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面報導傳播效果研究及負面效果應對策略

2020-11-23 人民網

摘 要:近年來,隨著媒介環境的變化,負面報導這種特殊報導形式也慢慢受到廣大媒介工作者的重視。在如今的媒介環境下,如果一味否定負面報導,則明顯有悖於當代輿論環境;若過分縱容負面報導的泛濫,又可能會引發輿論危機,給社會帶來不穩定的影響。什麼是「負面報導」,如何把握負面報導的「度」,減少它的負面效果,這是當下關於負面報導行為所需要迫切研究討論的問題。論文從「負面報導」這一概念的定義入手,結合負面報導在中國的發展歷史,通過分析比較具體的新聞案例來總結歸納負面報導的兩種傳播效果——正面效果和負面效果。同時,就負面報導所出現的負面效果,應該怎樣從不同的主體出發控制或者避免負面效果的擴大化,也是本論文所研究的一個重要內容。

關鍵詞:負面報導;傳播效果;負面效果

在建國初期的媒介報導中,正面新聞佔據著新聞報導的主流,甚至可以說新聞報導的全部。而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由原本的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原本單調的媒介市場也隨之轉型。為了吸引更多的受眾、提高媒體本身的市場佔有率,各類媒體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在這種情況下,負面報導逐漸成為許多媒體爭奪時常吸引力的重要手段。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學術界掀起了一股「負面報導」的研究熱潮。但是國內的學術界尚未出現一種對於「負面報導」的定義,能夠獲得絕大多數新聞研究者的認同,負面報導是否完全等同於輿論監督、負面影響,一直是學術界爭論不休的問題。

一、負面報導的界定

「負面報導」、「負面新聞」、「負面新聞信息」、「負面影響」……隨著國內媒體對於「負面報導」越來越多的關注,各類與「負面新聞」相關的說法也應運而生。通常情況下,人們所提及的「負面報導」只是一個籠統的概念,有時指「負面新聞信息」有時又指「負面新聞報導」。

(一)負面報導和負面新聞信息

說到「負面」報導,許多人的第一反應便是「負面新聞信息」的報導。負面信息所涵蓋的範圍很廣,總體說來,不好的、壞的、消極的、反面的信息,我們都可以統稱為負面信息。

首先我們來定義一下什麼是負面新聞信息。中央民族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學者丁豔麗在文章《負面新聞信息在我國的傳播》中指出,「『負面新聞信息』這個詞的中心要素是『新聞信息』,指處於原始狀態的事實,其(與負面新聞的)區別在於,負面新聞信息是一種處於原始狀態的消極變動的事實,其傳播既可以產生消極的影響,也可以產生積極的影響,而負面新聞是經人傳播的、產生消極影響的新聞。[1]」

報導「負面新聞信息」的新聞我們可以將其稱為「負面新聞」,然而,並非所有的負面報導都是只報導「負面新聞信息」的,他們兩者之間存在一種包含與被包含的關係。明顯,負面報導所涵蓋的面要更廣一些。

(二)負面報導的界定

綜上所述,負面報導並不完全等同於負面新聞信息報導。

學者張威曾在自己的《比較新聞學》這樣定義負面新聞報導:負面報導聚焦於那些與現行社會秩序和道德標準相衝突的事件以及一切反常現象。

一般說來,犯罪、性、醜聞、事故以及自然災害等類事件往往是它報導的重點。對於具有社會內容的負面報導來說,它的目的不在於歌頌光明,而在於反映和暴露社會敏感灰暗的一面,以使公眾矚目、震驚、警醒。它強調變動、反常和衝突[2]。

這一個定義比較傾向於將負面報導界定於對「負面新聞信息」的報導,犯罪、性、醜聞、事故等等,這些即是常見的負面新聞信息,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公關危機事件。

而學者梁新在自己的碩士學位論文《負面報導論》中則從受眾的心理角度分析,將負面報導定義為:所謂負面報導,主要是指那些引發新聞報導的接受者即受眾,產生了「不利於」的新聞感知的報導。也就是說,使受眾產生了「負面」感知,並且引起了受眾一定的情緒或行為反應的報導,便可稱其為「負面報導」[3]。

張威和梁新的報導其實涉及了負面報導的兩個不同領域。學者張威著重強調了負面報導的報導內容,也就是負面報導的構成要素——負面新聞信息,而梁新則更看重負面報導對於受眾的影響。對於筆者而言,無論是負面新聞信息還是受眾的「負面」感知對於負面新聞而言都是充分不必要條件,一篇經由人工加工的、報導負面新聞信息,或對受眾帶來了「不利於」感知的新聞報導可以成為負面新聞報導。

