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測序揭示EB病毒多樣性

2020-12-06 生物谷


眾所周知,EB 病毒 (Epstein-Barrvires,EBV ) 對人體感染率很高,可引起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 (AIM ),並與某些

腫瘤

如鼻咽癌的發生密切相關。gp350是EBV表達的包膜糖蛋白,通 過與細胞受體CD21(CR2 )的結合,使 EBV得以進CD21細胞,並且因為在體內及體外具有廣泛的生物活性而受到關注。gp350誘導的抗體可以中和病毒的感染活性,因而確定gp350上的抗原性表位至關重要。關於gp350生物活性的研究表明,gp350通過影響炎性細胞的信號轉導途徑,對免疫系統發揮廣泛的調節作用,以至有些學者稱之為免疫調節因子。因此進一步一對 gp350進行深入研究,對闡明其調節免疫系統的機制及發現新的免疫調節因子具有重要意義。


為了更好了解EBV特異性抗體在不同DNA序列的病毒複製和進化中的作用,來自美國麻薩諸塞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們檢測了EBV gp350特異性抗體反應,並且對初次感染EBV導致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的患者的gp350基因進行測序,待六個月後患者進入康復期時在進行一次基因測序。研究人員們在全部康復期患者的血清中都檢測到了EBV gp350特異性抗體,但是在急性發作期只有71%的患者血清中檢測到,並且抗體的效價從急性發作期到康復期是明顯升高的。深度基因測序顯示不同患者間gp350序列的差異,但CR2結合位點仍然是高度保守性的。通過基因測序發現,gp350特異性中和抗體的表達水平和活性隨著外周血EBVDNA的表達水平上調而上升,從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的急性發作期到康復期gp350核苷酸序列不斷進化,越發多樣性,而抗體的滴度也隨之直接升高。


此項研究主要通過基因測序發現與病毒包膜多樣性密切相關的是gp350基因序列的多樣性。原發性外周血病毒載量越高的患者,感染病毒的gp350基因就越加多樣性。這項發現對於日後研究更加有效的抗體和研製更加精準的疫苗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重大意義。(

生物谷

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發,轉載需授權!點擊  獲取授權 。更多資訊請下載 生物谷app.


相關文獻連結: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7733645


http://dx.doi.org/10.1128/JVI.01562-16


相關會議推薦

 

