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購斯諾實業又是一地雞毛,國民技術瘋狂併購或有貓膩?

2020-12-05 和訊股票

  來源:壹財信

  作者:趙書涵

  國民技術(300077,股吧)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國民技術")自創業板上市後,在安全晶片領域大展拳腳,成為行業龍頭。上市時超募資金高達20億元,之後在使用超募資金對外投資時,國民技術收購的項目接連"爆雷",箇中原因值得深思。

  據公開信息,從增資華夏芯留下一地雞毛欲全身而退的國民技術,目前還深陷在併購深圳市斯諾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原深圳市斯諾實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斯諾實業")的泥潭中。當初收購時因協議內容奇葩曾遭獨董反對,高估值"爆雷"卻因禍得福,而未達業績承諾造成的補償款遙遙無期。

  併購協議內容奇葩,獨董曾投反對票

  回顧2017年,國民技術收購斯諾實業股權時,從接觸標的公司到董事會通過收購議案,僅耗時不到20天。而之前有意向收購斯諾實業股權的上市公司雪萊特(002076,股吧)則用了長達6個月左右的時間進行收購前的調查,最終因交易價格等未達成一致意見,雪萊特於2017年9月終止收購計劃。

  之後,國民技術沿用雪萊特擬收購斯諾實業股權時聘請的審計機構大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下稱「大華所」)、評估機構開元資產評估有限公司(下稱「開元資產」)開展收購調查工作。

  2017年12月21日,國民技術發布收購公告,擬通過全資子公司深圳市國民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現更名為"國民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下稱"國民電商")、深圳前海國民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國民投資")收購斯諾實業70%股權,股權收購款合計為人民幣133,615.3846萬元。

  斯諾實業成立於2002年2月7日,註冊資本為5,333.3333萬元,專業從事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此次收購是國民技術對新能源行業的戰略布局。

  該次股權轉讓定價是以2017年6月30日為基準日,根據大華所審計的財務數據,斯諾實業2015年至2017年1-6月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4,739.05萬元、29,272.52萬元、27,381.97萬元,實現淨利潤3,623.18萬元、7,351.42萬元、7,690.77萬元。雖然營收和淨利增長勢頭較快,但當時的應收帳款佔營業收入的比例也在逐年遞增,甚至2017年上半年佔比已達111.57%。斯諾實業的業績增長存在依賴賒銷的情況,並且近幾年的現金流緊張,一直是負數。

  開元資產以收益法對斯諾實業的股東全部權益價值進行評估,得出的市場價值評估值為200,936.39萬元,比合併會計報表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股東)權益評估增值高達166,439.07萬元,增值率為482.47%。經雙方協商一致,最終的收購價格依據收益法評估值,斯諾實業70%股權所對應的交易價格為133,615.3846萬元。其中,國民技術的子公司國民電商支付50%股權的收購款,子公司國民投資支付20%股權的收購款,具體收購款支付情況如下圖:

  (截圖來自《關於現金收購深圳市斯諾實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70%股權的公告》)

  這次收購,業績承諾方鮑海友(原斯諾實業控股股東、實控人)獨享了一份"大禮包"。斯諾實業高達20億的估值中,其中3億元專項用於支付給鮑海友,並且國民電商和國民投資還承諾,若斯諾實業在全部業績承諾年度內累計實現的淨利潤數額超過累計承諾的淨利潤,超出部分淨利潤金額的60%由斯諾實業以現金方式獎勵給鮑海友。

  這樣的收購協議也讓國民技術的獨立董事劉斌對此產生了異議。在收購公告發布的前一天董事會上,劉斌對收購斯諾實業股權的關聯議案均投了反對票,認為部分協議內容會影響國民技術及作為收購主體的兩子公司對斯諾實業的管理與主導。

  高估值受到質疑,巨額商譽埋雷

  2018年3月,國民電商和國民投資完成斯諾實業的股權收購。深交所曾下發關注函問詢斯諾實業100%股權估值的評估依據等問題。

  國民技術的回覆公告中提到,截至評估基準日(2017年6月30日),此次收益法評估僅將斯諾實業本部、深圳市斯諾實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永豐分公司(下稱"永豐分公司")、子公司江西斯諾新能源有限公司納入收益預測範圍,而內蒙古斯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內蒙古斯諾")、山西斯諾新材料有限公司、陝西斯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3家子公司因成立時間短且尚未進行實際的生產經營,開元資產並未將其納入收益預測範圍。

  《壹財信》注意到,斯諾實業在2016年6月8日成立的一家分公司——深圳市斯諾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坪山分公司,開元資產在進行資產評估時並未提及到,信息披露或出現重大遺漏。

