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星座衛星放出畫面,實時記錄地面數據,觀測地點有些意味深長

2020-11-12 前沿銳評



近幾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騰飛,航天科技領域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近些年裡不斷發射的多款「農林牧漁」遙感衛星、北鬥全球導航系統、星座衛星等等,已經向世界證明了中國科技的「硬實力」。而最近,我國吉林1號星座衛星就放出了一小段視頻畫面,小試牛刀,引發了外界的熱議。

在本周一,我國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的官方帳號,在社交媒體上放出了一段52秒的小視頻。從視頻內容中,可以清晰看到是對一個大型機場進行觀測。同時,衛星可以智能地檢測出多個移動目標的動態時速,以及追蹤目標的實時移動軌跡。事後,長光衛星官方帳號指出,這一段視頻畫面的觀測地點,取自美國亞特蘭大國際機場。

可以說,這段視頻引發了我國網友的熱議。實際上,近段時間以來,美國國內局勢動蕩不安,加劇了其在國際局勢上的加碼施壓,這一點在亞太地區顯得尤為明顯。而美國在我國南部海域、臺海地區的小動作,也加劇了外界的擔憂。全球第一、第二大經濟體之間的摩擦,無疑會讓整個全球局勢發生變化。

而在如此敏感的局勢下,我國網友對於長光衛星放出的機場觀測視頻,普遍都覺得整個事情顯得有些意味深長了。有網友就直言不諱地表示:低調低調,有這個技術,拍攝航母恐怕也不在話下。衛星技術再這麼發展下去,估計所有軍事基地都得建到地下去了。

有趣的是,有分析人士調侃,長光此舉怎麼能有別的意思呢,都是檢測農業水利氣象的衛星啊。我們研究一下美國人飛機尾氣產生的二氧化碳對當地環境、農業的影響,這怎麼了。這不是看的草坪麼。而我國不少細心人士也在隨後翻出此前長光曾經公開的各類美國機場照片,比如紐約甘迺迪國際機場、匹茲堡國際機場、邁阿密國際機場、檀香山國際機場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這次「吉林1號」衛星星座小試牛刀,其背後也是我國整體航天實力的冰山一角。「吉林1號」衛星星座的建造計劃,從網上的消息來看,第一階段將實現60顆衛星的在軌組網,第二階段是138顆衛星在軌組網。屆時,將具備全球任意地點的重訪能力。而這,還僅僅是一個商業項目,並非是軍事衛星。而按照全球普遍慣例,軍事技術通常會超出民用技術一代兩代,甚至三代。而如今,我國「吉林1號」衛星星座能做到的事情,恐怕我軍可以做得更好。

值得一提的是,就現階段的隱身戰機而言,都是基於「雷達反射隱身」,通過縮小自身在雷達監測中反射面的技術,從而完成欺騙對手的目的,進而實施攻擊。而如果衛星監測的話,就不存在這一類型的問題,只要對手的隱身技術達不到「物理層面」的隱身,就逃不出衛星的鎖定,而此前就有視頻流出,顯示我國遙感衛星可以通過光學鎖定美軍的F-22隱身戰機。顯然,美國佬的技術要快追不上我國某些領域的「黑科技」發展了。(聽風吹荷)

