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長賦在海南調研特色熱帶植物種質資源研發等

2020-11-25 中國政府網

    4月6日,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到位於海南省萬寧市的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香料飲料研究所,調研特色熱帶植物種質資源研發、香辛飲料種植加工示範等。他對香飲所科研和應用工作取得的成績給予高度評價,希望香飲所努力建成世界一流的農業科研院所。

    香飲所創建於1957年,是國內專門從事熱帶香料飲料作物產業化配套技術研究的綜合性科研機構,主要承擔我國胡椒、咖啡、香草蘭等熱帶作物的研發。韓長賦認真聽取了有關負責人對香飲所發展歷程和基本情況介紹,饒有興致地走進興隆熱帶植物園,觀賞旅人蕉、檳榔、可可、椰子等熱帶作物,參觀胡椒科研試驗基地、中粒種咖啡高產無性系母本園、香草蘭基地、科技產品展銷部等,詳細了解胡椒、香草蘭等熱帶作物的栽培、加工、開發等方面的情況,品嘗了香草蘭綠茶、可可椰奶、糯米香茶等科技產品,並在植物園裡親手栽下一棵花梨木樹苗。近年來,香飲所建立了「科學研究、產品開發、科普示範」三位一體的發展模式,已取得科研成果80多項,研製出特色熱帶香料飲料作物系列產品40多種,向熱區推廣應用熱帶作物種植與加工技術成果,成果轉化率在90%以上,社會經濟效益顯著。他對此予以充分肯定。

    韓長賦十分關心香飲所的科研條件和人才隊伍建設。當他聽說香飲所正在朝著建設世界一流的熱帶香料飲料作物科技創新中心、特色熱帶香料飲料作物農產品加工基地、熱帶生態農業示範基地和熱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窗口的目標努力,他十分高興。一路上,他與香飲所青年科技人員親切交談,勉勵青年科技工作者紮根熱區,安心科研,為熱帶農業貢獻力量。韓長賦指出,香飲所要加快推進「一個中心、兩個基地、一個窗口」建設,多出成果、多出效益、多出人才,不斷提高科技研發和院所建設水平,爭取成為全國乃至世界一流的農業科研單位。

    農業部總經濟師、辦公廳主任畢美家,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有關負責同志陪同調研。

