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地面氣象觀測資料將採用數據文件傳輸

2021-01-14 中國氣象局

  中國氣象報記者張靜 通訊員譚小華報導 我國地面氣象觀測資料將取消報文傳輸觀測資料方式,改用數據文件傳輸方式,這是12月8日記者從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試點工作總結研討會上獲悉的。

  目前,我國地面氣象觀測資料的傳輸以字符代碼傳輸為主,其中常規報和航空天氣報為世界氣象組織(WMO)編碼方式的電報碼傳輸,自動站報文為國內自定義格式的原始文件報文方式傳輸。

  為簡化我國地面氣象觀測資料傳輸流程,規範報文格式,統一測站測報和傳輸軟體,將調整地面氣象觀測資料傳輸方式,改用數據文件傳輸方式。天氣報、天氣加密報、熱帶氣旋加密報等4種地面氣象觀測資料將調整到自動氣象站上傳數據文件中,同時對自動氣象站上傳數據文件進行擴充,以包含上述4種報文文件的全部觀測資料,從而統一實現數據文件上傳。

  「採用數據文件傳輸方式簡化了地面氣象觀測資料傳輸流程,提高了臺站觀測數據質量,提高了質控後文件傳輸的時效性。」國家氣象信息中心通信臺譚小華表示。

  據了解,我國地面氣象觀測資料傳輸採用數據文件傳輸方式已在湖北、河北、內蒙古三省(區)進行試點,效果較好,且湖北、河北兩省已投入業務使用,後續將繼續擴大使用範圍,逐步實現我國地面氣象觀測資料傳輸方式的改變。

  
    (責任編輯:張永)

  