相關焦點

  • 我國放出追蹤美國飛機畫面,為何還有人在說,東風打不準美軍航母
    而最近,我國商用星座衛星再一次小試牛刀,成功吸引各界關注。不過這次的對象,倒是有些內涵。在本周一,我國長光衛星在社交媒體上的官方帳號,對外放出了一小段視頻。儘管時長只有52秒鐘,但是卻成功展示了我國「吉林一號」星座衛星的「黑科技」。從視頻來看,「吉林一號」星座衛星詳細地觀測了美國亞特蘭大國際機場的實時動態。其中各類民航客機的實時起飛數據,包括動態時速、運動軌跡等,全部實現追蹤記錄。
  • 冰路衛星下月飛天 詳解「三極遙感星座觀測系統」
    我國「三極遙感星座觀測系統」首顆試驗衛星——冰路衛星(又名「京師一號」)近日已在深圳包裝入箱,預計今年9月發射升空。通過每天對極地區域的全覆蓋觀測,數據將服務於全球氣候與環境變化研究和北極航道開發。發展極地專用遙感衛星意義何在?
  • 遙感數據地面接收、處理與分發系統
    我國靜止氣象衛星地面系統已經具備對我國兩顆在軌靜止氣象衛星雙星進行運行、控制的能力,是集對地觀測、衛星測控和信息處理於一體的高時效業務系統,由系統指令和數據接收站、系統運行控制中心、資料處理中心、計算機網絡存貯、應用服務中心和用戶站等組成。
  • ——寫在我國全面實現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之際
    中國氣象報記者 趙曉妮 王亮  自4月1日起,我國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從全國試運行切換調整為正式業務運行。這意味著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告別人工觀測,進入全面自動化的新時代,為加快建成氣象強國立下堅實根基。
  • 黃、東海浮標觀測站實時記錄寒潮觀測數據
    黃、東海浮標觀測站實時記錄寒潮觀測數據 2021/1/6 11:37:56   來源:齊魯晚報
  • 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成功接收高分六號衛星數據
    密雲站接收的高分六號衛星2米全色高解析度相機首軌數據快視影像。中科院遙感地球所 供圖中新網北京6月4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中科院遙感地球所)6月4日發布消息說,該所所屬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當天已成功接收高分六號衛星數據,後續處理正常。密雲站接收的高分六號衛星16米多光譜中解析度寬幅相機首軌數據快視影像。
  • 四月一日起,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全面自動化
    四月一日起,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全面自動化智慧氣象 數據秒回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正式業務運行後,觀測頻次、傳輸效率和數據量方面的提升,增強了我國氣象觀測「監測精密」的能力,將更好地滿足氣象預報服務需求,為實現「預報精準、
  • 衛星導航知識
    地面監控部分包括四個監控間、一個上行注入站和一個主控站。監控站設有GPS用戶接收機、原子鐘、收集當地氣象數據的傳感器和進行數據初步處理的計算機。監控站的主要任務是取得衛星觀測數據並將這些數據傳送至主控站。主控站設在范登堡空軍基地。它對地面監控部實行全面控制。主控站主要任務是收集各監控站對GPS衛星的全部觀測數據,利用這些數據計算每顆GPS衛星的軌道和衛星鐘改正值。
  • 觀測數據與天氣預報
    中國氣象報記者劉釗  從簡單的溫溼度計到複雜的能見度儀,從藍天中的探空氣球到大海上的浮標站,從矗立在地面的天氣雷達到遊弋於太空的氣象衛星,各種各樣的氣象觀測手段織成了一張精密的大網,忠實記錄著氣象數據。而這些寶貴的數據,正是預報員用以製作天氣預報的第一手材料。
  • 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全面自動化
    本報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從2020年4月起,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已從全國試運行切換調整為正式業務運行,這意味著,我國各臺站的人工定時觀測和日常守班等觀測任務取消,地面氣象觀測實現全面自動化。
