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重回貼吧,我發現了另一群愛車的人

2021-01-20 名車志官方

當我們拿起手機時,與其說看的是信息,還不如說看的是算法,屏幕顯示的,是那些系統希望我們看到的東西,從視頻到圖片,只要是機器人推送的內容,無一例外。它們形成了一種「信息繭房」將我們重重包圍。機緣巧合,我跳出這間「繭房」重回貼吧,發現了新天地。

從雜誌時代到新媒體時代,關於汽車的內容經歷了一個從「飢餓營銷」到「供大於求」的階段。簡單來說,過去網際網路(包括移動網際網路)不發達的時候,一個車迷或者消費者在需要獲取汽車類資訊時,恐怕最主要的渠道還是電視、報刊雜誌和廣播這老三樣。而隨著網際網路門戶的崛起,移動APP的遍地開花,如今要了解一輛車則變成了不是找不到信息,是信息太多,反而影響了決策。換句話說,太多的選擇,導致無法選擇。

自媒體時代的流量思考

人人都是自媒體的時代,讓媒體的屬性產生了質變;如果說過去看汽車資訊看的是大而全的深度報導,現在更受讀者歡迎的則是小而美帶有人設屬性的內容。拿我運營的微博舉例:最受歡迎的話題標籤#名車志視頻#閱讀量達到了1.8億,而位列二三位的則是1.3億閱讀的#名車志gif#和6800萬的#名車志壁紙# 。

反而經常為了編輯一條微博查資料一下午的#名車志問答#和#名車志百科#只能排在後面,不免讓我產生了疑惑。

打開B站也有同樣的現象,在我看來一個視頻能不能火的關鍵,在於它的封面夠不夠誇張,標題夠不夠極端,做好了往往能夠激活神秘的算法推薦,如果正好碰到熱點車型,還能帶來額外的流量加成。

因此,無論是「內容為王」還是「形式為王」,最後都要為「流量為王」服務,否則就是在甲方爸爸面前耍流氓。這樣的終極目的對於一家媒體來說,如果你不是,那麼你很幸運,如果你是,那麼也很正常。

於是以流量為導向的內容生產過程中,為了讓讀者看更多,帶來更多的流量。不僅媒體要努力生產內容,平臺更要想辦法推送內容,裡應外合,堪稱「掌上內容供銷社」。這就造成了我們越加發覺看到的都是自己喜歡的內容,從而產生了一個概念——「信息繭房」。

哈佛大學法學院教授凱斯·桑斯坦指出:在信息傳播中,公眾對信息需求並不是全方位的,他們只注意自己選擇的東西和使自己愉悅的領域,久而久之,就會將自身桎梏於像蠶繭一般的「繭房」之中,視野越來越窄,觀點越來越極端。

這對於打算買車的人來說,無疑帶來巨大風險。想像一下,搜出來一款車的信息全是誇讚,沒有缺點。你相信世界上有完美的車嗎?從商業角度來看,首先廠家就不會答應,因為一輛沒毛病的車不僅殺死了競爭對手,還殺死了自己未來的換代車型。我們都說一款新產品的上市,解決了上一代的痛點,而誰又會想到,這個痛點可能是廠家故意為之。說白了,我們需要一個地方看些更真實的、包含正反兩面的用車感受。

重回貼吧,我逛出了考古的感覺

直到百度給我發了一條帳號異地登錄的提醒,我才意識到原來我還在貼吧混跡過,在這裡有一個滿10歲的帳號,還被盜了。我點開曾經叱吒風雲的各種吧,才發現那裡早已人去樓空,充滿垃圾信息,逛這樣的吧,就像一個人站在垃圾場裡考古。盜號者大概看上了我當年在「顯卡吧」、「耳機吧」和「李毅吧」的高談闊論。雖然他偷走了我的號,我卻因此找回了對於汽車當初的熱愛。

這個熱愛要從人在貼吧中的角色談起。如果說打開微信、微博、B站、頭條、抖音,你所面對的是一個個自媒體,將一個人的興趣強制拆分並互相隔離,最後的話語權被不斷製造的大V掌控,我們只負責接收;

那麼貼吧就是任何用戶就任何關鍵詞創建一個貼吧,然後吸引其他人加入討論的後花園,甚至桃花源,在這裡網友不會被分為三六九等,他們不需要下飯視頻的「飽腹感」,在這裡「歸屬感」才是真正的靈魂。

比如打開「特斯拉貼吧」,首先雷住我的是這個封面,拿Word藝術字做的標題,卻意外地接地氣。

電車我們很關注充電樁的安裝,於是有了:

續航才是重中之重,那麼冬天表現如何呢?

