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收留斯諾登7年,是賠是賺?隨著時間推移,負面效果凸顯

2021-01-08 歷來現實

俄羅斯收留了斯諾登7年,是賠了還是賺了?

收留斯諾登沒有賠本的問題,因為對於一個國家來說,養活一個人,都是小菜一碟,哪怕是個窮困潦倒、餓殍遍地的國家。

別說收留一個斯諾登,就是收留一千個一萬個斯諾登,對一個國家來說都不是問題。

因此說,俄羅斯即使收留斯諾登七十年,從經濟方面來說也談不上賠本。

也許有人會說,你說的不賠本,只是從經濟成本上考慮的,沒有從政治角度上分析。

如果從政治角度上說,俄羅斯就更沒有什麼成本。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跟俄羅斯吞併南奧塞梯、佔領克裡米亞、肢解威脅烏克蘭相比,收留斯諾登更不就不足掛齒。

這就像一個罪犯,犯了四宗罪,前三個是殺人搶劫綁架,捎帶還偽造了一次身份證。最後定罪的時候,他偽造身份證的量刑一定不會對總的量刑有任何影響。

對於俄羅斯來說,收留斯諾登就是跟偽造身份證一樣是小的不能再小的小問題。

俄羅斯即使沒有收留斯諾登,也會受到美國和西方國家的制裁和打壓,因為它吞併別國領土,犯了西方國家的大忌,挑戰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也違反了聯合國憲章。

所以說,俄羅斯收留斯諾登先生,是沒有政治成本的,經濟成本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從這個角度來講,俄羅斯當年收留斯諾登,是個極其英明的決定,肯定是賺了。

那麼俄羅斯到底賺了多少呢?

首先,普氏肯定賺了。

普氏是俄羅斯領導人,是政治強人,是俄羅斯事實上的終身總統,對於一向標榜反獨斷的美國來說,普氏就是眼中釘,要不擇手段圍堵打壓。

而政治強人都是暴脾氣,都是睚眥必報,就是一點氣都不能受。用普總統的名言說,那就是"一旦被人欺負,瞬間就要反擊。"

對於西方世界的欺負,普氏是不能忍的,要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於是就堅決收留斯諾登,狠狠出了一口氣。

那麼除此之外,斯諾登還給俄羅斯帶來了什麼呢?

帶來了美國政府醜聞——稜鏡計劃

2013年5月,身為美國國家安全局系統管理員的斯諾登先生不辭而別,突然離開美國,然後此君乘飛機經夏威夷到達了我國香港地區。

到達香港後,斯諾登不顧一身疲憊,馬上召開新聞發布會,對全世界爆出驚天大料:美國國家安全局自2007年以來就實施了一項絕密的電子監聽計劃——稜鏡計劃。

該計劃的核心就是監控網上所有個人信息,監視全世界人民的一舉一動,包括西方盟友和各國政要。

該計劃是美國政府牽頭的,美國微軟、蘋果、谷歌、雅虎、Facebook在內的諸多科技巨頭都樂此不疲、鞍前馬後效力。

擁有如此強悍的團隊,全世界人民的一舉一動,美國政府都洞若觀火、了如指掌。

世界人民的電子郵件、聊天記錄、照片及視頻,或者是他們的家庭成員和同事朋友的聯繫方式,甚至大家的銀行帳戶密碼他們也知道得一清二楚。

這還不是最可怕的,猛料還在後面。

比如;美國國安局曾多次入侵他國通信行業,在網上搜集他國公民的個人信息,甚至他國公民在外國銀行的帳戶存款的具體數額他們都知曉了。

但這些猛料對美國的國際形象並沒有多大傷害,對美國和盟友的關係也沒有什麼影響。

因為就像各國之間的間諜戰一樣,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不在做,大家彼此心知肚明,真要被抓現行的時候,當事的"受害"國義正辭嚴要譴責一番,做做表面文章,其實心裡也覺得搞笑:我們自己也在做,只是沒有被抓住。

當法國和德國政要被爆遭到美國政府監聽的時候,表面上很生氣,其實是做姿態的,說不定自己對美國總統的監聽更到位呢?