  另外,此次評估中,永豐分公司經審計的財務數據與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公示的年報數據不一致。根據國民技術回復公告,永豐分公司2015年和2016年的主營業務收入分別是11,751.00萬元、20,287.56萬元。但是對方年報披露的主營業務收入分別是9,603.00萬元、17,000.00萬元。而負責此次評估工作的開元資產和籤字評估師陳邁群在2017年11月22日被湖南證監局出具了警示函,原因就是其在另一起收購評估工作中出現不符合《資產評估準則》的相關規定和要求的行為。

  以上出現的各類問題或是因為此次股權收購的倉促,而始終令人感到疑惑的是,開元資產給出斯諾實業溢價近5倍的估值依據何在?

  《壹財信》發現,國民技術的子公司收購斯諾實業股權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內蒙古呼和浩特石墨化項目(下稱"石墨化項目")能帶來穩定可靠的利潤增長點。但開元資產在評估中卻並未將承接石墨化項目建設的內蒙古斯諾納入收益預測範圍。而在股權收購完成後,國民技術的多份公告中均提及,斯諾實業的主要利潤增長點來自石墨化項目。

  既然內蒙古斯諾的地位如此重要,開元資產評估斯諾實業資產時為何選擇"忽視"?

  同時,在此次收購前,斯諾實業最後一次增資出現在2017年1月,浙江華友鈷業(603799,股吧)股份有限公司、西藏豐隆興聯投資中心(有限合夥)、莘縣盈諾企業管理諮詢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克拉瑪依啟誠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成為新股東,這次增資以2016年預計淨利潤為基礎協商確定。增資後,斯諾實業的整體估值是8億元。在不到6個月時間,斯諾實業的估值突然增長了12個億,國民技術因收購斯諾實業形成商譽104,428.83萬元,埋下隱患。

  業績承諾未完成,補償款難追回

  距離國民技術子公司完成收購斯諾實業70%股權僅一個月後,斯諾實業的主要單一大客戶深圳市沃特瑪電池有限公司出現債務危機,再加上宏觀經濟環境及資金政策影響,斯諾實業的經營遭遇"滑鐵盧",斯諾實業的原股東完美脫身。

  此外,國民技術看好的主要盈利增長點的石墨化項目也一再"難產",項目的建設進度比計劃延後。國民技術子公司收購斯諾實業股權時,石墨化項目正在建設初期,尚未貢獻收益。當時斯諾實業的管理團隊評估,此項目預計2018年7月左右投入生產。

  石墨化A車間直到2018年11月才開始試生產,而B車間的投產時間從2019年的4月推遲到2019年7月,又推遲到2020年完工,具體投產時間還未確定。這無疑給斯諾實業的業績承諾完成增加了難度。

  2018年12月,國民技術一紙公告,預測斯諾實業無法完成當年度的業績承諾即扣非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不低於1.8億元,並與業績承諾方鮑海友籤訂了《股權質押合同》,分別將其持有的斯諾實業18%、7%股權(合計25%)質押給國民電商及國民投資,為斯諾實業未達到承諾淨利潤而產生的補償義務(如有)提供擔保。

  國民技術2018年年報出爐後,斯諾實業的業績不忍直視,當年度扣非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為-47,775.73萬元,與其承諾的業績相差65,775.73萬元。

  2019年10月,國民電商和國民投資與斯諾實業的原3位自然人股東籤訂《補充協議》,將斯諾實業的股權收購對價調整為66,516.35萬元,調減的67,099.03萬元計入了國民技術2019年的營業外收入。因禍得福,本來連續兩年虧損、面臨退市風險的國民技術,因為調整收購對價,使得非經常性損益增加,實現了扭虧為盈、保殼成功。

  不過,斯諾實業2019年的業績依然慘澹,扣非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22,728.93萬元,相距淨利潤2.5億元的業績承諾甚遠。

  按照協議,鮑海友需要支付巨額的業績補償款。因業績補償款的履行問題,國民電商和國民投資於2019年8月22日將鮑海友訴至法院。雖然案件勝訴但因對方一直未履行生效判決,案件進入了強制執行程序,但截至目前,鮑海友依然尚欠公司業績補償款642,252,954.18元。

  國民技術在資本市場上留下的這些併購實例或成為典型的反面案例,其中是否有其他內幕尚無從得知。不過國民技術上市後留下的問題遠不止這些,《壹財信》將繼續關注。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壹財信。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

