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泥腿子專家」王慶煌成功種植香草蘭

2020-11-25 騰訊網

  他的人生和事業很獨特:27年,始終在一個單位工作,人生是一條直線,執著前行;27年,始終以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立志為發展我國熱作科技事業不懈地努力,並奉獻自己的青春年華;27年,勇闖科研空白,開創了一個年產值數億元的熱帶香料飲料產業。

  他把自己比喻為一粒種子,把根深深植入海南、植入熱帶農業科研這片沃土,不斷成長壯大,終成參天大樹。他就是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院長、熱帶農業專家王慶煌研究員。本報記者許欣通訊員鍾一鳴

人物資料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院長、研究員王慶煌主持過一大批國家科研項目,獲得包括國家科技進步獎在內的各種獎勵20多項,發明專利10多項,先後被授予「全國優秀共產員」、「全國先進工作者」、「政府特殊津貼專家」、農業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中華農業英才獎、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等10多種稱號和榮譽,並當選為中共十六大、十七大代表。

  今年4月~5月,光明日報、人民日報、農民日報、央視等中央級媒體對王慶煌和熱科院的專家們進行了集中連續報導,宣傳了熱科院專家們的「泥腿子精神」,在社會各界引起關注和反響,在光明日報和農業部共同舉辦的座談會上,王慶煌強調:「我個人只是大海的一滴水,只是在傳承老一代的事業中做了一點事情,熱科院的每一項成績都是在海南省委省政府和農業部的正確領導和全院廣大幹部職工共同努力的結果。」

  頂烈日、冒風雨發明香草蘭人工授粉

  1984年7月,年僅20歲的王慶煌從華南熱帶作物學院畢業,被分配到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香料飲料研究所,在剛成立的香草蘭課題組任一名普通技術員。香草蘭是一種高級食品香料,早在1961年海南就從國外引進,但20多年的試種一直沒有成功。

  為突破香草蘭在海南栽培、開花、結果各項難題,他同課題組人員經常泡在試驗田裡,白天頂烈日、冒風雨,晚上不顧蚊叮蟲咬,細緻觀察和研究香草蘭生長、發育、結果全過程。為了解決香草蘭人工授粉這一難題,1986~1988年3年的授粉季節,他都堅持每天晚上睡在試驗地裡,每隔1小時觀察一次香草蘭的開花情況。有一次,他冒雨騎車赴試驗地觀測,不小心滑倒在地,手腳多處擦傷,但他顧不上傷痛,一直堅持到觀察記錄完,才回醫院包紮。

  經過一次又一次的試驗,首次發明了香草蘭人工授粉「指壓籤撥法」,授粉成功率達到95%以上,不僅攻克了開花結莢難題,而且幹莢畝產達到42公斤以上,超過了國外畝產20~27公斤的水平,為我國香草蘭產業化提供了技術基礎和示範經驗。

  王慶煌還帶領香飲所自力更生建成了年產8噸的香草蘭初加工中試工廠,填補了國內工廠化加工香草蘭空白,並以市場為導向,通過成果集成、物化,先後開發出香草蘭系列產品8個,胡椒、咖啡、可可、苦丁茶、糯米香茶等特色香辛飲料系列產品40多個,並創立了自主品牌,帶動農民參與熱帶香辛飲料作物的種植、加工,累計實現經濟效益2億多元,創造社會效益30多億元,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清雜草、整路基創建興隆熱帶植物園

  1995年,王慶煌被任命為香飲所所長。他和職工一樣同甘共苦,一樣義務清雜草、挖樹頭、平土地;與水泥工一道砌石塊、整路基、鋪草皮,在又髒又苦又累的工地上晝夜奮戰。有上級領導來視察,實在難以相信,眼前這個渾身上下是泥巴、褲腳高挽、戴著草帽、光著雙腳的人,竟然是一個國家科研所的所長。後來,熱科院的專家被農民形象地稱為「泥腿子專家」。

  如今,一個花團錦簇、綠樹成蔭、環境優美、富有南國特色、植物資源完整的熱帶植物景觀已經展現,成為享譽中外的熱帶香辛飲料科技中心、熱帶植物種質資源圃、海南熱帶生態農業示範園。興隆熱帶植物園從1997年對外開發至今,接待中外遊客1500多萬人次,成果轉化率達90%,年人均技術性收入20萬元以上,新增社會效益40多億元,為周邊地區提供了700多個就業崗位。「科研、開發、旅遊三位一體」的工程技術模式,不僅有效地促進了科技成果集成創新、示範推廣和轉化,延長了熱作產業鏈,拓展了農業新功能,而且有效的反哺了香飲所的科研創新工作。

