unsplash.com

目前雖然越來越多的算法和平臺被開發用於評估Ki-67染色圖像,以提高其準確性,但大多數都缺乏免疫組化(IHC)圖像與蘇木素-伊紅(hematoxylin-eosin,HE)圖像的精確配準,或未基於全組織切片(WTS)對每個陽性和陰性腫瘤細胞進行Ki-67染色的準確標記和計數。

近日,華西病理研究室與知識視覺合作在病理學SCI期刊Diagnostic Pathology上以「Automated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Ki-67 staining and HE images recognition and registrationbased on whole tissue sections in breast carcinoma」為題發表了關於乳腺癌全組織切片的Ki-67染色和HE圖像的自動定量分析方法取得的最新成果。

該項目基於深度學習與圖像處理技術引入了一種基於全組織切片的Ki-67染色自動計數平臺,通過對1017例乳腺浸潤性導管癌的全片成像(WSI),在(i) IDC區域識別、(ii)同一位置區域HE和IHC切片的病理信息、以及(iii)Ki-67染色陽性細胞計數三種流程上建立了工作流。

結果顯示,鑑別IDC區域的準確性、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89.44%、85.05%以及95.23%,連續的HE和Ki-67染色片均能很好地被記錄。除此之外,使用該軟體一個GPU審閱一張切片僅用時2.3min,準確率為99.4%,高於對照組醫生的90%。

這是首個全流程全自動的乳腺癌Ki-67染色及HE圖像的定量分析方法,該研究表明,基於WSI的Ki-67染色圖像自動定量分析以及與HE圖像分析和配準的方法具有巨大潛力,並且Ki-67的自動評分可以成功解決一致性、高重複性和準確性的問題,從而大大減輕病理醫生的工作量,提高病理分析與診斷效率,並增加其臨床應用價值。

