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媒:研究人員稱新冠病毒很可能已「突變」,更容易感染人類細胞
「在我們使用的細胞培養系統中,帶有這種突變的病毒比沒有突變的病毒具有更強的傳染性。」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最新消息,佛羅裡達州克裡普斯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表示,已有研究證明顯示,新冠病毒很可能已經發生「突變」,令其更容易感染人類細胞。
-
噩耗,美國兔群暴發高傳染性致命病毒,後面還有更可怕的發現
在疫情緊急的當下,美國再度傳來噩耗,美本土兔群暴發高傳染性致命病毒。據報導稱,一種致命的出血性病毒(RHDV2)正在美國西南部肆虐。這種病毒是今年3月在新墨西哥州被首次發現,此後,在德克薩斯州、亞利桑那州、科羅拉多州、內華達州以及加利福尼亞州廣泛傳播,已導致大量家兔和野兔死亡。
-
新研究顯示,新冠病毒突變並未使其更具傳染性
這項由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研究人員牽頭的研究周三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該研究分析了來自全球99個國家逾4.6萬名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毒基因組數據。但有些變異對病毒有利或有害,可能會帶來麻煩的後果,例如使病毒更具傳染性,疫苗的效力降低。不過,研究人員表示,到目前為止他們還沒有發現任何證據表明常見突變會增強病毒的傳播能力。
-
研究稱美國新冠病毒發生變異:更具傳染性,或能繞過口罩、洗手等「障礙」
而感染變異毒株的患者上呼吸道中的病毒載量明顯更高,這表明其傳染性更強。研究同時指出,幾乎尚無證據表明新冠病毒的變異使其更加致命。也有科學家認為,這項新研究只是證實了一些已經被描述過的理論。休斯敦第二波新冠疫情:99.9%都為變異病毒據悉,這一研究涉及疫情早期及最近一波持續感染的5000多個基因組。
-
變異新冠病毒或已在美傳播 變異新冠病毒傳染性增加四到七成
回溯性研究發現,9月20日該變體首先出現在英格蘭東南部的肯特郡,大部分感染該變體的病例年齡在60歲以下。世衛組織:多國已出現相關病例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技術主管瑪麗亞·范·科霍夫日前表示,目前各國已展開病毒測序,尋找感染了英國發現的變異新冠病毒病例,已有一些國家出現此類病例,包括澳大利亞、冰島、義大利、荷蘭和丹麥。
-
研究:目前沒有證據顯示新冠病毒突變使其變得更具傳染性
據外媒報導,一項由英國倫敦大學學院遺傳學家團隊展開的大型新研究對SARS-CoV-2病毒的1萬多種突變進行了研究並由此得出目前似乎並沒有出現更具傳染性或傳播性的任何變體的結論。相關研究報告已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
變異病毒再現新突變!多國已現社區傳播,真正的黑暗時刻或將來臨
連日來,關於「英國發現的新冠病毒變種再次發生新突變」的消息在社交平臺上持續發酵,隨之而來的是多個國家和地區出現變異病毒社區傳播的噩耗。
-
傳染性增加四到七成!變異新冠病毒或已在美國傳播
12月22日,世衛組織發布英國上報的有關變異新冠病毒的相關信息,稱該種變異病毒更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變異新冠病毒有哪些新特點?病毒變異是病毒複製過程中發生的常見現象。新冠病毒作為RNA病毒,變異會更加頻繁。病毒在變異過程中,傳染力和毒性會發生變化,一些病毒變異後表現出傳染力增強、毒性減弱的趨勢。
-
新冠病毒在美國發生了顯著增加傳染性的新變異?闢謠
一篇「研究:新冠病毒在美傳播發生變異」的熱文被廣泛轉載,卻讓人看得一頭霧水,整個報導就沒有提及新冠病毒在「美國」到底發生了什麼樣的變異。,有兩條:一是,發現感染D614G突變毒株的患者診斷初期鼻咽病毒載量明顯更高,為證明這種突變可以增加病毒的傳播力添加了部分證據。
-
噩耗傳來!多個「變異」新冠病毒在英國外暴發,多國紛紛「中招」
據央視新聞24日報導,12月14日英國確認出現一種變異新冠病毒之後,英國政府23日宣布,又發現了另一種傳染性更強的變異新冠病毒。英國衛生大臣漢考克表示,已經在英國檢測到兩例感染另一種變異新冠病毒的病例,這兩個病例與過去幾周有南非旅行史的確診病例有接觸。
-
傳染性增加四到七成!變異新冠病毒或已在美國傳播,病毒有哪些新特點?