  領導單位,傳承創新連續四年獲國家級獎勵

  2004年,王慶煌被任命為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院長、原華南熱帶農業大學校長,作為香辛飲料專家,他一直沒放鬆過自己鍾愛的科研工作。作為一名年輕的院長,思考的是如何抓住機遇,傳承老一輩創業者精神,快速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2007年以來,熱科院連續四年獲得國家級科技獎勵,實現了「973」計劃項目突破。完成了3個木薯品種的基因組深度測序,綜合組裝獲得較完整的基因組草圖。在橡膠樹死皮機理、香蕉枯萎病重要致病菌基因組學、熱帶農產品加工與活性成分提取等基礎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國家重要熱帶作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充分發揮了聚集人才和協同攻關的作用,加快了成果轉化和產業化,起到了引領和示範的作用。熱科院院與世界熱區60多個國家建立了形式多樣的合作關係,被科技部授予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稱號。(南海網-南國都市報)

相關焦點

  • 王慶煌香草蘭種植技術造福一方百姓
    王慶煌院長及其科研團隊的故事,要從香草蘭的種植和研發說起。  香草蘭是名貴的熱帶香料植物,被譽為「食品香料之王」。上世紀80年代,國際市場上香草蘭商品幹豆莢每公斤價格高達100多美元,而國內對香草蘭的人工栽培及其配套技術研究仍是一片空白。  海南省早在上世紀60年代初就從斯裡蘭卡引進了香草蘭,但種了20多年,引進的香草蘭既不開花,也不結莢。
  • 海南香草蘭產業年產值近2億元
    自1984年起,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香料飲料研究所經過20多年的科技攻關,目前已掌握了香草蘭產業化發展中的產前、產中、產後等關鍵技術,在海南萬寧、瓊海、定安等市縣建立示範基地,並陸續開發出香草蘭綠茶、香草蘭天然香水、香草蘭精油等一系列產品,開創出一個年產值近2億元的香草蘭產業。香草蘭是高級食用香料植物,被稱為「食用香料之王」。
  • 海南昔日明星作物如何復活 南藥必將種植
    有關專家表示,這些農作物中有的仍有相當高的市場價值,有的頗具海南特色,有的蘊含海南歷史文化,應具體分析,有選擇性地進行發展。   咖啡檳榔養蠶 又回來了   風水輪流轉。其實,在海南島,曾經一度消沉的產業有很多成功「復活」了,如咖啡、檳榔和種桑養蠶。
  • 海南香料可望生香又生錢
    據香飲所副所長鄔華松介紹,海南出產天然香料,而且品質優,與化學香料比,它們風味更佳、更安全,胡椒、香草蘭、香茅、咖啡、可可等等,都可提取出各種名貴香料或者食品添加劑,隨著香料產品開發,今後逐漸投放市場,海南香料生香又生錢的局面可望到來。
  • 海南日報數字報-來自熱帶的馨香
    在萬寧興隆熱帶植物園的銷售廳裡,來自四川的遊客李家佳一口氣買了好幾盒香草蘭綠茶,準備帶給親朋品嘗,「這可是具有海南特色的茶葉。」  香草蘭茶香氣濃鬱、高雅、釋香持久,經三泡後仍有餘香,飲用後通氣和胃,口感良好,也是香味茶中難得的珍品。來自上海的遊客陳先生非常喜歡品嘗各地特色茶葉,談起茶葉,他如數家珍。
  • 香草蘭莖腐病怎麼辦?介紹幾種好的防治方法
    香草蘭,屬蘭科攀緣藤本,其肉質而脆,上面長有氣生不定根,用以攀緣於其它植物的枝柱上,葉片橢圓形,互生,肉質,花淡黃綠色,著生於腋生的花序上,長約3釐米,一個花序約有花20~30朵,3~4月開花,蒴果呈三角形,三室,種子極細小,黑色。
  • 古色農場引進"破布子"在海南種植成功
    一種名為「破布子」的優良品種被臺資企業古色農場成功引進海南,目前在澄邁縣大豐農場種植4700株,今年首次掛果總產量達10萬多斤,產品全部被臺灣南部一家食品加工廠商定購。據史料記載,400多年前「破布子」原產於廣東、福建、臺灣、海南等華南沿海地區。至今「破布子」僅在臺灣形成了規模化種植,該作物從培植到掛果期為兩年,每株產量可高達150斤—200斤,畝產達4000多斤。「破布子」鮮果在成長期呈綠色,成熟後變黃,形狀大小都如花生米一般,目前在臺灣的市場價為每市斤30—40臺幣(折合約10元人民幣)。
  • 這個「泥腿子」農民,種出了單棵產值萬元的葡萄樹
    這個「泥腿子」農民,種出了單棵產值萬元的葡萄樹 2020-09-23 17: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海南42公頃的熱帶花園,沒有一個遊客,樹上長滿了蘭花