文章來源:數御疾

相關焦點

  • ...個全流程自動化乳腺癌Ki-67染色及HE圖像的定量分析方法取得突破!
    ,但大多數都缺乏免疫組化(IHC)圖像與蘇木素-伊紅(hematoxylin-eosin,HE)圖像的精確配準,或未基於全組織切片(WTS)對每個陽性和陰性腫瘤細胞進行Ki-67染色的準確標記和計數。 近日,華西病理研究室與知識視覺合作在病理學SCI期刊Diagnostic Pathology上以「Automated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Ki-67 staining and HE images recognition and registrationbased on whole tissue sections in breast carcinoma
  • 劉蔭華:有關St.Gallen共識中乳腺癌病理分型的思考
    2011年,《共識》確定了以腫瘤組織病理免疫組化檢查為基礎的乳腺癌臨床亞型,即通過檢測雌激素受體(ER)、孕激素受體(PR)、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 (HER2)基因過表達和(或)基因擴增,以及作為細胞增殖標誌的Ki-67指數來區分乳腺癌臨床亞型。
  • 匯醫慧影攜手英特爾,發布全球首個乳腺癌AI全周期健康管理系統
    會上,英特爾攜手匯醫慧影聯合推出了「人工智慧乳腺癌全周期健康管理系統」,通過人工智慧技術助力乳腺癌篩查和診治,呵護女性健康,這也是全球首個人工智慧乳腺癌全周期健康管理系統。霍思燕、孫茜、羅雪娟、厲嘉琪作為本年度的公益明星代表出席,獲頒2018時尚健康粉紅絲帶運動「粉紅大使」獎項的同時,也和在場嘉賓一起分享了他們的粉紅理念,及各自身體力行實踐的「粉紅行動」。
  • 乳腺癌的病理報告怎麼看?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最新的流行病學調查報告發現乳腺癌新發病例逐年增加,而且發病年齡也趨於年輕化,乳腺癌的最終確診需依靠病理活檢診斷,而病理報告是對病理活檢標本進行全面評估判斷得出病理診斷的報告書,報告內容通常包括:
  • 乳腺癌腫瘤異質性:原發腫瘤和遠處轉移腫瘤的對比
    材料和方法:本研究納入了7例浸潤性乳腺癌患者,同時伴有多發淋巴結轉移或復發,並對原發腫瘤和轉移部位的腫瘤病理切片進行了雌激素受體(Estrogen Receptors,以下簡稱ER),孕激素受體(Progesterone Receptor,以下簡稱PR),人類生長因子受體2(Human Epidermal Growth Receptor 2,以下簡稱Her2)
  • 千億規模的病理市場 能否成為AI初創企業的新出口?
    王斐等人的研究小組採用深度學習技術對肝門部膽管癌腫瘤細胞和神經組織分別進行學習和識別,顯示了腫瘤細胞侵犯神經組織的全過程,包括腫瘤細胞首先向神經組織聚集,而後侵犯神經鞘膜,然後侵蝕神經纖維,最終沿著神經轉移。如今,韓國企業已經藉此技術打造了以乳腺癌為目標的AI產品。
  • 中國醫科院腫瘤醫院:引入先進病理診斷管理
    我們在引入精益工作流程解決方案的同時,積極開展ISO 15189實驗室標準化建設,旨在通過提升病理實驗室自動化與規範化管理水平,提高病理診斷的質量與效率,從而為腫瘤患者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降低患者和社會的醫療成本。
  • 一文讀懂:乳腺癌病理報告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乳腺癌的病理報告究竟該怎麼看? 下面是一張很常見的乳腺癌病理報告單,我們就以它為例來進行講解。>病理類型: 非浸潤性癌:主要包括導管內癌,小葉原位癌,在這種類型裡,癌細胞均未突破相應組織的基底膜,未發生浸潤,屬於早期乳腺癌,佔乳腺癌總體5~10%,預後很好,5年生存率95%以上,手術後不需要化療。
  • 國內首款AI顯微鏡獲NMPA批准,將應用於病理檢測
    雷鋒網消息,近日,騰訊 AI Lab 和業舜宇光學科技、第三方醫學檢驗機構金域醫學共同宣布,三方聯合研發的智能顯微鏡獲得 NMPA 註冊證,成為國內首個獲準進入臨床應用的智能顯微鏡產品該智能顯微鏡產品研發始於 2018 年,集成了目前病理分析與診斷方面的最新技術,並針對病理醫生工作流程和習慣進行多次產品迭代,現已支持乳腺癌免疫組化(IHC) Ki67(腫瘤細胞增殖指數)、ER(雌激素受體)、PR(孕激素受體)和 Her2(細胞表面生長因子2)等常用核染色和膜染色量化分析場景的判讀。
  • p16/Ki-67 細胞學雙染檢測助力宮頸癌診斷精準之路
    p16 與 Ki-67 在正常細胞中不會同時出現,p16 和 Ki-67 的同時表達提示細胞周期失調,是轉化性 HPV 感染的標誌。(圖 1)羅氏診斷 CINtecPLUS 細胞學檢測即採用 p16/Ki-67 全自動免疫細胞化學雙染檢測法,不依賴形態學的客觀標記物染色,能夠檢測出 HPV 持續感染後過度表達的 p16 和 Ki-67。