當地時間22日,世衛組織發布英國上報的有關變異新冠病毒的相關信息,稱該種變異病毒更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變異新冠病毒有哪些新特點?病毒變異是病毒複製過程中發生的常見現象。新冠病毒作為RNA病毒,變異會更加頻繁。病毒在變異過程中,傳染力和毒性會發生變化,一些病毒變異後表現出傳染力增強、毒性減弱的趨勢。
-
英國再傳一個重大噩耗,鍾南山作最新判斷
雖然目前新冠疫苗已經問世,讓全人類徹底戰勝病毒的信心再度增強,可是等待新冠疫苗完全成熟,並且完成大面積的接種覆蓋,仍需要一段時間,這段時間可謂是人類與病毒戰鬥的最關鍵時期,可就在如此緊要的關頭,英國卻傳來一個重大噩耗。
-
研究人員與8年級高中生合作,鑑定導致高感染性的新冠病毒突變
Kannan,Hickman High School, Columbia, MO)合作,為新冠病毒D614G突變毒株可能的高傳染性提供了一些見解。近期,有關新冠病毒D614G突變毒株的新聞經常刷屏,一會說可以導致該病毒傳染性增高10倍;一會又說美國發現了高傳染性的突變毒株
-
已變異!傳染性增加四到七成
當地時間22日,世衛組織發布英國上報的有關變異新冠病毒的相關信息,稱該種變異病毒更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新冠病毒變體更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估計傳染性增加40%—70%,傳播指數增加0.4達到1.5—1.7之間。
-
美媒:揭開病毒傳染性的奧秘
參考消息網1月12日報導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1月8日報導,研究人員首次發現脊髓灰質炎病毒和普通感冒病毒等是如何「包裝」它們的遺傳密碼、使它們能夠感染細胞的方式。這一發現為研發能阻止此類感染的藥物或抗病毒藥物提供了可能性。
-
美國新冠病毒,發生基因突變!專家疾呼:感染能力居然更強了!
14日,美國媒體報導,美國新冠病毒發生基因突變!突變後,感染力更加強大了,這對美國疫情可能產生重大影響!佛羅裡達州斯克裡普斯研究所(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多位研究人員認為,新型病毒疾病已產生基因突變,會令病毒更容易感染人體細胞。不過他們指出,需要更多研究證實基因突變是否已改變疫情大流行的進程。研究人員進行的一系列科研試驗已經發現,基因突變影響病毒的棘狀蛋白,令其更加容易入侵人體細胞。
-
新冠病毒若發生基因突變,將會帶來什麼影響?
論文作者張弓向財新記者強調,病毒親和力提高100倍並不意味著其傳染性提高儘管如此,傳染性提高應該是大概率事件。 新冠病毒在繁殖倍增的過程中若發生了基因突變,會否影響其感染能力? 3月17日,論文預印平臺bioRxiv上發表了一篇與新冠病毒的受體結合結構域(RBD)突變有關的研究,稱突變增強了新冠病毒表面刺突蛋白的結構穩定性,突變病毒株與受體結合的親和力顯著增強。
-
新冠病毒D614G突變使傳染性增強,也許更容易被疫苗控制
美國教堂山北卡羅萊納大學全球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教授、微生物學和免疫學教授Ralph Baric說,D614G病毒主要出現在歐洲地區,已成為最常見新冠病毒株,它的複製速度比年初中國最常見的病毒株更快。但是,動物研究表明,這種病毒株轉為重症的風險並不比其他更高,對抗體的中和作用更敏感。Baric介紹,D614G可在鼻上皮細胞中高效複製。它的特殊之處在於病毒尖峰蛋白一個翼片結構不同(一個蛋白的D編碼被G編碼取代),它可以打開細胞加速病毒侵入,也打開了通向病毒核心的門。早期其他團隊的研究使用了一種病毒模型,推測變異病毒的感染性,但這一結果證據並不充分。
-
新冠病毒發生基因突變 新冠病毒發源地宿主仍待明確
3月3日,科學出版社出版的綜合性英文學術期刊《國家科學評論》,刊發題為《關於新冠病毒的起源和持續進化》的論文。文章顯示,研究人員共在103株測序毒株的149個位點發現了突變。「這意味著,新冠病毒發生了基因序列突變。」
-
新冠病毒在美傳播發生變異?是一種什麼樣的變異?
「研究:新冠病毒在美傳播發生變異」這篇熱點文章並沒有提及新冠病毒在美國到底發生了什麼樣的變異。 新冠病毒的這個突變可沒有少製造新聞。 此前與之相關的新聞就是XX地發現了傳染性增加10倍(9)的新冠病毒變異株。 由此看來,這次新聞報導的美國所發生的新冠病毒的「神秘」變異並非新鮮事,這種變異最早發現於2020年1月底,首先在歐洲發現。