二、負面報導傳播效果研究

(一)負面報導的正面效果研究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新聞報導也同樣具有正面和負面兩種效果。負面報導雖說有很大一部分是負面新聞信息的報導,然而它對社會的積極功能也是不容忽視的。

1.驅散流言,消除恐慌,穩定民眾情緒

2003年11月,中國廣東出現了第一例非典疑似病例,在短短幾個月時間裡,這一種新型病毒幾乎席捲了大半個中國,網上瘋傳各種謠言。「被證實」能預防非典的板藍根衝劑脫銷,「鼠疫」「禽流感」等風馬牛不相及的名詞也開始與非典掛鈎。人們在這種莫名的恐慌之中盲目的轉載這些毫無根據的消息,從而引發更大範圍的群體性恐慌。

4月20日,北京防治非典型肺炎聯合工作小組開始每星期都召開一次新聞發布會,及時向中外記者介紹北京非典防治工作的情況,並開誠布公地回答記者所提出的死亡人數、疑似病例人數等敏感問題,各大媒體也開始了對非典的詳細報導。正是因為這一系列負面報導的及時出現,人們才真正了解了什麼是「非典型肺炎」,怎樣才能真正預防「非典」,驅散了流言,消除了民眾恐慌,最終,打贏了這場非典攻防戰。

2.引發人們對於自然、社會、人生方面的反思

2010年8月7日,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爆發了特大泥石流,截至21日,舟曲「8.8」特大泥石流災害遇難1434人,失蹤331人。事後,在對泥石流災害原因進行分析時,有人翻出了當年關於舟曲的報導,記者在當年的報導裡這樣寫到:「舟曲縣縣長說道:『我們舟曲過去為國家貢獻了上百億立方的木材,為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他表示,持續大規模的砍伐,讓山體失去植被,逐漸風化流失,經常發生泥石流。」

這樣一篇報導,不僅簡單概括了泥石流發生的最主要原因,也敲響了人們對於愛護自然保護樹木的警鐘。

3.警醒世人,抑制不良活動的擴散蔓延

2003年9月《溫州日報》刊登了一篇關於兩名四川人在浙江平陽與一名賣淫女勾結一邊有人嫖娼一邊偷拍淫照,事後敲詐錢財的新聞。乍看之下,這篇報導略有一點「黃色新聞」的味道,不過,記者在報導的過程中並沒有將重點放在賣淫的過程而是放在這三名犯罪嫌疑人被警方逮捕並遭受法院判處的新聞事實上。記者從警示的角度告誡社會,有人在製造一種新型犯罪引誘「糊塗者」進入他們的圈套,同時,記者也通過報導表明司法機關對此類犯罪行為是嚴懲不貸的,藉以給那些心思不正者以無形的壓力,抑制不良活動的擴散蔓延。