然後我打開了蘭博基尼吧,立刻被前方狗仔隊員的爆料震撼:

有人說貼吧已經涼了,但汽車吧的這個帖子有2000多個討論,最新的回覆還是3分鐘前

最後的最後,我心想來都來了,索性在搜索框輸入了三個字「名車志」。

這是一個看起來好普通的一個貼吧,甚至因為缺少管理,連基本的裝修都沒有,但往下翻,翻到我老淚縱橫,雜誌佔地方我也能理解。

一個讀者在分享他與《名車志》的故事:

看到這裡,其實我也經不願往下看了貼吧之旅就此打住。

粗糧與精加工食品

作為曾經最大的中文社區,貼吧可謂引領了網際網路的風潮,而現在讀者的精力被崛起的移動網際網路產品瓜分的時候,雖然我不願意承認,但它確實在以很慢的速度涼下去。

如同前文提到的,買車前我們需要儘可能接收正負雙面的信息,有助於對車全面了解,貼吧恰好在一個鮮明的主題前提下,做到了這點。但做到這點的原因,並非百度運營得法,而是缺少管理。什麼樣的信息都有,就導致貼吧擁有一些有用信息的同時,被大量垃圾類容充斥。信息的真真假假需要鑑別能力,這不是每個人都具備。但一些不經意的細節提醒,卻能產生效果。

貼吧的車迷是怎樣一群人?在這裡,他們不追星,也不搞小團體,包容戰勝了偏見。他們分享的是作為一個普通人的感受,而非看著就不專業的人,精心製作看起來專業的內容。與以推薦算法為基礎的平臺相比,如果說後者的內容是「精加工」,那麼貼吧就是粗糧,含有雜質的食物。