相關焦點

  • 熱帶植物的百科全書,匪夷所思的植物王國,興隆熱帶植物園
    3歲半的孫子對繽紛的大千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每次帶他去公園或遊樂園都會對所看到的樹木、花卉、植物詢問叫什麼名字,仔細觀察它們的之間的不同,也因此認識了數十種植物花卉。但在北方除了在溫室裡很難看到爭奇鬥豔的熱帶植物,因此這次來海南特意去了趟興隆熱帶植物園,讓孩子在風景秀麗的植物園內與神奇、美麗、獨特的熱帶、亞熱帶植物有個親密的接觸,來豐富他的知識庫。
  • 湖南茶樹種質資源
    湖南茶樹種質資源喬木型或小喬木型茶樹主要分布在熱帶和冬季溫暖的亞熱帶地區,樹高達10~20m, 樹姿直立,葉面平滑富光澤,葉尖延長,鋸齒稀疏,適制紅茶和普洱茶。灌木型茶 樹由喬木型茶樹北移演變而成,適應性廣,分布於世界各產茶國,樹高1~2m(一般均控制在80~90cm),樹姿披張,借根頸枝復壯樹冠,構成側軸系統,再生能力強,葉面平滑或隆起,葉尖漸尖或鈍尖,適制各種茶類,尤以適制綠茶、烏龍茶等。
  • 海南日報數字報-植物大觀園的熱帶情調
    文/見習記者 蘇慶明 海南日報記者 符王潤 特約記者 陳循靜  藍調萬寧  植物  傍山依海的萬寧,長夏無冬,雨量充沛,屬於典型熱帶季風氣候。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使這裡十分適宜於各種熱帶亞熱帶植物的生長發育。
  • 海南1人獲獎!​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科學與技術獎揭曉
    海南日報記者了解到,劉國道是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植物分類學研究團隊的帶頭科學家,30多年來紮根熱區,堅持從事熱帶牧草資源收集、鑑定、評價與創新利用研究,帶領團隊完成包括海南在內的南方九省區及68個熱帶國家的牧草資源考察,收集保存了熱帶牧草種質資源14000多份,建立了國家熱帶牧草種質資源圃、國家牧草種質資源中期庫和標本館,命名並在國際上公開發表中國(海南)特有新物種5
  • 海南1人獲獎!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科學與技術獎評選結果揭曉
    海南日報記者了解到,劉國道是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植物分類學研究團隊的帶頭科學家,30多年來紮根熱區,堅持從事熱帶牧草資源收集、鑑定、評價與創新利用研究,帶領團隊完成包括海南在內的南方九省區及68個熱帶國家的牧草資源考察,收集保存了熱帶牧草種質資源14000多份,建立了國家熱帶牧草種質資源圃、國家牧草種質資源中期庫和標本館,命名並在國際上公開發表中國(海南)特有新物種5個、海南新紀錄屬1個、新記錄種55個,培育國審熱帶牧草新品種29個,新品種累計推廣3800多萬畝。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科技創新後勁足
    「這是省科技廳在制度方面的創新,為了突破制約創新要素自由流動、創新資源開放共享的制度障礙,優化管理和財政資金引導,集聚更多前沿深海科技創新資源。」省科技廳有關負責人介紹。  科技創新的基礎在於體制機制創新。
  • 2019年「根在基層」科技部調研團赴海南省開展調研活動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精神,推動青年幹部在實踐中學用新思想、建功新時代,根據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辦公廳《關於開展「根在基層
  •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香飲所副研究員李付鵬: 培育可可良種 貢獻科技力量
    萬寧興隆熱帶植物園內,一棵棵可可樹上長滿白色或紫紅色小花,在一片蔥綠中分外惹眼。「每年五六月,可可進入花期,9月前後開始大量結果,次年二三月迎來主收穫期。」6月22日,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香料飲料研究所(以下簡稱中國熱科院香飲所)副研究員李付鵬告訴記者,可可的果實多是梭形的,像個小橄欖球,常常吸引許多好奇的遊客拍攝。
  • 中國西南地區極小種群野生植物調查與種質保存項目獲批
    中國園林網3月29日消息: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孫衛邦研究員牽頭申報的「中國西南地區極小種群野生植物調查與種質保存」項目獲國家基礎資源調查專項立項支持,獲批資助經費達2426萬元。
  • 海南日報數字報-青青寸草守痴心
    白昌軍為熱帶牧草研究的付出,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熱帶牧草研究人員楊虎彪等年輕人都看在眼裡,並將他視作榜樣,「為了系統收集研究牧草種質資源,為選育熱帶牧草新品種打下基礎,白主任每年都要帶隊在雲南、廣西、江西等南方省份收集草種資源。」楊虎彪說。  考察收集種質資源是份苦差事。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花卉專家楊光穗是白昌軍的鄰居,也是一個研究所的同事。
  • 《中國熱帶雨林地區植物圖鑑-海南植物》海南植物的「彩色戶口簿」