相關焦點

  • 淺談對新聞負面報導的正面思考
    摘 要:在這個新舊媒體相互融合的「全媒體時代」,負面新聞是個避不開的話題,激烈的市場競爭讓許多媒體把對負面新聞的報導當作剎手鐧,為博高收視率而一味追求轟動效應,結果難免流於低俗。事實上,只要遵守基本原則,注意方式方法,負面報導也能有正面的積極效應。本文將就負面報導的積極意義及把握尺度進行探討。
  • 為什麼負面情緒會影響白癜風的治療效果?
    白癜風是一種頑強性皮膚疾病,受多種因素影響,白癜風發病與患者精神因素有很多關係,並且白癜風治療效果受心理因素的影響。白癜風患者要想實現快速治好,要勇敢和負面情緒說拜拜。那麼,為什麼負面情緒會影響白癜風的治療效果?
  • P2P企業如何在兩天內解決負面信息
    無論哪一方面出了負面信息都會瞬間被擴散給公司企業帶來不可控的負面影響。3、信息負面分類:第三方網貸論壇、自媒體、新聞媒體來源的分類,分別有多少家,有多少家是轉發,發帖人是網站還是個人等。四、信息處理,制定策略信息分析後針對不同的信息給出不同的策略。第一時間處理掉相關不實信息。
  • 盧永春:新媒體時代下如何處置負面新聞
    在網際網路媒介空前繁榮、媒體高度商業化的今天,社會「公器」的影響力越來越強大,信息藉助新媒體平臺,傳播即刻遍及全國,輿論「殺傷力」越來越兇猛。這一時代背景下,一旦發生不良事件,極易吸引大批媒體的「捕捉」 報導以及招來網民的聚焦。特別是負面新聞如果沒有積極有效的應對,很有可能引發影響深遠的輿情危機,不利於事件的良性解決,同時傷及公信。
  • 正念和冥想可能會加重你的抑鬱焦慮情緒:8%的人會經歷負面效果
    根據對現有證據的整理分析,大約每12個嘗試冥想的人中,就會有1個人產生並不想要的負面效果,這些通常都是抑鬱或者焦慮情緒的惡化,有極少數人甚至會通過冥想而首次出現抑鬱或者焦慮的情況。英國考文垂大學的米格爾·法裡亞斯(Miguel Farias)是這項工作的研究人員之一,他說:「對大多數人來說,正念冥想是非常好的舒緩壓力、對抗焦慮抑鬱的手段。
  • 《魔獸世界》8.3:腐蝕裝備特效逆天,但負面效果你頂得住嗎?
    而腐蝕的負面特效是基於你的實際腐蝕值來決定的,一共分為4檔:第一檔:1-19腐蝕——受到傷害有機率降低你的移動速度,持續5秒,腐蝕值越高,減速效果越明顯。第二檔:20-39腐蝕——你的法術和技能有機率召喚一隻腐化之眼,持續8秒,當你在腐化之眼的效果範圍之內時,腐化之眼每2秒對你造成一次越來越高的暗影傷害,隨著腐蝕的增加,範圍和傷害也會增加。第三檔——40-59腐蝕——受到傷害有機率召喚一隻彼岸之物,它會鎖定你為目標追逐你8秒,移動速度會隨著腐蝕值的增加而提高。
  • 案件新聞中的負面信息與正面引導
    然而,案件新聞也是一把雙刃劍,如果在案件題材選擇、報導手段使用、報導導向體現上把握不好、進退失據,暴力、欺詐、厚黑、媚俗等負面信息滿天飛,就會出現負面效應,成為「毀三觀」、汙染社會風氣的信息源之一。如何讓案件新聞報導發揮正面引導作用,是一個值得研究和思考的問題。
  • 比較的新聞:正面報導和負面報導
    周恩來答道,我們的新聞方針是以正面報導為主;我們提倡那些鼓舞人們士氣、能激勵人民前進的東西。這個插曲曾經一度在西方新聞界流傳。在雪梨理工大學新聞系的一次講座中,我向那些研究中國傳媒的同學發問,中國新聞報導的特點是什麼?一位同學說:「我覺得英雄主義和歌功頌德的東西比較多。」另一位同學說:「主要是宣傳黨的方針和政治說教。」最後一位同學總結道:「從方法上講是正面報導。」
  • 傳播效果四度評價法公布 品牌傳播效果可量化評估
    傳播效果四度評價法是修宇博士於2018年9月提出的一種傳播效果量化評估體系。傳播效果四度評價法以媒體與用戶、社會之間的關係為研究核心,以媒體對用戶的認知、態度、行為的影響和用戶對媒體的影響為研究對象。傳播效果四度評價法將衡量傳播效果的多種表徵轉化為傳播度、影響度、友好度、互動度這四個方面的可測指標,並賦予不同的權重,形成全面系統的傳播效果量化評估體系,實現評估結果的可比性。
  • 網際網路時代公共關係的新挑戰與應對策略分析
    網際網路的出現,使得公關面臨以下新的挑戰:  ⒈需要更快速的反應  在傳統媒體條件下,企業出現了負面報導,公關從業人員有比較充裕的時間去澄清基本事實,進行公關應對。而在網際網路時代,企業的一個負面報導會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呈現在網際網路的各個角落,從而使得公關人員的應對時間被極大地壓縮,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 央視該如何報導自己的負面新聞