  • 海南一號衛星項目星地對接試驗啟動!預計今年在文昌發射
    衛星系統與地面支撐系統嚴格按照試驗大綱和細則要求,進行了全面認真測試及記錄,全面驗證了星地數傳接口和數據格式。星地測控鏈路對接試驗是為驗證衛星測控系統與地面測控系統之間星地測控信道、遙控指令格式、遙測數據格式等接口的匹配性和正確性,確保衛星、測控系統研製的順利進行以及衛星發射後整個工程的正常運行;星地數傳鏈路對接試驗是為驗證衛星系統與地面接收系統之間星地數傳信道、載荷數據格式等接口的匹配性和正確性,確保衛星、運控系統研製的順利進行以及衛星發射後整個工程的正常運行。
  • 巨型衛星星座正在改變天文觀測
    隨著近地軌道上的衛星數量越來越多,獲得一個開闊的天空視野的機會正變得越來越小。學界也是剛剛才開始認識到這些巨型衛星星座給天文學界所帶來的真正威脅。美國天文學會在近日公布的報告中總結道,該情況將會「從根本上改變天文觀測領域」,其中就涉及到了光學和近紅外探測的發展。報告作者寫道,「夜空照片中充滿被太陽照亮的衛星將成為一種常態。」
  • 深圳造衛星傳回北極照片 首批衛星遙感數據已傳至地面接收站
    原標題:深圳造衛星傳回北極照片目前衛星在軌測試一切正常,首批衛星遙感數據已傳至地面接收站深圳商報2019年9月19日訊 由深圳航天東方紅海特衛星有限公司研製的京師一號衛星在
  • 全國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試運行
    從20世紀90年代後期開始,我國追趕國際先進技術水平,地面氣象自動觀測業務得到快速發展,氣溫、氣壓和能見度等氣象要素實現自動觀測;初步建立了與現行觀測能力相適應的業務流程,業務運行效率更高;推進觀測、預報和氣象服務崗位一體化發展,設立了縣級綜合氣象業務崗。但與此同時,歷史的潮流也在推動地面觀測不斷進步、優化。
  • 我國西太平洋潛標觀測網首次實現深海數據實時傳輸—新聞—科學網
    本航次成功維護升級了我國西太平洋潛標觀測網,我國科學家已累計獲取了2-3年的深海數據,這標誌著我國西太平洋科學觀測網的穩定運行,並首次實現了深海觀測數據實時回傳至岸基科學家辦公室,這將為國內外利用潛標陣列監測和預報海洋環境提供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
  • 理上網來|山東:從「齊魯星座」到「天羅地網」
    各衛星之間採用雷射通信鏈路進行連接,多顆衛星的遙感數據相互補充,直接在空間融合處理,從而向地面提供高精度的商用衛星數據,不受霧霾和雲層影響,預期解析度可達0.5米,實現對地面車輛等物體的清晰分辨,未來可廣泛應用於城市管理、環境治理等重要領域。為何要發展「星座計劃」?因為未來網絡的發展趨勢,必然是萬物互聯的陸海空天一體化立體通信。
  • 中國高分衛星新增成員,長光衛星太空拍高清視頻,是如何做到的?
    而他們就是我國於2015年首次發射,目前已經有25顆衛星組成的長光衛星"吉林一號"星座。2015年,由中科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研製,是中國自主研發的高解析度對地觀測光學成像衛星,地面像元解析度為全色0.72米、多光譜2.88米,具備常規推掃、大角度側擺、同軌立體、多條帶拼接等多種成像模式,地面像元解析度為1.12米。
  • 我國地面氣象觀測資料將採用數據文件傳輸
    中國氣象報記者張靜 通訊員譚小華報導 我國地面氣象觀測資料將取消報文傳輸觀測資料方式,改用數據文件傳輸方式,這是12月8日記者從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試點工作總結研討會上獲悉的。
  • 今晚雙子座流星雨觀測時間地點及拍攝攻略
    屆時如果天氣晴好,面向東北方天空,我國公眾用肉眼即可觀賞到流星「綻放」夜空的美妙場景。  2015雙子座流星雨出現的時間:是「最誠信」流星雨,每年12月14日前後準時來到,每小時天頂流量可達120顆以上,有時甚至可達200顆左右,是天文愛好者為之痴迷的流星雨。
  • 西安航天科技助力我國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組建
    6月11日凌晨2時31分24秒,海洋一號D衛星搭乘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海洋一號D衛星將和當前服役中的海洋一號C衛星組成我國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