2016(第三屆)下一代測序發展論壇

會議時間:2016.11.17-2016.11.18     會議地點:上海

會議詳情: http://www.bioon.com/z/2016ngs/

相關焦點

  • 新冠病毒變化多端,基因測序怎麼跟節奏
    上周,世衛組織發布了一項全面的實施指南和風險監測框架,以幫助各國建立具有影響力的基因測序方案。  基因測序利於追蹤病毒和疫情防控  這份針對基因測試實施的指南稱,新冠病毒基因測序可以用於許多不同的領域,包括改進診斷、制定對策和疾病流行病學調查。
  • 大豆基因組重測序表明:野生大豆遺傳多樣性更高
    11月15日,由香港中文大學、華大基因研究院、農業部基因組重點實驗室、中國農業科學院等單位合作完成的《31個大豆基因組重測序揭示遺傳多樣性和進化選擇模式》在線發表,並將作為封面故事刊登於下期的《自然—遺傳學》雜誌。這項研究主要由港深兩地科學家合作完成,並在世界上首次對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全基因組進行了大規模遺傳多態性分析。
  • eb病毒能治療好嗎 如何預防EB病毒感染
    在我們生活中,想必大家對於eb病毒感染還是有一定的了解的吧,EB病毒又稱人類皰疹病毒,是一種皰疹病毒。它主要感染人類口咽部的上皮細胞和B淋巴細胞。那麼,eb病毒能治療好嗎?eb病毒怎麼預防?下面來了解一下吧。eb病毒能治療好嗎可以治好的放心吧!可能要住院治療,我寶寶住院十天就出院了。
  • 單細胞RNA測序揭示腸肌層神經元類別的多樣性
    單細胞RNA測序揭示腸肌層神經元類別的多樣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9 13:22:22 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Ulrika Marklund研究小組利用單細胞RNA測序揭示腸肌層神經元類別的多樣性
  • DNA深度測序揭示人類多樣性起源
    圖片來源:Sarah Tishkoff 在書寫被發明很久之前,當最早的人類穿越非洲遷徙到歐洲時,他們並沒有為自己的旅行記下一本帳。然而他們的故事卻已被牢牢地銘記,至少在某種程度上以另外一種形式:他們後代的脫氧核糖核酸(DNA)。
  • 全基因組測序揭示人類多樣性和進化的遺傳密碼信息
    在即將出現在8月3號《細胞》(Cell)雜誌封面上的一篇報導中,賓夕法尼亞大學的遺傳學家們和他們的同事對分屬三個不同狩獵者(hunter-gatherer)群體的15個非洲人的完全測序基因組進行了分析,並破解了一些必定涉及人類多樣性和進化的遺傳密碼的信息。  Tishkoff 說:「我們的研究強調了基因組非編碼區域的重要性,特別是調控基因的表達。
  • 非洲首個大型人類基因組學研究揭示高水平遺傳多樣性
    南非科技部資助的「南部非洲人類基因組計劃(SAHGP)」,順利完成了對24名來自不同民族語言個體的全基因組測序,證實非洲人群存在高水平的遺傳多樣性,研究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期刊上。該計劃是非洲首個由政府資助開展的人類基因組學研究,旨在揭示南部非洲人群的獨特遺傳特徵,全方位發掘各類人群的多樣性。研究由南非金山大學實施,來自4個省份、講4種民族語言的24名南非人作為樣本採集對象,包括16名黑人以及8名混血或有色人種。
  • 「佳作推薦」Cell 全球海洋DNA病毒宏觀和微觀多樣性
    在此,我們建立了一個比之前規模約大12倍、擁有195728種全球海洋DNA病毒組的資料庫,該資料庫包括來自北冰洋、有離散基因簇的病毒類群。全球海洋可分為5個生態區,其中2個在北極。在地區及全球範圍內,分析了在宏觀(群體多樣性)和微觀(群落內部遺傳變異)水平上影響病毒類群多樣性的模式和驅動因子。
  • 法國完成新冠病毒全基因組測序,該病毒不需要突變即可適應和傳播
    法國完成新冠病毒全基因組測序,該病毒不需要突變即可適應和傳播引言法國巴斯德研究院於1月30日向世界宣布,目前,我們已經成功的完成了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組測序工作,這是自2020爆發的疫情以來,歐洲地區首次測出新型冠狀病毒的全基因組序列。
  • 病毒全基因組測序結果公布
    原標題:病毒全基因組測序結果公布   11月10日,市疾控中心對本市第93例(搬運工王某某)新冠肺炎無症狀感染者的呼吸道標本,進行新冠病毒全基因組
  • 南加州大學聯合10X Genomics開發新單細胞技術,揭示癌症的遺傳多樣性
    南加州大學聯合10X Genomics開發新單細胞技術,揭示癌症的遺傳多樣性 2020-07-03 21: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基因研究揭示玉米遺傳多樣性及進化機制
    這是科研人員在玉米基因組學研究中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對全面深入認識玉米這一重要穀類作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也對加快玉米的遺傳改良及育種具有巨大的科學價值。玉米是集糧、經、飼為一體的三元作物,也是重要的能源作物。遺傳多樣性研究對玉米種質資源的收集、評價、保存和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對玉米育種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 阿根廷科學家對新冠病毒進行基因組測序
    華輿訊據華訊365報導 阿根廷8月21日訊 據TN報導,阿根廷100多名科學家將對來自全國各地的450個新冠病毒樣本進行基因組測序從基因上講,隨著COVID-19菌株的傳播,它會發生突變,因此現在的新冠病毒可能與最初的完全不同。
  • 研究揭示六倍體小麥遺傳多樣性來源—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通訊員李曉春、王學鋒 記者張行勇)7月12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旱區作物逆境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人員在《基因組生物學》上發表研究論文,揭示出六倍體小麥遺傳多樣性來源於頻繁地與野生小麥的種內雜交以及與更遠緣野草的種間雜交
  • 基因測序揭示驚人事實
    北海道大學銀杏基因檢測揭示全球銀杏品種分布2019年中科院植物研究所與浙大的科研團隊,以及華大基因研究院,對全球51個分布的銀杏種群採樣了其中545個研究樣本,進行基因測序,試圖揭示這些種群之間的關係!
  • 微生物群落多樣性測序與功能分析
    微生物群落測序是指對微生物群體進行高通量測序,通過分析測序序列的構成分析特定環境中微生物群體的構成情況或基因的組成以及功能。藉助不同環境下微生物群落的構成差異分析我們可以分析微生物與環境因素或宿主之間的關係,尋找標誌性菌群或特定功能的基因。
  • 為保持物種多樣性,地球基因組計劃啟動,對 150萬個物種進行測序
    為保持物種多樣性,地球基因組計劃啟動,將對 150萬個物種進行測序「地球基因組計劃」最早是美國加州大學與中國華大基因練合倡議,將對目前所有的150萬個動物、植物和真菌測出完整的DNA編碼來保護地球的生物多樣性,目前威康桑格研究所和自然歷史博物館也都參與其中
  • 新冠病毒起源於哪?這些決定性基因測序證據,或許說明一切
    所以,直到現在,病毒起源於哪裡仍是一個謎,需要更多的樣本和基因測序證據。民間也在積極尋找間接證據,比如美國的一個兒科醫生,曾在今年一月第一周患上「嚴重的流感」,現在測試發現自己有新冠病毒的抗體:這裡吐槽一下美國所謂的「五分鐘檢測」,這是抗體檢測而非核酸檢測,根本查不出早期感染者!
  • 宏基因組測序助力新冠病毒檢測
    一個是宏基因組,另外一個是二代測序。宏基因組學(Metagenomics)的概念最初由Jo Handelsman提出,其研究對象是樣品中的微生物群體基因組,通過測序和功能基因篩查來分析和研究微生物的種群結構、進化以及與環境之間的互作。在描述基因組時,經常用到下面這張圖。有基因組之前是釣魚,有基因組之後是網魚。基因組學家們先把魚撈出來,生化學家們再去研究功能。
  • C位勢不可擋:安諾三代測序助力蜱蟲基因組喜登Cell
    該研究基於組裝獲得的高質量參考基因組,首次闡明了蜱蟲基因組與群體遺傳結構多樣性,解析了蜱蟲吸血的遺傳機制,揭示了蜱媒病原體的分布特徵,為深入開展蜱蟲及蜱媒病的機制研究奠定了基礎。67–95X Subreads進行基因組組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