    但是,最先出來報導此事的倒是網絡媒體。作為具有強大的現場直播能力和資源的央視痛失報導先機,確實非常令人費解。關於火災原因,有不少媒體報導的是,由於業主單位的人不聽民警勸阻執意燃放A類煙花所致。"業主單位"究竟是什麼單位?當然也就是中央電視臺了。不直接說中央電視臺的人是肇事者,卻偏偏拐彎抹角,不直接明言,看來不少媒體還是給央視留了一點面子。
  • 注意和防止災難性新聞報導中的負面影響
    災難之所以稱之為災難,就在於災難的嚴重破壞性,災難給人民的生命財產和正常的社會秩序造成嚴重的損壞,對社會產生極大的破壞性,甚至對社會穩定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    四、現場慘烈,具有震撼性。    毫無疑問,由於災難性新聞事件的反常性、震撼性等原因,災難性新聞事件是各種媒體爭相報導的對象。但是在新聞實踐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因為觀念、立場、方法等方面的問題,一些媒體對於災難性新聞事件的報導,產生了比較嚴重的負面影響。    一、從非人性、獵奇角度出發,只關注災難本身,片面追求感官效果。
  • 新媒體時代負面危機無處不在,企業老闆和PR應該如何更好的應對危機...
    在當下,由傳統媒體、網絡媒體、社交媒體、以新聞客戶端聚合的自媒體和公眾號等組成的新媒體傳播環境,讓個體或團體的負面危機爆發變得更加無序和超預期爆發。新媒體賦能到每一個願意發出聲音的個體。弱勢群體甚至個體有很大機率可以越很多層級挑戰跨國企業到地方政府,並且最終戰勝。危機發生時,當事者最先想到的是什麼?危機公關。
  • ...我的世界負面BUFF解除|我的世界解除負面狀態|MC解除負面狀態...
    我的世界怎麼解除負面狀態
  • 危機公關處理:企業如何面對負面信息?
    負面信息,在網絡普及的今天,已經不是什麼稀罕事,作為企業或多或少會有一些負面的信息。負面信息是指在網絡以及其他媒體傳播出來的不利於企業品牌發展的消息,以網絡信息為主,多以新聞稿、論壇帖子、博客文章、視頻的形式存在。
  • 業主維權遭粗暴對待-2020年10月鄭州市房地產企業微博負面口碑報告
    1 鄭州市房地產企業微博負面口碑排行榜-品牌榜 苗建信息數據研究部門對選取的39家主要鄭州市房地產企業本月的微博輿情數據進行了監測和分析,下圖為本月負面輿情指數排名前15的品牌。81宗輿情報導數排名首位,碧桂園和豫發分別以53、38宗的輿情報導數順次位列二、三位; 從互動量來看,引起網友熱議TOP3品牌分別為豫發、保利以及綠地,其中,豫發相關負面信息涉及互動量佔本月鄭州房企負面輿情互動總量的21.19%; 從覆蓋人次來看,涉及綠地相關的敏感信息覆蓋人次達2550W+,佔本月鄭州市房企負面輿情總體覆蓋人次的
  • 負面新聞利好公司?
    一般來說,媒體發揮公司治理作用的途徑有兩個:一是媒體報導導致法律懲罰,二是媒體報導影響經理人聲譽。  在我國,有專家研究發現,媒體報導往往會導致行政部門介入,迫使企業改正。對於我國的上市公司,除了媒體報導引起外部監管部門的介入外,理論上還存在媒體的負面報導通過引起民眾的關注而形成對注重聲譽的經理人的外部約束。
  • 微博環境下的突發事件傳播機制分析——基於第三人效果的維度
    摘要:「第三人效果」描述的是在大眾傳播過程中廣泛存在的一種認知偏差,即人們往往認為他人比自己更容易受到媒體的負面影響。本文以「周子瑜事件」的微博傳播為樣本案例,通過在線問卷調查的方法,研究微博環境下突發事件傳播的第三人效果的影響因素,以及第三人感知和後續行為之間的關係。研究發現:第三人效果在突發事件的微博傳播中同樣存在,而就影響因素而言,信息的社會期望值和可信度與第三人感知之間沒有必然聯繫,但人際交流對於突發事件的微博傳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預測變量。
  • 研究發現:牛津疫苗預防新冠傳播效果有限
    據彭博新聞社網站12月9日報導,隨著給人帶來希望的疫苗數據不斷湧現,一個懸而未決的重要問題是,接種疫苗能否在防止人們患病的同時減緩病毒傳播,後者是經濟重啟的關鍵因素。牛津和阿斯利康是最早公布疫苗接種者無症狀感染率數據的疫苗研發者。英國醫學雜誌《柳葉刀》周刊8日發表經過同行評審的研究結果,結果顯示在一項大型研究中,牛津-阿斯利康疫苗使新冠病毒的傳播大致減少27%。
  • 研究發現牛津疫苗預防新冠傳播效果有限
    據彭博新聞社網站12月9日報導,隨著給人帶來希望的疫苗數據不斷湧現,一個懸而未決的重要問題是,接種疫苗能否在防止人們患病的同時減緩病毒傳播,後者是經濟重啟的關鍵因素。牛津和阿斯利康是最早公布疫苗接種者無症狀感染率數據的疫苗研發者。英國醫學雜誌《柳葉刀》周刊8日發表經過同行評審的研究結果,結果顯示在一項大型研究中,牛津-阿斯利康疫苗使新冠病毒的傳播大致減少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