    經過30多年的植物學研究後,他有了新的想法,決心撿起小時候的夢想,出一套「彩色圖片版的海南植物大書」,不僅有利於普通讀者辨識海南植物,更有利於相關專業人士的科考研究。  「過去海南沒有一部圖文並茂、實用性很強的植物分類學野外指導書出版,這與海南有如此豐富的植物資源很不相稱。」邢福武說。
  • ...網·視聽四川」保護優良農業種質資源 四川開建種子「諾亞方舟」
    該園區立足建設「中國西南種業中心」,將搭建起四川省種質資源中心庫、四川省水稻產業技術應用研究院、西南種業創新孵化中心等「一庫一院五中心」重大功能平臺,未來將成為集科技研發、雙創孵化、博覽交易為一體的種業經濟新高地。「相當於構建起了種業的保、育、測、繁的產業集群。」楊春國說。四川省種質資源中心庫是綜合性保存庫,涵蓋農林牧漁草,集收集保存、研究利用與科普展示功能「三位一體」。
  • 海南周刊 | 海南大多數珍稀保護植物具有多種用途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博士生導師金志強研究員說,海南島野生蘭科植物種質資源豐富,多個種在葉型和花色上變異較大,可作為優良育種材料。  用途廣泛的珍稀植物  現在許多野菜逐漸進入百姓的食譜,水蕨就是其中之一。在我省的部分地方,水蕨早就端上了人們的餐桌。楊小波認為,水蕨可以作為我省對野菜進行保護與開發的示範類型。
  • 西藏高海拔地區珍稀瀕危藥用植物種質資源保護,利美在行動
    對於疾病的預防和治療,藏醫藥從當地高海拔地區的植物、動物中提取具有藥用價值的藏藥材,形成藏族特有的藥物,即藏藥。雖然經過長達幾千年的繁衍和變遷,但到今天為止藏藥一直是特有的有效藥物,對我國中藥的發展起著促進作用,也為世界越來越多的認識和使用。 而與此同時,藏藥材資源嚴重被破壞: 1.
  • 探尋海南最全熱帶植物寶庫,你見過幾種?
    位於海南省陵水縣境內的吊羅山是我國十分珍稀的原始熱帶雨林之一,在吊羅山幾十萬畝的林區中,遍布著眾多熱帶植物,如與侏羅紀恐龍同年代的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桫欏、吊羅神樹陸均松、以及許多叫不出名字的野生植物等,植物種群多達
  • 寧夏建成世界最大枸杞屬種質資源庫 掌握種質資源就是話語權
    中新網銀川1月14日電 (李佩珊 石羽佳)記者14日從寧夏種業科技創新座談會上獲悉,寧夏目前已建成世界最大的枸杞屬種質資源庫——國家枸杞種質資源庫。種質資源庫是利用儀器設備控制貯藏環境,使種質在幾十年、甚至數百年之後仍具有原有的遺傳特性和很高的發芽力,並長期貯存作物種質的倉庫,又稱基因庫。其對於農作物品種改良、培育新品種、生物學理論研究提供豐富的種質和研究材料具有重要意義。「掌握種質資源就是掌握了話語權,枸杞作為寧夏的特色產業,種質資源庫的建立對良種培育及產業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 「央廣網·視聽四川」保護優良農業種質資源 四川開建種子「諾亞...
    該園區立足建設「中國西南種業中心」,將搭建起四川省種質資源中心庫、四川省水稻產業技術應用研究院、西南種業創新孵化中心等「一庫一院五中心」重大功能平臺,未來將成為集科技研發、雙創孵化、博覽交易為一體的種業經濟新高地。「相當於構建起了種業的保、育、測、繁的產業集群。」楊春國說。四川省種質資源中心庫是綜合性保存庫,涵蓋農林牧漁草,集收集保存、研究利用與科普展示功能「三位一體」。
  • 保護種質資源的迫切性!
    首先,要明確一點,種質資源多樣性包括生態系統多樣性、種間多樣性和種內多樣性 三個不同水平,其中生態系統多樣性是種間和種內多樣性的前提。現在三個水平上都面臨嚴重危機。Meyers(1988)估計在過去的 2 億年間,大約每 27年有一種高等植物滅絕,而現在的滅絕速度是創記錄的,相當於自然滅絕速度的 1 000 倍(E.O.Wilson,1988)。最近世界野生生物保護聯合會公布的一份報告(1998)指出,由於自然生態系統受到破壞,造成大約 3.4 萬種植物變得很稀少,可能很快消失,約佔植物總數的 12.0%。
  • 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 為植物建造「諾亞方舟」
    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位於昆明市盤龍區城郊,佔地面積並不大,看起來不起眼。然而,這裡被稱為中國植物的「諾亞方舟」。中國野生植物資源豐富。「一個物種影響一個國家的經濟,一個基因關係到一個國家的興盛。」在已故著名植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徵鎰教授的呼籲下,中國首個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2007年在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建成,收集保存對象包括植物、動物和微生物,其中,種子庫是最主要的內容。「之所以選擇建在雲南,與雲南地區豐富的物種資源有很大關係。」
  • 科技創新助力自貿港建設_今日海南_海南省人民政府網
    近年來,我省瞄準最有可能突破、最迫切需要發展的南繁育種、深海科技、航天科技等領域,面向海洋資源開發利用、深海探測、熱帶作物、空天信息等布局建設省級重點實驗室,建立與自貿港相適應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產學研體系,爭取在「海陸空」領域打造成為科技創新高地,壯大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技術研發力量,助力傳統產業改造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