相關焦點

  • ——寫在我國全面實現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之際
    這意味著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告別人工觀測,進入全面自動化的新時代,為加快建成氣象強國立下堅實根基。  在遍布全國的各個25米×25米大小的觀測場上,變化正在發生:地面氣象觀測項目和管理權限調整優化;觀測方式改進,19項採用自動觀測,6項採用臺站ISOS軟體自動識別;取消人工定時觀測和日常守班等觀測任務;數據採集傳輸和質量控制流程等信息化水平提升……而透過具體的改革條目,很多人已經意識到,這場變革分量千鈞,其產生的影響也將突破此時此地。
  • 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全面自動化
    本報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從2020年4月起,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已從全國試運行切換調整為正式業務運行,這意味著,我國各臺站的人工定時觀測和日常守班等觀測任務取消,地面氣象觀測實現全面自動化。
  • 四月一日起,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全面自動化
    四月一日起,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全面自動化智慧氣象 數據秒回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正式業務運行後,觀測頻次、傳輸效率和數據量方面的提升,增強了我國氣象觀測「監測精密」的能力,將更好地滿足氣象預報服務需求,為實現「預報精準、
  • 中國氣象局: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將實現全面自動化
    在第60個世界氣象日來臨之際,中國氣象局於3月18日印發《關於全國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正式業務運行的通知》(簡稱《通知》),宣布從4月1日起,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將從全國試運行切換調整為正式業務運行。這意味著,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將實現全面自動化。
  • 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將全面自動化
    3月18日,在第60個世界氣象日來臨之際,中國氣象局印發《關於全國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正式業務運行的通知》,宣布從4月1日起,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將從全國試運行切換調整為正式業務運行。這意味著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將實現全面自動化。氣象部門將對標「監測精密」要求,持續推進觀測業務體制改革、創新觀測技術,進一步優化調整觀測項目和管理權限、引導臺站業務人員轉型發展,促進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氣象強國。
  • 探秘「氣象大數據」
    氣象觀測員每天要定時記錄百葉箱內的溫度、溼度等,並通過打電話、發電報等方式將全國觀測數據進行匯總。到今天為止,仍有很多發展中國家採用這種採集傳輸方式。  而隨著科技的發展,在計算機、電子和通信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實況數據的採集和傳輸技術也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 湖南省地面氣象觀測業務進入全面自動化
    賀煒 攝紅網時刻4月1日訊(記者 張興莎 通訊員 施佳馳 呂冠儒)3月31日晚上8點,湖南省氣象信息中心順利完成了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業務運行省級傳輸流程切換工作,這標誌著湖南省地面氣象觀測業務實現全面自動化,觀測資料傳輸流程全面優化,極大提升傳輸效率和傳輸時效。
  • 我國地面氣象觀測4月1日全面自動化
    在第60個世界氣象日來臨之際,中國氣象局於3月18日印發《關於全國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正式業務運行的通知》,宣布從4月1日起,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將從全國試運行切換調整為正式業務運行。這意味著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將實現全面自動化。
  • 地面氣象觀測:從人工到全面自動的跨時代轉變
    氣象觀測是氣象工作的基礎,地面氣象觀測是其重要組成部分,為天氣預報、氣象信息、氣候分析、科學研究和氣象服務提供重要依據。4月1日,我國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從全國試運行正式切換調整為業務運行,標誌著我國地面氣象觀測邁入全面自動化時代,氣象觀測員成為歷史。
  • 【微課堂】第一期:什麼是地面氣象觀測
    什麼是地面氣象觀測,地面氣象觀測在我們生活中又起到了那些重要的作用呢?中國氣象數據網【微課堂】第一期帶你了解地面氣象觀測。地面氣象觀測又稱地面觀測,是指在各種地面觀測平臺上,用儀器或目力對地球表面一定範圍內的氣象狀況及其變化過程進行系統地、連續地觀察和測定。
  • 我省地面氣象觀測實現自動化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從4月1日起,我省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將從試運行切換調整為正式業務運行。這意味著全省地面氣象觀測將實現全面自動化,氣溫、氣壓、降水、能見度等39項氣象要素的觀測採集、數據傳輸業務將告別傳統的人工操作,氣象現代化建設迎來標誌性的重大進展。
  • 甘肅地面氣象觀測4月1日起全面自動化 來看看氣象觀測今昔變化(組圖)
    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王佔東3月31日,記者從甘肅省氣象局獲悉,從4月1日起,甘肅地面氣象觀測將實現全面自動化,取消人工定時觀測和日常守班,保留人工應急觀測能力。氣象觀測全面自動化後,觀測數據實現秒級傳輸,各種服務產品調取數據更加快捷,公眾服務更加準確及時。今天,讓我們通過一組圖片來感受甘肅地面氣象觀測的今昔變化。
  • 全國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試運行
    從20世紀90年代後期開始,我國追趕國際先進技術水平,地面氣象自動觀測業務得到快速發展,氣溫、氣壓和能見度等氣象要素實現自動觀測;初步建立了與現行觀測能力相適應的業務流程,業務運行效率更高;推進觀測、預報和氣象服務崗位一體化發展,設立了縣級綜合氣象業務崗。但與此同時,歷史的潮流也在推動地面觀測不斷進步、優化。
  • 「中華水塔」青海地面氣象觀測實現全面自動化
    青海省地面氣象觀測實現全面自動化,意味著青海省在氣溫、氣壓、溼度、風向、風速、降水、日照、輻射、能見度等39項氣象要素的觀測採集、數據傳輸業務將告別傳統的人工操作,氣象現代化建設迎來標誌性的重大進展。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青海省,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發源地,故被稱「江河源頭」,素有「中華水塔」美譽。
  • 一起進入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時代!
    這意味著↘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實現全面自動化!在這個載入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史冊的日子裡總需要有些儀式感!左滑,進入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時代人工觀測在我心裡是不可磨滅的記憶。因為艱苦,所以珍惜。左滑,進入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時代正是那段漫長的時光,養成了我們一絲不苟、認真嚴謹對待每個氣象數據的態度。
  • 先行先試推進觀測智能化——黑龍江省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側記
    將觀測數據人工控制任務由臺站調至省級,如何保證臺站數據運行質量是試運行期間面臨的難題。黑龍江省先後制定了《觀測場地維護制度》《無人值守站業務流程》等一系列與新業務相適應的規章管理規定和業務人員考核辦法。
  • 吉林省地面氣象觀測告別「人工時代」
    張瑤 攝中新網長春4月1日電 (記者 郭佳)記者1日從吉林省氣象局獲悉,即日起,該省地面氣象觀測實現全面自動化,氣溫、氣壓、降水、能見度等39項氣象要素的觀測採集、數據傳輸業務自此告別傳統的人工操作,氣象現代化建設迎來標誌性的重大進展。
  • 2020年4月1日起 中國地面氣象觀測全面自動化
    四月一日起,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全面自動化智慧氣象 數據秒回(解碼)  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正式業務運行後,觀測頻次、傳輸效率和數據量方面的提升,增強了我國氣象觀測「監測精密」的能力,將更好地滿足氣象預報服務需求,為實現「預報精準、服務精細」要求提供有力支撐。
  • 遙感數據地面接收、處理與分發系統
    一、氣象衛星地面接收、處理與分發系統  我國極軌氣象衛星地面系統由數據處理和服務中心、運行控制中心、數據存檔中心,以及北京、廣州和烏魯木齊地面接收站組成,為適應對衛星氣象應用日益增長的需求,計劃逐步增建三個國內站,一個海外站,形成覆蓋全球的氣象衛星地面接收體系。
  • 陝西:啟動首批國家地面氣象觀測站無人值守
    中國氣象報記者唐宇琨 通訊員龍亞星報導 9月1日,陝西省第一批25個國家地面氣象觀測站正式開始實行無人值守。陝西省氣象局將按照「統籌設計、分批實施、先易後難、有序推進」的原則逐步推進全省氣象觀測站無人值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