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世平教授反駁「基因多樣性決定經濟增長」的工作受到廣泛關注

2021-01-20 復旦國務學院

        近期,我院唐世平教授在SSCI刊物Historical Social Research上發表了題為 《Eurasia Advantage, not Genetic Diversity: Against Ashraf and Galor’s Genetic 「Diversity Hypothesis」》 (歐亞大陸優勢,而非基因多樣性:推翻Ashraf和Galor的基因多樣性假說)的重要論文。唐世平教授的文章有力地批駁了Ashraf和Galor所提出的「人口的基因多樣性決定長期經濟發展」的觀點,並表明是「歐亞大陸優勢」決定了長期的經濟發展。


       在2013年2月的《美國經濟學評論》(American Economic Review)上,威廉士學院經濟學系的 Quamrul Ashraf 教授和布朗大學經濟學系的Oded Galor教授共同發表了題為《The 「Out of Africa」 Hypothesis, Human Genetic Diversity,  and Comparative Economic Development》的論文。該文認為,對於長期的經濟發展而言,人口的基因多樣性是比地理因素和戴蒙德的「擴散效應」更為根本的影響因素。之後,Ashraf和Galor的觀點引發了廣泛爭論。儘管有不少人士批評他們的結論,但是卻沒有給出有力的計量經濟學反駁。

       唐世平教授在 Historical Social Research 上發表的文章是對Ashraf和Galor的文章的最為有力的批駁。基於Ashraf和Galor所使用的數據和計量經濟學分析,唐世平教授在文章中指出,Ashraf和Galor的計量經濟學分析結果沒有控制住一個關鍵變量,即「歐亞虛擬變量」(the Eurasia Dummy,該變量來源於賈雷德·戴蒙德提出的「歐亞大陸優勢」)。在以經濟發展的指標為因變量的回歸分析中,在加入「歐亞虛擬變量」之後,所有關於基因多樣性的指標都失去了統計上的顯著性。唐世平教授的文章更是有力和系統地支持了賈雷德·戴蒙德在《槍炮、病菌與鋼鐵》一書中提出的「歐亞大陸優勢」對於公元1500年前的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影響。在文章的最後,唐世平教授還進一步從社會演化的角度,簡要批評了社會科學界近年來流行的各種「基因社會科學」理論。

       在唐世平教授的批駁文章發表後不久,4月24日的《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 Monkey Cage 專欄上,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科學和統計學教授Andrew Gelman發表了題為《Why is Africa so poor while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are so wealthy?》 的評論文章,支持了唐世平教授的觀點。Gelman教授的短文受到廣泛關注,被多家媒體和論壇轉載。研究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的紐約大學經濟學系的著名的William Easterly教授,也在個人推特上轉發了該評論文章。唐世平教授的該項研究引起了學界的廣泛關注。

附錄:

1.《Eurasia Advantage, not Genetic Diversity: Against Ashraf and Galor’s Genetic 「Diversity Hypothesis」》的英文摘要如下:

Ashraf and Galor (2012) advanced the bold thesis that genetic diversity within different human populations has been a foundational determinant of long-run economic development. We show that their results are not robust after controlling for a key missing variable-the Eurasia dummy. After controlling for the Eurasia dummy, all indicators of genetic diversity los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regressions with indicator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dependent variables. Ashraf and Galor’s statistical results merely 「reflect」-literally-Eurasia’s unique advantage in suppor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that was mostly based on settled agriculture until about AD1500.


2. Eurasia Advantage, not Genetic Diversity: Against Ashraf and Galor’s Genetic 「Diversity Hypothesis」的連結如下:

http://www.sirpa.fudan.edu.cn/wp-content/uploads/2016/01/sirpa.fudan.edu.cn_tang-2016-3a-eurasia-advantage-not-genetic-diversity.pdf

https://fudan.academia.edu/ShipingTang/Papers


3. 華盛頓郵報的Monkey Cage的連結如下: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news/monkey-cage/wp/2016/04/24/why-is-africa-so-poor-while-europe-and-north-america-are-so-wealthy/


