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士科學家發現狂牛症致病蛋白可侵襲動物全身
新華網華盛頓1月20日電(記者曲俊雅)人們過去認為,引發狂牛症的變異普裡昂蛋白只分布在神經系統和免疫系統中。但瑞士科學家的一項新研究顯示,感染引發的免疫反應可能將大量變異普裡昂帶到全身,侵襲多種器官。 變異普裡昂蛋白可引發嚴重破壞大腦組織的海綿狀腦病,如狂牛症、羊瘙癢病和人類新型克雅氏症。
-
荷蘭發現第二位克雅氏症患者
新華網布魯塞爾6月22日電(記者 田帆)荷蘭國家公共衛生研究所22日宣布,該國發現了第二位克雅氏症患者。 荷蘭國家公共衛生研究所在一份聲明中說,去年死去的克雅氏症患者曾經食用過牛肉,而這名新患者很有可能也食用過同一批牛肉。2005年4月,荷蘭中部城市烏德勒支一名26歲的婦女被確診患有克雅氏症,並在一個月後死亡。
-
一種合成物質可阻止普裡昂蛋白變異
生物谷:日本一個研究小組最近人工合成了一種物質,可阻止正常普裡昂蛋白變異引起狂牛症和人類克雅氏症。 日本《每日新聞》網站7月3日報導說,普裡昂蛋白的形狀不斷發生變化,當其變化為某種特定形狀時,就成為有害的變異蛋白。研究小組此次人工合成的物質「GN8」可以阻止普裡昂蛋白發生這種變異。
-
英國克雅氏症患者可能比估計的多
英國克雅氏症患者可能比估計的多 英國科學家最近對一名克雅氏症患者的屍體進行解剖和檢測
-
德科學家在魚腦中發現產生"狂牛症"的普裡昂蛋白
東方網2月25日消息:據德國《明鏡》周刊報導,德國科學家在鮭魚和魨魚的腦中發現了普裡昂蛋白。不過科學家認為,這些普裡昂蛋白並沒有發生錯誤摺疊變異,因此引起魚類海綿狀腦病的可能性很小,消費者目前無需擔心。報導說,來自柏林羅伯特·科赫研究所的科學家米夏埃爾·拜爾與慕尼黑大學的科學家「令人驚奇」地在鮭魚和魨魚的腦中發現了普裡昂蛋白,並且魨魚腦中的普裡昂蛋白有兩個不同的變種。
-
美國科學家稱發現普裡昂蛋白傳染性與尺寸有關
新華網洛杉磯9月7日電(記者陳勇)美國科學家7日公布的一項研究成果表明,普裡昂蛋白的傳染性與其顆粒尺寸有密切關係。科學家認為,新發現將有助於治療狂牛症等由普裡昂蛋白引起的腦病。 由美國家過敏症和傳染病研究所進行的這一研究,將發表在8日出版的新一期《自然》雜誌上。
-
日本設立普裡昂研究中心 抵禦「狂牛症」侵擾
日本設立普裡昂研究中心 抵禦「狂牛症」侵擾 2002年9月23日15:56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9月23日電 截至目前,日本國內共發現5例狂牛症
-
日本設立普裡昂研究中心 - 人民網日本版--主頁
日本設立普裡昂研究中心 日本農業技術研究機構9月18日宣布,為加強狂牛症研究,設在茨城縣日本動物衛生研究所的普裡昂研究中心10月1日將正式運行。 據《日本農業新聞》9月19日報導,普裡昂蛋白又稱「鋸蛋白」,該蛋白的變異是導致狂牛症、瘋羊病以及人類所患的新型克雅氏症等海綿狀腦病的原因。
-
美科學家人工合成普裡昂蛋白
新華社華盛頓7月29日電(記者曲俊雅)美國科學家29日宣布,他們首次人工成功合成了普裡昂蛋白,實驗鼠受其感染後大腦受到了損害。這一研究成果據信有助於研究海綿狀腦病,包括狂牛症和人類的新型克雅氏症的病因。
-
日本發現能分解變異普裡昂蛋白的酶 - 人民網日本版--主頁