我會常回來看看,因為這裡有一群愛車的人,給我力量。

撰文 I劉一手 圖片 I網絡

相關焦點

  • 湖南十大考古新發現,郴州一古墓群入選!
    湖南十大考古新發現,郴州一古墓群入選!>近日,由湖南省文物局主辦,湖南省考古學會、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省文物總店承辦的「十三五」湖南省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終評會在長沙召開。
  • 怎樣在百度貼吧發帖子!貼吧審查元素頂帖代碼
    說能不能讓我教大家從0基礎新手做貼吧,也讓大家通過貼吧推廣每個月賺個萬八千。近期我和大家建了一個貼吧推廣發帖頂貼技術交流群,在群裡我會定期免費分享大家一些貼吧推廣的方法,讓你輕鬆學會貼吧發帖頂帖,精通各種貼吧引流的技巧,這是我做貼吧發帖頂貼的截圖:
  • 金堂發現大型崖墓群 文物考古工作隊已入駐進行搶救性發掘
    【金堂發現大型崖墓群 文物考古工作隊已入駐進行搶救性發掘】天府文化據悉,該墓群位於一處工地,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正對此進行搶救性發掘。此前,在距該崖墓群幾公裡外的十裡村6組,也曾發現90餘座東漢至兩晉崖墓群,是四川地區同時發現成漢墓葬最多的考古項目。現該墓群的發現,對研究當時的崖墓喪葬習俗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 圈子能幫助微信再造一個貼吧嗎?
    好物圈由微信「我的購物車」變身而來,一開始的定位是「購物版朋友圈」,用戶可以在其中瀏覽併購買好友推薦的商品。然而,由於隱私擔憂與分享激勵等問題並未解決,且入口太深缺乏運營,「購物版朋友圈」並未迎來流量爆發。10月,好物圈不再死守熟人推薦,slogan也從「和朋友分享好物」變成了「發現美好生活「,雖然仍然沒有擺脫「帶貨」色彩,但越來越多的圈子已經從好物種草轉向了興趣分享。
  • 除了直男,誰還在懷念貼吧?
    有豆瓣網友發現,灌籃高手三井壽的粉絲至今還在守護著「小三」吧。三井壽外號小三,「小三吧」是他的粉絲貼吧,「總有不明真相的第三者去發帖炫耀自己搶人老公啊什麼的,擠兌原配,結果發現大家都在聊籃球,還說怪不得原配都守不住男人敢情都打籃球去了,吧務還得不停地刪各種小三帖」,她感嘆,「這麼多年下來吧務都是真愛啊「。像這樣的關注度,貼吧已經很久沒有「享受」到了。
  • 品讀|大眾化解讀的《中國考古大發現》,讓考古走出學術「象牙塔」
    田野考古等方面成果頗豐,比如對半坡遺址、河姆渡遺址、小屯殷墟、秦始皇陵與秦兵馬俑、馬王堆漢墓、曾侯乙墓,以及長安、臨淄等古都城址進行的考古調查和發掘,產生了一系列轟動中外的重要考古新發現。1978年改革開放以後,中國考古學重回正軌,重啟與西方考古學的交流對話,考古學理論、方法和技術得到長足發展,學科建設日臻完善,許多學術研究獲得突破。
  • 《成都考古發現》20年
    成都考古,因其地域範圍和文化特點而在中國考古中具有獨特的價值。不斷湧現的考古新發現如新津寶墩遺址、成都東華門遺址、邛崍冶鐵遺址、老虎山宋明墓葬等,不僅有力推動了相關重大學術問題的研究進展,也證實了古代成都人令人讚嘆的輝煌成就。
  • 青藏高原丹尼索瓦人入選《考古學》雜誌今年世界十大考古發現
    據蘭州大學官網12月11日消息:近日,美國《考古學》(《Archaeology》)雜誌評選出2019年度的世界十大考古發現。其中,由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蘭州大學和德國馬普進化人類學研究所學者領銜、多家境內外科研院所參與的青藏高原丹尼索瓦人研究入選2019世界十大考古發現。
  • 百度貼吧:直到大廈崩塌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然而「人還是那些人」,他們將永遠通過某種方式,在網際網路大都會中彼此相連。記者|宋喆 張雨鵑 楊特 孫安妮編輯|邢逸旻QQ消息提示在手機屏幕上方一閃而過。薩珊點進去,看到負責將她的原創作品改編為廣播劇的策劃在聯絡群裡驚呼:「珊珊你有沒有存你那篇文?百度把17年前的貼子全刪了!」
  • 百度貼吧網友創作蟲蟲簡筆畫