世界上無論哪個國家,只要有偷窺、監聽的實力,不那樣做才是白痴呢,我們老祖宗早就說過,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可惜那時候沒有網際網路等高科技技術手段。

能讓美國出醜的結論就是好結論,俄羅斯媒體在對外報導中,已經因為其濃重的傾向性為西方媒體詬病,斯諾登是天上掉下來的寶貝,無可質疑的第一手信息源,對俄羅斯發起的對外信息戰來說,彌足珍貴。

雖然俄羅斯當年收留斯諾登之舉事賺到了,但是隨著時間推移,斯諾登的反面效果日益凸顯。

首先是斯諾登在美國的層級有限,掌握的情況也就那麼多,再敲骨吸髓也榨不出油水了,利用價值無限趨近於零。

除此之外,斯諾登在俄羅斯也不老實,時間長了也錯把他鄉當故鄉,隔三差五就會聊聊哪個政要桃色新聞、搞貪腐,做違法交易,殺害反對派等見不得人的醜行。

這樣的爆料不但沒有給俄羅斯帶來好處,反而帶來負面的評價。

因為好多國家的政要都不乾淨,都有醜聞;你把人家扒光了放到聚光燈下,有意思嗎?

而俄羅斯給這樣一個「精神不正常」的刺兒頭提供庇護,說明自己精神都不正常。

客觀地說,斯諾登就是一個麻煩製造者,以人權衛士自居,去給俄羅斯招惹麻煩。

俄羅斯最怕什麼,人權問題。

因為普氏為了能讓俄羅斯人民給他20年,必須要對把用"人權"當武器對他進行攻擊的形形色色的反對派人士繩之以法。

無論是記者還是黨派大腕,只要想競選總統,批評總統,先要考慮這樣做的代價。

對任何一個國家來說,自由不是無底線的;人權也不是沒有原則的,都是要付出代價的。

有時候國家的穩定,必須要犧牲"人權";不然的話,國家就會遭難,美國目前的疫情正好說明這一點。

普氏不在乎什麼人權,誰談跟誰急。

在這樣的情況下,斯諾登留在俄羅斯就是天天打臉普氏,這就很尷尬了。

從長期意義上說,收留斯諾登之舉,俄羅斯越來越深陷虧損。能否止跌?那還要看斯諾登的嘴巴大不大,當大到難以承受之重,他的下場,我們都懂。

相關焦點

  • 俄羅斯收留斯諾登7年,是賠了還是賺了?或打了一手好牌
    相信大家對一位美國CIA僱員十分了解,他曾經因為「稜鏡計劃」而被美國全面通緝,後來因為受到俄羅斯方面的重視,俄羅斯將他收留並保護起來,他的一生可謂是傳奇而驚險,他便是斯諾登。那麼為什麼斯諾都能夠得到俄羅斯的重視呢,或許是俄羅斯總統普京所設下的一盤局。
  • 當初21國都拒絕了斯諾登的避難申請,俄羅斯收留他7年是賠是賺?
    最終這位美國政府所謂的「叛國者」,逃往了俄羅斯,並且俄羅斯方面表示不會引渡斯諾登。現如今俄羅斯已經收留了斯諾登7年之久,這個美國政府眼中的叛徒,外人眼裡的「英雄」,到底給俄羅斯帶去了什麼好處?普京之所以敢收留斯諾登,這也證明俄羅斯的國際地位已經到了敢於和美國正面硬剛的地步。
  • 當年收留斯諾登,如今俄羅斯到底是賺了,還是賠了?
    後來,因為對美國政府的秘密監控工程感到良心不安,2013年6月,斯諾登將美國國家安全局關於PRISM監聽項目的秘密文檔披露給了《衛報》和《華盛頓郵報》,隨即遭美國政府通緝,事發時人在香港,隨後飛往俄羅斯。2013年斯諾登尋求俄羅斯的政治庇護,而俄羅斯也同意斯諾登前往俄羅斯,至今已有7年之久。至於俄羅斯收留斯諾登是賺了,還是賠了,銘蘇先生認為俄羅斯收留斯諾登還是利大於弊。
  • 俄羅斯收留美國「叛徒」斯諾登,現在已經七年了,賺了還是賠了?
    這還用說,肯定是賺了!先解決這兩個問題:斯諾登是誰?為何會被俄羅斯收留?①: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前僱員:斯諾登洩露美國重要機密(稜鏡計劃),被美國特工追殺逃亡其他國家;②:2013年,斯諾登被美國列為「叛徒」,後續逃亡到俄羅斯,俄羅斯給予斯諾登「政治庇難」,當時給了他一年的庇護時間。
  • 先收留斯諾登7年,後又給永久居留權,俄羅斯是要和美國硬剛嗎?