    在浪漫無比的海南,去過了天涯海角,來到了熱帶森林公園,還有什麼地方值得一去。其實,在這裡,萬寧的興隆熱帶植物園好看有趣,讓人印象難忘,這裡更是最值得期待的景點。牛哥來到植物園裡邊,被裡邊品種眾多的花草樹木所震驚。
  • 海南第一年貨展:香草蘭酒亮相 免費嘗興隆咖啡
    原標題:海南第一年貨展:香草蘭酒亮相 免費嘗興隆咖啡   到海南第一年貨展,免費品嘗地道興隆咖啡,還有眾多香草系列產品供你選擇。(南海網記者陳麗娜攝)  海南第一年貨展上海南興科熱帶作物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帶著自主研發的三十餘種產品亮相第一年貨展,並現場邀請市民免費品嘗興隆咖啡和香草蘭茶。(南海網記者 陳麗娜 攝)  南海網海口1月22日消息(南海網記者 陳麗娜 實習生 龍靜玉)興隆的咖啡、可可在全國都是有名的。胡椒產量也很大。
  • 韓長賦在海南調研特色熱帶植物種質資源研發等
    4月6日,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到位於海南省萬寧市的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香料飲料研究所,調研特色熱帶植物種質資源研發、香辛飲料種植加工示範等。他對香飲所科研和應用工作取得的成績給予高度評價,希望香飲所努力建成世界一流的農業科研院所。
  • 種植推廣難產業尷尬 海南椰子如何「長大長壯」?
    連日來,海南日報記者走訪多家椰子產品企業和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椰子研究所等科研單位,聆聽各界學者、專家和業內人士的聲音。  我省椰子種植推廣難 進口椰子也解不了「渴」  海南椰子種植總面積僅60餘萬畝,年產椰子約2.4億個,而我國每年需從東南亞進口椰子約25億個,椰子產品加工原料基本靠進口,卻仍然供不應求  8月18日清晨,萬寧市禮紀鎮蓮花村老羅村民小組,54歲的椰子種植大戶羅世傑領著收購商在他的椰子園採收椰子。
  • 第三屆食品科學與人類健康國際研討會—香草蘭加工關鍵技術及產品開發—張彥軍副研究員
    以香草蘭、糯米香、菠蘿蜜等特色熱帶香料和木本糧食作物為研究對象,開展產品加工過程中組分、結構和品質變化及調控技術研究。3 篇,獲得海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菠蘿蜜產業配套加工關鍵技術及系列新產品研發》1 項(第二完成人),代表作「五個品種菠蘿蜜種子高純澱粉提取技術及其性質研究」和「酶輔助結合預凍-溶解法提取天然香蘭素技術研究」分別發表於《Food Hydrocolloids》與《Molecules》,研究提出高純度菠蘿蜜種子澱粉提取技術並揭示其理化性質,以及生物酶結合預凍-溶解法提取天然香蘭素的高效、環保技術,為我國香草蘭
  • 海南保亭一種植基地引種榴槤掛果 專家稱產業化尚需試驗探索
    記者王曉斌 攝中新網海南保亭4月16日電 (記者 王曉斌)「這棵樹去年結了二三十個果,你看,今年至少有六十個。」海南保亭華盛紅毛丹種植基地,繼去年首次收穫榴槤後,榴槤樹上今年又掛上了果。「去年尚有幾棵樹沒開花,今年全都出花了。」
  • 巧克力「之母」——可可樹,海南也是最佳種植地
    西班牙明智地著手在其海外殖民地種植可可,這就誕生了一項盈利的商業。令人驚訝的是,西班牙人成功地將可可工藝向其它歐洲國家隱瞞了近一百年。到後來,自然而然,可可就發展製成了我們今天大家都可以吃到的美食巧克力了。 海南成最佳種植地 可可樹是一種熱帶植物,只在炎熱的氣候下成長。
  • 臺灣蘭花大王:海南的自然條件最宜種植蘭花
    人民網海南視窗海口5月27日電(記者 毛雷)「海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最適宜蘭花種植,是國內最適宜種植蘭花的地方!」日前,臺灣蘭花產業聯盟發展協會理事長吳明坤在考察完海南市場後,對海南極具優勢的蘭花種植條件給予高度評價,表示自己已有意向在海南建立大型蘭花生產基地。
  • 海南日報數字報-植物大觀園的熱帶情調
    海南的咖啡,最早就是從東南亞帶回的。如今聲名遠揚的興隆咖啡,也受益於1953年印尼歸僑帶回的品種。此外,隨處可見棕櫚、椰子、檳榔等,也是典型的東南亞熱帶植物。1961年鄧小平同志在興隆視察時曾說:「在興隆看熱帶植物,等於看到東南亞一帶乃至全世界各地的熱作。「的確,走進興隆,仿佛就像走進了東南亞及其它熱帶植物的大觀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