相關焦點

  • 學者唐世平:自信和驕傲的時候,我們如何清醒地認識世界對我們的評價?
    唐世平教授,來自:復旦大學官網Q=QdailyT=唐世平1. 維持一個經濟體的增長,需要的六個基本維度,為什麼是缺一不可的?Q:今年 1 月,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稱,中國 2017 年 GDP 增速為 6.9% , 7 年來首次增長加速。你怎麼看待這個數據?為什麼會這樣?T:因為我其實不太做短期的經濟增長,而更多是關注經濟增長的制度基礎,所以你的這個問題我只能簡單地回答。
  • 復旦大學唐世平教授在國際關係頂尖期刊Security Studies發表論文
  • 基因測序揭示EB病毒多樣性
    gp350是EBV表達的包膜糖蛋白,通 過與細胞受體CD21(CR2 )的結合,使 EBV得以進CD21細胞,並且因為在體內及體外具有廣泛的生物活性而受到關注。gp350誘導的抗體可以中和病毒的感染活性,因而確定gp350上的抗原性表位至關重要。關於gp350生物活性的研究表明,gp350通過影響炎性細胞的信號轉導途徑,對免疫系統發揮廣泛的調節作用,以至有些學者稱之為免疫調節因子。
  • 基因決定智商?揭開「種族現實主義」偽科學的面紗
    作者斷言,智能決定人的命運:人類智能主要受到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的影響。從智能可以預測個人的發展,包括財務收入,工作表現,未婚生子和犯罪率,而且與其父母的社會經濟水平無關。整本書中,遺傳因素(種族)決定智能的說法就像核彈一樣在全國爆炸開來。
  • 男性尋花問柳有基因依據?基因無法單獨決定自私還是合作
    《自私的基因》日前由中信出版社推出了「40周年增訂版」,這也是該書的第四個簡體中文版。新版剛出來一個多月,就躋身京東圖書社科暢銷榜第三名。作為新增譯者,結構生物學家葉盛解釋《自私的基因》受關注的原因時說,基因雖然存在於每個人的身體裡,但人們對基因知識的匱乏和無知程度,卻幾乎等同於廣義相對論或量子力學。
  • 經濟增長:從何而來 終於何方——獲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混搭...
    在他看來,只要一個國家走上了這樣一個良性的循環,其經濟就能獲得持續的增長。顯然,斯密的這番論述給人們畫出了一張美好的圖景。它讓人們認識到,停滯不是必然的,增長也不是偶然的,通過良好的政策激活市場,增長就可能持續下去。但在亞當·斯密之後不久,另一位著名經濟學家馬爾薩斯就對增長給出了一個截然相反的看法。在他看來,經濟增長會受到資源、環境的限制。隨著經濟增長,這種矛盾會不斷加劇。
  •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計劃生育工作嚴格控制人口增長的決定
    完成這個控制人口增長的計劃指標,對於保證我國現代化建設第二步、第三步戰略目標得以實現具有重大的意義。為此,特作如下決定:     一、統一認識,切實加強對計劃生育工作的領導     嚴格控制人口增長是我國面臨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人口多,耕地少,底子薄,人均佔有資源相對不足是我國的基本國情。
  • 人類為啥會「撞臉」 基因多樣性有限
    原標題:人類為啥會「撞臉」 基因多樣性有限 美媒稱,想必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在街上將一個陌生人錯認成自己認識的某個人。每個人都有和自己容貌相像的人嗎?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9月5日報導,實際上,鑑於影響面部特徵的基因數量有限,的確存在很大可能性。
  • 近親繁殖與基因多樣性
    隱性風險 要理解近親繁殖為何如此致命,就必須了解一些基因知識。我們的每一個基因都分成兩套,分別來自父母雙方。但有些基因只有在兩套完全相同的情況下才會顯現變異性狀。多數遺傳疾病都是由這些「隱性」基因決定的。隱性基因之所以能夠躲開進化雷達的監視,是因為它們本身是無害的。事實上,普通人的基因組上都包含一兩個致命的隱性基因。
  • 同性戀:基因決定還是環境決定?