    根據央視新聞報導,近日斯諾登的律師庫切列納向媒體表示,斯諾登獲得了在俄羅斯的永久居留許可。在今年4月份,庫切列納曾表示斯諾登打算再向俄羅斯申請延長3年的居留許可,其居住證本來要在4月底到期,但是由於新冠疫情的原因,斯諾登的居住證自動延長了將近2個月的時間。
  • 現在看來,俄羅斯收留斯諾登已七年,是得到的多還是失去的多?
    網友:現在看來,俄羅斯收留斯諾登已七年,是得到的多還是失去的多?其實俄羅斯收留諾斯登並沒有得到什麼太多有用的價值,而俄羅斯承受美國的經濟制裁,這雨收留諾斯登沒有多大的關係。畢竟不存在諾斯登洩密事件,不存在諾斯登被俄羅斯方面收留,美國不也一樣要對俄羅斯進行經濟制裁嗎?
  • 在俄羅斯七年的斯諾登現在怎樣了
    俄羅斯收留了斯諾登7年。斯諾登還是安全地活著,普京收留斯諾登是賺了還是賠了,不好說,實際上,在斯諾登的問題上,真正賺了的是兔子,因為斯諾登的第一個庇護點在香港。而且在香港待了三個星期。俄羅斯收留斯諾登更多地是為了丟美國人的臉,因為一個中央情報局技術分析員很難知道什麼核心情報,特工出身的普京深知,間諜最大的價值在於潛伏,屬於「一次性」商品,一旦暴露就一文不值,再就是斯諾登的「叛變」屬於個人主動辭職(而非叛逃)。他的價值更加不值錢。愛德華·斯諾登,現年37歲。前美國中央情報局技術分析員。實在是不知道出於何種原因和目的叛逃美國的。
  • 俄羅斯當初為何要收留斯諾登?不是為了與美國鬥氣,此舉穩賺不賠
    俄羅斯收留斯諾登雖然沒有賺多少錢,但是賺取了一些宣傳,所以總的來說俄羅斯還是收穫了一些利益,而且斯諾登可能成為未來俄美博弈中的重要籌碼。在2013年斯諾登逃離美國之後,雖然俄羅斯的安全機構曾與其接觸過,但是當時俄羅斯對他的看法還是模稜兩可的,並沒有打算收留他,而且如果收留勢必就對美俄關係造成一次打擊。
  •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類的智商在下降,沒有人知道為什麼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人類的智商水平確實在下降,沒有人知道為什麼。但是科學家們在很大程度上同意以下這個觀點:這是由於環境中的某些因素造成的,而不是因為出現了更多基因不太穩定的人。在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人類的智力水平一直在穩步上升。
  • 負面報導傳播效果研究及負面效果應對策略
    什麼是「負面報導」,如何把握負面報導的「度」,減少它的負面效果,這是當下關於負面報導行為所需要迫切研究討論的問題。論文從「負面報導」這一概念的定義入手,結合負面報導在中國的發展歷史,通過分析比較具體的新聞案例來總結歸納負面報導的兩種傳播效果——正面效果和負面效果。同時,就負面報導所出現的負面效果,應該怎樣從不同的主體出發控制或者避免負面效果的擴大化,也是本論文所研究的一個重要內容。
  • 新的研究揭示了智力是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和發展的
    在過去的120年裡,該領域對我們在認知功能模式中彼此之間的差異有了更多的了解,而不是我們每個人在不同時間內的差異。考慮到以人為本的方法在醫學和神經科學等其他領域取得了豐碩成果,這一點很奇怪。即使在對人類行為的研究中,也有進展,從觀察個體情緒如何隨時間波動,到個體性格特徵如內向和開放到新體驗甚至我們的道德如何在一天中波動。
  • 收購斯諾實業又是一地雞毛,國民技術瘋狂併購或有貓膩?
    併購協議內容奇葩,獨董曾投反對票  回顧2017年,國民技術收購斯諾實業股權時,從接觸標的公司到董事會通過收購議案,僅耗時不到20天。而之前有意向收購斯諾實業股權的上市公司雪萊特(002076,股吧)則用了長達6個月左右的時間進行收購前的調查,最終因交易價格等未達成一致意見,雪萊特於2017年9月終止收購計劃。
  • 58在線兼職,包你只賠不賺