    這故事聽起來好像離真實生活很遠,然而在百度貼吧「蝴蝶吧」裡,也有這樣一群瘋狂熱愛蝴蝶的人。今年夏天的一個飯後,在和父親散步時,我撿了一隻蝴蝶幼蟲想家養起來。可由於不知道這個蝴蝶幼蟲是什麼品種,也沒有飼養的經驗,我的小蟲子很快失去了活力……這可急得我團團轉,在網上搜索辦法的時候我偶然發現了百度貼吧「蝴蝶吧」。看著大家的貼子我頓時覺得我的小蟲子有救了。
  • 百度貼吧發帖技巧
    百度貼吧發帖技巧前言:有很多人提起,都2020年了,貼吧還有流量嗎?其實這個問題,幾年前就有人提過,因為那時候貼吧,也已經充斥著營銷號,我們總能看到一些莫名其妙的帖子排在前列,以及評論中各種不明所以的小號。
  • 麗江「大具為都古墓群」考古出土商周時期遺物1000餘件,還引出新...
    墓地葬俗較為特別,多座土坑出現分層葬,同時有二次葬,尚屬雲南考古中的首次發現。當前,考古發掘已暫告一段落,9月24日,作為此次考古發掘領隊的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閔銳來到麗江市圖書館,為麗江市文博工作者分享此次考古發掘收穫。在他的帶領下,大家沿著歷史的長河,回到春秋戰國,感受考古魅力。
  • 金字塔合輯——波士尼亞發現3萬年前的金字塔群等等
    非常感恩老爸當年毫不吝嗇的讓我買了,也由此給了我以後完全不一樣的人生機遇。扯完蛋開始寫正文,預計看完正文要120秒。正文:波士尼亞發現3萬年前的金字塔群現年45歲的塞米爾·奧斯馬納基奇出生于波黑首府塞拉耶佛,在塞拉耶佛大學經濟系畢業並獲碩士學位,以後在美國獲博士學位,
  • 潛伏在小區團購群裡快一年的我,終於發現了這群人的秘密
    去年2月底的某一天,我戴著口罩去小區外面拿網上買的菜,突然被門口小賣部的老闆叫住,讓我加入他組的小區買菜群,說是可以直接在群裡訂菜第二天去他那裡取。作為一個圖方便的「消費者」和一個對新業態抱有好奇心的「零售人」,我很樂意加入這樣的群看看這是一個怎樣的生意模式,但萬萬沒想到自己就這樣踩進了一個新的「風口」。
  • (館藏)考古重大發現!
    (館藏)考古重大發現! 近期在整理館藏拓片過程中 …… 發現館藏
  • 疑似成吉思汗陵墓被曝光 考古學者發現地底人造物
    不過,這次考古團隊在勘探陵墓之前,隊早已建立了一個人本計算網絡,並邀請世界各地的人幫忙尋找成吉思汗陵,團隊上傳了85000張由成像衛星地球之眼一號拍攝的高解析度照片到考古網站上與民眾分享,世界各地的民眾則通過仔細觀察這些照片,標出所有看似異常之處。  有數百人在衛星地圖上標出了一個不尋常的長方形,輪廓呈直線是人造物的典型特徵。
  • ...白石崖溶洞遺址 「考古中國」聚焦蘭州大學環境考古團隊重大發現
    「經過多年努力,蘭州大學環境考古團隊在甘肅夏河白石崖溶洞的研究取得重要進展,發現該遺址保存有豐富的中更新世至晚更新世古人類活動遺存,成功獲取丹尼索瓦洞以外的首個丹尼索瓦人線粒體基因序列,揭示丹尼索瓦人在晚更新世長期生活在青藏高原。」
  • 2019,風塵僕僕的國博考古人
    但是,考古卻不僅僅是「詩與遠方」的情懷,更多的是腳踏實地的努力。回首2019年,中國國家博物館考古院的考古隊員們奔走在山村田野、大山大河之間,用熱愛書寫收穫。 他們都去了哪裡?在哪裡忙碌著,收穫了什麼?2019,風塵僕僕的國博考古人,讓我們跟隨他們的腳步和身影去看一看。
  • 蘭大考古團隊研究發現: 丹尼索瓦人長期生活在青藏高原
    ,發現該遺址保存有豐富的中更新世至晚更新世古人類活動遺存,成功獲取丹尼索瓦洞以外的首個丹尼索瓦人線粒體基因序列,揭示丹尼索瓦人在晚更新世長期生活在青藏高原。」與此同時,題為「青藏高原白石崖溶洞晚更新世沉積物中發現丹尼索瓦人基因」的成果於北京時間10月30日凌晨2點在《科學》(Science)雜誌在線發表。繼2019年5月《自然》(Nature)雜誌報導蘭州大學環境考古團隊等發現青藏高原距今至少16萬年前的丹尼索瓦人下頜骨化石後,國內外的焦點再次聚集到這一古老而神秘的古人類和白石崖溶洞。
  • 永動機貼吧的人研究出了永動機,要買臺伐?
    英國化學家玻義耳發現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個 「 定律 」 ,玻義耳定律。他製作過一個非常著名的裝置——玻義耳自流壺( Boyle’s Self-Flowing Flask ),也許有很多人都看過這個神奇的裝置。。。可以看到綠色液體在經過漏鬥連接的水管後又流入了漏鬥之中,從而形成了一個循環,看上去可以永遠地進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