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EB 病毒 (Epstein-Barrvires,EBV ) 對人體感染率很高,可引起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 (AIM ),並與某些
腫瘤如鼻咽癌的發生密切相關。gp350是EBV表達的包膜糖蛋白,通 過與細胞受體CD21(CR2 )的結合,使 EBV得以進CD21細胞,並且因為在體內及體外具有廣泛的生物活性而受到關注。gp350誘導的抗體可以中和病毒的感染活性,因而確定gp350上的抗原性表位至關重要。關於gp350生物活性的研究表明,gp350通過影響炎性細胞的信號轉導途徑,對免疫系統發揮廣泛的調節作用,以至有些學者稱之為免疫調節因子。因此進一步一對 gp350進行深入研究,對闡明其調節免疫系統的機制及發現新的免疫調節因子具有重要意義。
為了更好了解EBV特異性抗體在不同DNA序列的病毒複製和進化中的作用,來自美國麻薩諸塞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們檢測了EBV gp350特異性抗體反應,並且對初次感染EBV導致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的患者的gp350基因進行測序,待六個月後患者進入康復期時在進行一次基因測序。研究人員們在全部康復期患者的血清中都檢測到了EBV gp350特異性抗體,但是在急性發作期只有71%的患者血清中檢測到,並且抗體的效價從急性發作期到康復期是明顯升高的。深度基因測序顯示不同患者間gp350序列的差異,但CR2結合位點仍然是高度保守性的。通過基因測序發現,gp350特異性中和抗體的表達水平和活性隨著外周血EBVDNA的表達水平上調而上升,從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的急性發作期到康復期gp350核苷酸序列不斷進化,越發多樣性,而抗體的滴度也隨之直接升高。
此項研究主要通過基因測序發現與病毒包膜多樣性密切相關的是gp350基因序列的多樣性。原發性外周血病毒載量越高的患者,感染病毒的gp350基因就越加多樣性。這項發現對於日後研究更加有效的抗體和研製更加精準的疫苗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重大意義。(
生物谷Bioon.com)
相關文獻連結: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7733645
http://dx.doi.org/10.1128/JVI.01562-16
相關會議推薦
2016(第三屆)下一代測序發展論壇
會議時間:2016.11.17-2016.11.18 會議地點:上海
會議詳情: http://www.bioon.com/z/2016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