相關焦點

  • 先踩雷再跳坑 國民技術連虧兩年後施「財技」扭虧
    在訪談快結束時,一位嘉賓送給孫迎彤一句祝福:「IC技術艱,國民技術攀。」或許孫迎彤也沒想到,國民技術往後多年的歲月中沒有「攀」,只有「艱」:先是晶片設計業務長期無重大發展,接著5億元投資款被卷包,然後又是13億元併購的鋰電池材料企業出現巨額虧損。
  • 國民技術靠秀財技「保殼」,業績補償款難以回收,公司曾遭行政處罰...
    業績補償難收回,這一情況對於國民技術來說是並不新鮮的,其投資或併購的標的公司業績不達標並不是第一次,此前收購的斯諾實業就因為經營業績不達標,業績承諾方遲遲不肯履行補償約定,上市公司不得不藉助法律訴訟來解決問題,而即使如此仍有巨額補償款未能收回。
  • 投資華夏芯留下一地雞毛,國民技術或難全身而退
    投資華夏芯留下一地雞毛,國民技術或難全身而退 2020
  • 國民技術(300077.SZ)業績快報:2019年度業績扭虧為盈至1.08億元
    格隆匯2月25日丨國民技術(300077,股吧)(300077.SZ)披露2019年度業績快報,2019年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95億元,同比下降34.44%;利潤總額1.33億元;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1.08億元,上年同期虧損16.14億元;基本每股收益0.19元。
  • 寧夏賽馬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收購報告書摘要
    上市地點:上海證券交易所  股票簡稱:賽馬實業  股票代碼:600449  收購人公司名稱:中國中材股份有限公司  住所:北京市西城區西直門內北順城街11號  通訊地址:北京市西城區西直門內北順城街11號  股票代碼:01893.HK  收購報告書籤署日期:二〇一〇年十月  收購人聲明  一、本次收購的收購人為中國中材股份有限公司
  • 小學生優秀作文賞析——《秋天的蝴蝶》《瘋狂的雞毛》《艾草》
    艾草的根深扎進土壤裡,莖筆直地立著,表面呈黃褐色帶有稜條,葉子表面呈深綠背面長有細小的絨毛。艾草不喜歡一個人獨自生長,總是一大團、一大簇聚集在一起。輕輕地掐下一片艾葉,慢慢地放在鼻子邊,一股艾草特有的芳香傳入大腦的記憶深處,讓人牢牢地記住這獨特的味道。艾草最美的地方當屬艾葉了。瞧!有的葉子狀如菊花,有的葉子狀如手掌還有的狀如雪花,一團團、一簇簇美不勝收、惹人喜愛。
  • 併購不斷 PerkinElmer將收購澳洲生物技術公司RHS
    RHS Limited,相比RHS 2月23日的收盤價有100%的溢價。  RHS Limited開發單細胞基因組技術,其主要產品之一是EmbryoCellect,一種用於檢測整個染色體非整倍性(染色體數量異常)的微陣列。  近年來,生物技術領域的併購勢頭不斷增長。就在上周,默克和Viralytics宣布了一項擬議交易,默克收購整個Viralytics的金額約5.02億澳元,比市場價值高出160%。
  • 口罩賣到脫銷的3M(MMM.US),原來是併購高手,20年收購70多個標的
    帝國的轉型,併購與整合加速擴張雖然口罩不是3M公司主業,但此時3M公司卻因口罩爆得大名,而創建之初3M公司並不是一家口罩企業。100多年以來,3M公司開發了近七萬種產品,目前,世界上有50%的人每天直接或間接地接觸到3M的產品,3M帝國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 從不足2000萬到目前15億資產 聚光科技:在併購中堅守
    聚光科技一位高層向記者解釋,吉天有著深厚的技術功底,而聚光科技的進駐為其注入靈活的運營管理機制,能夠讓原本有些老化的企業又重新「年輕化」,未來幾年的發展肯定會幾倍於現有速度成長的。  併購擴容路  聚光科技和北京吉天的聯姻實現的這種優勢互補,能最好地詮釋聚光科技的發展模式。
  • 溢價3000萬收購小天鵝 為啥美的熱衷併購?
    2016年美的以約5億美元的花費收購東芝白色家電業務板塊80.1%股權,美的從中獲得了東芝品牌授權及5千項白電專利。這樣看似花了大錢,但實際上省去了不少家電技術研發費,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生產效率。2017年美的再次開啟收購計劃,以292億人民幣對價收購庫卡集團94.55%股權,進入機器人及自動化設備領域。
  • 河南上市公司熱衷設立併購基金