日本發現能分解變異普裡昂蛋白的酶 日本動物衛生研究所和明治糖果公司20日宣布,角蛋白酶可以強力分解導致狂牛症的變異普裡昂蛋白,適合用來清洗被這種蛋白汙染過的器具,對防止狂牛症傳染大有幫助。 據《讀賣新聞》21日報導,導致狂牛症的變異普裡昂蛋白很難分解,要對它汙染過的器具消毒,必須在130攝氏度的溫度下蒸1個小時以上,然後用高濃度的鹼性蘇打浸泡,不僅十分費事,而且無法清洗內窺鏡等精密儀器。 動物衛生研究所和明治糖果公司的研究小組從上萬種細菌中發現了一種芽胞桿菌屬的細菌,這種菌分泌的酶能分解變異普裡昂蛋白,化學屬性測試證明這是一種角蛋白酶。
-
美開發出檢測血液中普裡昂蛋白的方法
新華網洛杉磯8月28日電(記者陳勇)美國科學家28日報告說,他們研究的一種方法可以檢測出血液中的普裡昂蛋白,這一突破有望大幅度改善狂牛症、人類克-雅氏症等普裡昂蛋白所引發疾病的早期診斷。 普裡昂蛋白存在於大腦等神經系統中,變異的普裡昂蛋白能引發牛海綿狀腦病(俗稱狂牛症)、人類克-雅氏症等致命的腦疾病,並具有傳染性。
-
貴州癲癇患者注意!腦外立體定向機器人癲癇手術,全城招募患者100人!最高補貼 10000元!
田增民教授)即日起—2021年1月31日腦功能神經重點科研項目成果CRAS腦外立體定向機器人技術面向全部癲癇病患者招募了!腦外立體定向機器人微創手術。貴陽腦癲醫院作為CRAS腦外立體定向機器人技術推廣單位,為更大程度完善CRAS腦外立體定向機器人技術治療癲癇的臨床效果統計大資料庫,讓更多的癲癇患者在立體定向技術在癲癇治療中受益而新增招募。本次招募擬入組100名患者。
-
正常普裡昂蛋白質過剩可能誘發神經細胞死亡
新華網東京5月31日電(記者何德功)日本國立精神神經中心研究人員近日發現,和狂牛症沒有直接關係的正常普裡昂蛋白質過剩會引起神經細胞凋亡,這一發現對了解狂牛症發病機理和預防狂牛症大有幫助。 據《日本經濟新聞》31日報導,大腦中一般存在很多正常的普裡昂蛋白質,但這些普裡昂在大腦中到底有什麼功能人們並不清楚。研究人員在研究正常普裡昂增加以後老鼠大腦呈海綿狀而死的原因時,發現了與神經細胞死亡有關的兩種蛋白質。一種是搬運正常普裡昂的蛋白質,另一種是在神經細胞表面接受普裡昂的蛋白質,這種蛋白質會不斷發出讓神經細胞死亡的信號,誘發神經細胞凋亡。
-
狂牛症危害大 科學家發現能精確檢測狂牛症的方法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神經生物學家Claudio Soto團隊和法國蒙彼利埃大學微生物學家Daisy Bougard團隊利用該方法,對來自英國和法國的克雅氏病患者的血液樣本進行了測試,結果顯示這一檢測方法具有100%的準確度。這一方法不僅可以精確診斷出克雅氏症,而且可以在患者發展出症狀之前就檢測到,這對於歐洲這種有大量無症狀攜帶者的區域而言意義重大。
-
老年痴呆男女有別,首次發現女性X染色體可使患者壽命更長
原創 轉網 轉化醫學網本文為轉化醫學網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作者:Cathy導言:阿爾茨海默氏症(AD)的主要性別差異是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的壽命更長,而且從臨床表現上看,男性患者也表現出更多的認知缺陷。
-
研究首次確認一特定蛋白與抑鬱症有關
以往的研究認為,抑鬱症患者大腦中關鍵成分的含量要低於非抑鬱症患者。
-
臺媒:研究發現「人類狂牛症」傳染或不須經腦
「狂牛症」克雅氏症,可能透過不涉及大腦的普通手術傳播出去。 文章摘編如下: 一分新的醫學研究報告指出,會破壞大腦組織的人類「狂牛症」克雅氏症,其中致病的異常蛋白質在人類皮膚上被發現,這代表克雅氏症恐經由不涉及大腦的普通手術傳播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