    在歷史的長河中,同性戀群體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都被大眾看作一群「異類」,並受到不公正的對待。同性性行為和同性戀究竟是遺傳(或者說基因)決定的,還是環境決定的?儘管科學家此前針對這一問題也進行過研究,但由於樣本量少等原因,這個問題一直沒有定論。
  • 美媒解釋人類「撞臉」可能性:基因多樣性有限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9月5日報導,實際上,鑑於影響面部特徵的基因數量有限,的確存在很大可能性。美國康奈爾大學神經生物學和行為學助理教授麥可·希恩說:「基因多樣性是有限的,只有那麼多。這和你不停地洗牌,直到某個時刻,你手裡會出現同樣一副牌是一個道理。」希恩說,話雖如此,這些「牌」還是多到難以置信。
  • 現代人智商增長太快,基因都hold不住了?
    作為紐西蘭奧塔哥大學的教授,他經常會遇到在智商方面擁有巨大潛力的聰明學生,但發現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並不會深入去真正了解周圍環境的複雜過往。在1934年到1964年之間,荷蘭人智商增長了20點,但其卻被測試人員忽略了。「這些現象就發生在眼前,他們卻對此無視。」對於心理學家來說,早就知道基因在智力中所起的作用,而這種作用會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而不斷增加。在幼兒園,基因對智商的影響相對較小,更重要的是父母與孩子的談話、交流以及聯繫。對雙胞胎的研究表明,這個年齡段基因對智商的影響約為20%。
  • 高連奎:第四代經濟增長理論
    來源:金融界網站作者:高連奎經濟增長理論最核心的目的是找出一個決定經濟增長的最根本重要因素,目前人類已經誕生了三代經濟增長理論,有眾多的經濟學家參與其中,但客觀說,決定經濟增長的那個根本重要性因素並沒有完全被找到,現有的經濟增長理論對現實的經濟增長也不具備太多的指導意義,也很少見到有政府根據經濟增長理論制定經濟政策
  • 「撞臉」可能有另外一種解釋:基因多樣性有限
    內容:實驗外包、儀器租賃、第三方檢測關注:
  • 環境DNA或成生物多樣性調查新途徑—新聞—科學網
    如今科學家又有了頗具野心的計劃:用環境DNA調查海洋中的生物多樣性。 2018年,首屆海洋環境DNA會議在美國洛克菲勒大學舉行,會議指出對漁業、瀕危物種進行監控時,應該讓海水中的環境DNA「物盡其用」。 海水中能提取出的遺傳信息很多,比如海洋生物掉落的皮膚細胞、鱗片等組織,這些都屬於環境DNA,它們能為準確識別物種提供幫助。
  • 【定量研究】唐世平:穩健性檢驗到底有什麼用-《定量研究中的穩健性檢驗》序
    中文版推薦序 唐世平2.4 從模型誤設到模型不確定性和穩健性檢驗 178.3 概念有效性的不確定性:代理變量的作用 11710.2 標準操作:在「測量」和隨意變換之間 15110.4 連續變量和順序變量的半參數穩健性檢驗模型 15813.6 檢驗替代效應的起點、持續時間和強度的時間變化 205作者簡介埃裡克•諾伊邁耶
  • 江蘇80後教授:實現兩項"國際首次",創建這一學科,成果獲國內外廣泛關注
    在2019年11月29日,中國礦業大學環境科學98級校友、江蘇海洋大學&34;教授申欣榮獲首屆江蘇省海洋湖沼青年科學家獎。申欣是國內首位入選&34;的海洋科學學科青年專家,江蘇海洋大學首位省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他繪製了60多個海洋動物的線粒體基因圖譜,創建了系統發育線粒體基因組學這一新興交叉學科;他對深海生物起源與演化的研究情有獨鍾,成果得到國內外業界同行的廣泛關注。
  • 張忠華教授在《The Plant Cell》發表論文揭示黃瓜全雌基因分子...
    張忠華教授在《The Plant Cell》發表論文揭示黃瓜全雌基因分子作用機制 近日,青島農業大學園藝學院院長張忠華教授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孫進京副研究員進行合作,聯合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首次發現黃瓜中全雌基因(Female)是獲得新功能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