    該併購基金主要投資北玻股份產業鏈上下遊內具有核心高端技術的高增長性企業,如超大規格玻璃、汽車玻璃、電子玻璃、特種玻璃等高端領域;建築材料領域具有核心技術且行業排名靠前的高增長性高科技企業,如矽巢材料、外牆複合材料保溫板、玻璃纖維複合材料等環保新材料;以及其他符合北玻股份發展需求或與北玻股份有戰略協同效應的圍繞節能環保、智能製造、新材料及先進位造等領域內高成長性戰略新興企業。
  • 九大觀點證明區塊鏈技術應用是反科學的 終究會一地雞毛
    ,而且預計許多區塊鏈概念股接下來還會連續漲停,很可能創下A股市場有史以來最瘋狂的炒作記錄。上市公司直接或間接與區塊鏈相關,相當於A股上市公司總數的七分之一;昨天(2019年10月28日)更是扛起A股上漲的大旗,在全部150多隻漲停股票中,90%以上屬於區塊鏈概念股,其中多數是業績每況愈下、動態市盈率超過50倍以上甚至是虧損的垃圾上市公司,而且預計許多區塊鏈概念股接下來還會連續漲停,很可能創下A股市場有史以來最瘋狂的炒作記錄。
  • UTC收購柯林斯 航空史最大併購
    收購完成後,羅克韋爾柯林斯與UTC的航空系統業務合併,組成柯林斯航空系統,提供航空產業的電氣、機械和零部件解決方案。完成收購的同時,UTC宣布將拆分為三家獨立公司——聯合技術公司(UTC)、奧的斯(Otis)和開利(Carrier)。這三家新公司由UTC的四大主營業務——惠普、聯合技術航空系統、奧的斯以及聯合技術環境、控制與安防——拆分而來。
  • 葵花葯業廣告式營銷難續 瘋狂收購面臨整合難題
    日前,據《中國經營報》曝光,在國內多家視頻網站正在播放的《在線名醫堂葵花護肝大講堂》視頻中,多次出現了「葵花護肝」等醒目字樣,並有「專家」為一款名為葵花護肝片的處方藥背書。此外,葵花葯業最為被大眾所熟知的藥物是吳秀波代言的胃康靈和海清代言的小兒肺熱咳喘口服液兩大產品。而上述行為均與現行《廣告法》相逆。
  • 新發現的斯諾對「一二·九」運動最早的一篇報導
    學生聲援的分量,在1926-1927年的國民革命爆發前後,再次重大地影響了歷史的平衡。孫逸仙博士在革命中賦予了學生們責任重大的角色。當蔣介石委員長1927年奪取政權時,數以千計曾為革命成功奉獻一己之力的學生遭到了屠殺。
  • 經典併購回顧:吉利與沃爾沃的「蛇吞象」故事
    從企查查獲悉,浙江吉利控股集團(以下簡稱「吉利控股集團」)始建於1986年,1997年進入汽車行業 ,一直專注實業,專注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不斷打基礎練內功,堅定不移地推動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現資產總值超過2000億元,員工總數超過12萬多人,連續七年進入世界500強。
  • 半導體設備龍頭的併購史
    首先,我們回顧這幾個設備企業的併購史,發現十家企業中應用材料和科磊半導體的收購行為最為積極,收購次數分別達到21次和28次。對於應用材料而言,其核心發展戰略之一為提供全流程的有競爭力的設備產品,除了光刻產品基本由ASML壟斷外,其他產品基本均有布局,因此其併購行為也表現出積極、廣泛的特徵,尤其會選擇併購自身不具備的產品線,或者能夠改進其現有產品的技術。
  • 虎牌控股8億元收購宏發能源
    本報訊 昨天,虎牌控股集團對外宣布,對浙江宏發能源的收購正式完成,總併購金額達8.4億元,這是國內輸配電行業最大的一筆收購案。虎牌控股集團前身是杭州低壓電器總廠,已經有60年的歷史,目前是國內輸配電行業配套能力最強企業之一。
  • 2003年國內十大併購事件候選名單及事件
    4、京東方完成對HYDIS旗下TFT-LCD業務的收購    2003年2月12日,京東方對外界正式宣布,京東方以3.8億美元的價格,成功收購了韓國現代顯示技術株式會社(HYDIS)的TFT-LCD(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件)業務。
  • 2020海外教育收併購:美印交易數量最多,單筆最大收購金額35億美元
    此外,不同國家的收併購活動所集中的賽道也與其整體的教育科技活躍領域一致,如美國的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和學術出版,以及印度的K12在線培訓和備考市場。收購方主要包括上市公司、新晉獨角獸和進入後期融資輪次的公司。此外,掌管幾十億美元資產的私募股權公司也越來越多地關注教育科技領域,並出手促成了多筆大額收併購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