  • 生物標誌物p16/Ki-67優化宮頸癌篩查策略
    而Ki-67是一種標誌著細胞周期進展及增殖期細胞的核抗原基因,其表達僅限於細胞增殖周期的G1、S、G2期和M期,且在G0期表達缺失。Ki-67過度表達提示細胞處於細胞周期的增殖期。通常生理機能正常的細胞,p16和Ki-67的表達會相互拮抗,不會同時出現。如果,p16和Ki-67同時過度表達,則提示pRb蛋白失活,細胞周期調控失調。
  • 騰訊AI Lab姚建華:數字病理+AI將成為未來趨勢 丨CCF-GAIR 2019
    第三則是更高級的功能,利用病理數據來開發基於AI技術的病理預後預測模型,預測治療的效果以及五年的總生存率。姚建華博士說到,這三個方向可以覆蓋從基層醫院到三甲醫院的不同應用場景。圍繞染色歸一化、結直腸癌病理診斷、結直腸息肉分類、淋巴結轉移檢測、免疫組化(IHC)等方面的臨床痛點,姚博士所在的團隊都提出了一些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法。
  • 乳腺癌病理報告中的預後信息你知道嗎?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最新的流行病學調查報告發現乳腺癌新發病例逐年增加,而且發病年齡也趨於年輕化,乳腺癌的最終確診需依靠病理活檢診斷。」那麼,病理報告結果會看麼?什麼叫做「病理報告的預後信息」呢?
  • 「醫藥行業」病理診斷之免疫組化行業專題報告:病理診斷為被市場...
    來源:格隆匯機構:西南證券核 心 觀 點病理診斷是腫瘤疾病診斷的金標準,免疫組化技術應用最為廣泛:病理診斷是通過對手術切除、穿刺等獲取的人 體組織等標本進行處理,藉助顯微鏡等儀器進行組織形態學、免疫組織化學觀察等,以進行組織來源、蛋白表達 等方面的描述和疾病的診斷
  • 重視規範化病理檢測 實現標準化實驗室管理
    日前,在「中華醫學會病理學分會第22次學術會議暨第六屆中國病理年會」期間舉辦的羅氏診斷病理前沿進展高峰論壇上,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步宏教授、安徽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孟剛教授、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林冬梅教授、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盛偉琪教授、青島大學附屬醫院李玉軍教授、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胡沛臻副教授等國內病理學專家學者,共同探討了最新發布的胃癌、肺癌相關指南共識,並分享了如何提升規範化病理檢測
  • 學會了這幾點,讓「醫學零基礎」的你也能看懂乳腺癌病理報告!
    報告下半部分的病理診斷才是我們應該關注的內容。 首先是乳腺癌的組織學類型,最常見的有導管原位癌、浸潤性導管癌以及兩者都存在的類型,而我們需要知道的就是原位癌不需要化療,原位癌和浸潤性癌都有的話主要看浸潤性癌,浸潤性癌需不需要化療需要看綜合其他的指標。
  • 乳腺癌根治術是真的「除根」了嗎?避免復發,有哪些事情要注意?
    時間到了70年前,人們發現乳腺癌擴大性切除手術對於病人生存時間延長並不優於保留胸部肌肉的「改良術」,而「改良術」後病人生活質量明顯要好。於是乳腺癌手術方式就進入到改良根治術,目前是乳腺癌的標準術式。
  • 優寧維發布|HALO 數字病理圖像分析金標準
    此時,數字病理掃描技術的發展使顯微鏡載玻片進行數位化,為數字病理的圖像分析帶來了新機遇。HALO旨在處理數字病理圖像分析以及基於圖像的生物標記物分析軟體。廣泛應用於全世界的製藥、醫療保健和研究組織,在神經科學,代謝組學,腫瘤學,毒理病理學的高通量,全切片圖像的定量研究。
  • p16/Ki-67雙染檢測助力宮頸癌前病變診斷
    日前,在中華醫學會第十四屆全國細胞病理學會議暨細胞病理學讀片會上,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病理科主任餘俐教授同與會病理及腫瘤領域的專家深入交流並探討了CINtec PLUS p16/Ki-67免疫細胞化學雙染檢測對於輔助宮頸癌前病變診斷的重要性。
  • 騰訊/舜宇光學/金域聯合推出智能顯微鏡:首個獲藥監局批准進入臨床!
    儀器信息網訊 4月9日,騰訊 AI Lab 聯合舜宇光學科技、第三方醫學檢驗機構金域醫學宣布,三方研發的智能顯微鏡已獲得 NMPA 註冊證,成為國內首個獲準進入臨床應用的智能顯微鏡產品,有望緩解臨床病理方面的現實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