    「一單一結,足不出戶,日賺百元,月入過萬!」相信很多人都曾經為這樣的廣告詞心動過。疫情期間,由於長時間呆在家中,很多人會選擇在網上尋找兼職。辛辛苦苦兼職,也許賺了個寂寞58在線兼職裡目不暇接的線上兼職任務,看起來似乎都很簡單,標著「5分鐘完成」、「6分鐘完成」的字樣,工資也從3、5塊到幾十塊不等。
  • 海牙地區法院撤銷俄羅斯判賠尤科斯的裁決
    倫敦2016年4月21日電 /美通社/ -- 2016年4月20日,海牙地區法院宣告俄羅斯聯邦針對2014年一起重大裁決的上訴勝訴,撤銷俄羅斯判賠前尤科斯石油公司(Yukos Oil Company)大股東超過500億美元的裁決。
  • 可以觀察大陸和海洋是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的
    現在,感謝軟體工程師伊恩·韋伯斯特,你可以使用一個3D互動工具,以神奇的細節來觀察地球上的大陸和海洋是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的。「古地球」是利用地球板塊的數據創造出來的。這是一個由板塊構造數據組成的開放式儲層,揭示了地球歷史上構造板塊的運動。韋伯斯特在這個數據中添加了視覺上的天賦,這意味著你可以看到當第一朵花出現的時候地球是什麼樣子。
  • 當年被美國通緝,逃到俄羅斯7年娶了當地姑娘的斯諾登,如今怎樣
    還記得當年被美國緊急通緝,最終逃到俄羅斯7年,娶了當地姑娘的特工斯諾登嗎?現狀如何了呢?一、斯諾登曾經美國的政府發出通緝斯諾登的通知,而之所以斯諾登會被通知,是因為他洩露了很重要的機密。曾經他在美國安全局工作,在2013年,他暴露出美國政府的醜陋嘴臉,他還爆料出谷歌臉書等一些軟體會製造病毒入侵其他國家的計算機系統,以至於受害者是數以千千萬萬的人,這樣的消息一經曝出引起了全世界人的恐慌。
  • 新發現的斯諾對「一二·九」運動最早的一篇報導
    最早提出此說的是與斯諾有著師生情誼的燕京大學學生自治會執委會文書陳翰伯。在運動爆發前後的一段時間內,他與張兆麟(燕大學生自治會主席)、黃華(燕大學生自治會執委會主席),以及黃敬(北大數學系學生)、姚依林(清華大學歷史系學生)等學運骨幹經常到斯諾家裡打聽消息,議論時局,並商討如何開展學生運動。
  • 俄羅斯收留斯諾登已經七年,美俄的博弈當中是否獲得了收穫?
    斯諾登事件已經過去了7年,但是斯諾登事件所揭露出來的美國險惡陰謀一直縈繞在世界各國心頭。美國對世界各國的監聽所制定的稜鏡門計劃,連美國最信任的歐洲盟友,德國首相默克爾的手機都進行了監聽,可見在美國眼中,哪有什麼盟友?
  • 當年曝光美國「稜鏡計劃」,在俄羅斯避難7年的斯諾登,過得怎樣
    在這個計劃曝光之後,他立馬成為了美國的公敵,只好四處逃竄,最終他來到俄羅斯避難,後來他怎麼樣了呢? 為了驗證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他用了四年的時間,這四年以來,除了工作之外,他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了研究這件事情上,後來終於確定,美國真的有「稜鏡計劃」存在,這個時候他陷入了躊躇不定。 要知道,此時斯諾登的生活非常穩定,他每年的年薪達到了二十萬美元,這放在美國也是相當恐怖的了。他的父母健全,一家人非常和諧,他還有一個關係很穩定的女友,二人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
  • 日本傷兵戰後被棄,河南農民收留照料47年,報答方式令人唏噓
    傷兵見狀大喜,吃完窩窩頭後竟然一直跟隨孫邦俊夫妻身後,始終不肯離去,看樣子是希望好心的孫邦俊夫婦收留自己。孫邦俊夫妻二人都是極為淳樸善良的農民,經過一番商量後,兩人決定收留傷兵,想著這也算是行善積德。誰也沒想到,傷兵這一住就是4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